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属表面加工工业是为了防止金属的腐蚀、改善金属表面的性能或增强美观,从而采取研磨、着色、电镀、喷镀等的处理工艺,在加工中经常产生各种不同性质的废水。防止金属的腐蚀是国民经济中的重大问题。在资本主义国家,金属表面加工工业特别是电镀工业的有毒废水,已成为污染水体、危害农田、恶化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的公害的一个来源。在我国随着机械、冶金、航空、仪表、电气、医疗器械制造等工业的发展,产生金属表面加工废水的数量日益增多,广大职工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教导,在废水处理与综合利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2.
一.绪言无论从石油或从固体燃料生产马达燃料时,原料中氢的不足都限制着希望得到的产品的收率.应用加氢就有更多的可能使收率提高,甚至能使燃料全部得到加工,例如,石油就可以经这样的加工完全变成透明的石油产品.此外,加氢还能除掉不需要的含氧、氮、硫的化合物,这就大大地改善了产品的品质.但是,高压设备和氢气的较高的成本妨碍了加氢的广泛应用.因此,燃料加氢方法发展的特点就表现在这些情况的相互联系和矛盾上.这个矛盾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正密度或黏度较大的天然石油或常规石油中的重质组分在石油工业界通常被称为"重质油".重质油是未来世界石油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化工资源,高效利用重质油是国家石油资源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一个以重质油加工利用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建设在中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石油化学已成为石油工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石油化学品不但可用天然气,还可用石油加工工业的各项产品,主要是副产品,如热裂气体或精馏废气等制备,今日已可做为接近5000种化学品的工业原料。从石油化学原料发展和制备的新化学品正在不断增长。一方面将已知的化学品或是它们衍生物的制法加以改善或现代化,因而符合于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从中间体又开展了许多新的用途。所以在美国,近年来也  相似文献   

5.
石油资源的绿色、高效及高值化利用需要从分子层次认识石油分子的组成及转化规律,并构建分子层次的精细化过程模型,由此诞生了分子管理技术路线.石油分子组成及转化过程的高度复杂性使得石油分子管理技术开发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阐述了石油分子管理的沿革及内涵,总结了石油分子组成表征及石油加工分子模型的进展及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介孔分子筛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介孔分子筛材料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为有机大分子参与反应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构型和择形活性中心,在石油加工工业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优势。但由于介孔分子筛材料的水热稳定性比较低,且酸性较弱,极大地影响了其在催化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硅基介孔分子筛的改性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在提高介孔分子筛酸性和水热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作为石油化学加工的主要原料之一的轻质油品产量将日益增长。在石油化学加工中,通常对原料含硫量有严格的要求,以防止发生催化剂中毒,如近年发展的双金属铂重整催化剂要求原料含硫量为1ppm以下;用于生产合成氨或甲醇原料气的蒸汽转化镍催化剂,则要求原料含硫量在0.2-0.5ppm。为了鉴定原料油的净化程度,必须建立相应的分析鉴定方法。还在1941年,Schreter就提出设想:根据骨架镍或称拉内(Raney 镍)可以和所有的有机化合物的硫定量结合的性质,可用它作为定量测定硫方法的基础。等应用这个反应于分  相似文献   

8.
1 催化裂化技术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1.1 催化裂化技术的重要性 催化裂化是指在石油炼制过程中, 在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使重油发生裂化反应, 转化为裂化气、汽油和柴油等的过程.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随着世界原油的重质化和劣质化日趋严重, 而且市场对重质燃料的需求越来越少, 使重油催化裂化得以迅速发展. 据美国石油炼制协会统计, 目前重油催化裂化(RFCC)约占催化裂化总能力的25%, 并将逐年增加, 重油加工将成为21世纪催化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催化作用在生产实践上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它厂泛地应用于石油加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等)和基本无机化学工业(合成氨、硫酸、硝酸等)的各个部门。随着科学研究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催化反应和催化剂的不断发现,催化过程规律的更好掌握和运用将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带来更多的福利。以学科言,催化作用是近代化学的主流之一。近年来,经过各国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无论在理论  相似文献   

10.
石油是一种复杂体系,研究石油分子组成是分析化学领域的经典难题.近年来,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FT-ICR MS)的发展,为从分子水平认识石油组成提供了机会,引起了石油化学界的高度关注,并被期待能在石油、石化领域的相关研究中实现重大突破.本文从质谱分辨率和电离技术方面介绍了石油样品的分析需求,总结了近几年基于FT-ICR MS技术对石油分子组成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在应用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并对FT-ICR MS的发展前景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11.
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品及催化剂中的痕量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立行  马波 《分析化学》1992,20(1):121-121
1 引言 张改兰、张振辉利用钒(V)在乙酸介质中于100℃下能催化溴酸钾氧化铬蓝黑R褪色,而建立了测定钒的最灵敏的催化分光光度法,其Sandell灵敏度为7.27×10~(-8)μg/cm~2。我们发现ng数量级的钒能在室温下催化上述反应,且共存物质的干扰限大幅度升高,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简化了操作,能满足石油加工工业对分析钒的要求。本文考察了室温下催化反应的条件及12种离子的干扰情况,成功地将该法应用于石油产品及催化剂中痕量钒的测定。测定范围为0.3~6ng/25ml,检测限为0.3ng/25ml。用0.1g样品能检测到3.0ppb钒。  相似文献   

12.
新型中孔分子筛合成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晓钟  窦涛 《化学通报》1997,(11):16-20
综述了中孔分子筛在合成及相应机理解释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孔分子筛材料可能在石油加工及其它更广泛的领域找到新的用途。  相似文献   

13.
Ⅱ.单烯烃烯烃及其再加工我们知道在粗的石油原油或天然气内并不含烯烃,但在各别石油馏分热裂可以副产它们。还应指出,用一氧化碳和氢反应合成碳氢化合物时也大量生成有这样的极富于反应的碳氢化合物。现在热裂法是烯烃工业制备及再加工的主要来源。石腊碳氢化合物分裂为低级烷烃或烯烃的反应须在高温进行,全部热裂时可用也可不用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正石油产品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一个战略保障,而近年来石油劣质化日趋加重,氯化物的腐蚀已成为石油石化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1-4]。原油中的氯化物主要是有机氯化物和无机氯化物,无机氯化物的物理性质稳定,气化温度高。在原油加工过程中,无机氯化物会发生水解产生氯化氢,为减缓氯化氢对原油加工设备的腐蚀,炼油厂通常对原油进行脱盐脱水预处理,从而控制原油中盐的质量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在11月10日至15日,主办了催化研究工作报告会,出席这次报告会的有产业部门、高等学校、中国科学院和有关分院所属单位共111个,代表545人。会上共宣读论文98篇,其中三篇是总结性的报告即:(1)蔡启瑞教授作的“关于异相催化理论”;(2)谢为杰总工程师代表永利宁厂余祖熙所作的“关于合成氨和硫酸催化剂”;(3)张大煜所长作的“我国石油加工催化剂研究十年来的进展”。其余95篇中有机催化加工方面23篇;石油和天然气催化加工31篇;催化剂的物  相似文献   

16.
在最大化利用石油资源及石油炼制向生产精细化工品侧重的趋势下,从分子层次实现对石油加工过程中的原料组成、相行为及转化过程的模拟化,已成为石油化工领域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热点,并由此形成了石油加工"分子管理"这一研究方向.本文阐述了分子管理技术的内涵及其研究范畴,介绍了分子管理技术主要的内容及应用方向.重点介绍了本课题组开发的分子管理软件平台的基础框架、模块构成及所实现的功能,包括分子的数学化表达、性质计算、组成模型生成、反应网络构建及反应动力学模型生成等功能,覆盖了分子管理研究的完整链条.  相似文献   

17.
石油馏分的临界性质是重要的热力学性质,常用来确定石油馏分的相状态,并关联和计算其它热力学性质,是石油加工工艺计算所必需的基础数据。早在20世纪20年代,国外已经开始测定和研究石油馏分的临界性质。1936年Roess[1]测定了八种基属原料油100多个石油馏分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并提出相应的计算式。30年代以来,又陆续发表了一些求定石油馏分临界温度和压力的经验图表及计算式[2~4],其中有些计算方法仍然依据Roess的实测数据。长期以来,在我国的石油炼制及化工设计计算中,主要采用API炼油技术数据手册[2]推荐的图表和经验关联式来求…  相似文献   

18.
引言高聚物流动特性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由于高聚物加工工业的迫切需要,如塑料的吹塑、注射、浇铸、成膜及合成纤维的纺丝等都在流动态进行。如果对高聚物熔体、浓溶液和分散体系的流动特性有深切的了解,就可以对加工工艺的改进、加工机械的设计、制品性能的改善提供理论指导。而流动性质的研究使我们更深入认识高分子的结构和物理本质,它是  相似文献   

19.
石油,古代又称做石漆、石脂水、石脑油、猛火油、石烛、火井油、雄黄油、硫黄油、泥油等。科学地命名为石油,是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提出的,宋以后虽也还有些别的名称,后来逐渐统一,一直沿用至今。自从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已有一些文章从儒法斗争的角度论述了我国古代发现和利用石油、天然气的历史,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劳动人民在这方面的卓越成就。本文根据所见到的我国历史上关于石油的一些记载,作了初步整理。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到,从汉代起就已有关于石油的确切具体记载,直到清代,在陕西、甘肃、新疆、四川、广东、台湾、浙江、安徽、辽宁等地区,都曾发现石油。在宋代已有石油加工作坊,储存石油的油池。至迟于明代中叶,已在官方主持下大规模钻井采油。通过开采和利用石油的实践,劳动人民了解并掌握了石油的许多性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炼油工业的升级转型,必须突破对石油馏分传统的粗放认知,从分子层次认识和加工原料,从而使每一个石油分子的价值最大化.因此,根据分子组成、结构单元和性质深入认识重质油的催化反应特性,按照重质油分子"易转化"与"难转化"结构单元在催化裂化及加氢改质过程中的反应行为,以及两种差异性分子结构化学键选择性转化与催化剂构效之间的关系,本文阐述了以分子炼油为导向的重质油催化裂化加工策略.首先,提出了加氢工艺协同催化裂化实现烃分子芳环结构的"选形"改质,采用分区转化配合专用催化剂实现环烷环及烷基链结构的"择形"裂化,以及依据原料分子结构、目的产物、以及工艺操作域使用专用裂化催化剂的必要性.以分子炼油为导向,可以推进炼油工艺发展由高转化率向高选择性的转变,为实现重质油高效转化为清洁油品和化工原料提供新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