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综述了近年来荧光灯用稀土蓝绿色荧光体的应用情况,即为了提高荧光灯的显色性,使用蓝绿色荧光体的多种方法或措施从粉体组成上看,有将合适的蓝绿色粉代替原来三基色粉中的蓝粉或直接加入蓝绿粉到原来的三基色粉体中构成四基色甚至五基色粉;另外在制灯时,采用合适的涂浮工艺,荧光灯的显色性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和聚苯乙烯 (PSt)微球 ,分散聚合法合成荧光标记的PMMA微球 (FPMMA) .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技术 (LCFM )研究FPMMA/PMMA和FPMMA/PSt两种乳胶膜体系 (重量比均为1∶99)的表面及深层形态结构 .从不同深度层面的LCFM图象看出 ,从表面到本体内部 ,PMMA在PSt母相中明显聚集 ,而且PMMA在膜的纵向分布为在表面及接近基底的层面较少 ,主要分布于中间层面 .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 .  相似文献   

3.
水热法合成CaWO4荧光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钨酸钙是X射线和紫外线常用的发光材料,通常都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我们曾研究过用微波热法合成[1].水热法是合成无机微孔材料、快离子导体等物质的重要方法,但用来合成荧光体仍少有报道.  相似文献   

4.
5.
可剥离膜去除不锈钢表面铀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役的核设施中不锈钢制件表面附着的放射性污染物 ,必须经去污处理后才能回收利用。铀是核工业中最常见的污染放射性元素 ,而不锈钢是核设施中最常用的耐腐蚀金属材料 ,由于以UO2 +2 状态存在的铀 (Ⅵ ) ,在空气和自身的辐射作用下 ,将逐渐转变为不同的氧化物。采用酸性去污液对不锈钢表面铀污染进行浸泡和擦试去污的方法 ,可以有效的除去不锈钢表面铀污染[1] 。但因浸泡需大量的去污液 ,随之产生大量的带有放射性的废液 ,对这些废液还必须经进一步的浓缩———固化处理。擦试法虽产生固体废物 ,但去污操作麻烦 ,难以对大批量、形状复杂…  相似文献   

6.
利用接触角、XPS、SFG、AFM等技术研究了环己酮、甲苯和三氟甲苯为成膜溶剂所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甲基丙烯酸-2-全氟辛基乙酯)(PMMA—b—PFMA)嵌段共聚物膜的表面结构与性能.发现浇铸成膜时成膜溶剂对聚合物氟化组分向表面富集程度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旋涂成膜时溶剂的影响很大.不管以何种形式成膜,三氟甲苯溶剂最有利于氟化组分向表面富集,甲苯次之,环己酮最差.这一现象与溶剂的挥发速度无关.聚合物在溶液中的聚集结构、气/液界面结构是造成成膜方式对聚合物表面结构与性能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原因.当聚合物在溶液中形成以PFMA为核、PMMA为冠的胶束结构时,在溶液固化过程中氟化组分向表面富集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时由于成膜方法直接影响溶液的固化速度,造成其对氟化组分向表面富集的程度影响很大.当聚合物在溶液中以单分子或松散聚集体存在,在溶液固化过程中氟化组分向表面富集的速度很快,这时成膜方法对氟化组分向表面富集的程度影响很小.以上结果无论对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核酸适配体特异的分子识别功能以及特定荧光基团之间的能量转移,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测定雌二醇的光谱方法。研究了缓冲溶液的pH值、组成和浓度、核酸浓度、实验温度及响应时间等因素对检测雌二醇的影响。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50 mmol/L BR缓冲溶液(pH 7.4),1.0×10-7mol/L核酸,实验温度45℃,响应时间19 min),体系荧光强度的改变值ΔI与雌二醇浓度的对数lg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3),线性范围为1.0×10-11~5.0×10-9mol/L,检出限达6.0×10-12mol/L(S/N=3)。将本方法用于检测人体尿液中雌二醇的含量,雌二醇的加标回收率为94.0%~103.5%。  相似文献   

8.
短波近红外在体荧光分子成像技术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癌症的诊断迄今所依赖的主要是一些离体检测方法以及超声波、X射线透视、X射线CT、核磁共振成像和PET等影像学技术. 癌症的确诊则以肿瘤组织或病变细胞的形态和其它宏观特征为依据, 这往往是一个侵入性和耗时的过程, 不适于癌症的早期诊断. 这些影像学技术目前也大都难以发现分子水平上的问题. 因此, 迄今癌症的早期诊断仍然是医学界面临的一个空前挑战. 光学成像方法, 特别是荧光成像方法具有对人体无害、非侵入、高灵敏和可进行在体多目标成像的优点, 随着荧光指示物的不断拓展和检测方法的不断创新, 有望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 本文重点介绍了几项有较重要价值及工作在短波近红外区域的在体荧光成像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设计合成阴离子受体是近年来超分子化学中一个颇为活跃的研究领域[1~ 7] .其中荧光法以其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等特点使发光受体的设计合成备受关注 [6 ,7] .分子内电荷转移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ICT)原理已被成功地用于构筑阳离子荧光传感体系[8] ,但将其应用于阴离子识别的研究尚鲜见报道[9~ 12 ] .本文设计合成了 ICT荧光体对二甲氨Scheme 1  The structures of anion receptors基苯甲酰肼 (DMABH,结构见 Scheme 1 ) ,研究了 DMABH与阴离子如 HSO- 4,Ac O- ,H2 PO- 4,Cl O- 4,NO- 3,Cl- 和 Br- 等结合后的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原理,以荧光素(Fluorescein, FAM)标记的核酸适配体(Aptamer)及猝灭基团(Dabycl)标记的互补链(cDNA)为主体,构建了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荧光标记检测方法。该方法对OTA的检测限为0.01μg/mL,OTA浓度在0.01~0.25μg/m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91),回收率在86.40%~97.50%之间,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与传统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剂分析相比,本方法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为食品中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与LED匹配的白光发射荧光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综述了自1996年第一个YAG:Ce InGaN白光LED问世以来与LED匹配的白光发射荧光体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对传统光转换材料YAG:Ce的改良工作,包括发射位置的调节、显色性的提高。介绍了新型的光转换材料Sr3SiO5:Eu2 、SrGa2S4:Eu2 、CaAlSiON:Eu2 、BAM:Eu2 Mn2 和一些发光聚合物等。最后展望了该类发光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将荧光染料分子标记的含29个碱基的可识别凝血酶的DNA适配体非特异吸附到纳米金表面,荧光发生猝灭,加入凝血酶后,凝血酶与适配体特异性结合,使适配体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荧光染料分子远离纳米金表面,荧光恢复,因此可以实现对凝血酶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检出限为0.54 nmol/L(对应样品体积为200μL)。  相似文献   

13.
稀土润滑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稀化合物对酚醛环氧基干膜、润腊和润滑成膜膏摩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氟化物的添加可使干膜的抗磨损性能提高1-2倍,干膜的抗腐性能也有所改善。稀土有机配合物的添加,使干膜的抗磨损性能提高4倍,并使含石墨干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经500h盐雾试验后无锈蚀。稀土氟化物使润滑脂的承载能力提高1倍,成膜膏的承载能力超过7840N。表面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化合物对金属底材和二硫  相似文献   

14.
八—4—(十六烷氧基)双酞菁镧的合成及其成膜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薇  王海水 《化学通报》1995,(11):39-41
  相似文献   

15.
 乙酰丙酮(AA)、苯酰丙酮(BA)为配体的钕(Nd)、铁(Fe)混合催化剂与三异丁基铝[Al(i-Bu)3]组成络合催化体系,能使苯乙炔在甲苯/己烷混合溶剂中直接聚合成膜。研究了其聚合反应规律及动力学行为,并对聚苯乙炔膜进行了全面表征,揭示了钕、铁两组分催化剂具有协同催化效应。  相似文献   

16.
17.
建立了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并用于检测实际水体和牛奶中的环丙沙星(CIP)。为了防止羧基荧光素(FAM)被CIP猝灭,FAM和四甲基罗丹明(TAMRA)分别标记在互补单链DNA(FAM-cDNA)和适配体(TAMRA-APT),通过DNA杂交发生FRET, TAMRA有效猝灭FAM的荧光。CIP加入后,其与FAM-cDNA发生亲和力竞争反应,CIP与TAMRA-APT形成结构更稳定的CIP/TAMRA-APT复合物,使体系FAM的荧光恢复。在优化条件下,本方法对CIP表现出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0.01~1μmol/L,检出限为6 nmol/L;对实际水样和牛奶的加标回收率为90.4%~113.2%,相对标准偏差为1.8%~11%。该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在环境中CIP残留快速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环境中甾体类激素的生物荧光测定方法.利用睾丸酮丛毛单胞菌的生物酶基因与甾环结构特异的分子识别特性,结合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荧光标记技术,通过基因同源重组技术建立了特异性生物荧光检测系统,实现对环境中甾环类化合物的灵敏监测.制备绿色荧光突变菌及总蛋白含量为1.0 g/L的非细胞体系工作液,在室温条件下对不同浓度雌二醇标准品进行检测,10 min即可检测出fg级的甾体类激素,最佳检测时间为30 min,方法的线性范围1.0~266 ng/L,灵敏度高于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本方法可应用于环境的实际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19.
自组装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学群  韦钰 《有机化学》1994,14(4):438-443
自动形成有序有机薄膜可通过自组装(SA)技术得到.SA成膜技术快速简便, SA膜对热, 时间, 化学环境及外压稳定, 有较高的二维或三维有序性, 是获得超晶格有序材料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非线性光学, 分子器件, 分子生物学及表面材料工程中都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分子乳液应用的不断拓展,对其成膜理论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高分子乳液的成膜过程、成膜过程中乳胶粒子所受的作用力以及乳液的成膜动力理论,分析了目前理论研究的特点以及存在的缺陷,并指出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