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氧化碳(CO2)和一氧化碳(CO)是高含碳凝聚态炸药爆轰混合产物中两种重要成分,因此,在研究爆轰反应平衡问题以及爆轰产物状态方程时,必然要涉及到CO2-CO分子间等效作用势的确定问题.本文从反应体系化学平衡的角度,采用分子流体的微扰变分理论(MCR)以及分子混合物的范德瓦耳斯单相流体模型(vdW-1f),对过去和最近发表的液态CO的冲击压缩实验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重新优化了CO2-CO分子间exp-6型势函数中的参数值.讨论了本文确定的CO2-CO分子间等效作用势与过去所采用的势函数之间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液氮与液态一氧化碳混合物的冲击压缩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二级轻气炮研究了等体积的液态一氧化碳(LCO)与液氮(LN2)混合物的冲击压缩特性,在10~25 GPa压力范围内获得了5个Hugoniot数据点。混合物冲击绝热线位于单质一氧化碳和液氮Hugoniot拟合线之间,并靠近前者。这意味着混合物的冲击压缩特性不是其中各单质行为的简单平均。  相似文献   

3.
轻气炮低温靶的结构及液态CO2冲击压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二级轻气炮的低温靶(温度可调范围为180~290 K)系统以及高纯度低温分子液体样品的制备技术。利用该项技术,我们在低温靶中成功地制备出了符合冲击实验要求的液态CO2样品,并在20~60 GPa区域获得7个冲击压缩数据点。经分析发现,液态CO2在30 GPa附近发生了冲击相变。  相似文献   

4.
钕铁硼的冲击压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二级轻气炮对恒磁体钕铁硼进行冲击压缩,采用阻抗匹配法进行测量,获得了平均初始密度为7.346 g/cm3的钕铁硼Hugoniot关系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种钕铁硼在19~78 GPa范围内,其D-up满足线性变化关系,即:C0、λ分别为3.686 km/s、1.059,是一种稳定的压缩过程,其间没有相变产生。而较小的λ值表明该种钕铁硼材料偏向于疏松体结构,且容易被压缩。同时实验结果也为其状态方程和脉冲功率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实验参数。  相似文献   

5.
 结合液氮低温靶技术和光分析方法同时测量液态CO样品的第一、二、三次冲击Hugoniot状态方程,分别在19、60和71 GPa获得3个数据点。样品体积的最大压缩度达到3.5倍,比文献发表的一次冲击最大压缩度提高20%以上。体积测量值比分子流体微扰变分理论的计算结果偏低20%以上,体积发生明显软化现象归因于CO分解反应所致。详述了多次冲击过程的光分析测量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其它分子流体可将其物态方程的实验数据点延伸到更高压力和更宽的压缩范围。  相似文献   

6.
 利用液氮制冷技术实现低温靶及气体样品液化,并通过二级轻气炮加载进行液态气体0~60 GPa的冲击压缩实验。较详细地讨论了制冷系统与样品靶、靶室内外各环节之间可靠的低温真空连接等工程问题,样品靶的温度调节与控制,液态气体样品的灌注及液体量(或液面) 的判断依据,样品压缩后的冲击波速度测量和电导率测量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用修正的WCA理论计算了液氮冲击压缩至70 GPa的一次冲击Hugoniot数据。计算中引入与体系比容有关的分子离解因子,计算结果表明,在33GPa以上液氮体系发生的相变为分子离解相变,该过程对体系热力学状态有较大影响,分子离解是对冲击能量的吸收过程,导致体系冲击压力和温度增长率下降。  相似文献   

8.
9.
液态CO2高温高密度状态方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二级轻气炮作冲击加载手段,采用自己建立的低温靶,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液态CO2的冲击压缩行为。在20~60 GPa压力区获得六个新的Hugoniot数据点。根据这些实验点,采用液体统计力学理论和化学平衡方法,重新优化获得一组CO2-CO2,CO2-O,CO-O作用势参数。分析表明,引起体系在25 GPa以上区域冲击软化现象的主要机制是CO2离解反应,CO2—→CO+O。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二级轻气炮驱动铜飞片以2.21 km·s-1的速度撞击铝合金低温靶,产生速度为18.76 km·s-1的一维冲击波作用于等比例冷凝的一氧化碳和氮均匀混合液体样品.同时,借助增强光电耦合传感器及瞬态摄谱技术捕获到冲击压力为33.5 GPa下样品完全离解成等离子体时的线状光谱.分析这些数据可知,文章所述的六通道光谱系统能可靠地测量和记录介质的冲击压缩一发光过程;其中主要产物的发射谱线表明,一氧化碳和氮均质体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和相变.此外,与中心波长较高的谱线强度相比,488 nm通道的光谱强度明显较高的事实,也证明高密度碳氢液体在冲击压力作用下确实存在从"光学薄"到"光学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泡沫硅橡胶冲击压缩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锰铜计技术,通过测量冲击波压力获得材料雨贡纽数据的技术路线,给出了初始密度为0.92 g/cm3的泡沫硅橡胶在6~33 GPa范围内的雨贡纽关系,精度优于国内外相关工作。对本实验锰铜计的典型信号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很好地重现了该非常规信号。此外,采用先前Wu等建立的疏松材料雨贡纽模型进行了预估计算,预估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表明该模型不但适用于金属、岩石矿物等,亦可广泛应用于高聚物疏松材料的冲击压缩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CO与Cs在Ru(101-0)表面上共吸附的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研究结果表明:CO在有Cs覆盖的Ru(101-0)表面上有两种吸附状态,除了与CO在清洁表面上相似的一种吸附状态以外,还有一种新的吸附状态,它的C—O伸缩振动频率比前者低得多.在CO暴露过程中,CO分子首先吸附在低C—O伸缩振动频率的状态,随着CO覆盖度的增加,两种吸附状态的C—O伸缩振动频率都向高频方向移动.两种吸附状态的C—O伸缩振动频率也与Cs的覆盖度有关.当CO覆盖度饱和后,在Cs覆盖度较高的表面上两种吸附状态的C—O伸缩振动频率相对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冲击压缩后的界面温度和界面附近的温度历史用Cattaneo热传导理论作了计算,并与Fourier热传导理论的结果作了比较。分析了热弛豫时间常数对界面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能炸药爆轰驱动冲击波、狭缝扫描闪光隙高速照相技术和阻抗匹配解原理,在10~100 GPa压力范围内,测量了BaCO3和TiO2粉末混合物的冲击绝热数据。同时,利用轴对称柱面和平面爆轰装置,进行了该混合物样品的冲击后回收实验和回收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考察BaTiO3的冲击合成。测量出的冲击绝热数据,以冲击波压力和比容平面上的结果为例,在约30和45 GPa两个压力值时,比容发生明显跃变。冲击绝热数据与回收样品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相结合,判断出,这两个跃变分别对应于TiO2从锐钛矿相转变到高压β-TiO2相,BaCO3与TiO2开始急剧化学反应合成出BaTiO3并放出CO2。此外,在压力为10 GPa左右作回收实验,其回收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TiO2由锐钛矿相完全转变为金红石相。  相似文献   

15.
碳水混合物冲击压缩特性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固-液双相混合模型和分子流体的微扰变分统计理论,分别计算了石墨-水体系(ρ0=1.233 g/cm3)和金刚石-水体系(ρ0=1.238 g/cm3)的冲击压缩特性。结果表明:(1)在不发生石墨→金刚石相变和化学反应的低压区域(p<20 GPa),这两种混合体系的冲击压缩曲线的差别并不明显;(2)在发生石墨→金刚石相变的高压区域(p>20 GPa),这两种混合体系的冲击压缩曲线显著不同,且石墨-水体系更易压缩;(3)在45~60 GPa强冲击压力范围内,冲击波诱发的化学反应也不会显著影响这两种体系冲击压缩曲线的走势。上述结论与文献(高压物理学报,1999,13(2):87-92)发表的实验结果相矛盾。进一步分析了引起理论与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可能原因,并对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及其理论分析结论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个用于电磁内爆过程数值模拟的准一维模型,对1 MJ电容器组电磁内爆优化方案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零维模型和一维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在电子入射能量1500eV、平均散射角为0°和能量分辨为60meV条件下,得到了一氧化碳在7—21eV能量区间的绝对光学振子强度密度谱,获得了电子态A1Π,B1Σ+,C1Σ+及E1Π的各振动能级的绝对光学振子强度,通过与已发表的各实验和理论数据作比较,分析了差异的原因,并讨论了偶极(e,e)方法确定光学振子强度的局限性.同时还给出在电子入射能量1500eV时上述四个电子态的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内径为57 mm的压缩气炮,在撞击速度为0.2~1.2 km/s(相应的靶中压力为3~15 GPa)范围内进行对称碰撞实验,以研究TC4(Ti-Al6-V4)钛合金在一维应变冲击压缩条件下的绝热剪切现象。对回收得到的受冲击样品,在扫描电镜(SEM)下进行细观金相分析。结果指出,一维应变冲击压缩条件下,TC4钛合金中绝热剪切带产生的对称碰撞速度阈值为500 m/s(相当于样品中的压力为5.87 GPa);主剪切带与冲击方向约为45°角,带上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孔洞且随碰撞速度的增大而增多和长大,这是典型的韧性损伤特征。随碰撞速度增大,产生与主剪切带成15°角的支剪切带。这些与理论预言相符。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指出,剪切带内材料发生了(α+β)→β相的转变,是典型的相变带。剪切带的温度估算与实验提供的信息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