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物质的分类是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贯穿着分类方法。如何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对物质进行分类,促进学生化学学科基本观念如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等的初步形成,这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从“物质的分类”单元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本单元内容的教学价值,从化学学科本质的角度阐述了对“物质分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建构的单元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化学学科教学的深层价值在于引领学生形成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物质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知识、思想和方法“三线合一”的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基础的分析,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科思想发展线索以及方法线索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创设情境素材,设计驱动性问题,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认知参与中主动构建知识、形成学科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出了高分子化学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以高分子化学专业“微塑料与海洋环境”示范课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包括案例主题、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效果分析表明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这一示范课充分挖掘了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相佃国 《化学教育》2015,36(5):26-29
元素化合物知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主要有2种功能:(1)作为学生建立化学概念,认识化学理论,体验化学方法的知识载体;(2)让学生认识常见物质的性质,了解典型物质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化学学习的价值。教学功能决定教学设计,以"硫的转化"为例,分析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高中《化学 1》(山东科技版)为例,分析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定位与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无机物质的英文命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蓬勃发展,大学课程的双语教学正在各高校踊跃开展起来。在化学课程的双语教学中,学生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大量物质的英文命名或名称解读,这既是化学双语教学的基础,又是它的难点。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为了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识记和解读物质的英文名称,提高学习化学专业英语的信心和兴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简要的规律。下面仅就无机物的英文命名作一介绍。1化学元素的命名1.1元素名称中词干的由来在目前已命名的109种元素中,元素名称的由来多种多样。了解元素名称的由…  相似文献   

6.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对事实为本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 ,也为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文以“新世纪”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1(必修 )》第 2章第 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的教学设计及实施为例 ,阐述了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基于核心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这一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改进元素无机化学教学方法的尝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元素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教学对象是大学一年级学生 ,其内容多而杂 ,包括物质的存在与制备、元素通性、化合物性质及反应性等描述性内容 ,还有许多化学反应方程式及众多化学事实 ;看懂不难 ,掌握却不容易。因此 ,曾有人主张从本科教学安排中剔除元素无机化学课程。我们认为 :元素无机化学是基础无机化学的核心内容 ,如果抽掉元素无机化学内容 ,无机化学原理就成了空壳 ;元素无机化学的重要性还在于 :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再也不会遇到系统地介绍元素的课程了[1] ,倘若一个化学专业的毕业生欠缺了元素无机化学方面…  相似文献   

8.
刘松伟  刘雅莉 《化学教育》2013,34(10):20-22
以九年级化学上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为例,分析了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价值与学生学习的困难,阐述了基于任务和问题促进学生建构化学思想方法的整体思路,并就其中关键环节的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突出以任务和问题为驱动,实现新知识的自然增长;以化学实验和拼插分子模型活动为手段,渗透“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及“分与合”等化学思想方法;以展示学生作品说明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以对物质化学性质的解释凸显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价值。  相似文献   

9.
蓝伟文 《化学教育》1991,12(5):21-2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要以渗透为原则、把握教育契机,在“授业、解惑”中“传道”。怎样寓德育于日常化学教学之中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和认识,谈谈化学教学中的榜样教育法、灌输教育法、情景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1.榜样教育法这是以先进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好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教育方。  相似文献   

10.
杨玉琴  倪娟 《化学教育》2014,35(11):19-22
“技术思想”是对技术的系统化、条理化的观念(或理念)。将技术引入化学课程,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少化学技艺、技能,更重要的在于正确的技术思想观念的形成。3节化学优质课“镁的提取及应用”教学设计,以物质转化为载体渗透技术思想,以“问题链”引导构建技术思想,在理性思维中完善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11.
按照时间脉络将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发展历程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第1个阶段是借鉴前苏联、摸索前进期,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我国新的教育体系逐步建立。从教育部颁布的第1部《大纲》起,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地位就被确立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掌握“双基”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第2个阶段是遭遇“文革”、破坏倒退期,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受到多次“运动”的冲击,一度停滞。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分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子化学》已经成为了化学、化工、材料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成为了理科和师范院校的选修课程。但由于《高分子化学》涵盖的内容繁杂、抽象,致使学生在学习《高分子化学》课程中感觉非常吃力,常常出现难理解、难消化等问题。笔者在教授《高分子化学》课程中,使用"类比教学"、"实物教学"、"翻转教学""口诀教学"等手段将高分子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丰富化,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高分子化学中的概念知识,牢记知识要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贺建  杨小超 《大学化学》2017,32(6):41-45
合班授课教学模式下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兼顾各专业实施教学,导致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定制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恰好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精选骨质疏松症及新生儿黄疸这两个医学案例,重点探讨了如何贴近护理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需求,定制化设计这两个医学案例,并在医学化学绪论课中实施;实施后通过平时的访谈和期末考试医学应用题的得分统计情况发现,这种定制化的案例教学能够从本质上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也能达到合班教学中兼顾各专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单元教学是落实化学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基本教学过程,同时对教学单元的含义、教学单元的选择与建构、化学单元教学设计及其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农林类专业中“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平台条件较低,仪器硬件配置较少,学生基础相对较弱,教学难度大等问题。探究了分类设置实验教学内容,按项目分级设计模块化实验教学课堂,教学团队协同分工实施教学实践,分层创建实验教学资源,过程考核结合目标考核的综合实验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实践,“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观。  相似文献   

16.
材料化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教学内容尚未得到一致认同。围绕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材料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多样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改革创新考核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李好样 《化学教育》2014,35(12):14-16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详实的教学实例,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包括抓住有机化学特点、经典例题详解、复杂问题简单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本科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与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将化学学科中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4大实验的内容设计优化成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研究创新实验3个实验模块,搭建了基础型、提高型、创新型3个能力训练层次和1条毕业设计/专业实习能力训练主线,构建了具有地方本科院校特色的化学专业 “331”实验课程新体系,实现了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实验内容的层次化和教学科研的一体化。实践证明,通过改革与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高分子成型加工原理是材料化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根据课程和材料化学专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为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以及理论教学和科研的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15 years of the experiences acquired concerning the teaching of chemical metrology in Latin America are presented. These include post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activities developed in eight countri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the sequence of learning from metrological, statistical, and chemometrical backgrounds up to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personal computers are basic and motivate the learning process. Care is taken to promote the metrological approach and thinking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he learning of computing techniqu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combining graphic and numerical techniques for data analysis. The role of examples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analyzed and recognized. The introduction of a general model of errors permits one to approach different topics on a metrological basis. The metrological approach of uncertaint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rrors permits one to develop the topic.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cquire a basic metrological knowledge and other experiences are also presented. Recommendations for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programs are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