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恽瑛先生,1925年4月出生,江苏常州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恽瑛先生是东南大学物理系教授,也是我国物理教学领域的著名教授.她为我国的物理教育事业长年奋斗,并作出卓越贡献. 2015年,恽瑛教授将度过90华诞,按照我国南方习俗,近日在南京提前一年举行了她的90岁生日庆典.我们主要依据恽先生在本刊发表的文章和东南大学网站的信息特别整理刊发如下短文,介绍恽瑛教授的非凡经历和光辉业绩.我们在此恭祝恽瑛教授90华诞,祝福先生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2.
《大学物理》2011,30(12):65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大学物理》杂志原副主编高炳坤先生于2011年10月1日因病在北京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5岁.高炳坤教授196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学系,曾在七机部二院、重庆后勤工程学院工作,1977年到清华大学物理系执教,直至1996年退休.高炳坤教授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期间,主要从事普通物理教学工作.他热爱本职工作,精益求精,潜心钻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讲课深入而又生动,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他参与了《普通物理学辅导与答疑》丛书中的《力学与热学》、《电磁学》的编写,其中《力学与热学》曾获北方十省市  相似文献   

3.
夏建白 《物理》2005,34(8):611-613
黄昆先生从1951年回国以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教“普通物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等几门课上.1956年3月我国制定了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当时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的黄昆先生参与了制定这个规划,他和其他专家一起建议: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半导体科学技术事业的需要,要尽快培养半导体专门人才.不久当时的高等教育部就决定,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东北人民大学(后改为吉林大学)物理系部分教师和四年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从1956年暑假起集中到北京大学物理系。  相似文献   

4.
冯端 《物理》2011,40(6)
今年是《物理》杂志第三、第四两届编委会(1984—1991年)主编吴自勤先生八十华诞之年.吴自勤先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物理中心(现天文与应用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结构分析中心开放实验室主任,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吴自勤先生在材料科学与凝聚态物理方向上,特别是在电子显微学的多个领域进行了数十年持续不断的探索研究,取得了多项有价值的成果.70岁高龄之后,吴先生把主要精力用于著书立说,以他为主撰写出版了《薄膜生长》、《微分析物理及应用》、《分形原理及其应用》等三部专著.吴先生是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的积极组织者,在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成立后的20多年时间里,他团结和领导一批学会活动骨干,为发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吴先生任《物理》主编期间,为杂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建议《物理》杂志开辟了物理学和经济建设栏目,介绍物理学对经济建设发展的推动作用.他还花了很大力气抓杂志的讲座栏工作,亲自策划了新实验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近代物理、集成电路中的物理问题等三个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的系列讲座.《物理》杂志能有今天的成绩,与吴先生当年的努力密切相关.值此吴自勤教授80华诞之际,...  相似文献   

5.
赵凯华教授长期从事物理基础课程的教学,从他接触基础课教学算起,到2010年刚好从教60周年.可以说,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物理教育事业.我在本科学习阶段虽然没有听过赵先生的课,但是,毕业留校以后,听过赵先生讲课,后来赵先生为物理系本科生开选修课"综合物理选题--物理中的定性方法",我参加了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6.
《物理》2011,(7):487
上海大学是由原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工业大学等4所院校于1994年5月合并而成的上海市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学校之一.上海大学物理系前身为原上海科技大学物理系,创建于1958年.学科现有教职工110名,其中教授21名(博士生导师18名),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比例为79%.现拥有无线电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三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部特色专业、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教育高地、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211"重点学科建设方向等.现根据工作需要,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人才.  相似文献   

7.
赵凯华先生是我国物理学教育界的杰出代表.几十年来,他勤勤恳恳地活跃在物理教育战线,教书育人,著书立说,推动物理学教育改革,为我国物理学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赵凯华先生在物理学教材建设方面成就卓著.他撰写的《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别开生面,一改传统教材沉闷、呆板之故习;他与合作者所著的5卷本巨著《新概念物理教程》系统、新颖,启我国普通物理学教材求新求变之新风;他与人合作撰写的3卷《新概念高中物理学读本》,为我国的中学物理教育提供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教材.除此之外,赵先生以其沉稳刚毅之精神和包容大度之风格,积极参与中国物理学会的工作,为中国物理学界至少做成了5件大事:其一,作为中国物理学会主要领导人之一,与周光召等学会领导人一起使得中国物理学会重回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其二,执掌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多年,积极开展中外物理教育交流,使我国成为国际物理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推动国之一;其三,三度带领我国少年英才勇闯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奏响我国青少年参加物理奥赛连年告捷的前三声;其四,创办并主编《大学物理》杂志近30年,筑我国大学物理教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其五,继王竹溪先生之后,主持中国物理学会名词委员会工作二十余年,续我国物理学名词规范化之历史传统.赵先生的这些建树和功绩,将为我国物理学工作者永久铭记.赵凯华先生多年担任《物理》杂志的副主编,为本刊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适逢赵凯华先生八十华诞,本刊特约请赵先生的老师和学生撰写了一组祝贺文章,表彰赵先生为我国物理学教学和人才培养所作出的功绩和他献身物理教育事业的高贵品德.在此我们敬祝赵先生生日快乐,健康长寿,老当益壮,再立新功.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2014年3月29日,夏学江先生追思会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举行.夏学江先生的夫人李镇敌、清华大学物理系前系主任朱邦芬院士、系主任陈曦、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顾牡主任、胡其图副主任、周雨青委员以及夏先生生前的学生、同事、好友等30余人参加了追思会."夏先生这辈子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培养人才方面,他是清华大学工科  相似文献   

9.
值此赵凯华先生和喀兴林先生80华诞之际,我敬祝两位先生身心愉快、健康长寿. 我和喀兴林先生接触较多.喀兴林先生是对全国理论物理教学,特别是量子力学教学作出重要贡献的教授,他在中国首创了"高等量子力学"这门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0.
赵凯华先生长期从事物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教学委员会和名词委员会主任等职.著有《电磁学》、《光学》、《新概念物理教程》等多部教材以及《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为提高我国高校物理基础教学水平、推动物理教学改革、培养物理学人才和物理名词规范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物理实验》2003,23(3):3-4
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核科技教育主要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学教授、《物理实验》杂志主编、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虞福春先生因病医治无效 ,于 2 0 0 3年 2月 1 2日下午 1时在北京逝世 ,享年 90岁 .虞福春先生祖籍福建省福州市 ,1 91 4年 1 2月生于上海市 .1 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随后在上海的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 ,任练习助理研究员 . 1 939年 9月至 1 946年 4月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工作 ,先后任助教、讲师 . 1 946年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 ,于 1 949年 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 ,接着到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研…  相似文献   

12.
张学龙 《大学物理》2002,21(12):44-44
经教育部批准 ,全国第 1 4次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于 2 0 0 2年 7月2 7日至 3 1日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 .来自全国 2 3个省、市和自治区的 9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大学高崇寿教授、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主任、《大学物理》杂志主编、北京大学赵凯华教授 ,以及包头钢铁学院的党政领导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贺 .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面向新世纪的近代物理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相关的科研成果交流与研讨 .大会邀请高崇寿先生作了“物理学和物理科学…  相似文献   

13.
林圣路 《物理》2001,30(2):127
第十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于2000年8月6日至11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师范大学承办.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庆刚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山东师范大学物理系主任仝殿民教授担任组织委员会主任.本届会议是世纪之交原子分子物理学界的一次学术盛会.来自全国各地几十所著名高等学府和专业科研院所的86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科奠基人、著名物理学家、四川大学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所的八十三岁高龄的清泉教授亲自到会并作大会报告.参加本次大会的还有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  相似文献   

14.
王进萍 《物理》2007,36(9):728-732
沈克琦教授是西南联大43届物理系毕业生,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现为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会长。他长期从事物理教学,为办好北京大学物理系,推进理科高等教育改革和中小学物理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曾参与创建和发展了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和博士后制度,长期担任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参与创办并主持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堪称新中国物理教育发展的见证人。他亲历过抗战的洗礼,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和考验,如今已86岁高龄的他对中国的物理学的发展和教育依然十分关注,并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本刊编辑有幸于2007年5月中旬,在沈先生家中采访了他,获得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并被这位平凡物理老人的不平凡的一生所深深感动。现将采访内容整理后分两期刊登,让更多的人了解那一段历史,了解老一辈物理人。  相似文献   

15.
《物理》2007,36(12):I0001-I0004
施士元先生(1908—2007)是我国杰出的物理学教育家和核物理学研究先驱,他于1929年进入法国巴黎大学镭研究所,在居里夫人指导下从事核谱学研究.是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的一名物理学博士。施士元先生是我国最早从事核谱学研究的学者。他1933年回国后.受聘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从此在南大执教50多年,先后任物理系教授、系主任,是南京大学核物理和金属物理学科的开创者。施先生热爱祖国,热爱科教事业.热爱物理学,为我国物理学教学事业兢兢业业、勤奋刻苦地贡献了一生.为祖国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物理学人才。2007年9月28日,施先生走完他多彩的百年人生,在南京安详逝世。施先生虽然已经离去,但他诲人不倦、平易近人.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高贵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为我国物理学发展所做出的宝贵贡献将永不磨灭。为永久纪念施士元先生的功绩.本刊特约施先生的多位学生、同事撰文.刊出此缅怀专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夏建白 《物理》2005,34(08):611-613
黄昆先生从1951年回国以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教“普通物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等几门课上.1956年3月我国制定了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当时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的黄昆先生参与了制定这个规划,他和其他专家一起建议: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半导体科学技术事业的需要,要尽快培养半导体专门人才.不久当时的高等教育部就决定,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东北人民大学 (后改为吉林大学)物理系部分教师和四年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从 1956年暑假起集中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创办中国第一个五校联合半导体专门化.  相似文献   

17.
王明贞先生是我国的一位杰出的女物理学家,在多个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她自1955年回国在清华大学任教至今已有50个年头.2005年11月王先生度过了她的百岁华诞,清华大学校方及物理系都举行了热烈的庆贺活动,物理系还专门出版了《王明贞先生百岁寿辰文集》.为表达众多物理教师和物理工作者以及本刊对王先生的崇高敬意,现特摘登文集的前言(由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院士撰写),介绍王明贞先生的生平及突出业绩,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戴春洲(1907-1972)先生,武汉大学物理系教授,是一位半导体物理学家,中共武汉大学党委委员,湖北省暨武汉市物理学会理事长.曾三度担任武汉大学物理系主任.2007年是他诞辰100周年,逝世35周年,谨以此文表达对这位博学多识、德高望重的老师的怀念、追思与敬仰.  相似文献   

19.
詹必文     
《技术物理教学》2005,13(4):F0003-F0003
詹必文,出生于1949年11月,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事教授,1982年2月毕业于湖北大学物理系。长期从事教学研究、管理和物理教学工作,先后担任湖北省纺织技工学校襄棉分校教学副校长、湖北省纺织职工大学教学副校长、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主任;先后担任湖北省中专物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理事长、湖北省物理学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物理》2006,25(10):F0004-F0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应用物理系有36人,其中教授8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24人。现有“凝聚态物理”二级学科和“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等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物理学”和“光学”工程等一级学科、“物理电子学”和“光学工程”工程硕士专业领域等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