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双色共振多光子电离光谱(REMPI)方法, 在77 K温度下对~(12)CO(A~1H)与~(13)CO(X~1∑~+)之间的碰撞传能过程进行了研究. 发现二者之间的电子能量转移极快, 并测量了其不同振动通道的速率, 得到~(12)CO(A~1П)V=1、2、3与~(13)CO(X~1∑~+)V=0之间的电子传能总截面分别为1.14±0.42、0.22±0.04、0.17±0.06 nm, 还测量了产物的∧分裂П~+和П~-的布局比, 发现П~+布居总是多于П~-. 从激基复合物生成的观点对传能机理和∧双重态布居的倾向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用两束脉冲染料激光进行了CO的光学双共振四光子电离, 获得了转动分辩的CO A~(1Π)←X~(1Σ~+)和B~(1Σ~+)←A~(1Π)跃迁的光谱。观察到了在此2+1光子相继吸收中特有的选择定则。动力学研究表明CO基态到A~(1Π)态的双光子吸收是速率决定步骤, 其吸收截面约为1×10~(-49) cm~4 s。还测定了A~(1Π)态的单态转动传能截面。对于宇称指数e守恒、△J×±1的过程的截面约为0.05 nm; 随△J值增大而减小。对相同的△J, e正负变号的过程的截面总是小于e不变过程的截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单次碰撞条件下Ba(~3D)+N_2O→BaO~*+N_2反应的动态学特性。由束气实验测出这个反应的化学发光截面是42.2±1.4(?)~2,总碰撞截面是142±11(?)~2。由化学发光光谱分析出反应产物中存在着BaOD~1∑~+→A~1∑~+→X~1∑~+二次电子跃迁过程。通过交叉分子束实验,研究化学发光截面与反应物振动能、碰撞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个反应的势能面不存在阈能垒,振动能对化学发光截面影响不大,而平动能的增加会使化学发光截面减小。本文采用信息论方法,计算产物态的分支比,并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束-气装置上的单次碰撞条件下,利用低压直流放电选择性地激发碱土金属到亚稳态,观察了Ca(~1S)、Ca(~1S’~3P)、Ba(~1S)、Ba(~1S,~3D)+ClO_2。反应的化学发光.通过测量化学发光总包光强的空间分布,得到这些反应的总碰撞截面为:Ca(~1S)+ClO_2,97(A~2);Ca(~3P)+ClO_2,138(A~2);Ba(~1S)+ClO_2,136(A);Ba(~3D)+ClO_2,239(A~2),计算机模拟化学发光光谱,发现新生产物MO(M=Ca,Ba)的电子激发态A~1П态的相对振动布居分布是非玻尔兹曼分布的,求出反应Ba(~3D)+ClO_2和Ca(~3P)+ClO_2产生的MClC~П→X~2 ∑~+跃迁的化学发光截面分别为51(A~2)和31(A~2),计算光谱中不同成份的光强,得到了反应产生MO、MCl的产物分支比.最后,讨论了这类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Ba/N_2O反应曾被认为是有可能发展电子跃迁化学激光的反应体系。 在热管炉反应器中作了Ba/N_2O化学发光反应,记录了产物BaO(A’∑→X~1∑~ )的化学发光光谱。光谱的特点及压力相关性,表明BaOA~1∑~ 不是化学反应产物的先驱态、它的布居是可能的先驱态(b~3π和A’~1π)经碰撞转移到A~1∑~ 态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DFT/B3LYP方法研究了化合物Mo(CO)~n^+(n=1~6)的基态可能构型,对于各n值,基态可能构型(电子态)依次为:直线型(^6∑^+),直线型(^6∑~g^+),C~2~υ(^2A~2)或D~3~h(^6A~1),D~4~H(^4A~1~g),C~2~ν(^2B~2)或C~4~ν'(^2B~1),D~3~d(^2A~1~g)。计算结果表明,对于n≥3时,碎片离子的构型与体系自旋多重度关系敏感。进一步计算了Mo-CO键的逐级解离能,计算值与实验结果能较好吻合,并从Mo原子4d和5s轨道杂化角度来解释该键解离能随n值的非单调变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DFT/B3LYP方法研究了化合物Mo(CO)~n^+(n=1~6)的基态可能构型,对于各n值,基态可能构型(电子态)依次为:直线型(^6∑^+),直线型(^6∑~g^+),C~2~υ(^2A~2)或D~3~h(^6A~1),D~4~H(^4A~1~g),C~2~ν(^2B~2)或C~4~ν'(^2B~1),D~3~d(^2A~1~g)。计算结果表明,对于n≥3时,碎片离子的构型与体系自旋多重度关系敏感。进一步计算了Mo-CO键的逐级解离能,计算值与实验结果能较好吻合,并从Mo原子4d和5s轨道杂化角度来解释该键解离能随n值的非单调变化。  相似文献   

8.
亚稳态分子猝灭机理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本文利用E-V传能模型对亚稳态分子PCl(b~1∑~+)的猝灭过程进行了定量处理.结果表明PCl(b~1∑~+)的猝灭是PCl(b~1∑~+→a~1△)跃迁和试剂分子端键X—Y振动能级近共振传能的结果,与PCl(b~1∑~+)的猝灭是PCl(b~1∑~+→a~1△)跃迁的Franck-Condon因子及试剂分子端键X—Y振动的非谐性系数有关,而且也受猝灭试剂分子极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使用SAC/SAC-CI和D95++,6-311++g,6-311++g**及D95(d)基组,分别对BF分子的基态X~1Σ~+、第一简并激发态A~1Π和第二激发态B~1Σ~+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优化计算.对所有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6-311++g**基组为最优基组.运用6-311++g**基组和SAC方法对基态X~1Σ~+,SAC-CI方法对激发态A~1Π和B~1Σ~+进行单点能扫描计算,并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相应电子态的势能函数解析式,由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与X~1Σ+,A~1Π和B~1Σ~+态相对应的光谱常数,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0.
用193毫微米光解BrCN和ClCN的研究,发现一些很有意义的结果。如在光解BrCN时发现碎片CN X~2∑~+ v″=0的转动能级高达80以上,它可研究高转动能在传能和反应中的作用。研究中发现一些异常现象;Heaven等在扩散分子束中得到BrCN的光解产物CN X~2∑~+,共中v″=0约占80%,v″=1约占20%;而Halpern等在10~(-5)Torr延迟0.2微秒测得的光解产物,v″=0占94%,v″=1占6%。Heaven给出的谱图上出现很高的P_(0,0)支带头,与Halpern结果比较,明显地发生了转动弛豫,达表明实验中有碰撞弛豫。但为什么v″=1的布居不下降,却反而上升?为了弄清达个问题,我们在不同BrCN压办及不同延迟时间下去探测CN X~2∑~+,v″的碰撞弛豫。  相似文献   

11.
彭谦  翟高红  王育彬  文振翼 《化学学报》2003,61(9):1375-1381
B和Be化合物的电子结构研究可以为~(10)Be质谱检测中~(10)B干扰的消除提供 理论依据。用B3LYP/6-311 + + G(3df, 3pd)方法和G3方法计算了BF(~1∑~+), BeF~(~2∑~+),HBO(~1A'),HBeO(~2∑~+),HBeF(~1∑~+),BBeB(~1A_1),H_2BO (~2B_2)和H_3BO(~1A')等分子及其负离子BF~- (~2∏),BeF~- (~1∑~+),HBO~- (~2A'),HBeO~- (~1∑~+),HBeF~- (~2A'),BBeB~- (~2A_1),H_2BO~- (~1A_1) ,H_3BO~-(~2A')的电子结构,并利用CASSCF-MRCISD方法计算了BeF(2~∑~+) /BeF~-(~1∑~+),BF(~1∑~+)/BF~-(~2∏)和BF(~3∏)/BF~-(~4∑~-)的热能曲线。 探讨了这些体系的稳定性。解释了~(10)Be质变测量方法中的有关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230nm激光激发下,氧硫化碳(OCS)分子迅速解离生成振动基态但高转动激发的CO(X~1∑_g~+,v=0,J=42-69)碎片,并通过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技术实现其离子化。通过检测处于J=56-69转动激发态CO碎片的离子速度聚焦影像,我们获得了各转动态CO碎片的速度分布和空间角度分布,其中包含了S(1D)+CO的单重态和S(~3P_J)+CO三重态解离通道的贡献。不同的转动态CO碎片对应三重态产物通道的量子产率略有不同,经加权平均我们得到230 nm附近光解OCS分子中S(3P)解离通道的量子产率为4.16%。结合高精度量化计算的OCS分子势能面和吸收截面的信息,我们获得了OCS光解的三重态解离机理,即基态OCS(X~1A')分子吸收一个光子激发到弯曲的A~1A'态之后,通过内转换跃迁回弯曲构型的基电子态,随后在C-S键断裂过程中与2~3A"(c~3A")态强烈耦合并沿后者势能面绝热解离。  相似文献   

13.
在束-气装置上的单次碰撞条件下, 利用低压直流放电选择性地激发碱土金属到亚稳态, 观察了Ca(~1S)、Ca(~1S’~3P)、Ba(~1S)、Ba(~1S, ~3D)+ClO_2。反应的化学发光. 通过测量化学发光总包光强的空间分布, 得到这些反应的总碰撞截面为: Ca(~1S)+ClO_2, 0.97 nm; Ca(~3P)+ClO_2, 1.38 nm; Ba(~1S)+ClO_2, 13.6 nm; Ba(~3D)+ClO_2, 2.39 nm, 计算机模拟化学发光光谱, 发现新生产物MO(M=Ca, Ba)的电子激发态A~1П态的相对振动布居分布是非玻尔兹曼分布的, 求出反应Ba(~3D)+ClO_2和Ca(~3P)+ClO_2产生的MClC~П→X~2 ∑~+跃迁的化学发光截面分别为0.51 nm和0.31 nm, 计算光谱中不同成份的光强, 得到了反应产生MO、MCl的产物分支比. 最后, 讨论了这类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在温度低于900 K和1—10乇腔压范围内, 首次采用等离子加热方法产生金属Sn蒸气, 并利用超音速流动反应装置, 研究了载气为N_2和N_2+Ar时Sn+N_2O和Sn+O_2的化学发光反应。首次采用光学多通道分析仪(OMA Model 1450)获得了不同腔压下SnO(a~3∑~+—X~1∑~+)跃迁的化学发光光谱, 得出了不同腔压下SnO(a~3∑~+)态的相对振动布居, 并将本实验结果与低亚音速高温快速流动反应器(HTFFR)中所得的结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在原子束装置上测量了Pb和放电氧、O_2(1Δ)反应的化学发光光谱,获得了一些新的谱带,并观测了氧气压力对化学发光光谱的影响.当观测区的压力大于2.5×10~(-3)Torr时,发现B~(3Π)-X~(1Σ~+)谱带系的(3,0)、(4,0)两个振动带的强度显著增强.分析表明这新的光谱现象是a~(3Σ~+)态和b~(3Σ~+)态的PbO分子与O_2(1Δ)分子的E-E近共振传能以及PbO分子的不同电子态的微扰结果。  相似文献   

16.
CH_2CH(~2A')自由基与臭氧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来才  田安民  徐明厚 《化学学报》2003,61(8):1256-1260
用量子化学MP2(full)方法,在6-311+ +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_2CH (~2A~')自由基与臭氧反应的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过 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在QCISD(T,full)/6-311+ +G~(**)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 能量,并对它们进行了振动分析,以确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研究结果表明 :CH_2CH(~2A~')自由基与臭氧反应有两条可行的反应通道,分别为:CH_2CH (~2A~')+O_3→TS1→M1→TS2→O_2+OCH_2CH→TS4+O_2→O_2(~3∑_g)+CH_2CHO (~2A~")和CH_2CH(~2A~')+O_3→M2→TS3→O_2(~3∑_g)+CHO(~2A~"),后一个反 应通道较容易发生,而且反应活化能小(2.97kJ/mol),说明CH_2CH(~2A~')自由 基与臭氧之间的反应活性很强。  相似文献   

17.
用量子化学MP2(full)方法,在6-311+ +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_2CH (~2A~')自由基与臭氧反应的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过 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在QCISD(T,full)/6-311+ +G~(**)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 能量,并对它们进行了振动分析,以确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研究结果表明 :CH_2CH(~2A~')自由基与臭氧反应有两条可行的反应通道,分别为:CH_2CH (~2A~')+O_3→TS1→M1→TS2→O_2+OCH_2CH→TS4+O_2→O_2(~3∑_g)+CH_2CHO (~2A~")和CH_2CH(~2A~')+O_3→M2→TS3→O_2(~3∑_g)+CHO(~2A~"),后一个反 应通道较容易发生,而且反应活化能小(2.97kJ/mol),说明CH_2CH(~2A~')自由 基与臭氧之间的反应活性很强。  相似文献   

18.
用BaCl_2反滴定测定SO_4~(2-)的方法早有介绍,但是,由于它是在中性溶液中进行测定,多种阴离子如CO_3~(2-)、HCO_3~-、SO_3~(2-)、S_2O_3~(2-)、C_2O_4~(2-)、CrO_4~(2-)、PO_4~(3-)、BO_2~-,SiO_3~(2-)、F~-、MoO_4~(2-)、WO_4~(2-)和阳离子Ca~(2+)、Sr~(2+)、Pb~(2+)等都干扰测定结果。虽经多次改进,仍不够满意。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配制pH=3.2±0.1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络合缓冲溶液作了初步尝试,得到了较满意的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pH=3的盐酸溶液中,MoO_4~(2-)、C_2O_4~(2-)、  相似文献   

19.
Two possible reaction mechanisms of VS~ (~3∑~-,~1Γ)with CO in the gas phase have been studied by using B3LYP/TZVP and CCSD(T)/6-311 G(3dr,3pd)methods:the O/S exchange reaction(VS~ CO→VO~ CS)and the S-transfer reaction (VS~ CO→V~ COS).The two reactions proceed via two-step and one-step mechanism,respectively.The barriers of the triplet and singlet PESs are 30.6 and 50.9 kcal/mol,respectively,for O/S exchange reaction and 7.3 and 50.2 kcal/mol,respectively, for the S-transfer reacti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riplet ground state reaction is more favorable,and the S-transfer reaction is more favorable than the O/S exchange reaction,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20.
应用红外光谱研究了CO,NO及其混合气在氧化态CuO/γ-Al_2O_3上的吸附。用XPS测量了表面铜的价态,用XRD分析了催化剂的物相。综合实验结果可知,催化剂体相为CuO,,CuAl_2O_4,,而Cu~+和Cu~(2+)则在样品表面上并存。红外光谱显示,CO在Cu~+上的吸附比在Cu~(2+)上的吸附强,而NO在Cu~(2+)上的吸附比在Cu~+上的吸附强。当CO和NO共存在体系中,CO选择吸附在Cu~+上,而NO选择吸附在Cu~(2+)上。高于室温时,除分子态吸附外,CO在催化剂表面上部分氧化为HCO_3~-,,CO_3~(2-)以及少量HCOO~-,NO吸附,被氧化为NO_3~-。CO和NO共吸附,CO抑制了NO的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