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滴体积法研究了La~(3+)/HNO_3/N,N,N',N'-四辛基-3-氧戊二酰胺(TODGA)/稀释剂体系的界面性质,考察了TODGA浓度、液滴形成时间、稀释剂种类、La~(3+)浓度、体系温度、离子强度和溶液酸度等因素对体系界面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体系达到界面饱和吸附时间约为120 s,可认为体系达到萃取平衡;TODGA浓度不同时,界面张力也不同,进而判定界面饱和吸附物种亦不相同;极性较小的稀释剂体系的界面张力降低较大,按照正辛烷环己烷苯甲苯次序降低;HNO_3对TODGA的质子化作用使其表面活性显著增强,故硝酸浓度增大导致界面张力降低;Na NO_3的存在降低了界面上游离萃取剂分子的浓度,致使界面张力增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N,N,N′,N′-四辛基-3-氧戊二酰胺(TODGA)溶于疏水性离子液体咪唑类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C2mim][NTf2])中对硝酸水溶液体系中四价钍离子(Th4+)的萃取行为。详细考察了接触时间、酸度、Th4+浓度、TODGA浓度、温度对TODGA/[C2mim][NTf2]体系萃取性能的影响。作为对比,我们还考察了TODGA在传统有机溶剂异辛烷中对Th4+的萃取。结果表明:TODGA/[C2mim][NTf2]体系对Th4+的萃取是吸热反应,且在50℃下,能在5 min内达到平衡。萃取体系随着酸度对Th4+的萃取性能先降后增大;Th4+浓度的增大,TODGA浓度的降低,对Th4+的萃取性能下降。TODGA在离子液体萃取体系中比在有机体系中有更好的Th4+萃取效果,特别是在低酸条件下。通过萃取机理研究,推测出在低酸下萃取反应是离子交换且TODGA与Th4+配比为2∶1,在高酸下萃取是中性配位。  相似文献   

3.
研究新型萃取剂从硝酸盐介质中萃取分离稀土元素对于后处理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以甲苯为稀释剂,N,N,N',N'-四丁基丙二酰胺(TBMA)从硝酸盐介质中萃取铈(Ⅲ)、镝(Ⅲ)、铒(Ⅲ)、镨(Ⅲ)、钐(Ⅲ)、铽(Ⅲ)、铥(Ⅲ)、镱(Ⅲ)的机理.考察了硝酸浓度、TBMA浓度、盐析剂浓度以及温度对上述三价镧系离子分配比的影响.得出萃合物的组成主要是三配体配合物M(NO3)3·3TBMA;计算出萃取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萃取平衡常数.温度效应研究表明萃取反应主要是焓驱动的.对萃取分离系数以及TBMA萃取三价镧系离子的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N,N,N',N'-四丁基丙二酰胺萃取硝酸铥(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N;N';N'-四丁基丙二酰胺萃取硝酸铥(Ⅲ)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四取代双酰胺萃取剂N,N,N',N'-四丁基丁二酰胺(TBSA),并对萃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萃取Pr(Ⅲ)的性能,考察了硝酸浓度、萃取剂浓度、硝酸锂浓度以及温度等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萃取反应在298K时,TBSA以甲苯为稀释剂时的热力学焓变为-12.83 kJ/mol.萃合物的组成结构为Pr(NO3)3·3TBSA.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四取代双酰胺萃取剂N,N,N',N'-四丁基丁二酰胺(TBSA),并对萃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萃取Pr(Ⅲ)的性能,考察了硝酸浓度、萃取剂浓度、硝酸锂浓度以及温度等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萃取反应在298K时,TBSA以甲苯为稀释剂时的热力学焓变为-12.83 kJ/mol.萃合物的组成结构为Pr(NO3)3·3TBSA.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在四取代双酰胺类萃取剂萃取铀(IV)、钍(IV)的性能研究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1-3],但对核废料中共存稀土元素的萃取研究较少[4].本文合成了N,N,N',N'-四丁基丁二酰胺(TBSA),详细研究了其萃取Tb(Ⅲ)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的酰胺夹醚化合物对萃取镧的性能,本文使用N,N′-二甲基-N,N′-二辛基-4-氧庚二酰胺(DMDOOHA)为萃取剂,以1-甲基-3-丁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C4mim+][PF6-])为稀释剂,研究其在水相中萃取La3+的行为,考察了萃取时间,pH,萃取剂的的浓度、及温度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实验表明,萃取剂在离子液体[C4mim+][PF6-]中对La3+的具有强烈的萃取能力。机理研究表明,在([C4mim+][PF6-]体系中,萃取剂与La3+可能形成3∶1配合物。萃取过程为热力学自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新型萃取剂从硝酸盐介质中萃取分离稀土元素对于后处理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以甲苯为稀释剂,N,N,N′,N′-四丁基丙二酰胺(TBMA)从硝酸盐介质中萃取铈(Ⅲ)、镝(Ⅲ)、铒(Ⅲ)、镨(Ⅲ)、钐(Ⅲ)、铽(Ⅲ)、铥(Ⅲ)、镱(Ⅲ)的机理。考察了硝酸浓度、TBMA浓度、盐析剂浓度以及温度对上述三价镧系离子分配比的影响。得出萃合物的组成主要是三配体配合物M(NO3)3·3TBMA;计算出萃取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萃取平衡常数。温度效应研究表明萃取反应主要是焓驱动的。对萃取分离系数以及TBMA萃取三价镧系离子的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酸法浸出石煤提钒因具有环保、金属收率高的特点而备受关注,但同时进入母液的铁(高含量的Fe3+)严重影响了钒的富集和产品生产。 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抑制-萃取”效应的钒/铁分离混合萃取体系(P507(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 N235(三辛/癸烷基叔胺)+磺化煤油),并详细研究了各因素对钒铁分离和钒富集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P507是钒铁萃取的主体,N235不具萃Fe3+能力,是产生抑制铁萃取的关键因素,其浓度越高铁萃取率越低;对于酸度较高(pH≤0.4)的原料液钒/铁的分离效果仍较好,这表明了该“抑制-萃取”混合萃取体系对高酸度浸出液钒/铁分离的适用性。 采用氨水从负载有机相中反萃取钒铁,当氨水浓度为6 mol/L时钒的反萃率99%以上,25 ℃,V(有机相)∶V(水相)=2∶1时的反萃液中钒质量浓度14.73 g/L,铁质量浓度小于0.022 g/L,m(V)/m(Fe)=669.5。 该“抑制-萃取”法分离钒/铁操作简单、经济高效,极具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1.
N, N, N′, N′-四丁基丙二酰胺萃取Pr3+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丙二酸二乙酯与二正丁胺反应高收率的制备了N,N,N′,N′-四丁基丙二酰胺(TBMA)萃取剂。研究了硝酸浓度、硝酸锂浓度、萃取剂浓度以及温度等对萃取Pr(Ⅲ)分配比的影响,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得到了不同稀释剂中萃取反应的热力学数据。结合红外光谱和摩尔电导数据初步推断了萃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N,N,N',N'-四丁基丙二酰胺萃取铀(VI)的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N,N,N',N'-四丁基丙二酰胺(TBMA)以甲苯为稀释剂,从硝酸介质中萃取硝酸和铀(Ⅵ)的机理。在该萃取体系中,TBMA和HNO3形成TBMA·HNO3,和U(Ⅵ)形成为UO2(NO3)2·3TNMA.借助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在萃合物中NO3-不参与UO22+的直接配位,并对萃合物中配体的配位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吡啶吡唑基配体C8-BPP[2,6-bis(5-(n-octyl)-1H-pyrazol-3-yl)pyridine],并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正十二烷为稀释剂,2-溴己酸为协萃剂,研究了C8-BPP从HNO3溶液中萃取Am3+和Eu3+的行为.重点考察了萃取时间、酸度和萃取剂浓度等对分配比D和分离因子SFAm/Eu的影响.在HNO3浓度为0.2~1.0 mol/L时,C8-BPP萃取Am3+和Eu3+的D值随HNO3浓度增加而减小,SFAm/Eu值先增大后减小;HNO3浓度为0.5 mol/L时,SFAm/Eu达到55.随着配体浓度的增加,C8-BPP萃取Am3+和Eu3+的D值均增加,SFAm/Eu值缓慢减小,但仍在40以上.斜率分析表明,C8-BPP萃取Am3+和Eu3+均形成了1: 1型的萃合物.还采用紫外滴定、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C8-BPP与Eu3+的配位化学行为,并得到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14.
康宏宽  周小华  赵红波  李晓辉  冯涛  周兴 《应用化学》2010,27(11):1344-1350
用三烷基混合叔胺(N235)-正辛醇-磺化煤油从菜籽粕酸脱毒废液中萃取植酸,研究了水相pH值、植酸浓度、N235浓度对植酸分配比的影响。 确定萃取植酸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3.0、N235的浓度0.17 mol/L、正辛醇浓度0.48 mol/L、相比R为5∶1、萃取时间5 min,对0.02 mol/L标准植酸溶液的萃取率为95.2%。 以0.25 mol/L NaOH溶液为反萃取剂,在相比5∶2下反萃取5 min,三级反萃取总收率达到82.6%。 实验证明加入正辛醇可提高N235萃取植酸的分配比,可能与正辛醇和N235形成“分子簇”结构产生协同萃取有关。  相似文献   

15.
合成得到了含有N,N,N',N'-四羟乙基乙二胺(THEED)配体的Cu(Ⅱ)配合物[Cu(THEED)(H2O)]SO4,通过质谱、元素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它的组成和晶体结构,并用之作为电催化产氧催化剂的前驱体。在电解含有配合物的碱性NaOAc/NaOH溶液时可检测到氧气产生,并发现有黑色薄膜附着于阳极表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EDX)、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确定该薄膜的主要成分是2 μm大小的无定形CuO颗粒。通过实验证明,CuO为真正的电催化水氧化催化剂,它具有较高活性和稳定性。在无Cu(Ⅱ)、0.10 mol/L NaOAc/NaOH溶液(pH=12.4)中,固定催化电压为1.35 V(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电压),催化电流密度可维持1.5 mA/cm2近6 h不变;7.5 h产生氧气97 μmol,法拉第效率95%。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伯胺 N192 3在不同稀释剂 /0 .1 mol/L(H,Na) NO3(p H=2 .3 4)体系中的界面性质 ,计算了界面吸附特性参数 cmin和 AI.N192 3在不同稀释剂体系中的界面活性顺序为 :正庚烷 >环己烷 >苯 >甲苯 >四氯化碳 >氯仿 >醋酸异戊酯 >甲基异丁基酮 (MIBK) .这一结果可能与稀释剂和萃取剂、稀释剂和有机相中增溶水及萃取剂和界面层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对有关结果及其与萃取性能的关系做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镉(Ⅱ)离子是废水中的重要污染成分[1,2]。本文研究氨羧络合剂N,N′ 二(十二烷基)乙二胺二乙酸(H2R2Y)的氯仿溶液对镉的萃取行为;用电导法、摩尔比法证实了H2R2Y与Cd2+的络合比为1∶1;考察了酸度、络合剂浓度、相比及温度对萃取的影响。1 实验H2R2Y按前文[3]合成,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氯仿溶液待用。不同pH缓冲溶液按文献[4]配制;显色剂为1 0×10-3mol/L的4 (2 吡啶基偶氮) 间苯二酚(即4 (2 pyridylazo)resorcinol,以下简写为PAR)乙醇溶液;0 10mol/L的硼砂溶液。于60ml分液漏斗中分别加入5 0ml络合剂氯仿溶液和已配制好的不同pH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珠表面涂覆均匀透明的TiO2薄膜并制成光催化反应器,对水溶液中I-的光催化氧化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光催化剂的活性,讨论了I-的起始浓度、试液的酸度、光照时间与I2产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锐钛型TiO2作光催化剂(3L碘化钾溶液所用催化剂量为40g),当[I-]=0.3mol/L,[H+]=3.0mol/L,光照8h时,I2的产率达到41.26%.  相似文献   

19.
将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8(ZIF-8)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结合,制备得到ZIF-8/MWCNT复合材料,并基于此构建了一种可用于Cd2+和Pb2+同时测定的电化学传感器。MWCNT的引入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同时,ZIF-8与MWCNT之间的协同作用使ZIF-8/MWCNT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将ZIF-8/MWCNT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能够实现Cd2+和Pb2+的分别和同时检测。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基于ZIF-8/MWCNT/GCE的电化学传感器对Cd2+和Pb2+分别检测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8.00μmol/L和0.03~6.00μmol/L,检出限分别为0.019和0.035μmol/L(S/N=3);对Cd2+和Pb2+同时检测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5.00μmol/L和0.03~5.00μmol/L,检出限分别为0.022和0.048μmol/L(S/N=3)。此...  相似文献   

20.
助浸剂NaCl可提高硫酸在常温常压下浸取低品位复杂铜矿时铜的浸出率,但也形成了含铜的混酸溶液。二(2-乙基己基)-(N-(2-乙基己基)氨基)甲基膦酸酯(Cextrant230)对混酸(H2SO4+HCl)溶液中Cu2+、Fe3+、Co2+、Mg2+和Al3+的萃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extrant 230对混酸溶液中的Cu2+和Fe3+具有良好的萃取能力和选择性,而对Co2+、Mg2+和Al3+的萃取能力较弱;Cl-可促进Cu2+的萃取,而SO42-和HSO4-对Cu2+的萃取起抑制作用;Cu2+的萃取过程是放热反应;当水相初始pH值为1.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