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XRD,顺磁共振(ESR),Mossbauer和程序升温还原(TPR)技术对负载型Cu-Fe-O(Ⅰ),Cu-Fe-Ce-O(Ⅱ)催化剂的固相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Ⅰ)中主要存在Fe2CuO4,CuO和颗粒度小于13 nm的Fe2O3相.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CuO晶相逐渐消失,Fe2CuO4的晶相长大.(Ⅱ)中Ce的存在,能提高Cu2+的浓度,抑制CuO和Fe2CuO4晶相的生成,能消除催化剂中Cu-O与Fe-O中氧在还原时的差异,但抑阻Fe2O3晶相生成的效果不明显.在800 ℃的高温环境中,Ce的存在能有效地防止Fe2O3颗粒的长大,提高催化剂中活性相的热稳定性以防止烧结,同时使催化剂的低温还原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XRD,顺磁共振(ESR),Mossbauer和或温还原(TPR)技术对负截型Cu-Fe-O(Ⅰ),Cu-Fe-Co-O(Ⅱ)催化剂的固相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Ⅰ)中主要存在Fe2CuO4,CuO和颗粒度小于13nm的Fe2O3相。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CuO晶相逐渐消失,Fe2CuO4的晶相长大。(Ⅱ)中Ce的存在,能提高Cu^2+的浓度,抑制CuO和Fe2CuO4晶相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热环境对Cu-Mn-Ce-O催化剂表面积、结构、氧性能及对甲苯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发现CeO2作为助催化剂,对延缓氧化铝载体的表面收缩几乎没有作用,但能阻止催化剂中CuMn2O4尖晶石的生成,防止无定型活性相在高温环境中的烧结,提高催化剂水热稳定性能,尤其在温度高于800℃时,效果尤佳,合适的Ce/Cu原子比为0.38~0.44。  相似文献   

4.
氧化铈在非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6.
7.
8.
9.
研究了热环境对Cu-Mn-Ce-O催化剂表面积、结构、氧性能及对甲苯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发现CeO2作为助催化剂,对延缓氧化铝载体的表面收缩几乎没有作用,但能阻止催化剂中CuMn2O4尖晶石的生成,防止无定型活性相在高温环境中的烧结,提高催化剂水热稳定性能,尤其在温度高于800℃时,效果尤佳,合适的Ce/Cu原子比为0.38~0.44.  相似文献   

10.
氧化铈在非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的作用——NO+CO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微反技术考察了Cu、Fe、Mn、Cr和Ce等负载型(γ-Al_2O_3载体)氧化物对NO+CO→(1/2)N_2+CO_2反应的催化活性,研究了Ce加入Cu基双组元催化剂对NO+CO反应的催化活性和中间物N_2O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元氧化物的催化活性顺序为:CuO>Fe_2O_3≈Cr_2O_3>MnO_2>CeO_2>NiO;Cu基双组元氧化物的催化活性明显优于CuO,而Cu-Fe-O的活性优于Cu-Mn-O和Cu-Cr-O;Ce加入双元催化剂后均能改善其催化性能,加速N_2O的生成速度。N_2O是NO+CO→(1/2)N_2+CO_2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11.
Cu对Cu—Mn—Ce—O和Cu—Mn—Ce—Pd—O催化剂三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火焰脉冲-微反装置考察了Cu-Mn-Ce-O和Cu-Mn-Ce-Pd-O两类催化剂的三效活性。结果表明Cu的加入有利Cu-Mn-Ce-O的NOx和CO的转化,而不利于Cu-Mn-Ce-Pd-O的NOx和HC的转化。XRD分析结果表明在Cu-Mn-Ce-O中加入Pd,原来的CuMn2O3消失,生成新相MnAl2O4;TPR分析结果表明Cu使Mn-Ce-O样品表面氧量增加,表面易于还原,而使Mn-  相似文献   

12.
氧化铈对Pd催化剂氧化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氧化铈对Pd催化剂氧化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钯催化剂;催化氧化  相似文献   

13.
运用TP-FT-IR技术研究了CO、NO、NO+CO在负载型Cu-Fe-Ce-O(Ⅰ)和Cu-Fe-O(Ⅱ)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NO具有比CO更强的吸附能力,可与表面氧反应生成硝基、亚硝酸盐、硝酸盐等物种.在NO+CO反应过程中,在催化剂表面存在(CO.NO)*表面络合物(2400—2430cm ̄(-1))和NCO*(异氰酸盐)表面物种,其关系为:CO*+NO*→(CO.NO)*+*→NCO*+O*.在(Ⅱ)中加入铈,能提高CO在表面的吸附强度,使NCO*的稳定性下降,同时对NO在表面的吸附产生影响。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了NO+CO在模型催化剂上的表面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Cu对Cu-Mn-Ce-O和Cu-Mn-Ce-Pd-O催化剂三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火焰脉冲-微反装置考察了Cu-Mn-Ce-O和Cu-Mn-Ce-Pd-O两类催化剂的三效活性。结果表明Cu的加入有利于Cu-Mn-Ce-O的NOx和CO的转化,而不利于Cu-Mn-Ce-pd-O的NOx和HC的转化。XRD分析结果表明在Cu-Mn-Ce-O中加入Pd,原来的CuMn_2O_3消失,生成新相MnAl_2O_4;TPR分析结果表明Cu使Mn-Ce-O样品表面氧量增加,表面易于还原,而使Mn-Ce-pd-O样品表面难于还原。实验结果还表明Mn-Ce-pd-O催化剂的三效性能远远优于Cu-Mn-Ce-O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稀土氧化物在Fe1-xO基氨合成催化剂中的作用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考察了稀土氧化物La2O3,Nd2O3,Sm2O3,Dy2O3,Sc2O3和CeO2作为助催化剂对Fe1-xO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与Fe1-xO作用生成了一种作为隔离体的复合氧化物REFeO3,从而促进了催化剂的还原,这种促进作用随稀土离子半径不同呈规律性变化.添加不同稀土氧化物的Fe1-xO催化剂的还原都存在补偿效应,各系列催化剂还原反应的转效温度与所添加稀土元素的离子半径呈正比关系(CeO2除外).稀土氧化物可以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其添加量的变化对催化剂活性的促进作用规律与对催化剂还原性能的促进作用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6.
作者研究了负载型的Cu-O,Mn-O,Cu-Mn-O加入氧化铈后的氧性质和固相结构,表明铈可加速催化剂中体相氧的迁移,提高表面氧的稳定性,改善催化剂的贮氧性能和氧化-还原可复性能,抑制活性相的聚集以提高其分散度.铈的存在还能改善铜基负载型催化剂的性能,提高2NO+CO→N_2O+CO_2反应的速度.本文以甲苯的催化燃烧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甲苯在Cu-Mn-Ce-O催化剂上的催化氧化性能和氧化铈对其催化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Cu—Fe—Na/分子筛复合催化剂上CO2加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250℃、2.0MPa压力下在Cu-Fe-Na/分子筛复合催化剂上进行的CO2催化加氢反应,考察了Cu-Fe-Na上的碱金属Na含量以及分子筛的硅铝比对CO2转化率、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稀土催化材料在汽车尾气净化三效催化剂中的作用,尤其是氧化铈在催化剂中的氧存储释放功能,其它作用还包括稳定氧化铝载体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维持贵金属活性组分的良好分散,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抗硫耐铅性能等,并就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杜芳林 《分子催化》1998,12(2):125-128
以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纳米铜活性组分。将物理法制备的负载型纳米Cu/γ-Al2O3催化剂用于催化一氧化碳氧化反应,发现在催化过程中其催化活性呈规律性变化,即初始活性较低;空气中焙烧预处理易使纳米粒子长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共沉淀法和沉积-沉淀法制备出了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Al2O3改性Fe2O3基金催化剂, 并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及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TG-DSC)分析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与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分析. TEM测试结果表明: 500 ℃焙烧后, 未掺杂Al2O3的催化剂中金颗粒粒径分布较宽, 平均粒径约为7.0 nm, 载体颗粒尺寸在50-100 nm范围内; 而掺杂Al2O3的催化剂中金颗粒粒径分布变窄, 平均粒径约为5.0 nm, 且载体颗粒大小也明显小于未掺杂Al2O3的催化剂, 保持在30-50 nm的范围内. N2吸附-脱附测试结果表明, Al2O3的掺杂有利于保持催化剂的介孔结构和比表面积, 从而提高了载体的热稳定性. XRD和TG-DSC测试结果表明, Al2O3的掺杂可以有效地抑制Fe2O3的结晶, 进而抑制了高温焙烧过程中金颗粒的长大. 选用CO低温氧化反应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价, 即使在500 ℃高温下焙烧12 h, 掺杂了Al2O3的催化剂仍然可在26.7 ℃将CO完全转化, 而未掺杂Al2O3的催化剂CO最低完全转化温度(T100)高达61.6 ℃. Al2O3的掺杂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