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图像学理论进一步阐释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和形成过程,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清晰度概念,以及形象清晰度测评指标体系,并以老牌旅游城市西安为案例地,对不同群体旅游者心目中的西安旅游形象清晰度进行了测评.研究表明:(1)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主动或被动地接收旅游目的地各种旅游信息,并在大脑已有的认知水平下,对所获取的旅游信息进行组合、拼接以及评价形成的目的地心理认知“图像”.(2)旅游者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均存在目的地形象清晰度差异.旅游者了解目的地的信息类型越多样、内容越丰富,目的地形象清晰度越高.反之,则清晰度越低.旅游目的地形象清晰度可划分为要素清晰度、维度清晰度和整体清晰度3种类型.(3)旅游目的地形象清晰度与O-D对距离有关.(4)旅游目的地形象清晰度可以用旅游目的地形象描述词汇的频率、多样性指数及词汇网络中心性指标等进行测评.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旅游交通通达性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地建设的必要条件,对目的地的运营和稳步发展至关重要.应用通达性指数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平均最短路径长、网络密度、中心势等指标,对西安目的地内部45个旅游景点和10个交通口岸的旅游交通通达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到:(1)旅游交通具有不同于普通交通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用普通交通通达性指数来衡量旅游交通通达性.(2)社会网络分析法中的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平均最短路径长分别是度量目的地内部各景点之间或交通口岸到景点之间点对点便利度、中转便利度和全网直达便利度的合适指标,网络密度、程度中心势和中介中心势等指标是衡量目的地内部旅游交通网络发育程度的合适指标.(3)虽然西安目的地内部景点之间、交通口岸与景点之间的交通道路连接水平较高,但公交线路包括旅游专线数量和分布状况、机场大巴站点数量和设置位置等不能完全满足散客旅游者的需求,旅游交通便利程度有待提高.(4)西安目的地内部景点的分布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亟待通过改变偏远景点与市区景点之间的交通连接方式提高偏远景点的旅游交通便利程度.(5)在国际和国内旅游市场日益散客化的形势下,旅游城市的交通规划应重视散客旅游者的交通需求.提出了新的旅游交通通达性评价视角和指标.  相似文献   

3.
旅游地摄影是旅游者自身对目的地的视觉表征,通过潜在游客对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影响其旅游决策.旅游地摄影被旅游企业视为旅游地视觉营销的重要策略.基于跨文化视角,以中美旅游者拍摄且上传网络的西藏旅游照片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卡方检验、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借助NVivo11.0、SPSS22.0、Ucinet6和ArcGIS10.2软件,探寻中美游客摄影图片对西藏视觉表征的差异,以期为旅游目的地定向营销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1)从照片编码树状节点频数来看,雄壮瑰丽的自然景观、虔诚的佛教信徒、神秘的民族非物质文化是西藏旅游形象的核心要素和符号.(2)从照片树状节点类目间差异分析来看,两组照片在自然景观、民族非物质文化、户外活动、舞台化表演和衣饰6个类目上存在统计学差异.中国旅游者的照片更倾向于表征自然景观、当地人生活细节、户外活动和精心设计的舞台化表演.美国游客的照片则更侧重于对原真性的民族非物质文化和绚丽多彩、独特别致的民族服饰的表征.(3)从照片"聚合形象地图"来看,美国样本的聚合形象地图较为复杂和多样化,而中国样本则相对简单有条理.(4)从中美游客地理摄影偏好来看,游客最爱拉萨.除此之外,中国游客更为偏爱那曲地区,而美国游客却更倾向于山南和日喀则地区.  相似文献   

4.
国家旅游形象研究是国内旅游形象研究的薄弱环节.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欧美游客的中国刻板形象、情感形象和独特形象的描述词汇,运用关联网络研究欧美游客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结果发现:1欧美游客的中国刻板形象整体上是积极和正面的,可以概括为"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长城、兵马俑和美食是欧美游客对中国刻板形象的具体化;2欧美游客的中国情感形象整体上亦是积极和正面的,可以概括为"人民热情、感觉美好",但是,存在"拥挤"和"吵闹"的不良情感体验;3欧美游客的中国独特形象与中国刻板形象密切相关,目前长城和兵马俑是中国独特形象;4欧美游客对中国自然、历史和文化等的认识十分有限,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管理亟待加强.本研究对国家旅游部门准确认识欧美游客的中国旅游形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家旅游形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感知距离对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旅游者感知距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到:在同等实际距离水平下①性格是影响感知距离的显著因素,性格外向的旅游者的感知距离比性格内向的旅游者的感知距离近. ②目的地有无亲友是影响感知距离的显著因素,在目的地有亲友的旅游者的感知距离比在目的地无亲友的旅游者的感知距离近. ③旅游目的是影响感知距离的显著因素,以商务会议或探亲访友为目的的旅游者的感知距离比以纯旅游为目的的旅游者的感知距离近. ④旅游次数是影响感知距离的显著因素. 随着旅游者去同一旅游目的地次数的增多,旅游者对该旅游目的地的感知距离会逐渐变近. ⑤旅游经验是影响感知距离的显著因素,并且旅游者的旅游经验越丰富对距离的感知越近. ⑥性别、年龄、学历、家庭收入、职业、旅游方式和交通方式7个因素对感知距离的影响不显著. 但总体上,女性旅游者的感知距离比男性旅游者近;家庭收入高的旅游者的感知距离比家庭收入低的旅游者近;团队旅游者的感知距离比自驾车和散客旅游者近.  相似文献   

6.
扬州瘦西湖风景区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扬州瘦西湖风景区与国内其它旅游风景区客源空间结构进行比较,运用距离累积曲线及方向雷达图等手段,研究扬州瘦西湖风景区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扬州瘦西湖对近中程距离客源地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提出了风景旅游地吸引距离范围的定量评价办法,指出按客源地划分的入游游客人数的方向雷达图是研究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方向变异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7.
旅游移民在国内已经出现,却很少得到学者的关注.以丽江古城为例,通过修正后的量表对丽江古城的旅游移民进行实测.然后通过SPSS 20.0软件,综合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分析法对不同类型旅游移民的地方认同水平及影响因素做了分析.再将人口统计学特征、"城市融入""外出目的"依次投入模型进行阶层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旅游移民的地方认同的影响机制不同,生活方式型旅游移民对丽江的地方认同显著高于经济利益导向型旅游移民;(2)地方认同不存在"性别"差异,"居住时间"和"从事行业"显著影响生活方式型旅游移民的地方认同;(3)总体而言,"城市融入"对于旅游移民地方认同的解释力度要高于"外出目的",其中"是否与当地居民来往"仅对经济利益导向型旅游移民产生影响.研究丰富了旅游移民的人地关系研究,对于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旅游地文化氛围的营造与游客文明行为的培育对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构建了旅游地文化氛围对游客文明行为意向的理论模型,对北京长城国家公园试点的448位游客样本进行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 物质文化氛围、制度文化氛围、精神文化氛围均直接驱动地方依恋.(2) 精神、制度文化氛围直接影响文明行为意向,并通过地方依恋间接影响文明行为意向,物质文化氛围仅通过地方依恋间接影响文明行为意向.营造旅游地文化氛围,提升游客对旅游地文化氛围的感知水平,有利于培养游客地方依恋情感,激发游客文明行为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杭州市区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杭州市区旅游交通落后的现状,首先介绍了杭州旅游交通网络和各景点客流量分布的空间特征,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旅游交通网络的游客流量,线路分配和各主要景点的通达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杭州市区旅游交通发展和游客出行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提出了优化旅游交通网络的对策,为解决旅游交通问题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潜水品质取决于海洋自然环境, 须在自然环境适宜地建设潜水旅游目的地, 才能培育潜水旅游业. 借助ArcGIS 10.5软件, 运用多因子、层次分析方法构建海洋潜水旅游目的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及集成判别技术路线, 识别全球海洋潜水旅游目的地的潜在分布, 并结合我国潜水分布适宜区为海域空间规划编制内容提供现实依据. 研究发现 (1)影响建设海洋潜水旅游目的地的因素是海水深度、海洋表层水温、海流、潮汐、珊瑚密度等, 热量条件对适宜潜水全球分异起到了关键制约, 随着海水水温、珊瑚礁分布等自然条件优势减弱, 适宜性也逐渐降低, 形成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规律; (2)全球最适宜发展潜水旅游的地点集中在东南亚、太平洋西部与东部、印度洋西部与北部、中美洲等地区; (3)由于南海和东海部分海域更具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良好的光热条件, 是中国潜水旅游目的地的最适宜区和较适宜区, 海南三亚、西沙群岛以及广西涠洲岛等目的地已成为中国海洋潜水旅游的重点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11.
以郎木寺为调研区域,选取当地藏族居民、回族居民、旅游者和外来经营者4类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相片引导的半结构化访谈法,回收访谈资料共计396份,其中藏族居民102份,回族居民96份,旅游者99份,外来经营者99份.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采用共现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出4类群体感知意象的空间结构.结果显示:受访的4类群体形成了一系列相同的意象热点,且同一意象热点承载的地方感知是多样化的;同时4类群体受各自文化背景以及认知限度的影响,对同一地方呈现出不同的感知,并形成了4类不同的感知意象结构;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共现联系主要体现在同一地理界限内、性质互补、性质相似3个方面;当地居民与外来人口对于文化认同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旅游发展对当地文化的宣传并没有达到居民所认同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京杭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及其旅游功能开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分析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入手,对其旅游开发条件进行了评价,揭示了杭州城市旅游业发展与运河间的相互关系,提出运河杭州段旅游开发的功能定位与形象策划,并对运河各区段的旅游开发方向提出了建设的性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3.
海宁市旅游资源丰富,钱江潮、鱼鳞石塘、海神庙、皮革等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开发深度不足,旅游形象模糊.海宁市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产业带核心地带,随着钱江十桥等跨海大桥的建设,海宁市的区位将进一步优化,但在今后相当长时段内,旅游业的竞争将日益加剧,海宁市旅游业的结构升级亟待解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为海宁市旅游资源要统筹规划,高标准开发,确立了海宁市作为浙北旅游增长极的地位,进行了旅游形象重新设计,并提出若干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4.
依据2005—2016年中日关系定量测定、国民好感度问卷调查、中日两国旅游互动数据,分析了中日关系、国民好感度及对旅游互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005—2006年以及2010年“钓鱼岛事件”后中日关系恶化,导致两国国民对对方国家的好感度下降,给双边旅游互动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日本国民好感度与中国大陆国民好感度均为完全中介效应,其值分别为0.040和0.143,即中日关系对双边旅游互动的影响通过国民好感度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依据2005—2016年中日关系定量测定、国民好感度问卷调查、中日两国旅游互动数据,分析了中日关系、国民好感度及对旅游互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005—2006年以及2010年“钓鱼岛事件”后中日关系恶化,导致两国国民对对方国家的好感度下降,给双边旅游互动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日本国民好感度与中国大陆国民好感度均为完全中介效应,其值分别为0.040和0.143,即中日关系对双边旅游互动的影响通过国民好感度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WebGIS和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兴技术WebGIS和虚拟现实(VR)的日益成熟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首先分析了WebGIS在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营销决策、旅游引导中的具体应用,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现实旅游中的应用,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WebGIS和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并给出了实验成果.最后预测了两者在旅游业发展中应用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义工旅行在年轻人中的普及,不少义工组织、旅行社和旅游目的地纷纷推出义工旅行项目。然而目前的项目安排大多仿照国外,对国内年轻人的需求认识尚不明晰,学术界对这一主题的研究也相对匮乏。鉴于此,以Voluntour和EASIN义工旅行组织的参与者为研究对象,严格遵循量表开发的流程,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3次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的方法,从多个角度验证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得到了基于中国情境的义工旅行动机量表。研究结果表明:(1)由4个维度17个测量项目组成的量表,整体结构良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可成为义工旅行研究的有效测量工具;(2)义工旅行的动机维度可划分为休闲逃避、深度体验、自我服务/发展与利他四类,动机中的利他维度是区分义工旅行与背包旅行、打工度假旅行的关键属性,是年轻人选择深度休闲方式的一种体现;(3)与国外研究相比,基于中国情境的量表无保护功能与宗教参与的动机维度,且社交动机表现不突出。最后,探讨了义工旅行项目在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首先揭示了旅游收入指标的统计困难和现行统计方法(包括制度与理论规定的方法及各地实际操作方法)的明显缺陷.然后,从研究旅游人数与游客人均消费这两个基本因素的调查统计方法入手,探索出了城市旅游收入指标的一种实用统计方法.最后,通过运用该方法对我国某旅游城市最近13年的旅游收入的统计,尤其是通过分析旅游收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真实影响,证实该方法不仅可操作性强,而且其运用结果的真实性明显优于现行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义工旅行在年轻人中的普及,不少义工组织、旅行社和旅游目的地纷纷推出义工旅行项目。然而目前的项目安排大多仿照国外,对国内年轻人的需求认识尚不明晰,学术界对这一主题的研究也相对匮乏。鉴于此,以Voluntour和EASIN义工旅行组织的参与者为研究对象,严格遵循量表开发的流程,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3次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的方法,从多个角度验证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得到了基于中国情境的义工旅行动机量表。研究结果表明:(1)由4个维度17个测量项目组成的量表,整体结构良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可成为义工旅行研究的有效测量工具;(2)义工旅行的动机维度可划分为休闲逃避、深度体验、自我服务/发展与利他四类,动机中的利他维度是区分义工旅行与背包旅行、打工度假旅行的关键属性,是年轻人选择深度休闲方式的一种体现;(3)与国外研究相比,基于中国情境的量表无保护功能与宗教参与的动机维度,且社交动机表现不突出。最后,探讨了义工旅行项目在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