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应池 《化学教育》2005,26(3):52-53
1 研究起因理论上,Fe3+与HCO3-的水解因相互促进而彻底进行:3HCO3- +Fe3+ =Fe(OH)3↓ +3CO2↑。Fe(OH)3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才可以溶解:pH<4. 1 [1]时开始溶解,反应为Fe(OH)3 +3H+ =Fe3+ +3H2O;pH>14 [1]时开始溶解,反应为:Fe(OH)3 +6OH- =Fe(OH)63-或Fe(OH)3 +OH - =Fe(OH)44 -。[1~3]然而在一次探究性学生实验中,却出现如下现象:将NaHCO3溶液逐滴加入到FeCl3溶液中,生成无色气泡和絮状沉淀,而沉淀又逐渐溶解于溶液中,直至NaHCO3溶液达到一定量后,生成的沉淀才不再溶解;将FeCl3溶液逐滴加入到NaHCO3溶液中,溶液…  相似文献   

2.
应用手持技术pH传感器,测定了NaOH溶液滴定FeSO4溶液的t-pH曲线,应用origin 9.0分析实验数据,探讨了空气对Fe2+沉淀pH的影响;通过测定并分析FeSO4溶液滴定NaOH溶液的pH曲线,发现了溶液最终pH受金属离子水解程度的影响;通过测定并分析NaOH溶液滴定FeCl3和FeSO4混合溶液的pH曲线,探讨了Fe2+和Fe3+的互相影响,使其沉淀pH范围发生变化;通过测定并分析FeCl3和FeSO4混合溶液滴定NaOH溶液的pH曲线,验证了Fe2+和Fe3+的水解程度不同,Fe (OH)3和Fe (OH)2的存在条件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3.
关于明矾净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宣申 《化学教育》2003,24(5):42-42
我国民间常用明矾处理天然水。河水中一般含有少量HCO3- ,它和明矾溶解生成的Al3+ 发生下列反应 :  Al3 ++3HCO3-Al(OH) 3 +3CO2 生成的絮状Al(OH) 3载带河水中的悬浮物而沉降 ,从而使水澄清。若是水中“没有”少量HCO3- ,则溶解了的明矾 ,不可能因Al3+ 水解而生成Al(OH ) 3,因此也就起不到使水澄清的作用。试验如下 :把明矾溶于“没有”HCO3- 的水中 ,加热 (加热促进水解 ,如把FeCl3溶液滴入沸水得氢氧化铁胶体 )至沸 ,而后冷却到室温 ,仍是溶液———没有Tyndall效应。 (附 :Fe3+ 、Al3+ 的水解常数依次为 6.5× 10 - …  相似文献   

4.
秦应池 《化学教育》2005,26(3):52-53
1研究起因理论上,Fe^3 与HCO3-的水解因相互促进而彻底进行:3HC03- Fe^3 =Fe(OH)3↓ 3C02↑。Fe(OH)3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才可以溶解:pH<4.1时开始溶解,反应为Fe(0H)3 3H =Fe^3 3H20;pH>14时开始溶解,反应为:Fe(OH)3 60H-=Fe(OH)6^3 或Fe(OH)3 OH-=Fe(OH)4^4-。  相似文献   

5.
在干燥氩气氛下, 用等摩尔的高纯无水FeCl3和氯化1-甲基-3-乙基咪唑([C2mim][Cl])直接搅拌混合, 制备棕色透明的含过渡金属铁的离子液体[C2mim][FeCl4]. 在298.15 K下, 利用具有恒温环境的溶解反应热量计测定了这种离子液体的摩尔溶解焓(ΔsHm). 针对[C2mim][FeCl4]溶解于水后即分解的特点, 在Pitzer电解质溶液理论基础上, 提出了确定这种离子液体标准摩尔溶解焓的新方法, 得到了[C2mim][FeCl4]的标准摩尔溶解焓(ΔsH 0—m=-76.6 kJ/mol), 以及Pitzer焓参数组合: β(0)LFe,Cl+β(0)L[C2mim], Cl+ΦLFe,[C2mim]=0.072209和β(1)LFe,Cl+β(1)L[C2mim], Cl=0.15527. 借助热力学循环和Glasser离子液体晶格能理论, 用Fe3+, Cl-和[C2mim]+的离子水化焓数据以及[C2mim][FeCl4]标准摩尔溶解焓, 估算得到了配离子[FeCl4]-(g)解离成Fe3+(g)和4Cl-(g)的解离焓为5659 kJ/mol. 这个结果揭示了离子液体[C2mim][FeCl4]的标准摩尔溶解焓绝对值并不很大的原因, 即很大的离子水化焓被很大的[FeCl4]-(g)的解离焓相互抵消.  相似文献   

6.
在Na2S或(NH4)2S溶液中滴加FeCl3 溶液的实验表明,Fe3+与 S2-在碱性溶液中的反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反应:在Na2S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反应得到的黑色沉淀和墨绿色溶液可能分别是Fe2S3固体和胶体,在(NH4)2S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 溶液反应生成的黑色沉淀主要是FeS和单质硫,潮湿的FeS在空气中放置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OH)3和单质硫.  相似文献   

7.
季晓亮  王锦化 《化学教育》2009,30(11):65-66,68
为了从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手段探讨新课程中锌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到底生成什么产物的问题,通过微波实验方法和正交实验设计,将影响该反应的各种因素和水平进行了科学、全面、均衡地安排,根据定量实验数据,得出了:7Zn+6FeCl3+6H2O=2Fe(OH)3+2Fe+7ZnCl2+2FeCl2+3H2↑的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8.
严宣申 《化学教育》2006,27(8):33-33,38
把适量溶液滴入沸水中即得氢氧化铁胶体。在沸水中制备是因为Fe3 水解倾向因温度升高而增强(FeCl3 3H2OFe(OH)3 3HCl)。若对氢氧化铁胶体“持续”加热,可能因温度升高胶粒运动快和“吸附”的离子减少而形成Fe(OH)3沉淀,即胶体受热聚沉。如若生成氢氧化铁胶体仅仅是加热促进水解  相似文献   

9.
严宣申 《化学教育》2009,30(11):74-74
1制得的白色Fe(OH)2很快变为浅绿色,转变是否和Fe(Ⅲ)有关 文献报道:当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白色Fe(OH)2开始呈现浅绿色时,加酸溶解沉淀,再加KSCN,溶液的颜色和原FeSO4溶液与KSCN溶液混合的颜色相同。由此认为:沉淀开始呈现的浅绿色和Fe(Ⅲ)无关。作者认为呈现浅绿色有3种可能,如Fe(OH)2转变为Fe[Fe(OH)4]……(均未提供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Fe(Ⅵ)化合物因其强氧化性所展现的光明应用前景,正成为研究热点[1].相比之下,对Fe(Ⅳ)化合物人们却知之不多.据文献[2]报道,Fe(Ⅵ)化合物在高碱度溶液中呈绿色,且能稳定存在.通常被称作高铁酸盐的FeⅥ)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以FeO42-形式存在而呈紫色,高浓度时不稳定,在酸、碱介质中均会分解放出氧气并生成Fe3+或Fe(OH)3.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跟踪监测碱性溶液中Fe(Ⅵ)化合物的分解过程,发现除生成Fe(OH)3外,还有Fe(Ⅳ)化合物的绿色溶液生成.在此基础上,对完成这一转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有益的结果,从而深化了对Fe(Ⅵ)和Fe(Ⅳ)化合物重要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