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首次披露股权激励计划的市场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颁布以来沪深两市首次披露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计算超额收益的方式,检验了股权激励计划披露前后超额收益率的变动情况.研究发现,在股权激励计划披露后,证券市场有显著的正面反应;在股权激励计划披露前34天的短时窗内证券市场有不显著的正面反应,在披露前60天到90天的长时窗内,证券市场有负面反应.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背景下,为进一步检验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影响效应.从管理者寻租的视角出发,以2010-2017年上证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将控股股东股权性质以及公司规模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求解.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具有正向影响,且对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影响更为显著.丰富了高管股权激励及公司股利政策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ANP法的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企业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股权激励模式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不仅考虑到以往研究中的企业特征因素,同时也考虑了激励对象特征因素和外部实施环境因素,建立股权激励模式选择指标体系,并分析各指标间的依存关系,基于此构建了ANP网络结构模型,并选取两个代表性样本企业进行算例验证和应用,最终使得不同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股权激励模式,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李苗  扈文秀  张建锋 《运筹与管理》2019,28(11):169-177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问题一直受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利用2006年到2017年期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高管个人特征如何对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结果表明,被激励高管的个人特征如高管年龄、任期、学历与社会资本显著影响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年龄越大、任期越久、学历越高、社会资本越丰富的高管,公司更倾向选择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男性高管越多的公司,越倾向选择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然而性别对其影响并不显著。本文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研究结果丰富了股权激励相关理论,并为上市公司科学合理地选择股权激励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存在激励的短期性与道德风险的单边性两方面的问题.通过引入解聘补偿机制,建立并分析了信息完全对称和不完全对称两种情况下的股权激励模型,研究了委托人解聘倾向对股权激励合同设计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合同中引入解聘补偿,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委托人的道德风险,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代理人的工作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经理人对股权激励与控制权私利之间关系所起的作用,并以2008~2018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发现:独立型经理人对股权激励抑制控制权私利的行为起着正向调节作用,依附型经理人并未发挥有效的监督效应;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环境中,股权激励对控制权私利的抑制效应更显著,发挥的替代效果更佳。本文的研究深化了对经理人公司治理角色的认识,拓宽了对控制权私利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滕琳 《珠算》2010,(4):78-79
在企业股权激励计划所得的税务处理方面,我国已先后出台了多部税收法规,实务中,不少企业对相关业务的处理,仍存在疑惑及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普华永道税务部合伙人杨治中先生,希望通过梳理相关税务法规,明晰处理与把控之道。  相似文献   

8.
基于后发企业海外区域技术平台(RTP)投资中“成熟技术产品推广”和“新技术产品开发”两个阶段,本文构建了两阶段实物期权模型。进一步,利用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上市公司样本,考察了RTP投资时机选择的决定因素及影响效果。研究发现,第一阶段外生不确定性越低、第二阶段内生不确定性越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增长期权越大,企业越倾向于尽早地RTP投资于海外市场;在两阶段内外生不确定性的不同条件下,RTP投资时机相应地对企业创新增长产生了显著的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从调整成本角度出发,运用广义矩估计法重新审视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寻找调整成本的决定因素.在不考虑调整成本的传统模型下,公司绩效对于股权激励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考虑调整成本后影响不再显著;在决定因素方面,股权激励的调整速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管数量以及市场价格正相关,公司绩效的调整速度与沉没成本正相关而与公司定价能力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了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两种模型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过程中盈余管理行为以及之后的业绩表现,结果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过程中会同时使用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两种盈余管理方式;进一步研究发现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会导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业绩的短期滑坡,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引起公司业绩的长期滑坡,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之后业绩滑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成长性差异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成长性差异可以显著调节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利用分组回归分析法发现,高成长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越高,权益资本成本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高成长性样本组中,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相对显著,而在低成长性样本组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相对显著。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等(2SLS)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互惠公平,从创新顾客的互惠偏好程度、激励契约类型与激励效果的关系入手,构建创新顾客参与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和分析,探讨激励契约的外部性和互惠关系对于激励效果的影响;此外,进一步分析如何联合经济激励和心理激励,降低企业获得创新顾客高努力投入的成本;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模型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当创新顾客之间出现互惠关系时,最优激励契约取决于创新顾客心理偏好与风险态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创新顾客的风险规避程度较低时,最优激励契约为相对绩效契约;当创新顾客的风险规避程度较高时,最优激励契约为团队报酬契约。  相似文献   

14.
市场时机资本结构理论认为企业在股票价格高估时发行股权融资,低估时选择回购股票或发行债务融资,当前资本结构是企业过去融资发行市场时机的累积结果.目前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市值账面比(M/B)指标作为市场时机代理变量,然而这一指标引起学者们很大争议,研究结论缺乏可靠性.本文根据我国资本市场实际特征选择股票换手率作为市场时机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市场时机与外部融资方式选择的关系,以及对资本结构动态变动的综合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换手率在企业权益融资中具有重要作用,换手率较高时企业选择发行更多的股权融资.并对资本结构变动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融资选择的市场时机效应.  相似文献   

15.
胡达沙  王秀绘 《运筹与管理》2006,15(6):104-107,122
目前,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和信用建设日益重视,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的状况及与公司证券信用的关系的研究,十分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抽取沪市6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个自愿信息披露评价指标,利用其2004年年报,计算出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指数,并对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程度与公司证券信用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对证券信用评级参考指标有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IPO市场条件下风险投资退出时机的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立  杨德礼 《运筹与管理》2005,14(1):82-85,31
本文利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建立一个两阶段基本模型,给出了风险企业的退出条件。由于风险投资家要重复地参与资本市场。又将两阶段模型推广到无限期重复博弈,通过建立声誉机制可解决不同类型风险企业的退出时机问题。对低质量的企业继续增加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立声誉,而是为了增加收益。对年轻的风险投资家而言,要建立自己的声誉可通过使企业价格偏低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的创业板企业内部人的交易数据,从间接与直接两个角度考虑创业板企业的内部人交易与信息优势利用的关系.从间接角度来看,创业板企业的内部人卖出能够有效预测未来股票走势,来获取超额收益;而买入则不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不能获取正的超额收益,这与主板企业具有相同特点;但其中创业板小额买入可取得长期收益,这与主板企业有所不同.从直接角度来看,创业板企业内部人在卖出中充分利用了估值判断优势,抓住高估值偏差的市场机会套现,这与主板企业的特点相同;而创业板企业的内部人买入交易决策与估值判断、业绩预测这两种信息优势利用的关系都不密切,这与主板企业的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778家上市公司1998—2002年5年间的3890个观测值为样本,研究了公司价值与财务信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T、PT公司的价值测度与综合短期利润测度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的价值测度与综合短期利润测度在0.0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性,利润测度提供了约2%的公司价值解释力;对于绝大多数的经营正常的A股公司,价值测度与综合短期利润测度在0.0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性,利润测度提供了约18%的公司价值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