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退火温度对Fe73.5Cu1Nb1.5Mo1.5V1Si13.5B9非晶合金电阻率和磁阻的影响,发现当退火温度>400℃时,约化电阻率开始明显变小,在555℃时达到最小值.随着退火温度再进一步提高,约化电阻率起初也随之提高,然后变化不大,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的非晶合金样品的横向磁阻在不同强度的磁场作用下没有明显变化,为进一步了解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导电机制以及建立新的理论提供准确和重要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用HP4294A型阻抗分析仪测量了经不同温度预退火后再540℃退火的Fe73.5Cu1Nb3S i13.5B9纳米晶合金薄带的巨磁阻抗,并结合XRD衍射图谱和AFM图谱,研究了预退火对纳米晶介观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200℃、300℃和400℃预退火处理40 m in对随后540℃退火的Fe73.5Cu1Nb3S i13.5B9薄带-αFe(S i)纳米晶介观结构产生了影响,颗粒团聚优势明显减弱,横向各向异性场减小,巨磁阻抗比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测量了制备态和经不同温度(ta = 450 ~750 ℃) 退火的Fe73-5Cu1Nb3Si13-5B9 合金的室温磁后效和正电子寿命·发现在600 ℃以下退火,随着退火温度升高,磁后效和正电子寿命都单调下降;在650 ℃以上退火,磁后效基本被抑制,正电子寿命出现两个值,它们分别对应自由体积和空位聚集体,且后者显着增大·实验结果表明,磁后效主要由材料中的非晶相所贡献,这是由于非晶相中存在大量自由体积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自1988年,Yoshizawa等人首先发现并命名为Finemet的铁基纳米晶合金后,该材料以其优异的软磁性能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本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主要包括Fe73.5Cu1Nb3Si13.5B9纳米晶合金的制备及合成技术,微观结构特征,软磁特性等.  相似文献   

5.
用Mo部分替代Fe-Cu-Nb-Si-B合金中的Nb而制备的Fe(73)Cu1Nb(1.5)Mo2Si(12.5)B(10)非晶合金,在500—6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等温退火处理.对退火后样品进行了磁性、微结构及物相研究,表明在530℃左右退火后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当退火温度大于600℃时,有Mo2FeB2及其它化合物析出从而使合金软磁性恶化.Mo与Nb一样有抑制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之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透射电镜分析等研究了激波对非晶Fe73.5Si13.5B9Nb3Cu1合金的作用,结果表明:激波能使非晶转变为纳米晶,晶化主相α-Fe的晶粒尺寸为20-40nm,晶格常数比纯铁的小,并形成了多种中间相和亚稳相。同时发现在非晶Fe73.5Si13.5B9Nb3Cu1的激波晶化过程中,铜、铌阻止晶粒长大、细化晶粒的作用失效。并讨论了压力和温度在晶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Fe—Cu—Mo—Si—B合金磁导率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温度(370℃ ̄560℃)退火后的Fe73.5Cu1Mo3Si13.5B9合金初始磁导率μi与温度T的关系(μi ̄T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退火温度Tα对μi ̄T曲张的形状有较大的影响。根据Tα可将μi ̄T曲线划分为3种类型,分析了这3种类型的μi ̄T曲线对应的合金相结构,讨论了μi随T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9.
采用单辊熔体快淬法在大气环境中制备Fe73.5Si13.5B9Cu1Nb3-xMox(x=1,2,3)非晶合金薄带,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进行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研究,计算出Fe73.5Si13.5B9Cu1Nb3-xMox(x=1,2,3)非晶薄带的晶化激活能分别为349、262、332 kJ/mol,其Avrami指数分别为1.95、2.14和2.00.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Fe73.5Si13.5B9Cu1Nb3-xMox(x=1,2,3)非晶薄带的起始晶化温度和晶化峰值温度相应升高;以Mo部分替代Nb降低了非晶合金的晶化激活能;α-Fe(Si)软磁相具有扩散控制的低维形核和生长的晶化机制,且形核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
非晶合金Fe73.5Cu1Nb3Si13.5B9磁致伸缩系数的测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自制磁致伸缩测量系统,测量了非晶合金Fe73.5Cu1Nb3Si13.5B9的磁致伸缩系数.此测量系统的优点是性能稳定,精确度高(其灵敏度可达0.3×10-7),并且可以连续测量,直至得到饱和磁致伸缩系数λs和磁致伸缩曲线.  相似文献   

11.
非晶软磁合金Fe73.5 Cu1Nb3Si13.5 B9的退火处理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非晶软磁合金Fe73.5Cu1Nb3Si13.5B9在753~953K温度间等温退火后的纳米晶化行为和性能.实验证明,Cu和Nb等元素的加入有助于提高晶化温度、稳定非晶组织.同时采用差热分析和X衍射仪分析该合金的晶化相,退火后在非晶基体上析出单一的bcc结构的α Fe(Si)固溶体,在813~873K温度范围内可获得由非晶和纳米晶组成的双相组织,平均晶粒尺寸可达8~11nm.该合金在813K退火1h后可获得优良的软磁性能,即矫顽力为0.0703A/m,饱和磁化强度为105.9451Am2/kg,实现了延性和磁脆性的最佳配合.  相似文献   

12.
用Arrhenius公式和Kissinger方程对非晶态Fe-B-Si合金的退火转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在低温结构弛豫阶段,Fe-B-Si合金的结构弛豫激活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单调增大;在晶化初期,非晶态Fe-B-Si合金的表观晶化激活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DSC曲线上α-Fe转变最大速率处出现转折,温度高于转折点后,晶化激活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单调增大。  相似文献   

13.
用低频脉冲磁场处理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合金试样,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和交变梯度磁强计(AGM)对处理前后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能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低频脉冲磁场处理后的非晶合金Fe73.5Cu1Nb3Si13.5B9发生了纳米晶化,晶化相为α-Fe(Si),晶粒尺寸约2~10nm,处理后非晶合金的磁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用低频脉冲磁场处理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合金试样,用透射电镜分析处理后样品的结构,用自制磁致伸缩测量仪测定处理前后样品的磁致伸缩系数。结果表明,低频脉冲磁场处理后的非晶合金Fe73.5Cu1Nb3Si13.5B9发生了纳米晶化,处理后非晶合金的磁致伸缩系数比原始样品减小很多,使非晶合金的软磁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利用直流高压电场处理法,成功使非晶薄带Fe73.5Cu1Nb3Si13.5B9在低于其初始晶化温度140℃以下纳米晶化,析出大小为2~10nm的a-Fe(Si)晶粒.该方法避免了传统的退火法在晶化温度以上晶粒长大这一缺点,成功制备出晶粒极细小的纳米材料.延长处理时间,晶粒数明显增多,晶化效果好.随着非晶晶化量的增加,显微硬度随之增大.同时经过直流高压电场处理的非晶Fe73.5Cu1Nb3Si13.5B9试样晶化后其饱和磁化强度增大,表现出不同的磁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退火处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对Fe63.5Cr10Cu1Nb13.5B9非晶合金磁阻抗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在测量的频段(0.2-10MHz)内巨磁阻抗效应可归因于偏置场引起的环向磁化率的改变,良好的软磁性是获得大的磁阻抗效应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对Ni64Si15B21非晶合金条带在250℃不同退火时间下的结晶度进行了测定。得到了结晶与度火保温时间呈抛物线关系的实验规律。  相似文献   

18.
非晶Fe73.5Cu1Nb3Si13.5B9激波晶化的X射线衍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激波对Fe735Cu1Nb3Si135B9 非合金的作用. 结果表明: 激波能使非晶态转变为纳米晶. 晶化主相αFe 晶粒尺寸为20 ~50 nm , 晶格常数比纯Fe 的小. 同时形成了多种中间相和亚稳相. 差热分析进一步证实, 非晶的激波晶化比较完全, 而且晶化相相当稳定  相似文献   

19.
Fe63.5Cr10Cu1Nb3Si13.5B9非晶和纳米晶合金的巨磁阻抗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退火处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对Fe63.5Cr10Cu1Nb3Si13.5B9非晶合金磁阻抗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在测量的频段(0.2~10MHz)内巨磁阻抗效应可归因于偏置场引起的环向磁化率的改变,良好的软磁性是获得大的磁阻抗效应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磁后效测量,研究了处在不同相变阶段的Fe73.5Cu1Nb3Ni13.5B9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稳定性,发现在450-750℃间退火时,非晶相体积分数和磁后效对退火温度有类似的依赖关系。此外,在550℃退火1h的样品虽具有均匀的纳米晶结构和优异的软磁性能,但也显示出值得注意的磁后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