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Wassermann-Wolf原理设计共形光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Wassermann-Wolf曲面原理,设计了一套共形光学系统.该系统的设计方法与传统光学系统不同,具有随目标视场变化的动态像差特性.系统主要参量f′为30 mm,像空间F/#为1.0,工作波长为3~5 μm,HFOR为24°(半目标视场),HFOV为1.0°(半瞬间视场).设计结果表明,在整个目标视场系统成像质量达到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2.
冯驰  常军  杨海波 《物理学报》2015,64(3):34201-034201
随着科技发展, 如何解决大视场和高分辨率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众多科技人员的研究重心之一, 本文提出了双小凹成像系统的概念, 在传统仿真人眼的单小凹成像系统的基础上, 通过引入反射式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对光学系统进行两个视场内波像差的调制, 改善对应的像差, 从而实现了大视场内低分辨率成像的条件下, 在两个特定的视场内满足高分辨率成像, 因此可解决大视场和高分辨率的矛盾.本文通过设计一个参考波长为587 nm, 视场为60° (即± 30°),F数为F/8, 焦距为60 mm的双小凹光学成像系统, 并利用CODE V软件模拟仿真实现了5°和17°双视场高分辨率成像, 其余视场低分辨率成像, 并以32×32的采样分辨率计算了该系统的衍射效率, 验证了设计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轻小型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吴峰  沈为民 《光子学报》2004,33(11):1336-1338
介绍了星敏感器的工作原理,对光学系统的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给出光学系统的设计结果和评价.设计得到的镜头焦距22.7 mm,相对孔径1:1.4,视场角17.1°×17.1°(圆视场角24°),而长度仅45.3 mm.由七个球面透镜组成,光阑放在第二、三透镜之间.  相似文献   

4.
刘莹奇 《光学技术》2012,38(5):583-587
设计了一套能实现机动式布站的大口径车载可见光、红外、激光光电跟踪测量光学系统。其主光学系统采用共口径光谱分光方式工作,系统有效口径1.2m,各成像通道成像质量均达到衍射极限;捕获电视系统采用连续变焦距光学系统,视场范围0.31°~4.57°;激光测距通道设计作用距离达20km。光学设计结果表明,此套光学系统能够用于空中和空间目标的运动轨迹、成像测量和实况景象记录。  相似文献   

5.
张祥翔  傅雨田 《应用光学》2007,28(4):412-415
空间推扫相机的光学系统要求具有大视场、大口径、低F数等特点,据此设计了一种3波段光学系统。在参考国内外各种扫描或推扫相机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像差理论和系统要求,采用有效的分光方式和紧凑的光路结构,对不同的波段采用不同的像差校正方法,以及对系统优化组合后,最终得到了一个实用的光学系统。该系统包括可见、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波段,视场达到2.93°×0.3°,可见波段的F数为3.8,中波和长波波段的F数为1.9。从设计结果可以看出,系统3个波段的光学调制传递函数(MTF)都接近衍射极限。  相似文献   

6.
大视场三反射面非共轴光学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一种各面都是二次曲面的三反射面非共轴光学系统,并给出视场角为16°×2°,焦距为1500mm的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7.
大视场航天遥感器的光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剑峰  龙夫年  张伟 《光学技术》2004,30(2):187-188
设计了一个主镜为凸面的三镜无遮掩全反射光学系统。采用共轴系统设计、离轴视场使用的成像方式,避开了中心遮光,实现了大视场。其视场角为30°×2°,焦距为600mm,相对孔径为1/5 6。各个面都是二次曲面,成像质量接近衍射限。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设计的系统在航天遥感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平像场无遮掩大视场两镜系统光学设计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刘剑峰  龙夫年  张伟  王治乐 《光子学报》2005,34(9):1351-1354
从像差理论出发,提出一种平像场无遮掩两反射镜系统的设计方法,能够同时消除球差、慧差、像散和场曲四种初级像差.描述了该方法的设计过程和步骤,并总结了这种系统的结构特点. 利用该方法设计出了视场角分别为6°×6°和20°×1°两个光学系统,其成像质量均达到了衍射限.该系统结构简单,易于装调,在航天遥感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用像差逐项优化法装调离轴三反射镜光学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复杂光学系统粗装调完成之后 ,利用自准干涉检验的办法 ,采集光学系统各视场的干涉图 ,然后用干涉条纹分析软件算出整个系统波前误差 ,其量值用泽尼克系数来表示 ,通过泽尼克系数与系统的波像差的关系 ,判断要调整的目标值 ,即当前在光学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波前误差 ,对主导误差优化 ,得到系统的失调量 ,由光学设计软件确定其正确后 ,进行一次精密装调。然后进行多次这样的计算机迭代和优化 ,直到光学系统达到最好的调整状态。运用此方法来装调大口径 ,长焦距离轴三反射镜系统 ,在波长λ等于 6 32 .8nm时 ,该离轴三反射镜系统中心视场波像差均方根值达到了 0 .0 94λ ,+1°视场和 - 1°视场的均方根值分别为 0 .10 6λ和 0 .12 5λ。  相似文献   

10.
一种成像光谱仪前置物镜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的成像光谱仪要求其光学系统在宽视场和宽波段范围内有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提出了一种无遮栏三反射镜系统的设计方法。所设计的三反射镜消像散系统包括两个非球面凹反射镜和一个凸球面反射镜。系统的视场角可达到5°,并实现了平场、远心光路的设计,可满足大视场高分辨成像光谱仪前置物镜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校准能见度仪中标准散射体的快速准确定标,建立了用于校准能见度仪的标准散射体的定标系统.研究了定标系统中全景成像折反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根据抛物面反射镜的光学特性推导出抛物面面型的计算方法.根据定标系统对光学系统的要求,完成全景成像色度计光学系统的设计.对全景成像折反光学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并设计实验验证光学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全景成像折反光学系统的空间检测俯仰角范围为0°~90°,方位角范围为0°~360°,且最小角分辨率为1°,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满足用于校准能见度仪的标准散射体定标系统中光学系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 plastic optical fiber composed of a polycarbonate core with a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150°C, and a cladding of newly developed poly-4-methyl penten-1, which softens at 173°C. This cladding is suitable for use at temperatures up to 130°C. The minimum optical attenuation is 0.8 dB/m at 765 nm in the near-infrared region. The cause of the attenuation of the PC-core fiber was analyzed and the intrinsic loss limit was estimated to be 0.4 dB/m at 765 nm. The fiber has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hermal stability up to 125°C, high flexibility, high strength, and self-extinguishing properties.

The polycarbonate core fiber, doped organic fluorescing materials, has also been developed for automotive uses such as light guide and illuminator. Light can be transmitted through this fiber with incident optical beam perpendicular to the fiber as well as the beam parallel to the fiber.  相似文献   

13.
用于航天立体摄影测量的光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一种用于航天立体摄影的大视场准远心光学系统,其光组结构形式为复杂化的双高斯型.主要光学参量为f′=23.3 mm;2ω=37.8°;F/数=F/5;MTF均值达到0.8时,对应的空间分辨率大于36 lp/mm;光谱适应范围为0.5~0.75 μm.在实验室进行了模拟推扫,合成了三维立体图像.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光学系统满足航天立体摄影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用于航天的高分辨率大视场光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闫阿奇  祝青  曹剑中  周泗忠  杨正  刘宇波 《光子学报》2008,37(10):1975-1977
设计了一种用于图像拍摄的高分辨率大视场光学系统,其结构形式为复杂化的反摄远基本型.主要光学参量为:f′=6.59 mm,2ω=62°,F数为2.2;在85 lp/mm处,MTF达到0.8,在230 lp/mm处MTF为0.46,基本达到衍射极限,光谱范围为0.486~0.656 μm.设计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光学性能能够满足成像质量要求,达到了大视场、高分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室内可见光通信调制技术问题,提出翻转光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和单极性光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两种功率有效的调制方案,二者分别采用"正、负模块极性分组"以及"零值位置极性编码"方法实现信号单极性处理,以满足可见光通信"强度调制/直接检测"的要求.基于朗伯辐射模型,考虑到高斯背景光噪声的可见光直射传输信道,推导了包括直流偏置光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在内的三种调制方案的误比特率闭式表达式,仿真验证了其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三者频带利用率,讨论了信道参量对光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系统误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m×5m×3m的室内场景下,与发射机辐射角为30°和45°相比,0°时的系统误码性能分别优于6.9dB和29.9dB;收发机距离为1m时,误码性能比2m时改善近12dB.  相似文献   

16.
范海英  王肇圻  赵顺龙 《光子学报》2007,36(12):2329-2333
提出理想透镜像距不变,通过改变其焦距来模拟人眼调节完成视空间性能评价的一种新方法.对45°投影式头盔物镜系统进行了精确的视空间评价.其MTF评价结果显示,系统在眼睛注视0°视场时可达到1 arc minute的分辨率;注视+13.1°视场时可达到1.4 arc minute的分辨率.眼睛无论是注视0°视场还是+13.1°视场,只有在一定的视场范围内,调节模糊和像散模糊才不会影响图像的清晰程度,且系统的横向色差和二级光谱均小于人眼的最小分辨角,不会对成像清晰度造成影响.眼睛注视+13.1°视场时,系统的调节和调节模糊、像散和像散模糊、横向色差和二级光谱均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此外,与改变理想透镜像距进行视空间评价的结果相比较,只有注视13.1°视场时的MTF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7.
对空间光混频器的90°相位差补偿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两种新方法.第一种方法采取旋转本振光支路的1/4波片来补偿相位差,旋转信号光支路的第一个1/2波片来调整I路与Q路分光比;第二种方法通过旋转本振光支路的1/2波片和1/4波片到计算出来的角度来实现预定的相位差和分光比.对两种方法进行仿真分析和系统实验.采用第一种方法时,1/4波片快轴与x轴的夹角在-10°~10°变化时,相位差补偿范围为-14°~29°,分光比在0.7~1.4范围内变化;当1/2波片的快轴与y轴的夹角在35°~55°变化时,分光比在0.47~2.1范围内变化.采用第二种方法求解出I/Q路相位差分别为80°、85°、90°、95°、100°,I/Q路分光比分别为0.5、0.75、1、1.5、2时,1/2波片的快轴和1/4波片的快轴的位置.采用这两种方法均可以简单而精确地实现设定的相位差和分光比,有利于光锁相环的相位锁定以及解调出的信号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一种同时测量平行偏差、倾斜偏差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出了一种仅由接收物镜和CCD构成的接收器,通过物镜位置的调整,可以同时完成平行偏差(平偏)和倾斜偏差(角偏)这两个参量的测量.通过对系统像差的分析,提出了可显著降低物镜像差对测量结果影响的算法.理论和实验数据表明,对于平偏测量范围为±10 mm、角偏测量范围为±2°、接收物镜焦距为50 mm、CCD尺寸为1/1.6 inch的系统,平偏测量准确度可达0.02 mm,角偏测量准确度可达9.5″.  相似文献   

19.
缠绕式光纤扭角传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多模光纤的微弯特性,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颖的缠绕式光纤扭角传感装置,其扭角测量范围大于90°.给出了该装置的基本实验原理.研究表明多模光纤的微弯损耗对扭角变化响应非常灵敏,其灵敏度可达1dB/1°.并且实验与理论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