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SiO2表面聚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无定形SiO2固体表面的吸附. 设置不同的水层厚度, 观察固液界面和气液界面吸附的差异. 模拟发现表面活性剂分子能够在短时间内吸附到SiO2表面, 受碳链和固体表面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形成表面活性剂分子层, 并依据吸附量的大小形成不同的聚集结构; 在水层足够厚的情况下, 由于有较多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在固体表面,从而形成带有疏水核心的半胶束结构; 计算得到的成对势表明极性头与钠离子或水分子之间的结合或解离与二者之间的能垒有关, 解离能垒远大于结合能垒, 引起更多Na+聚集在极性头周围而只有少数Na+存在于溶液中; 无论气液还是固液界面, 极性头均伸向水相, 与水分子形成不同类型的氢键. 模拟表明, 分子动力学方法可以作为实验的一种补充, 为实验提供必要的微观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2.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油、水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混合溶液从初始“均相”到“油水两相”分离的动力学过程, 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界面分离过程中的作用. 模拟发现, 油水两相能够在短时间内分离达到平衡, 形成一个明显的油水界面; 在SDBS存在情况下, 油水界面的分离时间随着SDBS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 达到平衡时SDBS会在界面处形成一个明显的界面膜, 并对油水界面处的水分子有限制作用. 模拟表明, 分子动力学方法可以作为实验的一种补充, 为实验提供必要的微观分子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在气液界面的微观结构,并通过表面张力的计算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分子乙氧基基团个数的增加,模拟所得的表面张力的变化趋势与实验一致,所有分子的计算误差在5 mN·m-1以内.同时,随着乙氧基基团数目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正烷烃(壬烷,癸烷和十一碳烷)界面的结构和动力学特点.十六烷基苯磺酸钠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苯磺酸基团在十六碳烷的第4号碳原子上,记作4-C16.分析了不同油相和特定盐度条件下正烷烃-表面活性剂-水体系的界面特点(如密度剖面图、界面张力和径向分布函数).模拟结果表明平衡模型体系展现了一个很好的水/正烷烃界面.当加氯化钠到水溶液中,正烷烃-表面活性剂-水体系的界面张力有微小的变化,有趣的是表面活性剂二面角的反式结构分数的变化联系着界面张力的微小变化.可见,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处的结构对降低界面张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发现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与钠离子和水分子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界面自组装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贻建苑世领  徐桂英 《化学通报》2004,67(11):813-818,840
主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液/液、气/液和固/液界面的自组装,详细讨论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表面活性剂界面自组装体系的应用,指出了近年来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NaCl水溶液环境中,纤连蛋白(FNIII_(10))分子在金红石型TiO_2 (110)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根据模拟溶液各成分与TiO_2表面原子之间的径向分布函数、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扩散系数及FNIII10和离子的吸附构象等相关参数发现,分布于TiO_2表面的稳定双层水分子是固液界面的主要特征,FNIII10分子通过天冬氨酸残基侧链末端的羧基基团(COO~-)同表面Ti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结合赖氨酸残基侧链及位于FNIII_(10)始端的精氨酸残基N端的氨基基团(NH_3~+)与表面桥氧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牢固地吸附在TiO_2表面.溶液中吸附在TiO_2表面的Na~+可与羧基氧原子配合形成稳定的吸附构型,而分布在第二水层外侧的Cl-对纤连蛋白分子在TiO_2(110)表面的吸附点位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磺酸盐型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吸附行为, 考察了不同长度的连接基(Spacer)对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聚集形态及界面性质的影响. 密度分布和微观结构信息显示, Gemini表面活性剂能在油/水界面形成单层膜结构. Gemini表面活性剂能使油/水界面的厚度显著增大, 并使界面形成能降低. 当连接基为6个碳时, 此类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厚度最大, 形成的界面最稳定. 连接基长度对Gemini表面活性剂单层膜周围的水分子和Na+的吸附结构影响不大, 但是能影响水分子的扩散行为.  相似文献   

8.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理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根据二阶段吸附模型和质量作用定律,首次导出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吸附等温线通用公式,可定量解释实验测得的各种吸附等温线,并可求得表面胶团(或反胶团)的聚集数和二吸附阶段的平衡常数。吸附热力学计算表明,表面胶团亦为疏水作用的熵驱动过程,反胶团化则为极性基间相互作用或形成氢键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力场、几何优化、牛顿运动方程、周期性边界条件、系宗、控温控压方法、步长步数等方面简述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原理。目前,煤大分子的构建方法有三种:经典模型、自主构建模型和含氧官能团修饰的石墨烯层模型。分子动力学模拟中,吸附构型的图像信息可以直接观察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在煤颗粒表面的吸附情况及吸附历程,而密度分布曲线、均方根位移、吸附能等定量结果可以揭示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机理。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实验方法相结合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揭示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在煤颗粒表面吸附模式,将为分散剂和浮选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研究了单链聚苯乙烯(PS)在石墨表面的吸附. 模拟结果表明, 吸附后PS在平行于石墨表面的方向可视为准二维椭圆结构, 并且在此方向上的均方回转半径值(R2∥)与其所含单体数目(N)具有指数关系R2∥-N2v, 指数2v约等于1.04; 最后指出PS吸附过程的主要驱动力为PS链段与表面之间的范德华作用力.  相似文献   

11.
《Analytical letters》2012,45(2):235-257
Abstract

A simple TLC separation and semi-quantitative visual determin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se the volatile phenols in the waste water of the petroleum industry and the grain irrigated by the waste water. The phenol in the rice irrigated by the water that contained phenol for artificial preparation was also studied. A preliminary conclusion was obtained, that the grain could absorb volatile phenols from irrigation water.  相似文献   

12.
Cyclodextrins offer the potential of modulating protein–surfactant interactions. In our work, the effect of cyclodextrin (CD)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and the anionic surfactant 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 (SDBS) has been studied by 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ITC), 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circular dichroism measurements. The presences of cyclodextrin can slightly hinder the strong interactions between BSA and SDBS by the combination of electrostatic and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between BSA and SDBS. Furtherm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α-CD is lower than that of β-CD, due to the lower association constant between α-CD and surfactant. The presence of both α- and β-CD totally hinders the nonspecific interactions between BSA and SDBS, because th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between cyclodextrin and surfactant is stronger than that between BSA and surfactant.  相似文献   

13.
薛燕  郑行望  韩扣歌 《分析化学》2007,35(3):370-374
研究发现,丁基罗丹明B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0.02mol/LHCl介质中形成的疏水性离子缔合物,可被选择性地萃取到以液体石蜡为粘合剂的碳糊电极表面。当该电极置于0.1mol/LNaOH介质且施加1.3V电解电位时,富集于碳糊电极表面的丁基罗丹明B可被电化学氧化而产生强烈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且电化学发光强度与SDBS的浓度成正比。据此,建立了一种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测定SDBS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相对电化学发光强度与SDBS的浓度在2.0×10-6~8.0×10-3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IECL=5.1c 44.3,检出限为5.0×10-7g/L,相关系数为0.9983。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增敏效应电化学方法检测苏丹红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瞿万云  杨春海  黄文胜 《应用化学》2009,26(9):1065-1069
采用线性扫描法、连续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研究了苏丹红Ⅰ在碳糊电极(CPE)上的电化学氧化过程,在痕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苏丹红Ⅰ的氧化峰电流得到最大增敏。苏丹红Ⅰ的浓度在2.0×10-7~ 1.5×10-5mol/L范围内,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在开路条件下富集180 s后,苏丹红Ⅰ的检出限为6.0×10-8mol/L。该方法适用于辣椒制品及番茄酱等食品中苏丹红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建  邱宇  于道永 《应用化学》2009,26(12):1480-1483
采用表面张力、电导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恒波长同步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水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结果表明,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CMC时的样品用量少,检测灵敏度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测定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第一临界胶束浓度和第二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1.48和6.90 mmol/L,与传统的表面张力法和电导率法的测定结果一致。 验证了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表面活性剂CMC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苯酚及其混合物在pH 6.0的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的一阶导数同步荧光光谱,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波长差Δλ=60 nm,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测定波长为224 nm,苯酚的测定波长为258 nm,建立了一阶导数同步荧光法同时测定混合物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苯酚的新方法。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苯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8.00 mg/L和0.10~5.50 mg/L;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 5和0.999 7;检出限分别为8.4μg/L和5.3μg/L;回收率分别为95%~100%和98%~10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8%和1.9%。该方法可用于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苯酚的同时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混合体系在水溶液中聚集体的性质。 发现在浓度与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上存在2个转折点,分别对应于混合体系的临界胶团浓度和胶团形状发生转变的浓度。 通过混合胶团相互作用关系,计算了SDBS与TritonX-100的相互作用参数βM,说明SDBS以其自身所带生色基团苯磺酸与TritonX-100发生了协调效应且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考察了盐酸苯海索(BH)-Ru(bpy)32+体系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BH对Ru(bpy)32+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具有增敏效应;在SDBS存在下,BH对Ru(bpy)32+体系电化学发光的增敏效应显著增强,发光强度提高约16倍。据此建立了一种高效、简便的BH电化学发光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BH的浓度在4.0×10-7~1.0×10-4 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0.995 5),检出限(S/N=3)为1.11×10-9 mol/L;连续平行测定1.0×10-5 mol/L BH溶液10次,发光强度的RSD为3.2%。样品的回收率为96%~108%,RSD为4.3%。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用于实际样品中BH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表面上锚定聚乙烯链聚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锚定于二维无限大表面上的聚乙烯分子链的聚集和有序化过程.聚乙烯链与表面的相互作用采用一个以平面法向距离为函数的势能表达式S(z).以均方回转半径垂直于表面的分量s2⊥作为指标,考察了模拟过程中表面势能函数的强度效应和模拟体系的温度效应.研究了锚定聚乙烯在表面上聚集的有序化过程,考察了锚定聚乙烯链的聚集成核的动力学过程,聚集体的形貌及分子量依赖性.发现锚定聚乙烯在300K时只在锚定点附近形成一个局部有序结构,然后以此为核进行生长.在模拟得到的有序程度不同的聚集体结构中,锚定点都位于聚集体链轴的端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