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二册第二章是“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它与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数学》第三、四册中的相应内容基本一致。现对这一章内容的变动情况以及我们的想法作一简单介绍。 “数列”在原教材中是安排在第四册(最后一册)、与极限合在一起的,这主要是考虑到数列与极  相似文献   

2.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二册(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三章“不等式”,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三册(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第二章“不等式的性质和证明”的基础上编写的。新教材把这一章安排在“数列与数学归  相似文献   

3.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二册(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四章“行列式和线性方程组”,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三册(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第一章“线性方程组”的基础上改写的。新教材这一章共分八节:1.二阶行列式和二元线性方程组;2.三阶行列式;3.三阶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三册第二章“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数学》第三册第四章的基础上修改的。下面对这一章教材作一简单介绍。 本章分为两个单元。前一单元为排列和组合,后一单元为二项式定理。排列和组合这一单元包括两个基本原理、排列及排列数公式、组合及组合数公式、  相似文献   

5.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一册第五章“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第一册的有关章节的基础上编写的。与原教材相比,这章内容变化不大。大家知道,  相似文献   

6.
新编六年制重点小学高中代数第一册第二章“多项式”,是在第一章讲过“实数集”后,适当循环复习初中学过的关于式的知识的基础上,阐述了实数集上的多项式的有关概念,提出了两个多项式恒等的条件(这个内容十年制中小学通用课本是在初中讲的,现在移到高中),然后讲述综合除法、余数定理、因式定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分解整系数多项式的有理因式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二册(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一章“反三角函数和三角方程”,与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一册(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第四章的内容基本相同。原教材把这一章安排在高一上学期期末,使学习基本初等函数告一段落,便于高一下学期开始学习立体几  相似文献   

8.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一册的第三章是“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分为三大节:一、映射与函数;二、幂函数;三、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本章内容在编写过程中,曾参考了原来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数学》第一册第一章中的相应内容,但新教材吸取了各地三年来使用原教材的意见,对一些概念的阐述和定理的证明作了修改,在例、习题的配备上也有所充实。下面对本章教材作一简介,主要谈谈与原教材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三册(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一章“一元多项式和高次方程”是以我国一九六○年前后的高中代数教材的最后一章“高次方程”为基础重新编写的。本章目的是在学生学完复数的基础知识后,系统归纳并适当加深学生已经学过的有关多项式因式分解和解一元n次方程的知识,为今后对多项式理论作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全章内容供选学。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一册的第四章“三角函数”,与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数学》第一册中的相应内容基本一致。对于这一章,我们主要从更便于教、便于学的角度考虑,在原教材的基础上作了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11.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一册的第一章是“实数集”,分为两大节。第一大节介绍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原来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 《数学》第一册的相应内容基本一致,但适当充实了一些。第二大节介绍实数集,根据复习提高的要求,参考国外教材对这一内容的不同处理以及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条件,采用介绍到实数集为止的方法,把学生已经学过的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和实数集的基本性质作了系统的归纳。下面就本章教材作一简介。一、关于集合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过初中数学的基础上,引入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等概念以及一些有关的符号。要求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能正确使用有关符号,能运用它们重新叙述初中学过的一些概念,如方程(组)、不等式(组)的解集,线段、直线、射线和它们的交点,整数分为奇数、偶数,实数分为有理数、无理数等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以后学习映射概念和各种基本初等函数,学习从自然数集  相似文献   

12.
《代数与几何》第二册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编写,供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三年级侧重文科的班级使用。 下面,就《代数与几何》第二册各章简要地加以说明。 第六章圆锥曲线(续),主要内容是椭圆、双曲  相似文献   

13.
初级中学课本《代数》第二册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数学》第二册第五章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参照多数教师和教研部门关于教材应相对稳定意见,修改时,没有对内容进行大的变动,只是修改了个别的例、习题,增加了一些文字叙述,力求做到易教易学,希望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本章主要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此外,也举例介绍了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解法。  相似文献   

14.
第二章是在十年制高中数学课本第二册第五章“空间图形”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编写的,主要研究几种常见的多面体和旋转体。本章分三大节:“多面体”、“旋转体”、“多面体和旋转体的体积”。授课时数为29课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常见的柱、锥、台、球、球缺的概念、性质和画法,掌握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这次编写,对十年制课本这一部分的基本内容和体系都未作大的改动,只是根据重点中学教学计划和老师们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内容上作了适当的充实,又增加了“拟柱体”作为选学内容,在讲法和叙述上作了一些改进,并对习题作了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5.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二册,将于1983年秋季起正式供书。本书是根据教育部于1981年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以及各地对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意见,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数学》第一、三、四册(以下简称通用教材)有关章节的基础上编写的。下面对本书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初中《代数》,第二册第八章“分式”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算,以及有关分式方程的一些初步知识,这与原通用教材基本相同。根据各地试用原通用教材的意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便于教学出发,这次修订中,作了一些改进。下面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简单介绍一下修订意图和教材变动情况。  相似文献   

17.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立体几何》第三章“多面角和正多面体”共分两大节“多面角”、“正多面体、多面体变形”。本章全部是选学内容,与全日制十年制高中数学课本相比,增加了“多面角”这一大节内容,并且在第二大节“正多面体”的内容中,增加了正多面体只能有五种的证明。由于这本《立体几何《是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三种类型教学计划的共同教材,增加这些选学内容,就扩大了教材的适应性与伸缩性。这一章对于第一种类型的一般学生可以不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选学;对于侧重文科的第二种类型学生不必选学;对于侧重理科的第三种类型学生可以选学。这一章共需7课时,如不选学时,可将这7课时适当地分配给前两章,使前两章放慢一点速  相似文献   

18.
《代数与几何》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编写的,供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二、高三侧重文科的班级使用。 根据教学计划对侧重文科的数学课的要求,我们对编写《代数与几何》的主要想法是:在知识面上与重  相似文献   

19.
《立体几何》第一章“直线和平面”的主要内容是空间的线、面关系及其性质,共28课时。其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是本章的重点。本章的内容既是全书的理论基础,又是全书教学中的难点。下面介绍一下,本章编写中的想法和做法。一、扩大公理体系这一章是以四个公理为基础,扩大了公理体系。原则上是只保证公理的不矛盾性,而不要求公理的完备性和独立性。和十年制教材相比,在公理之中又增加了“两个平面交线的唯一性”,这主要是为了使用上的方便。扩大了公理就可以节约出一些课时,省去一些对学生来说并不感到必要而又繁难的证明,从而可以更快地进入主要内容的学习。而对于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也不会有什么妨碍。  相似文献   

20.
初级中学课本《代数》第一册(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和第四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一册(以下简称原教材)第三、四章的基础上修改的。章名与原教材一致,教学内容也基本一致。新教材第三章包括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方程的有关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