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BaMgAl10O17∶Eu2+(BAM)是三基色荧光灯和等离子显示用荧光粉中的蓝色组分。用晶格弛豫和多声子跃迁理论研究了BAM发射光谱的谱峰分布。结果表明可以用三个高斯函数很好地拟合BAM的宽带发射。BAM的宽带发射可能由分布在BaMgAl10O17晶格中三个不同位置的Eu2+的能级跃迁构成。三个Eu的发光中心分别是Beevers-Ross位和anti-Beevers-Ross位,第三个Eu2+的发光中心可能是位于尖晶石基块中的mid-oxygen(mo)位。  相似文献   

2.
BaMsAl10O17:Eu^2+(BAM)是三基色荧光灯和等离子显示用荧光粉中的蓝色组分。用晶格弛豫和多声子跃迁理论研究了BAM发射光谱的谱峰分布。结果表明可以用三个高斯函数很好地拟合BAM的宽带发射。BAM的宽带发射可能由分布在BaMgAl10O17晶格中三个不同位置的Eu^2+的能级跃迁构成。三个Eu的发光中心分别是Beevers-Ross位和anti-Beevers-Ross位,第三个Eu^2+的发光中心可能是位于尖晶石基块中的mid-oxygen(mo)位。  相似文献   

3.
刘林峰  吕树臣 《发光学报》2009,30(2):228-232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Gd2O3 : Eu3+发光粉体。 在不同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的系列样品中,均观测到Eu3+离子的特征发射。样品的晶相与发射性质的研究表明:所制备的样品经800~1 300 ℃热处理后,晶相为立方相,1 400 ℃时开始向单斜相转变。荧光强度与Eu3+离子掺杂浓度关系研究表明:在不同掺杂浓度中,Eu3+离子浓度为4%时其相对发射强度最强。在三个不同的煅烧温度中,经800 ℃煅烧的样品其发光效果最好。此外还观察到电荷转移激发态以及基质、Gd3+与Eu3+之间的能量传递。激发谱包含三部分,即电荷转移带、Eu3+的4f内壳层电子跃迁和Gd3+的激发谱。  相似文献   

4.
YVO4·xTiO2 : 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温固相方法合成了YVO4 ·xTiO2 : Eu3+(x=0.1,0.2,0.3,0.4,0.5,0.6,0.7,0.8,0.9)粉末状发光材料,经X射线衍射分析结构发现材料为两相共存。一相为YVO4,属四方锆英石结构;另一相为Y2Ti2O7,属立方烧绿石结构。研究了YVO4 ·xTiO2 : Eu3+在UV及VUV激发下的光谱性质,讨论了Ti 的掺杂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发现适量的Ti的掺入可以提高材料 基质对UV及VUV的吸收。在UV及VUV激发下,YVO4· xTiO2 : Eu3+荧光粉的发射光谱主峰在616 nm和619 nm,证明Eu3+占据了晶格中非反演对称中心的位置。在YVO4 ·xTiO2 : Eu3+的激发光谱中,有一中心位于155 nm的吸收带,它属于基质的吸收带。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Eu掺杂的SiO2干凝胶,分别用光致发光(PL)光谱、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红外吸收(IR)谱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SiO2的基质中Eu3+、Eu2+的发光特性以及退火温度对发射光谱的影响,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掺杂均匀,颗粒尺寸大约在50~80 nm,硼(B)离子进入SiO2网格,成为了基质的一部分,改变了基质的网络结构。当采用258 nm激发样品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红光发射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对于经800 ℃退火处理的样品红光发射最强,出现了576 nm(5D07F0),620 nm(5D07F2),658 nm(5D07F3)3条谱线,其中主峰位于 620 nm红光发射,对应于Eu3+离子的5D07F2超灵敏跃迁,进一步说明B离子参与到基质中,形成了Si—O—B键,导致Eu3+离子所处配位环境的对称性降低,从而有利于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当采用271 nm激发样品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蓝光发射强度先增强后减弱,经850 ℃退火的样品400~500 nm蓝光发射最强,归属于Eu2+的5d→4f的跃迁发射,证明在铝离子(Al3+)存在的情形下,在高温退火过程中Al3+部分取代Si4+形成AlO-4基团,掺杂Eu3+填补AlO-4基团附近的空位,增加了Eu3+周围的AlO-4四面体中氧原子的电子给予能力,使得Eu3+还原成Eu2+,从而得到了较强的蓝光发射。但是,当退火温度达到900 ℃时,由于稀土离子发生位置的迁移形成团簇红光和蓝光都明显地降低。  相似文献   

6.
杨平  田莲花  田荣 《发光学报》2009,30(6):768-772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Eu3+离子激活的Ca9R(VO4)7(R = Y, La, Gd)红色发光粉,并利用荧光光谱对发光粉的特性进行研究。激发光谱中,Ca9Y(VO4)7 : Eu3+ , Ca9La(VO4)7 : Eu3+和Ca9Gd(VO4)7 : Eu3+都有两个宽的VO3-4激发带和Eu3+的特征激发峰。发射光谱中,在Ca9Y(VO4)7 : Eu3+ 和Ca9La(VO4)7 : Eu3+中的350~550 nm范围内出现VO3-4的发射带,而在Ca9Gd(VO4)7 : Eu3+中却没有观察到VO3-4的发射。在这三种发光粉中,Ca9Gd(VO4)7 : Eu3+的发光强度远远高于其它两种,这是由于Gd3+的存在有效地使能量通过Gd3+ →VO3-4 → Eu3+及Gd3+ → Eu3+的两种方式进行能量传递,从而提高了Eu3+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固相法,先在空气气氛下制备了SrAl2O4 ∶ Eu,Dy,后对其进行还原→氧化→还原处理。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经过还原→氧化→还原处理后样品的晶体结构没有改变。样品的发射光谱测试表明,在高温空气气氛下有少量的Eu3+还原成Eu2+。Eu3+和Eu2+有不同的发光特性,Eu3+产生的是线状特征光谱,发射峰值在592,616 nm。Eu2+产生的是带状光谱,带的中心位置在513 nm。经过还原处理的样品和经过氧化处理的样品相比,Eu2+的浓度得到显著提高,而Eu3+的浓度则急剧下降。对Eu2+的氧化、Eu3+的还原的机理进行了细致地讨论。另外,样品的热释光谱测试表明,经过氧化气氛处理和经过还原气氛处理过的样品的热释光峰值有很大的变化,但陷阱能级深度基本不变,在0.65 eV左右。这表明,对长余辉材料SrAl2O4 ∶ Eu,Dy进行还原→氧化→还原处理,Eu离子价态和发光强度会产生变化,并不影响其中Dy离子的陷阱能级。  相似文献   

8.
Eu2+激活的硅酸锶材料的发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3SiO5 : Eu2+黄色发光材料,研究了Eu2+浓度及共激活剂等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Eu2+浓度的增大,Sr3SiO5 : Eu2+材料发射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即存在浓度猝灭效应,根据Dexter理论,其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掺入共激活剂Yb、Tm均能提高材料的发射强度。利用InGaN管芯分别激发Sr2.98Eu0.01Tm0.01SiO5和Sr2.98Eu0.01Yb0.01SiO5材料,获得了很好的白光发射。  相似文献   

9.
红色LiMBO3 : Re3+(Re=Eu,Sm) 发光材料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红色LiM(M=Ca, Sr, Ba)BO3 : Re3+(Re=Eu, Sm)发光材料,研究了材料的发光性能。研究发现LiM(M=Ca, Sr, Ba)BO3 : Eu3+材料呈现多峰发射,最强发射分别位于610,615,613 nm处,分别监测这三个最强峰,所得激发光谱峰值位于369,400,470 nm。LiM(M=Ca, Sr, Ba)BO3 : Sm3+材料也呈多峰发射,分别对应Sm3+4G5/26H5/24G5/26H7/24G5/26H9/2跃迁发射;分别监测602,599,597 nm三个最强发射峰,所得激发光谱峰值位于374,405 nm。研究了激活剂浓度对材料发射强度的影响,结果随激活剂浓度的增大,发射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即,存在浓度猝灭效应。实验表明,加入电荷补偿剂Li+、Na+或K+均可提高LiM(M=Ca, Sr, Ba)BO3 : Re3+(Re=Eu, Sm)材料的发射强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BaGd1-xEuxB9O16红色磷光粉,对过程的物料配比、前驱体处理和晶化温度等制备条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样品在850 ℃下开始晶化,900 ℃时就能够获得较好的晶化产物,结合不同晶化温度下的发光强度比较确定,晶化温度为950 ℃时,BaGd1-xEuxB9O16磷光粉具有较高的结晶状态和发光强度。当Eu浓度x=0.9时具有最大的发光强度;初始原料配比硼酸须按计量过量15%。所得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峰值为264,394,465,534 nm等,分别归属于Eu-O电荷迁移带及Eu3+7F0-5L67F0-5D27F0-5D1跃迁,发射光谱呈Eu3+的特征红光,最强的发射峰位于614 nm,归属于5D0-7F2跃迁。进一步研究表明该磷光粉中存在着Gd3+对Eu3+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1.
陈哲  谢鸿  严有为 《光学学报》2007,27(1):111-115
采用溶液燃烧法在600℃成功合成了(BaxMg)2/(x 1)Al10O17∶Eu2 (0.6≤x≤1.2)蓝色荧光粉,着重研究了基质阳离子Ba/Mg比值的变化对其晶体结构及发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为纯相,且随Ba/Mg比值的增加,样品的晶格参量逐渐增加;当Ba/Mg比增加时,发射光谱的强度明显增强,至Ba/Mg为0.9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Ba/Mg比继续增大,发射光谱的强度反而下降;Ba/Mg比值减少,导致基质的晶场增强和电子云膨胀效应的发生,致使Eu2 发射主峰向长波方向移动。Eu2 的掺杂浓度对样品的发光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随Eu2 浓度增大,发光中心增多,Eu2 离子间相互作用增强,能量传递加快,发光强度逐渐增大,并达到一个最大值。此后,随Eu2 的浓度进一步增加,Eu2 之间的能量传递速率将超过发射速率,呈现浓度猝灭特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Eu^3+掺杂的MCeO3(M=Sr,Ba)发光粉末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分别对其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Eu^3+离子容易替代MCeO3晶格中M^2+离子的位置。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Eu^3+掺杂的SrCeO3和BaCeO3样品在紫外波段存在着非常宽的吸收带,峰值分别位于311和320nm左右,它们属于Ce^4+-O^2-的电荷迁移带,SrCeO3和BaCeO3基质与Eu^3+离子之间存在着能量转移。在MCeO3:Eu^3+样品中,Eu^3+的发射主要来自于^5D0激发态能级,其中以磁偶极跃迁^5D0-^7F1发射强度为最大;此外样品中还存在着较高的^5D1激发态能级的辐射跃迁。SrCe03:EU^3+样品的发射强度远大于BaCeO3:EU^3+样品。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蓝色荧光粉BaMgAl10O17:Eu2 (BAM)进行表面包膜处理,获得了表面均匀包覆MgF2膜层的BAM荧光粉.并用SEM、XRD和IR手段对其表面形貌、晶格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用EDS对BAM粉体的表面元素进行了定性分析;用荧光光谱测试对荧光粉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BAM粉体表面均匀包覆MgF2层后,BAM的晶格结构,发光性能没有改变,初始亮度较未包覆的荧光粉有所降低,经过相同条件的热处理后,包覆MgF2荧光粉的亮度热衰减程度明显低于未包覆的荧光粉,且色坐标偏移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温固相法于弱还原气氛中制备了Ba1-xCaxMgSiO4:Eu2+(x≤0.15)发光材料,测量其光谱特性,分析Ca2+掺杂对该发光材料光谱的影响。XRD图谱研究表明:Ca2+在BaMgSiO4基质中极限溶解度x=0.075。发光性能研究表明,当Ca2+掺入量从0增加至0.05时,最强发射峰从498nm蓝移至450nm,在掺入量为0.075时,激发和发射强度达到最强,而随着Ca2+掺入量的增加激发光谱的形状也发生变化。从Ca2+取代不同点阵位的Ba2+,并结合晶体场强度的变化讨论了光谱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用于紫外激发白光LED的蓝绿色Ca7(SiO4)2Cl6∶Eu2+荧光粉,并对样品进行了XRD分析和发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单相Ca7(SiO4)2Cl6;在紫外光激发下,样品的发射谱包括418和502nm两个发射峰。分别监测这两个发射峰,得到了峰值位于290和360nm处的两个宽带激发谱,说明Eu2+离子在基质晶格中可能占有两个不同的格位。研究了Eu2+离子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最佳掺杂浓度为0.75mol%。结果表明该荧光粉是一种较好的蓝绿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两步法成功合成了单一基质双光色Ba10-x(PO44(SiO42:xEu2+荧光粉,研究了稀土离子占据不同的晶格格位对荧光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步法合成的荧光粉发射光谱由414 nm的蓝光波带和504 nm绿光波带两种光色组成,而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制备的荧光粉只有504 nm处的绿光发射。荧光粉发光性能与Eu2+离子在磷灰石晶体结构中占据的晶格位置关系十分密切。两步法荧光粉双光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第一步氧化气氛合成过程中Eu3+离子取代了基质结构中的Ba和Ba两个格位的Ba2+离子;在第二步还原过程结束后,Eu2+离子仍然占据着两种格位,从而形成了两种具有不同配位环境的发光中心。此外,双发射峰的相对强度能够通过Eu2+离子对Ba格位的取代率而调节,进而实现光谱的调变。  相似文献   

17.
钡钇氟化物中Eu2+离子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行仁  吴渊 《发光学报》1989,10(1):6-10
在298和77K下分别研究BaYF5(BaF2·YF3)中Eu2+的激发和发射光谱。Eu2+的发射光谱中,除了一个属5d-4f跃迁的宽发射带外,还有一组6PJ→8S7/2的4f-4f跃迁窄谱线发射。它们的发射强度与Eu2+的浓度和温度有关。由於Eu2+从4f7基态跃迁到4f65d1态产生两个宽的激发带,4f65d(eg)和4f65d(t2g)。实验证实,Eu2+的6PJ→8S7/2的窄谱线发射主要来自高能级的t2g激发能弛豫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利用原料CaCO3,MgO,SiO2和Eu2O3合成CaMgSi2O6:Eu3 样品,并研究了其结构特性、光谱特性.CaMgSi2O6:Eu3 属于单科晶系,基质掺入Eu离子后结构没有明显变化.CaMgSi2O6:Eu3 在147 nm真空紫外光激发下呈红色发射,发射主峰位于611 nm,是Eu3 的5D0→7F2跃迁的典型发射.当Eu3 的相对摩尔浓度在0.02到0.10 mol之间变化时,由相关数据可以发现有浓度猝灭现象发生.CaMgsi2O6:Eu2 在172 nm真空紫外光激发下呈蓝色发射,发射主峰位于452 nm,是Eu2 的5d→4f跃迁的典型发射.添加不同浓度的H3BO3后可大大提高样品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9.
稀土掺杂长余辉发光玻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别采用空气气氛和还原气氛,制备了稀土Eu2O3,Dy2O3掺杂的铝硅酸盐玻璃,利用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空气气氛条件下制备的铝硅酸盐玻璃样品均不具备长余辉发光性能, 其激发光谱和发光光谱均是Eu3+的5Di(i=0, 1)→7Fj(j=0~4)跃迁的典型光谱。经还原气氛处理后,单掺和双掺的铝硅酸盐玻璃样品均具有长余辉发光现象,单掺Eu2+的发光峰位于462 nm,而双掺Eu2+和Dy3+的发光峰位于457 nm,且双掺Eu2+和Dy3+的样品陷阱能级较深,样品的发光持续时间长达12 h以上。  相似文献   

20.
Eu2+–Mg2+ co-doped alon phosphor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carbothermal reaction at 1600 °C for 2 h and their structure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The lattice paramete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u concentration, indicating the incorporation of Eu into alon crystal lattice. The pure alon phase was obtained when Eu concentration is below 0.2%. Compared with solid state reaction process, this method lead to less amounts of secondary phase, larger amounts of Eu2+ against Eu3+, smaller particle size, narrower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stronger luminescence intensity. The absolute emission intensity of obtained phosphor reached 82% relative to that of famous BAM: Eu2+ phosphor. The emission could be tuned widely from blue to green by varying carbon con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