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 2 0年来 ,天然气运移理论研究对我国天然气地质学发展的贡献可概括为①为多源、多阶段和多运移相态天然气成藏理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 ;②进一步阐述了天然气成藏过程 ,指出天然气运移地质条件是盆地、热作用和成烃演化成藏三大地质要素的有机结合 ,是促进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关键 ;③建立了天然气动态成藏、多期成藏和晚期成藏理论 ;④建立了符合中国地质特点的天然气调查研究系列的重要依据 ;⑤根据天然气运移理论 ,总结了中国大中型气田成藏条件 ,明确了中国大中型气田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天然气的来源、运移通道、充注过程、充注期次和成藏史各要素的配置关系综合分析,结合天然气分析测试、地化分析和流体包裹体测试资料对JZ20-A气藏动态成藏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JZ20-A气田天然气主要来源于辽中凹陷沙四—孔店段烃源岩,构造高部位是油气汇聚优势区域,该气藏天然气垂向运移距离约为3 200 m;长期持续活动的断层和不整合面构成的输导体系,将生成油气呈阶梯式运移至储层有利部位聚集成藏;研究区油气成藏期时间主要为12 Ma至今,为一期持续充注.  相似文献   

3.
从沉积、成岩作用和岩层受挤压三个方面阐明了须家河组致密储层的成因。在对烃演化、孔隙演化、沉积埋藏史和构造变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川西拗陷须家河组天然气的成藏模式,即压实排水、油气生成和运移、油气富集及成藏三个阶段。通过测定岩石的捕集漏失,将盖层岩石分为三级,用以衡量盖层的封闭能力。经过对比,认为该区是以更致密的砂岩封闭致密砂岩为特征的局部封闭。还用计算机对储盖层的分布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超压盆地内剩余压力梯度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种动力影响了天然气成藏过程,但不同地下环境中控制天然气运移聚集的主要动力不尽相同.对超压盆地内天然气成藏过程中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30个典型超压环境中的天然气藏进行了剩余压力梯度统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剩余压力梯度与天然气聚集效率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超压盆地内天然气成藏过程中的动力可由浮力梯度及剩余压力梯度的和来表示,至少有60%的成藏动力来源于剩余压力梯度.超压盆地中,不同级别的天然气聚集效率具有相应的动力(梯度)标准,中效天然气成藏过程中,源-储间剩余压力梯度须达到12kPa/m;高效天然气成藏过程的动力界限为18kPa/m.我国大中型超压盆地中气藏成藏期间的剩余压力剖面可划分为散失型、弱压差汇聚型和强压差汇聚型3种类型.其中散失型不具备指向储集层的运移动力,无法形成天然气藏;汇聚型可能形成天然气藏,其剩余压力梯度控制了成藏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天然气资源从类型、富集程度、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中国常规天然气储量探明史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储量增长上了3个台阶,集中分布于六大盆地;其次,常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西北部和海域,其特点为:时代分布老、丰度低、探明程度低、潜力大;第三,中国煤层气资源量,主要富集在东部、中部和西北部;第四,致密砂岩气有一般致密砂岩气和深盆气两种赋存形式,中国许多盆地具备形成深盆气的条件,也有较大的资源潜力;第五,中国海域的南海和东海,陆地的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可能富含天然气水合物;第六,中国众多含油气盆地的地层水,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水溶气资源;最后,泥页岩气、深源气、二氧化碳气和硫化氢气也是不可忽视的资源,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了我国天然气产业资源、生产、利用、管网、价格等方面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与世界天然气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了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天然气产业的战略思想、战略方针、战略目标及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论述华东某构造地质、油气地质特征及古水文地质分期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油气生成时期及之后沉积水动力场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分析了油气藏的保存和破坏条件。最后指出了油气聚集区块的分布规津,预测了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生成具有阶段性,不同演化阶段形成的天然气的地球化学性质不同。构造的演化与圈闭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因此不同阶段形成的圈闭可捕获不同演化阶段的天然气。源岩早期生成的天然气及形成的气藏可能由于后期构造活动遭散失或转移,使一些圈闭只能捕获源岩晚期生成的天然气,即圈闭对天然气的捕获具有阶段性,属于部分捕获而非连续捕获(或聚集)过程。介绍了天然气分步捕获的原理,并结合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天然气分步捕获原理在成藏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南方地表广泛分布的天然沥青、油气苗的产出特征、水化学性质及沥青演化阶段入手,结合区域构造、热作用、保存条件与区内已知的油气田对比剖析,对除四川盆地已知油气田以外的中古生界地层裸露区的断拗进行保存条件及地覆构造研究,结果表明:寻找保存条件相对较好,热作用适中的地带进行勘探,可能发现断层圈闭、断高、生物礁气藏以及新生界构造造成岩性圈闭的次生气藏等;在那些保存条件好的地带,可能发现断层圈闭及潜伏生物礁气藏;但在广泛古生界地层裸露区,特别是碳酸岩发育的地带,普遍见天然沥青、油气苗及张性断裂,是找油气的不利区域。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用作汽车的代用燃料,具有储量丰富、价格便宜;辛烷值高、燃烧充分;低硫、低氮、无灰、环境污染少等优点。但是,目前的压缩天然气储气技术存在储气压力高、储气量小、续驶里程短等缺点,严重制约着天然气汽车应用领域的扩展。对5种车用天然气储气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后,指出了吸附储存和近临界流体储存天然气技术在天然气汽车领域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应力对流体及油气二次运移作用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应力是影响储层流体压力和驱动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之一。根据构造力学和流体力学原理,提出了不同类型的储层(孔隙型储层和裂缝型储层)在不同条件下应力对流体作用的几种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不同类型储层中流体压力变化、油气二次运移及断层张开、封闭与地应力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的储层中,应力对油气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方式和影响结果。断层的开启与封闭,不仅与构造应力直接相关,而且与断层的走向、倾角、深度、两盘岩性及流体压力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2.
油气不同组分的物理-化学特性差异及地层中岩石、矿物选择性吸附造成的色层效应使油气在运移过程中其组分和同位素组成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为利用油气地化特征探讨油气运移提供了理论基础。利用该原理对莺琼盆地崖13-1气藏天然气甲烷δ^13C1值及凝析油族组分(烷烃、芳烃、胶质)、C6化合物(正构烷烃、异构烷烃1、环烷烃、芳烃)等的相对含量和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气藏中天然气甲烷及凝析油族组分的δ  相似文献   

13.
油气不同组分的物理化学特性差异及地层中岩石、矿物选择性吸附造成的色层效应使油气在运移过程中其组分和同位素组成发生一定的变化 ,这为利用油气地化特征探讨油气运移提供了理论基础。利用该原理对莺琼盆地崖 13 1气藏天然气甲烷δ13C1值及凝析油族组分 (烷烃、芳烃、胶质 )、C6化合物 (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 )等的相对含量和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气藏中天然气甲烷及凝析油族组分的δ13C1值由西到东呈现逐渐变轻的趋势 ;凝析油中极性相对弱的组分含量逐渐增加 ,极性相对强的组分含量逐渐降低。这表明崖13 1气藏中的油气应主要来自一号断层西侧的莺歌海盆地 ,其运移方向是由西以东。对莺琼盆地东方 1 1气藏天然气甲烷δ13C1值的研究表明 ,该气藏主要是由下覆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到浅层形成的 ,气藏中大部分天然气的垂向运移距离在 2km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