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誉文  袁振东 《化学教育》2022,43(3):123-127
1826年,法国青年化学家巴拉尔宣布发现了溴元素.然而,同时期的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洛威等人面对相似的实验现象与溴元素的发现失之交臂.溴元素的发现使卤族基本成型,增强了科学家验证氟元素假说的信心,并促进了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同时,溴元素的发现过程彰显了批判精神和直觉思维对于科学发现的重要作用,说明了科学态度是从事科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钱胜 《化学教育》2012,33(12):89-91
元素是十分重要的化学概念,元素的发现也伴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进程。目前,人类一共发现了118种元素。人们在发现元素的过程中,丰富并发展了元素的概念,使人们在谬误与真理的交替中不断地前进。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元素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本文以化学史实为依据,按人类发现元素的先后顺序,呈现出人类发现元素的七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实用时期、炼丹术时期、化学分析时期、电解时期、光谱分析时期、放射性时期、人工合成时期。  相似文献   

3.
孙建博  李娜  陈莉 《化学教育》2022,43(24):79-84
人工智能(AI)在活性分子发现及药物筛选方面的应用日趋深入,革新了传统发现天然药物的方式,重构了药物发现及设计的格局。这就要求天然药物化学人才熟练掌握天然药物化学基础知识、具备多学科交叉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培养和树立与时俱进的逻辑思维。为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要求,天然药物化学教学需要构建AI参与天然药物发现教学体系、提供AI参与天然药物发现的直观教学、筛选优秀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在AI参与天然药物发现中的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4.
麻锦彪  吴厚铭 《化学进展》1999,11(3):265-274
由于许多药物通过和生物体内的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 的选择性结合发挥效用, 因此快速、有效地发现靶分子的高亲和性配体成为各种药物发现方法的首要目标。在现代生物技术和NMR 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发现生物大分子高亲和性配体的新方法--SAR-by-NMR, 由于采用NMR 技术可以综合多种药物设计方法的优势, 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先导化合物, 从而大大加快了药物发现的速度并能节省大量的费用。本文介绍了SAR-by-NMR 发现高亲和性配体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星际分子     
六十年代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比较复杂的星际分子,作为六十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而载入史册,七十年代已发现星际分子的数目与日俱增,到目前共发现60几种。随着星际分子不断发现,天文学开拓了“分子天文学”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张赛  袁振东 《化学通报》2022,85(8):1003-1008
19世纪末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塞发现了氩元素,开启了发现稀有气体元素的历程,开辟了发现元素周期表中的零族元素之门。20世纪20年代氩元素同位素的发现使人们形成了对氩元素的概念的现代认知,同时英国化学家莫斯莱提出原子序数概念,揭示了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排列的实质,同氩同位素的发现相结合,解决了氩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排列问题。20世纪上半叶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理论的提出阻碍了氩化合物的发现。21世纪初,氟氩化氢的发现使人们对氩的“惰性”有了全新的认识,改称氩为稀有气体元素,并对化学键理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总之,氩元素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元素周期律的完善和发展以及人们对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理论的认识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列举了进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通过对化学史著作和教科书的分析,对质量守恒定量的发现者、发现时间、发现过程和进行相关的化学史教学的视角提出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8.
青蒿素的发现及其获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蒿素的发现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中国继麻黄素之后的第二大医学贡献,屠呦呦研究员由于在青蒿素的发现中作出重大贡献而获得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和化学结构确定的简单介绍谈几点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测试学报》2013,(11):1358
直到丹尼尔·舍特曼的发现提出之前,化学家一直将晶体定义为原子按照可重复的规则模式进行排列的材料。然而,在1982年,以色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家舍特曼发现,一种铝和锰的合金,其原子按常规顺序排列,但是不能重复。此类"准晶体"迫使化学家重新编写了他们的教科书。最终,2011年舍特曼因准晶体的发现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此后,科学家也在自然界中发现了准晶体,而且工程师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准晶体,并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证实,美国宇航局“凤凰”号登陆器在火星极地冰帽以外的地方发现了水冰存在证据。对于了解火星地表是否适于居住,此次发现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原因在于:已知所有生命都离不开水。基于这一重大发现,科学家能够更详细地研究火星泥土的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1.
硼酸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荧光探针以及药物发现等方面.尤其是随着硼替佐米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硼酸类化合物在药物发现方面的前景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本文综述了硼酸化合物在药物发现方面,尤其是作为酶抑制剂和特异性配体等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韩庆奎 《化学教育》2000,(10):19-20,26
通过对发现法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分析,集中二者的优势,构建了“引导 -发现”这种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并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做为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在药物研究中起关键作用。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是创新药物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已成为一种与高通量筛选互补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中。本文将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实例,综述了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化学合成和生物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来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一些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普莱克尼啶[1-5](Plakinidines)是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类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吡咯[2,3,4-kl]并吖啶稠环结构是这类分子的特征结构,在以往发现的天然化合物中从未发现过此类结构.目前已报道了五种plakinidines化合物,它们分别是Plakinidines A-E,结构.  相似文献   

15.
李万方  邓钦月  黄明贤 《化学教育》2021,42(10):106-111
傅克反应(Friedel-Crafts Reaction)是迄今为止最古老、应用最长久的碳-碳键形成反应之一,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石油等化学工业的各个分支。自1877年被发现以来,傅克反应已经发展成为最经典的有机反应之一,被写进现代有机化学教科书。跟其他重大化学发现类似,傅克反应的发现过程也充满着惊喜和意外,折射出化学家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同寻常的逻辑推理能力。本文通过整理一些早期的国内外文献和相关化学史料,简述了傅克反应发现的历史背景、发现过程,回顾了两位化学家查理斯·傅列德尔(Charles Friedel)和杰姆斯·克拉夫茨(James Crafts)的一些重要成长经历以及他们接近40年的伟大合作历程。  相似文献   

16.
发现法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现法的形成和发展经历过一段历史过程。首先是由卢梭(包括裴斯塔洛奇等)提出基本思想,第斯多惠最早使用了发现法这个名称(1962),阿姆斯特朗从理科教育的角度完满地提出发现法(1887),后来布鲁纳对发现法提出新的解释(1959),直到今天。从发展史来说,发现法的进展,都与当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直接联系,是否带有规律性?这是今后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7.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以色列科学家DanShechtman,以表彰他在准晶发现上的突出贡献。本文简单介绍准晶发现的重要意义及其结构的描述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二茂铁是一种结构很特殊的化合物,它的发现在金属有机化合物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简介了二茂铁的发现、结构确定、制备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安琪  陈萌 《大学化学》2014,29(1):48-53
回顾了C60、碳纳米管和石墨烯3种重要碳纳米结构的发现过程,着重总结了新型碳单质发现过程中对科学研究者有益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伍雨菲  袁振东 《化学通报》2023,86(7):890-895
20世纪90年代,多孔硅发光现象的发现,掀起了硅的低维材料的研究热潮。从零维硅量子点,到一维硅纳米线、硅纳米管,再到二维硅烯,不同形态的纳米硅逐步被发现。这些发现从理论预测到实验合成,从宏观尺度到界观尺度,丰富发展了对于硅的原有认识。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技术手段的进步,纳米硅的种类、性质、合成方法等在不断地更新完善。纳米硅作为重要的半导体纳米材料,其发现历程中所蕴涵的新理论、新方法,对纳米材料的研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