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西溪”和“西湖”两个风景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备开发利用的西溪风景区即杭州蒋村南部的水网平原不同于西湖风景区,它由全新世中—晚期冲积—湖积作用形成的.固有的自然环境和民风俗习使它拥有一派田园水乡风光和逸致文化的氛围.“西溪”的“田园式”风光与“西湖”的“公园式”风光有很大区别,但它与“西湖”构成了杭州东西两地旅游资源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重建西溪景区可以为21世纪追求“回归自然”的人们和钟情于“文化观光”的人们提供一个理想的去处,对广大游客有强大的吸引力,也能为促进杭州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杭州西湖水质特征及其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西湖环境,改善西湖水质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就影响西湖水质的环境条件、水质历史演变趋势以及水体污染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为西湖环境规划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笔者探讨了西湖氮、磷营养物和作为一般营养物的钙、镁、钾离子及溶解态二氧化硅的时空分布,同时也探讨了西湖磷的平衡问题,得出以下结论:(1)西湖水属严重富营养水.(2) 西湖水的氮、磷营养物浓度以及一般营养物浓度均有月际变化,并随测点而异.(3)为 西湖藻类生长为磷所限制.(4) 浮游植物体中的磷是西湖水中磷的主要形态.可溶性磷短暂的停留时间表明浮游植物代谢活动很活跃.(5) 西湖的主要磷污染源是入湖污水,而沉积物则是西湖水潜在重要的磷源.(6) 目前西湖容许磷负荷是0.5043吨 /年.  相似文献   

4.
任何程度的扩建和增建都可能对生态敏感区内的建筑遗产本身,或其所在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失.本文将以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为例,对生态林保护区、建筑遗产群环境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客观评价.评价基于ArcGIS分析平台,利用多因子叠加评价体系,分析和评估建筑遗产群所处的生态环境,在保证对生态环境、原有规划格局以及建筑遗产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发展计划,提出空间引导与管制方案,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潜质并从中获得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护西湖环境,改善水质,我们于1978年对西湖浮游藻类进行了定期、定点采样分析鉴定,以便掌握西湖主要浮游藻类的种属、数量和消长过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净化西湖水体,消除藻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杭州西湖山区的植被,植物学工作者曾有所研讨,笔者过去也曾注意及此.但对整个西湖山区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情况,论者甚少.最近一年内,我们对西湖山区的植被类型又作了一些调查和研究,并结合进行了制图.其目的,一方面为绿化西湖山区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另一方面,通过对西湖山区植被类型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杭州植被的地带性特点,这是即将开展的浙江省植被区划需要解决的,既具生产性而又有理论意义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西湖风景区游客逗留时间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近年来城际交通条件的改善,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时间普遍缩短,极大地影响了一个旅游城市旅游产业的赢利能力;但另一方面,热点景区的游客众多,又需要对游客的逗留时间进行控制,以利于景区环境和文物保护.本研究以杭州西湖风景区为例,运用生存分析中的Cox及Weibull模型,分析游客逗留时间的决定因素.调研数据来源于2009年夏天在西湖风景区调查的243份问卷,对象是完成西湖游览行程的来杭游客.研究发现:①家庭收入的增长、个体出行、亲友结伴、住宿开支减少等因素均能够显著增加在西湖景区的逗留时间,而随团出行、多次来杭旅行、住宿星级酒店等因素则会促使逗留时间减少.②景区的游览设施及服务质量、住宿接待的服务质量、西湖景区的整体改造、自然及文化吸引力、夜间景观及活动项目吸引力、景区门票制度的改变这几项对于增加游客逗留时间具有重要作用.③杭州整体旅游形象塑造、景区主管部门的宣传推广、亲友及网络口碑等几项对于增加游客逗留时间的效果并不明显.全文最后对西湖风景区的相关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提出建议,以寻求景区发展面临不同影响因素时可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晶体与建筑     
简述了矿物晶体与建筑的相似性,重点地阐述了晶体形态在建筑物外部体形设计中的应用,如水晶式建筑、绿柱石式建筑、电气石式建筑、晶簇式建筑、双品式建筑、浮生式建筑、平行连生式建筑和镶嵌式建筑。晶体式建筑具有天然美的造型,合理的力学结构,良好的抗震性,较好的采光、通风,占地少,节省建筑材料,宜于建筑的高层化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结合路桥中学教学实验楼扩建工程的设计实践,分析了改扩建工程的特点,提出了“嫁接型”校园的新概念;阐述了如何通过对原有校园环境、空间布局、建筑形态等的分析和整合,寻求设计的切入点;并以此来探讨“嫁接型”校园改扩建工程的设计方法以及此类校园改扩建工程的继承和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VAR模型, 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Granger因果性检验研究了1982~2010年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问题. 结果显示, 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升值只在长期内对企业“走出去”有积极作用; 在短期内, 人民币贬值是推动中国对外投资的因素; 但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内, 汇率的波动显著促进了企业“走出去”. 同时, 结果还表明中国企业“走出去”对汇率水平的变化比对汇率波动的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水库生态景观包括库区自然景观系统与枢纽人工景观系统.其有机构成方式属于景观生态学的范畴.本文从景观学原则出发.在对新疆柯柯亚水库景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原则和设计理念,对该水库旅游景点规划设计提供了决策依据.对其它水库的生态建设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然环境是场地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建筑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前提.有关自然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关系,通常存在2类观点,即认为两者为异质系统以及将两者视为有机整体.将此2种观点引入景观构筑物这类特殊景观建筑的设计中,深入剖析不同视角主导下截然不同的结构构思与表现方法,并以翔实而丰富的案例进行佐证.研究表明,场地自然环境是景观构筑物结构构思的制约因素与结构形态的外在形式动力,而景观构筑物以最终的结构形态反作用于自然环境,表达不同的环境主张.两者之间的互动有效拓展了景观构筑物的设计思想与方法,推动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关系朝着良性、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内容涉及了生物学的许多分支学科以及应用生物学等领域。其中不少成就超越了西欧同时期的科学水平。《天工开物》中虽然也有失实之处,但是瑕不掩瑜,不失为一科学巨著。  相似文献   

14.
微量量热法研究温度对两种石油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微量量热法测定了两种石油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热谱图. 按限制性条件下微生物生长模型 ,用三点法进行了数学处理, 得出了生长速率常数(k) ; 计算机拟合 k-T 非线性方程,得到了石油菌 I,II的最佳生长温度( To pt)分别为 322. 07K 和 322. 85K. 按阿仑尼乌斯公式和过渡态理论计算得到有关热动力学函数, 并根据所得结果对两种石油菌的生长代谢过程进行了热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微量量热法研究温度对两种石油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微量量热法测定了两种石油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热谱图. 按限制性条件下微生物生长模型 ,用三点法进行了数学处理, 得出了生长速率常数(k) ; 计算机拟合 k-T 非线性方程,得到了石油菌 I,II的最佳生长温度( To pt)分别为 322. 07K 和 322. 85K. 按阿仑尼乌斯公式和过渡态理论计算得到有关热动力学函数, 并根据所得结果对两种石油菌的生长代谢过程进行了热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近年来汉江上游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结合文献记载和气候背景分析,对汉江上游5个沉积剖面记录的北宋时期古洪水事件进行了文献考证.研究结果表明,北宋时期为洪水频发期;洪水灾害的影响范围、灾情的严重性以及洪痕沉积规律等表明,汉江上游5个沉积剖面记录的古洪水事件可能是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六月的一次特大洪水事件.依据树轮、冰芯、石笋等气候代用性指标及历史文献记载,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正处于北宋980年代气候突变时期,此次古洪水事件可能是对当时气候异常多变的瞬时响应.该研究结果可为汉江上游防洪减灾和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回顾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构架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时代的GIS软件构架方式,即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方式的InternetGIS体系,对这种构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对InternetGIS的基本实现技术做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二值 BiCMOS 电路及“开关信号理论”的基础上, 用开关级设计方法提出了新的三值 BiCMOS 电路. 与 CMOS 三值电路相比,新的电路的驱动能力明显要强得多, 因而在大电容负载条件下有更 好的速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