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两性树脂的合成,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互贯法合成两性脂比其他合成法有更多优点,这类两性树脂的强碱弱酸型及强酸弱碱型最为通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形成内盐,可用红外光谱等检验。详细讨论了有关两性树脂结构与内盐键形成条件和强度的关系以及内盐型两性树脂吸附电解质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两性树脂的合成、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互贯法合成两性树脂比其他合成法有更多优点,这类两性树脂的强碱弱酸型及强酸弱碱型最为通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形成内盐,可用红外光谱等检验。详细讨论了有关两性树脂结构与内盐键形成条件和强度的关系以及内盐型两性树脂吸附电解质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侯自杰  蔡利平 《化学学报》2000,58(3):358-362
在胺存在下,3,7-二硝基二苯并溴五环硫酸氢盐与二甲基亚砜反应生成2-溴-4,4'-二硝基-3'-二甲基锍-2'-联苯酚内盐(3).3的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数据表明其分子具有内盐结构但酚氧负离子的负电荷是部分离域的,分子内两苯环所成的两面角为117.3°.3在熔解时发生重排及热分解分别生成2-溴-2'-甲氧基-3'-甲硫基-4,4'-二硝基联苯(6)及3,7-二硝基-4-甲硫基-二苯并呋喃(7).3与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锍盐(8).  相似文献   

4.
根据铜锍的组成结构特点,建立了一种测定铜锍中铜含量的方法,重点讨论了混合酸对铜锍进行溶解的前处理及样品滴定过程。方法铜的测定范围:4.80%~32.00%,回收率:97.70%~101.26%,精密度即标准偏差:0.026 %~0.10%。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铜锍中铜含量测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两性树脂与水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两性树脂可简单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能形成内盐的,其性能与阴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混合物相近。另一类则能形成内盐,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特性,这类树脂的选择性,膨胀性及吸附容量等在一定范围内都随溶液中电解质浓度提高而提高^〔2〕,因此可适用于浓电解质溶液的分离提纯。本文重点论述了形成内盐的一些规律性,尤其是树脂的交联度和功能基性质以及环境条件如温度,浓度和pH等与形成内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长链烷基锍脲衍生物用作阴离子选择电极膜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系列长链烷基锍脲类衍生物,用作阴离子选择电极的新型载体,其中以十六烷基丙烯基锍脲苦味酸盐为载体的PVC膜电极性能量佳,线性范围为1.0×10&-^2-3.9×10^-^7mol/L,检测下限为2.7×10^-^7mol/L苦味酸根离子,测试了电极的选择性,并用十八烷基苯基锍脉苦味酸根电极电位滴定小蘖碱。  相似文献   

7.
根据铜锍的组成结构特点,建立了一种测定铜锍中铜含量的方法,重点讨论了混合酸对铜锍进行溶解的前处理及样品滴定过程。在4.80%~32.00%铜的测定范围内,加标回收率为97.70%~101.26%,相对标准偏差为0.24%~0.53%。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铜锍中铜含量测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手性4-膦酸二酯基-3-卤-2(5H)-呋喃酮的合成与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学强  黄敏  陈庆华 《化学学报》2000,58(3):363-367
手性呋喃酮1a-1b与亚磷酸三酯2a-2b通过串联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分子内Michalis-Arbazov重排反应,得到了含磷官能团的新手性化合物,5-(S)-(l-孟氧基)-4-膦酸二酯基-3-卤素-2(5H)-呋喃酮4a-4d。该反应具有条件温和,产率高(86%-95%),光学纯度单一(d.e.≥98%)的特点。通过元素分析,IR,UV,^1HNMR,^1^3CNMR,MS,[α]~D^2^0波谱分析数据以及X射线四圆衍射数据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和绝对构型。  相似文献   

9.
内盐式磷酯替加氟缀合物的合成与抗癌活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2-(N,N二-乙基氨基)-1,3,2二-氧磷杂环戊烷与羟烷基替加氟及硫反应得中间体2,三乙胺对2开环得内盐式磷酯替加氟缀合物3。2和3的结构经1H NMR,31P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抗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对膀胱癌细胞T-24与胃癌细胞BGC-823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凝血性 (Nonthrombogenicity)又称抗凝血性 (Antithrombogenicity) ,是指材料不会触发血液凝固的能力 .如何提高不凝血性一直是高分子生物材料研究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内容 [1~ 3 ] .但目前抗凝血性最好的三类抗凝血材料 ,即聚乙二醇衍生物 (PEO)、聚磷酰胆碱及肝素化材料等 [4~ 10 ] 仍不能满足心血管医用装置的需要 .材料界面血小板的粘附和活化是导致凝血的重要因素 .活化的血小板不仅可激活多种凝血因子 ,也是材料表面血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对材料界面血小板粘附行为的研究可初步评价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11,12 ] .根据“维持正常…  相似文献   

11.
成功合成了两种新型锍鎓盐类光生酸剂,其结构经11HNMR和MS分析确认,并对其基本物性及在405、365nm光下乙腈溶液中的分解及产酸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得出了分解及产酸量子产率.结果表明,两种化合物有较高的热分解温度和在常用有机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性;在405nm光源下,4-(9′-苯基蒽基)苯基三氟甲磺酸锍鎓盐(PAGS1)和4-(4′-N,N-二乙基-1′-苯乙烯基)苯基三氟甲磺酸锍鎓盐(PAGS2)的分解量子产率分别为10%和15%,产酸量子产率为8.1%和13%;但在365nm光源下,分解及产酸量子产率均很低,说明两种光生酸剂对于405nm波长的光较敏感,适宜作为405nm光源下的光生酸剂.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镍锍试金预富集中子活化分析测定岩石样品中的铂族元素。纯化捕集剂氧化镍,大大降低了化学分离全流程铂族元素的空白。取样量为50g时,所需溶剂各元素的空白值为(ng/g):Pt<0.05、Pd<0.05、Os<0.01、Ru<0.05、Rh<0.05、Ir=0.002。用平面锗探测器测定Rh使测定下限降低了两个数量级,对几种国标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3.
六乙基亚磷酰三胺与羟乙基替加氟、1-芳硫基甘油及硫一锅反应得到环甘油硫代磷脂替加氟缀合物(2),三乙胺对2进行亲核开环合成了O-(1-芳硫基-3-铵基)异丙基-O-2-(N3-替加氟)乙基硫代磷酯(3)。2和3的结构经1HNMR,31PNMR和元素分析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对膀胱癌细胞PGA1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几年来,Lewis酸碱电子论发展迅速并在有机化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认为大多数有机物可视为酸碱络合物。将一个有机分子A:B视为A和:B两部分组成,前者是Lewis酸,后者是Lewis碱,或称为广义酸和广义碱,因而,绝大多数有机化学反应都可看成广义酸碱反应。在此基础上,Pearson在1963—68年间通过一系列研究提出了硬软酸碱(HSAB)概念。他认为酸碱均有硬软之分,反应时,硬酸优先与硬碱结合,软酸优先与软碱结合,这就是HSAB原理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方法由三锍盐合成新型的聚电解质前聚物及可溶于有机溶剂的侧链溴代聚对苯乙炔前聚物,发现侧链烷氧取代基上的锍盐并不参与聚合,所得前聚物加热后都可转化为聚对苯乙炔.光物理初步研究表明,溴代侧链聚对苯乙炔与C60掺杂后具有良好的光电特性.以IR、UV-Vis、1H NMR、DSC对单体及前聚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在四氟硼酸银存在下,分别以硫醚、硫醇、硫酚或过硫醚为原料与碘甲烷反应制备了相应的甲基锍盐。用1HNMR和13CNMR表征产物的结构并提出了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2,3,3-三甲基-1-H-吲哚方酸菁的场效应性质, 通过X射线衍射证实了方酸菁分子内电荷分离结构以及分子间面面堆积模式, 并在Si/SiO2基片上通过真空蒸镀和旋涂的方法制备了p型晶体管器件. 通过对器件性能与沟道形态的研究, 我们发现退火处理能促进方酸菁薄膜由无定形态向多晶态转变, 从而使薄膜晶体管的迁移率从10-5 cm2?V-1?s-1量级提高到10-3 cm2?V-1?s-1量级. 顶接触结构单晶器件获得了7.8×10-2 cm2?V-1?s-1的迁移率. 未封装的方酸菁晶体管在大气中也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二苯胺重氮盐由于每个分子中有二个苯环,其中末键连重氮基的苯环可与甲醛在酸性介质中发生缩聚反应[1~3],形成的重氮树脂具有良好的感光性能,并可溶于有机溶剂或碱性显影液,极适合于制备感光胶印版,已发展成为阴图PS版最重要的感光剂[4~7].  相似文献   

19.
以对苯二酚为基本原料,通过改进的甲氧基化、氯甲基化、锍化3个反应合成,得到(2,5-二甲氧基对苯乙炔)单体双锍盐2,5-二甲氧基对苯二苄氯锍盐,且产率达84%,并对每步反应的合成条件及原因进行了解释,运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核磁共振仪对每步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在DMSO-HBr(二甲基亚砜-溴化氢)体系中,以苯乙酮为原料合成得到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锍盐,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锍盐在DMSO或DMSO-HBr体系中均可以转化为苯基乙酮醛,为DMSO-HBr氧化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