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金全  高美娟  陈选根 《物理学报》1966,22(9):1059-1068
本文研究了Po奇A同位素α约化宽度的相对趋势和绝对值对核模型波函数和半径R0的关系,利用了单组态波函数、BCS波函数、不考虑阻塞效应的投影波函数(简称不阻塞PBCS)和考虑阻塞效应的投影波函数(简称阻塞PBCS)等四种波函数进行了计算,半径R0的范围从8f—9.5f。计算结果表明,单组态和BCS的结果不好,不阻塞PBCS最好,阻塞PBCS其次。Po211的α约化宽度和邻近的偶A同位素Po210的α约化宽度之比和R0关系不大,在20%的范围内和实验值一致。取半径R0=8f左右,利用不阻塞PBCS波函数,可使α约化宽度随A变化的相对趋势及绝对值大小与实验结果有良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BCS波函数及投影波函数计算了_84Po的偶-偶同位素及_85At的奇-偶同位素的α约化宽度γ_α~2的绝对值。文中仔细研究γ_α~2的绝对值及相对趋势和参数b,R_0,G的关系;b为谐振子势阱参数,R_0为道半径,G为对关联相互作用常数。 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1)对关联有利于α的形成,它可以使α约化宽度的绝对值增加一个数量级,且可以使相对趋势与实验符合得更好。(2)BCS波函数的粒子数不守恒的缺点,对于满壳外粒子数不多的核的α衰变来说相当严重。用了粒子数守恒的投影波函数,绝对值可以增加1—2倍,且可以使相对趋势变好。(3)考虑了阻塞效应后,宽度约减小10%,使奇A核的阻碍因子的理论值和实验值一致。(4)绝对值对参数的选择很敏感,而相对趋势对参数则不太敏感,要使理论的绝对值接近实验值,必须取R_O在8f以内。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Po奇A同位素α约化宽度的相对趋势和绝对值对核模型波函数和半径R_0的关系,利用了单组态波函数、BCS波函数、不考虑阻塞效应的投影波函数(简称不阻塞PBCS)和考虑阻塞效应的投影波函数(简称阻塞PBCS)等四种波函数进行了计算,半径R_0的范围从8f—9.5f。计算结果表明,单组态和BCS的结果不好,不阻塞 PBCS最好,阻塞PBCS其次。Po~(211)的α约化宽度和邻近的偶A同位素Po~(210)的α约化宽度之比和R_0关系不大,在20%的范围内和实验值一致。取半径R_0=8f左右,利用不阻塞PBCS波函数,可使α约化宽度随A变化的相对趋势及绝对值大小与实验结果有良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4.
用Skyrme Hartree Fock模型系统地研究了40Ca到70Ca到Ca同位素偶偶核的基态性质及其同位旋依赖性.讨论了结合能、均方根半径、密度分布随同位旋的变化,研究了壳效应对结合能、双中子分离能S2n及和表面弥散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壳效应在S2n、表面弥散厚度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质子均方根半径Rrms随相对中子数I=(N-Z)/A的变化满足Rrms=3/5(1+αI+βI2)rpZ1/3.离心位垒对核表面以外的密度分布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钟朝武 《物理学报》1961,17(9):425-429
考虑原子核理论中超导效应对gR因子的影响,在给出偶核gR因子在推转模型(cranking model)基础上的计算公式之后,利用Nilsson波函数计算了62Sm152核的gR因子。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很好,反映了原子核超导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增加光子奇偶q相干态的高阶压缩效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张敏  江俊勤 《光子学报》2002,31(12):1435-1438
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增加光子奇q相干态aq+m|α>qo和增加光子偶q相干态aq+m|α>qe的高阶压缩效应.结果表明:当q较小时,态aq+m|α>qo和aq+m|α>qe都能呈现出强烈的奇次方阶压缩效应,但无偶次方阶压缩效应,而且奇次方阶压缩随m的增大而增强.当m=0时aq+m|α>qo和aq+m|α>qe为光场振幅偶次幂的最小测不准态,但当m≠0时它们不是光场振幅偶次幂的最小测不准态.  相似文献   

7.
杨立铭  曾谨言 《物理学报》1964,20(9):846-862
本文提出了一个处理原子核中nn及pp对力的近似方法。这个方法避免了通常将BCS-Боголюбов方法应用于原子核所引起的困难,例如粒子数不守恒,假态的出现以及不同激发态波函数不正交等。但这个方法只有在所需考虑的粒子数n及能级数Ω不太大时(n≤10,Ω≤10)才能较方便地被应用,近似程度才比较好。在这个方法中,毋须引入准粒子的概念,激发的多体性质被明显地表示出来。系统的激发可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型激发是一种以多体系为背景的单粒子跃迁,相应于一个准粒子的跃迁αv+αv,或两个准粒子的激发αv+βv′+v+αv′+(v≠v′)。第二类型激发是对激发,在这种激发中,各能级上共轭粒子对的填充几率改变了,相应于共轭的准粒子对的激发αv+βv+v+βv+αμ+βμ+,….本文还考察了对力在r及β跃迁中的影响。在β跃迁中,对力一般是使跃迁受阻。在r跃迁中,对力的效应随初末态间的相对激发类型不同而异,如相对激发属于第一类型,则跃迁受阻,受阻程度随跃迁的电磁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别,如相对跃迁属于第二类型,则在无对力作用时跃迁是禁戒的,在对力作用下也只有由电荷电流所产生的电跃迁是允许的。最后本文以Hf178为例,应用上述方法,初步分析了对力对偶偶核的内部激发能谱及β衰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吴崇试  曾谨言 《物理学报》1965,21(5):915-951
本文用处理对力的粒子数守恒方法来分析对力对于锕系核性质的影响,其中包括奇A核和偶偶核的内部激发谱、β衰变、α衰变等。文中首先根据实验测得的寄A核的内部激发谱,计及对力的影响,定出了单粒子能级的Nilsson参数(见表3和5)。然后利用此单粒子能级进一步分析了偶偶核的内部激发谱和β衰变。由于现有数据的限制,只分析了Th228,Th230,U232,U234和Cm244等核。由能级位置和β衰变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用推转壳模型(CSM)的粒子数守恒(PNC)处理方法,分析了166—176Yb偶偶核基带转动惯量随中子数变化的微观机制.仔细分析了CSM的PNC波函数的K结构和seniority结构.低激发高j闯入Kπ=1+组态的分布对转动惯量值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稀土区正常变形奇核–偶核全同带的物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处理对力的粒子数守恒方法分析了稀土区正常变形奇核–偶核全同带的物理机制.这些全同带的奇粒子均处于推转的低j高ΩNilsson轨道.相反,建立在高j闯入轨道上的奇A核转动带的转动惯量,无例外都比相邻偶核基态带的转动惯量大得多.观测到的转动惯量随角频率的变化(带交叉前)可以在粒子数守恒的计算中很好地重现.计算中无自由参数.单极对力强度与Y20四极对力强度由结合能奇偶差与带首转动惯量奇偶差确定.  相似文献   

11.
选择Skyrme势Z*σ和Eσ作为两核子间等效相互作用,采用Hartree-Fock理论,比较了同种核子间对相互作用的BCS方法和粒子数守恒方法(PNC)的计算结果,计算了从氦到氧的同位素的基态性质.并对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在滴线附近核区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芶清泉  黄树勋 《物理学报》1965,21(6):1293-1303
我们在文献[1]中设计了一套五个参数的变分波函数用来计算了周期表中前面十个原子的能量,所得结果比过去一些作者用四参数波函数所算得的结果为好。我们在过去计算经验的基础上,另外找到了一套特别简单的解析波函数,其形式为1s电子:ψ1(r)=N1e-μar,2s电子:ψ2(r)=N2[(μr)e-μr-Ne-μar],2p电子:ψ3(r)=N3(μr)cosθe-μr4(r)=N4(μr)sinθeiφ-μr5(r)=N5(μr)sinθe-iφ-μr,式中的α与μ为变分参数;N1,N2,N3,N4,N5为归一化因子;N为正交化系数。μ可用解析法来决定,因而只有一个参数α要由数值法来决定。我们用这样的波函数算出了第二周期元素的正常态原子和离子(共有八十几个原子态)的各电子的各种能量积分值及总能量值,并确定了波函数的最佳参数值。其结果与五参数波函数的计算结果相比,一般相差在万分之一至千分之一的范围内,并比最近有些作者用一种三参数波函数所算的结果还好。根据这些结果,我们还讨论了Slater近似计算法的可靠程度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用处理对力的粒子数守恒方法分析了锕系变形核转动惯量及其奇偶差随角频率ω变化的微观机制.建立在高j闯入轨道上的奇A核转动带,如235U(ν[743]7/2)带的转动惯量,比相邻偶偶核基态带大得多,而且,随ω变化的规律也呈现明显的奇偶差.这些规律在粒子数守恒计算中得到很好地重现.计算中无自由参数,单极和四极有效对力强度由结合能和带首转动惯量奇偶差实验值确定.  相似文献   

14.
测量了89Y(α,p)92Zr反应的基态和几个激发态的微分截面及89Y(α,α)89Y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利用89Y、92Zr的壳模型波函数对该反应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完全微观DWBA理论分析.具有核芯激发组态的核波函数明显地改善了不同末态的截面相对强度,而对角分布的形状影响甚微.它表明具有核芯激发组态的89Y、92Zr核波函数有较好的实验基础.最后,讨论了89Y(α,p)92Zr反应的截面绝对值问题,揭示了α浅势阱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ACQM理论和方法研究介分子离子(αp,μ)和(αp,2μ).发现(αp,μ)的基态(X2Σ+)为排斥态;(αp,2μ)为束缚态,平衡核间距Re=0.0078bohr,能量极小值E=-551.78a.u..  相似文献   

16.
张焕乔 《物理学报》1963,19(8):477-482
本文分析了中子平面晶体谱仪的分辨宽度,给出它的近似表示式为:△θ=((α12α2212β222β2)/(α12+4β222))1/2;同时对几种常见情况也作了简略的讨论。为了确定计算参量△θ,又给出了晶体摇动曲线半宽度的近似表示式为:△γ=1/2(α12+4β222)1/2。以上两式中的α12是第一、第二准直器的散开角;β是晶体单色器嵌镶结构(mosaic)分布半宽度。最后,依据上述结果,计算了我们仪器的分辨宽度,另外从该仪器测量的中子共振截面估计了它的分辨宽度,并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原子核电荷半径Rc所有的实验数据都表明, Rc系统偏离A1/3律, 即随A增大Rc/A1/3系统地递减, 而Rc/Z1/3则比较接近于一个常量. 原子核巨单极共振能量Ex ∝ R-1的大量实验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 根本原因在于A1/3律与同位旋无关, 而Z1/3律已部分反映了同位旋的影响. 基于壳模型, 给出了Z1/3律的微观诠释. 壳模型中质子和中子谐振子势强度参数ωp和ωn的差异, 可以用Z1/3律说明. 基于与Wigner的原子核同位旋多重态质量公式(IMME)相似的理论考虑, 提出了核电荷半径改进的Z1/3律.  相似文献   

18.
郁宏 《中国物理 C》1988,12(6):754-760
本文引进qiqi→qjqj以及qiqi→(gg)湮没项[1],并考虑了对湮没项的SU(3)破坏效应[2],讨论了η、η′和ι的混合,得到了它们的有声有色和胶子内容.与此同时,引入EPCAC(扩充的部分守恒赝矢流)假设[3],考察了η、η′和ι的双光子衰变.本文还计算了衰变宽度比R1=Γ(J/ψ→γη′)/Γ(J/ψ→γη)以及R2=Γ(J/ψ→γη′)/Γ(J/ψ→γι),指出了实验结果对纯胶子球质量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孙洪洲 《物理学报》1964,20(6):483-500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Elliott引入的SU3波函数Ψ(α(λμ)KLM)=(2L+1)/(C(λμKL))∫xΩ(a(λμ)K)×DMKL(Ω)dΩ的若干性质。利用SU3群的无穷小算子的对易关系,可以较容易地求出“内部态”波函数x(α(λμ)K)的表达式,并由此求出了波函数Ψ(α(λμ)KLM)的母分数系数(f·p·c.)。作为例子,本文还计算出了sd壳中有两或三个核子的SU3波函数Ψ(α(λμ)KLM)。  相似文献   

20.
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框架下, 用NL-3和NL-Z两组相互作用参数研究了4个同位素链28Ni,54Xe,78Pt,94Pu的基态性质. 发现,在Hatree近似下奇A核结合能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反而普遍比偶偶核小. 这说明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即使不考虑矢量介子的空间分量,仍可以比较可靠地计算奇A核结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