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基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户转移的微观调查数据,根据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构建了一个两水平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户的家庭因素、所处行政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等对红河州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最后据此提出了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从家庭决策的角度出发,劳动力的转移改变了农户发展生计的"能力",影响着农户对各种资本的获得和使用,有助于农户快速地积累和形成生计资本组合并呈多样化。劳动力转移这一行为和经历构成了家庭成员进行新的生计选择的背景和前提条件,在资本变动和要素约束下,农户进行着不同的生产决策,并形成不同类型的生计策略。基于此,本研究以甘肃各地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为基础,探讨甘肃省农村居民可行的生计策略选择;并以农村非农劳动力流动与城镇流动为对象,定量描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率、教育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对不同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非农劳动力转移与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生计策略选择高度相关,累积的农村向城市转移劳动力与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的生计策略选择高度相关,当采取混合型生计策略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利于混合型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是云南沿边地区农村反贫困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云南红河和德宏民族自治州2053户农户数据为例,描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参与情况,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模型估计培训效应。结果显示:2006-2008年样本农户年均培训参与率为26.39%;参加培训的农户能从项目中获得的收益最大(18.99%),未参加培训的农户从项目中获得的收益最小(18.09%)。这一方面证实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作为沿边地区农村反贫措施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云南沿边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象选择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9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3个县(市)、295个村、3000户农户收入的微观数据集,使用两水平农户收入函数模型方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经验研究的结果发现:1.农户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生产经营投入及耕地面积对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农户人力资本中的劳动力素质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力数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农户居住的外部环境(离市场的距离、乡镇企业发展)对农户收入有较大影响。并提出了增加农户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我国在增加农民收入上所采取的有关政策、效果评价,总结了学者们对农民收入问题认识的变迁过程,提出农民的收入是其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的结果,即农民收入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关键在于农民是否可以并且是否愿意灵活地分配其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通过运用农户模型(AHM),并基于对广西农户的调研数据进行的线性规划分析,本文得到以下三点结论:首先,专于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在收入上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农业收入依然是他们收入来源和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其次,在实现最优生产决策的前提下,农民仍有大量的劳动时间未被充分利用,这为农民灵活地支配劳动提供了可能。再次,农民是否选择利用剩余的劳动时间离开土地并从事非农产业活动还要根据其种植农作物的品种决定。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劳动力结构演进的随机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胜达  杜文忠 《经济数学》2010,27(3):105-110
采用具有吸收态的Markov过程刻画劳动力流动转移这一随机过程,利用劳动力的转移概率,得到了劳动力个体转移到各个产业间的平均工作时间及方差;同时也给出了在整个生产活动中劳动力个体的工作时间总和的均值及方差,本文也推导了劳动力个体在整个生产活动中创造的地区生产值分布,并由此给出地区生产总值计算方法.本文最后给出了一个数值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7.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3):405-417
农村劳动力迁移首先要看劳动者是否有迁移就业的意愿,就业意愿是研究培训需求和迁移就业决策的基础。地处大城市郊区的农村劳动力,既有一般农村劳动力所具有的个体特征,也具有郊区农民所特有的个体特征,其就业观念更为复杂。因此,选取杭州市临安区农村劳动力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影响其就业意愿的个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改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观念是进行农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第一步;(2)无业和务农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意愿强烈;(3)通过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意愿,加强就业培训,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  相似文献   

8.
温焜  余星 《运筹与管理》2022,31(6):176-181
本文假定公司承担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农产品实际产出受截断正态分布自然条件影响,在农户参与性约束条件下,建立公司利润最大化决策模型。模型中农户在满足参与约束下自愿提供土地及劳动力,并按照公司技术指导进行生产。探讨了不同自然条件对最优收购价格和公司利润的影响,分析了集中销售与质量分级销售模式的区别。通过研究发现,不利天气造成的减产比有利天气增产的强度大时,随着天气风险的增大,定单价格增大、公司利润降低;反之,定单价格随着自然风险的增大而减少、公司利润增大。由于质量分级销售比集中销售模式对于提高公司利润总是有利的,建议公司按统一价格收购后以质量分级模式进行销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云南省红河州3000户农户数据为样本,构建了同时包含个体异质性和村庄异质性的两层次异质性模型,在此框架下结合半参数方法以评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边际干预效应(MTE)是不可观测的异质性变量的递减函数;(2)农户参加劳动力培训的平均干预效应为16.43%,参加培训者的平均干预效应为19.29%,未参加培训者的平均干预效应为12.88%。这一结果表明,参加培训的农户能从培训项目中获得的收益最大,且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在红河州实施是有效性的。  相似文献   

10.
正确评价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的效果,对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培训工作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利用云南民族地区2006-2008年纵向农户数据,采用基于内核的局部线性回归估计方法结合差中差方法,就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评估其动态效应。评估结果显示:(1)以2006年为基线年,在农户参加培训的一年后,培训平均干预效应为18.47%,未参加培训农户的平均参照效应为9.67%;至2008年,培训平均干预效应为11.87%,未参加培训农户的平均参照效应为0.15%;(2)培训效应的增幅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递减变化;(3)所有的评估年份均有干预组效应大于控制组效应,即参加培训者能从培训项目中获得的收益大于未参加培训者,表明云南民族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是动态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