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运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库仑法(CC),计时电流法(CA)研究了萘乙酸(NAA)在玻碳电极(GCE),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CNTs/GCE)和多壁碳纳米管-离子液体修饰玻碳电极(MWCNTs-IL/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及电化学动力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NAA在GCE电极上于1.00V附近有一不可逆氧化峰...  相似文献   

2.
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利用循环伏安法与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2-吡啶甲酸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通过数值拟合,确定了2-吡啶甲酸在不同酸度下离解状态的分布,探讨了扫描速率、浓度等因素对其电化学特性的影响,并对其在玻碳电极表面的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断。研究结果表明,2-吡啶甲酸在玻碳电极上发生的是一个不可逆的电化学还原反应,电极过程表现为吡啶环上的羧基的电化学还发生两个电子的转移生成醛。  相似文献   

3.
赵丽  陶颖  陈曦 《化学学报》2006,64(4):320-324
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电致化学发光方法,研究了Ru(bpy)23+在玻碳电极上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Ru(bpy)23+的浓度和与玻碳材料接触的时间,直接影响了Ru(bpy)23+在玻碳上的吸附.还考察了吸附的Ru(bpy)23+在玻碳电极上被氧化后脱附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石墨烯-壳聚糖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GO/CS-GCE),考察了对乙酰氨基酚(APAP)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石墨烯-壳聚糖复合物能较好改善玻碳电极对APAP的电化学性能,APAP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过程是受吸附控制的2电子,2质子反应过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pH=9.16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体系中,对...  相似文献   

5.
将水溶性离子液体([ BMIM] N(CN)2)、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壳聚糖(CS)三者结合,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制备MWCNTs - IL - CS修饰玻碳电极,并研究了多巴胺(DA)、抗坏血酸(AA)、尿酸(U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扫描电子显微镜图显示,MWCNTs在IL - CS中能良好分散,并形...  相似文献   

6.
在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的基础上,利用Cr(Ⅵ)与过量的二苯基碳酰二肼(DPC)反应,通过剩余的DPC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测得水中微量Cr(Ⅵ)的浓度,发展了一种新的检测Cr(Ⅵ)浓度的方法。实验结果显示,DPC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峰电位和还原峰电位分别为0.16 V和-0.12 V。通过分析电化学反应过程,给出了可行的反应机理。DPC的氧化峰电流在1.85×10~(-8)~3.70×10~(-7)mol/L Cr(Ⅵ)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40,检测限为7.0 nmol/L。  相似文献   

7.
7-甲基鸟苷在玻碳电极上的伏安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修饰核苷7-甲基鸟苷(7-Methylguanosine)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方法.在pH 1.98的B-R缓冲液中,用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微分脉冲伏安法(DPV)等现代电化学技术研究7-甲基鸟苷在玻碳电极(GCE)上的伏安行为.实验表明,7-甲基鸟苷在 1.036 V(vs.SCE)电位处产生一个阳极氧化峰,峰电流与7-甲基鸟苷的浓度在5.0×10-5-2.0×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D=2σ/K)为4.1×10-7mol/L.并用恒电位库仑电解法等方法对其氧化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得到了可能的电极反应机理:7-甲基鸟苷在玻碳电极上的电极反应是属于失1质子和2电子的不可逆的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将多壁碳纳米管-十二烷基磺酸钠(MWCNT-SDS)分散液滴加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化学传感器,以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乙草胺在MWCNT-SDS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相对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MWCNT-SDS修饰玻碳电极提高了乙草胺的还原活性。在pH为6.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还原峰电流值与乙草胺的浓度在5.0×10~(-8)~4.5×10~(-6)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5.2×10~(-9)mol·L~(-1)。方法用于市售农药中乙草胺的测定,结果与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结果一致,加标回收率在100%~102%之间。  相似文献   

9.
将有序介孔碳(OMC)分散于壳聚糖(CTS)溶液中,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成有序介孔碳-壳聚糖修饰玻碳电极(OMC-CTS-GCE),研究了钯(Ⅱ)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对测定条件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提出了一种测定痕量钯(Ⅱ)的方法。在0.1mol·L-1乙酸钠-0.1mol·L-1的盐酸缓冲溶液中(p H=4.5),钯(Ⅱ)在OMC-CTS-GCE电极上,于0.49 V处产生一灵敏的溶出峰,峰电流与钯(Ⅱ)的浓度在2.0×10-6~1.8×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1.5×10-6mol·L-1,方法应用于矿样中痕量钯(Ⅱ)的测定,结果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循环伏安法(-0.5~2.2 V)将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电聚合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聚PAR膜过氧化氢(H2O2)传感器。 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安培法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和对H2O2的响应特性。 结果表明,PAR膜修饰电极在低的电位下对H2O2具有优异的电催化还原效应。 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pH=8.0)用计时安培法对H2O2进行了测定(工作电位0.45 V),响应电流与其浓度在2×10-5~1.76×10-3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9 83,检测限(S/N=3)为3 μmol/L。该修饰电极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制备简单,在H2O2的测定中对抗坏血酸、尿酸和葡萄糖有较好的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11.
陆光汉  龙德武  詹彤  赵鸿雁 《分析化学》2002,30(9):1115-1118
讨论了钌(Ⅱ)聚吡啶化合物[Ru(bipy)2dppz]2+(bipy=2,2-联吡啶;dppz=吡啶并[3,2-a2′,3′-c]吩嗪)的电化学行为.在盐酸溶液中,化合物在-0.11 V和-0.08 V (vs.SCE)出现一对峰,它在玻碳电极和碳糊电极上均表现出吸附特性.在玻碳电极上的最大吸附量Γmax为2.37×10-11 mol/cm2,吸附系数β0为4.89×105 L/mol,在电极上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实验中发现该化合物能对亚硝酸根的还原起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量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配体2,6-二(5-甲基噁二唑)吡啶(DMOP)在玻碳电极(C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3~-1.3 V电位范围内及0.1 mol/L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的N,N-二甲基甲酰胺底液中,DMOP于-0.8 V(vs.SCE)左右处产生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还原峰电流和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v1/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DMOP在GCE上的伏安行为是一受扩散控制的电化学过程,其电极反应过程是单电子转移,传递系数α为0.56,扩散系数为2.84×10-5 cm2/s,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f为0.89 cm/s.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化合物对过渡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发现该化合物在一定浓度下对Pb2 有较好的选择识别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方波伏安法(OSWV)等电化学技术研究了隐丹参酮在玻碳电极(GCE)上的电化学氧化过程,并用计时电量法和恒电位库仑电解法等对其在电极表面的吸附行为及氧化还原机理进行了探讨.此外利用自组装DNA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隐丹参酮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吸附到玻碳电极上构成的BSA修饰电极.考察了铜离子在BSA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Cu(Ⅱ)、Cu(Ⅰ)通过非疏水(静电或者共价)作用与电极表面的BSA结合,Cu~(2+)在BSA修饰电极上与BSA的结合能力比Cu~+与BSA的结合能力强,使用该方法探究蛋白与金属离子、小分子的作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用乙炔黑(Acetylene black,AB)和离子液体(Ionic liquid,IL)制备了乙炔黑-离子液体复合修饰玻碳电极(AB-ILs/GCE),并用电化学阻抗谱(EIS)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和计时电流法(Chronoamperometry,CA),方波伏安法(Square wave voltammetry,SWV)研究了延胡索酸泰妙菌素(TF)在此电极上电化学行为及电化学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TF在玻碳电极(GCE)上于0.74 V处出现一个不可逆氧化峰,与GCE相比TF在AB/GCE上的氧化峰电位基本不变,氧化峰电流增大1.8倍;而与AB/GCE相比,TF在AB-ILs/GCE上的氧化峰电位略有负移,氧化峰电流增大3倍。实验结果表明,AB-ILs/GCE对TF电化学氧化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同时考察了实验条件对TF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测定了电极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并用本方法对TF针剂中TF含量进行了定量测定,RSD在1.1%~2.9%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8.6%~101.8%之间。据此建立了TF电化学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将聚(3-己基噻吩)-石墨烯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的悬浮液(1g·L~(-1))10μL涂覆在玻碳电极(GCE)上,在室温干燥后,再将0.5%(质量分数)Nafion乙醇溶液滴涂于其表面,制得聚(3-己基噻吩)-石墨烯-Nafion修饰玻碳电极。用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了铅(Ⅱ)离子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此电极对铅(Ⅱ)离子在-0.713V处出现明显的氧化峰,其峰电流为玻碳电极上的6倍。在pH 5.0的乙酸盐缓冲溶液中,在沉积电位为~(-1).0V,沉积时间为150s和扫描速率为100mV·s~(-1)的条件下,铅(Ⅱ)离子浓度在0.010~4.5μmol·L~(-1)内与其相应氧化峰电流值之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5.0×10-9 mol·L~(-1)。在此条件下测定铅具有很好的选择性。方法用于测定环境监测站所取的PM_(2.5)实际样品,所得测定值与分光光度法测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17.
选择呋喃妥因、盐酸二甲双胍、西咪替丁和醋甲唑胺4种含有席夫碱基团的常见药物,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对其中的-C=N-基团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行为进行了研究。呋喃妥因、盐酸二甲双胍和西咪替丁中的席夫碱基团(-CH=N-)在玻碳电极上能够被还原,而且是一个电化学的不可逆过程,其还原电位分别为-0.864V,-1.36...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钌(Ⅱ)聚邻菲咯啉化合物[Ru(phen)2dppz]2 (phen=1,10 菲咯啉,dppz=吡啶并[3,2-a:2′,3′-c]吩嗪)的电化学行为,在pH1.8的H2SO4底液中,该化合物在裸玻碳电极上有一对可逆峰,峰电位分别在-0.161V和-0.195V(vs.SCE)。用单阶跃计时库仑法测得在玻碳电极上的最大吸附量Γmax为7.84×10-11mol cm2,吸附系数β0为7.90×105L mol,在电极上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iur吸附等温式。实验过程中发现该化合物对亚硝酸根的还原起催化作用,并对其催化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玻碳电极上成功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MWCNTs/GCE),优化了该修饰电极的制备条件.研究了联吡啶钌和盐酸氯丙嗪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发光行为,建立了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尿液中盐酸氯丙嗪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联吡啶钌-氯丙嗪体系在MWCNTs/GCE上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电致化学发光响应,多壁碳纳米管不但增大了玻碳电极的比表面积而且加快了联吡啶钌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氧化,对联吡啶钌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同时盐酸氯丙嗪对联吡啶钌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致化学发光具有很强的增敏作用.在0.1 mol/L的磷酸盐(pH 7.5)缓冲溶液中,盐酸氯丙嗪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检出限(S/N=3)为6.0×10-7 mol/L,在1.0×10-6 ~4.0×10-4 mol/L范围内浓度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0.995 2).连续测定6.0×10-5 mol/L的盐酸氯丙嗪溶液13次,发光强度的RSD值为2.50%,表明该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该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尿样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李聪  陈雯  张明晓 《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23(11):1500-1503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5-硝基-1,4-萘醌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丙酮的稀硫酸溶液中,5-硝基-1,4-萘醌在0.0V、-0.8V(vs.SCE)处各有一个还原峰,分别为硝基、醌的不可逆电极反应;5-硝基-1,4-萘醌在电极表面的传质为线性扩散,电还原过程由扩散控制,并求得传递系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