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RNA是以磷酸二酯键相连的核苷酸组成的聚阴离子,而蛋白质在PH小于它的等电点的缓冲溶液中带有正电性.因此,它们在离子交换色谱分子时能出现在差异很大的洗脱组分中.据此.我们设计了用离子交换色谱法研究蛋白质与RNA的结合特异性方法,用以研究位于T细胞核内的具有RNA结合活性的蛋白质人环素33(hCyP33)与不同RNA的结合特性.结果表明,人亲环素33只有ply(A)尾序列结构的mRNA,即poly(A)^ RNA发生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2.
3.
采用微透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一种研究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竞争结合作用的方法. 采用Cu2+, Ni2+, Cd2+, Zn2+与人血清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 HSA)为模型化合物, 通过各种离子之间的竞争结合的研究表明: 在HSA上Cu2+和Ni2+有共同的第一结合位点, Cd2+ 和Zn2+有共同的第一结合位点, 它们在HSA上有一多离子的共同结合位点. 本方法具有通用、快速、方便等特点, 可用于无理想谱学探针的蛋白质-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poly(A)连接在两个部分降解的Qβ RNA分子中间,然后感染E.coli原生质体,得到了含有poly(A)的重组噬菌体,这些噬菌菌体可以感染E.coli Hfr H,并携带引入的poly(A)分子进行繁殖,对其中的一株——907噬菌体的RNA分析表明,它所携带的poly(A)链长约为40。  相似文献   

5.
Poly(A) molecule is inserted between two QβRNA molecules which have been partiallydegraded, one from the 3'-end and another from the 5'-end. E. coli HfrH is infected with thesemosaic RNA molecules and a few recombinated phages carrying poly(A) are obtained. Analysisof the RNA of 907 phage (one of these recombination phages) shows that the chain lengthof the poly(A) it contained is about 40.  相似文献   

6.
张朝峰  樊丽  杨频 《中国科学B辑》2007,37(5):489-496
金属离子诱导的Aβ聚集是阿尔兹海默病发病机理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Zn2+是唯一能够在生理pH条件下诱导Aβ聚集的过渡金属离子, 弄清Zn2+诱导的Aβ聚集对神经细胞的毒害作用是深入了解Aβ作用机理的关键. 选取Aβ(10-21)为模型片断, 以海马CA1区锥形细胞为研究对象, 首次采用光谱法和膜片钳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从细胞层次对Zn2+, Aβ, 离子通道三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阐述了两种状态 (非聚集态、聚集态) 的Ab (10-21)对海马细胞外向钾通道三种过程(激活过程、失活过程、复活过程)的影响以及作用方式, 从通道水平说明了Aβ对神经细胞毒害作用的分子机理. 以上结果对深入了解Aβ致病机理及新型靶向性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 在6-31G*水平上对(BCO)+n(n=1-12)团簇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振动频率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 (BCO)+n团簇的基态结构均为羰基端配位(μ1-CO)结构, 且含三元环和五元环数目越多或四元环和六元环的数目越少, 相应的结构越稳定. 能量分析得到, n 为奇数的(BCO)+n团簇比n为偶数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王夔  刘冬 《无机化学学报》1992,8(3):225-229
用Tb3+分别对用和未用顺二氨二水合铂(Ⅱ)(AAP)处理的红细胞膜和磷酰胆碱(PC)脂质体进行荧光滴定,测Tb3+荧光。用AAP滴定红细胞膜,测蛋白质自身荧光变化。用间接Scatchard法求结合参数。表明蛋白质及磷脂均与AAP结合,蛋白质结合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醇/三(2, 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钇(Y(OAr)3)体系引发己内酯(CL)开环聚合, 得到分子量可控、双端羟基聚己内酯(PCL). 经过1H NMR和SEC分析表明聚合体系中有两种活性中心, 形成两种链结构, 二醇/Y(OAr)3比值的增大有利于单钇活性中心的形成. 聚乙二醇(PEG)/Y(OAr)3引发体系中只有一种活性中心, 可以制备CL和PEG的三嵌段共聚物(poly(CL-b-PEG-b-CL)). 以双端羟基PCL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DTC)聚合, 获得CL和DTC的三嵌段共聚物(poly(DTC-b-CL-b-DTC)).  相似文献   

10.
由紫外光谱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用ICP测定Ca含量,从而确定一个ACF分子中含一个钙离子.ACF中分子中除一个高亲和性钙结合位点外,至少还有一个低亲和性钙结合位点,只有当过量钙离子存在时,才可能在低亲和性钙结合位点上进一步结合钙离子.Tb3+具有比Ca2+离子更强的键合ACF能力,能定量结合在ACF中的两个位点上,且能全部取代ACF中Ca2+.文中提及的金属离子对ACF的抗凝血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杨频  陈绘丽 《中国科学B辑》2004,34(4):287-294
应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配合物[Co(phen)2(HPIP)]Cl3与含两对剪式G:A错配的寡聚核苷酸d(GCGAGC)2的键合作用. 结果表明, 配合物从错配G:A区域的小沟插入并延伸到大沟里, 对该错配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31P NMR表明, 该配合物的键合使得该错配碱基区域的磷酸骨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转录后调控在生理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分子机制包含大量的核糖核酸(RNA)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RNA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RNA结合蛋白(RBPs)是相当关键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影响了细胞生理过程的运行及机体稳态的维持.研究RNA结合蛋白质组,可以为发掘生物标志物、寻找疾病治疗的靶标提供重要信息.近年来,捕捉RBPs的手段推陈出新,从只能富集特定RNA的结合蛋白发展至可以实现全局性的RBPs鉴定,并对RBP的性质如空间分布、翻译后修饰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索.聚焦于RBPs的组学解析手段以及功能蛋白质组探索,介绍现有的技术,总结技术特点并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RBP组学研究技术改进的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结合核酸适配体技术和纳米技术,以凝血酶蛋白为研究对象的高效、高灵敏、特异性识别蛋白质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利用金纳米颗粒标记的核酸适配体以及被固定在磁性纳米颗粒上的核酸适配体与凝血酶蛋白同时结合形成磁性颗粒/凝血酶/纳米金胶的三明治结构, 利用磁性分离, 将金胶纳米颗粒特异性地吸着到电极表面, 通过检测电极上金胶的电化学信号, 实现对凝血酶靶蛋白的检测. 这种生物传感器对凝血酶蛋白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识别能力, 其检测不受其他蛋白质如牛血清白蛋白等存在的干扰, 可应用于实际血浆中凝血酶的检测. 由于利用磁性纳米颗粒使得分离、富集和测定在同一个自制的电化学反应池中进行, 其操作不仅简单, 而且检测的灵敏度得到提高. 该蛋白质生物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5.6×10-12 ~ 1.12×10-9 mol/L, 检测限可以达到1.42×10-12 mol/L.  相似文献   

14.
稀土离子与胰岛素结合引起构象和聚集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驿  李荣昌  王夔 《中国科学B辑》2002,32(3):261-267
为阐明稀土离子(Ln3+ )对胰岛素的跨膜转运和降糖作用的机理, 通过谱学方法研究了Ln3+与去锌和含锌胰岛素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Ln3+与胰岛素的结合诱导胰岛素从二级到高级结构的改变与其浓度相关. 在低浓度下, 它们诱导胰岛素单体分子内的构象变化. 变化涉及它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区域(B(24~30)). 这可能与Ln3+在低浓度下增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有关. Ln3+还能促进胰岛素单体之间的聚集. Ln3+诱导胰岛素聚集的能力大于Zn2+ . 这种聚集可以用EDTA解聚而部分恢复. 提示Ln3+诱导的聚集不是变性聚集. 与Zn2+ 相似,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Ln3+具有稳定胰岛素的作用, 但强于Zn2+ .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Cu2+ on the triple-stranded helical structure of poly(A:2I)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al method with the help of ultraviolet spectral and ethidium bromide fluorescence probe methods. It was found that Cu2+ destabilizes the structure of the triple helix poly(A:2I) and induces its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s, meanwhile, the transformations can be partially reversed by a higher NaCl concentration.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s may be expressed by the following scheme: poly(A:2I) - poly(A:I) + poly(I)- poly(A) + 2poly(I)  相似文献   

16.
李桂新  郑行望  熊海涛  章竹君 《化学学报》2006,64(15):1553-1558
基于一种新的电极制作方法, 研制了具有薄层色谱分离功能的一次性薄层色谱电极. 结合该电极的分离、保留分析物于电极表面一定空间区域的色谱分离能力与电极表面电化学发光信号的空间分辨能力, 实现了分析物的高效分离与原位高灵敏度电化学发光(ECL)检测, 建立了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与薄层色谱分离方法联用的新技术. 并以Ni2+离子为代表探讨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分析特性. 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 该方法测定Ni2+离子的线性范围为5.0× 10-9~5.0×10-6 g/mL, 检出限为1.5×10-9 g/mL, 相对标准偏差为2.8% (c=1.0×10-6 g/mL, n=11).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一种新的电极制作方法, 研制了具有薄层色谱分离功能的一次性薄层色谱电极. 结合该电极的分离、保留分析物于电极表面一定空间区域的色谱分离能力与电极表面电化学发光信号的空间分辨能力, 实现了分析物的高效分离与原位高灵敏度电化学发光(ECL)检测, 建立了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与薄层色谱分离方法联用的新技术. 并以Ni2+离子为代表探讨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分析特性. 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 该方法测定Ni2+离子的线性范围为5.0× 10-9~5.0×10-6 g/mL, 检出限为1.5×10-9 g/mL, 相对标准偏差为2.8% (c=1.0×10-6 g/mL, n=11).  相似文献   

18.
FKBP23是1998年在小鼠的内质网体(endoplasmic reticulum, ER)中发现的一个FKBP家族的蛋白质. 它由一个N端的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 PPIase)结构域和一个C端的含有钙离子结合功能的结构域组成. 文中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并纯化了小鼠FKBP23与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的融合蛋白GST-FKBP23及内质网体中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 70)的成员BiP(immunoglobulin binding protein)的融合蛋白GST-BiP, 并用Factor Xa因子酶切制备游离的FKBP23及BiP. 将结合在还原型谷胱甘肽-Sepharose 4B凝胶上的两种融合蛋白分别交叉地亲和吸附克隆制备的两种游离蛋白, 经免疫印迹证实FKBP23与BiP特异性结合. 进而再用克隆的FKBP23与内质网体蛋白提取液进行上述实验, 进一步证实了FKBP23可与内质网体中天然的BiP结合. 这是首次发现哺乳动物内质网体中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的家族成员与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的主要成员热激蛋白70具有相互结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找新的发光基质材料,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Li,Ca,A)2SiO4:Eu,Bi系列发光体(A=Al,Y,La,Gd).通过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测试.首次在碱土金属硅酸盐体系中研究了Al,Y,La,Gd等三价金属离子对Bi3+、Eu3+发光特性和Bi3+敏化Eu3+发光性能的影响,得到了良好的基质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基质中适当含量的Gd3+可大幅度提高Eu3+的发光强度,使5D0-7F2发射强度增加6倍.Bi3+对Eu3+有很好的敏化作用,以A=Gd或Al时较好,对5D0-7F1辐射跃迁的敏化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Two poly(Schiff base)s (PDBT and PDPE) were synthesized by polycondensation of 1,10-phenanthroline-5,6-dione (PD) with 2,2′-diamino-4,4′-bithiazole (DABT) and 4,4′-diaminodiphenyl ether (DAPE), respectively. The structures of the polymers were determined by FTIR and element analysis. The metal (Fe2+, Ni2+) complexes were prepared from the polymers with FeSO4 or NiSO4, and the metal contents of the complexes were measured by complexometric titration. The magnetic behaviors of the complexes were examined as a function of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at 4 K and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4-300 K) at a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of 2.4 ×106 A/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f the PDBT complex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PDPE complexes, and PDBT-Ni2+ and PDPE-Ni2+ are soft ferromagnets, while PDBT-Fe2+ and PDPE-Fe2+ exhibit the features of antiferromagn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