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12种挥发性消毒副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同时测定饮用水中12种挥发性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 DBPs)的方法.采用过程标准校正降低预处理过程中引入的误差,方法检出限为0.08~0.21 μg/L, 全部组分在21.50 min内测定完成.不同浓度的DBPs在自来水和地表水中的回收率为80.9%~115.7%,相对标准偏差在0.9%~9.9%之间.各组分在0.5~200 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应用本方法测定了饮用水和地表水及其氯化后样品中DBPs的含量.本方法简便、快速、稳定,满足饮用水中挥发性DBPs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DBPs)是指在对饮用水消毒的过程中,水中的各类有机物与消毒剂发生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对三卤甲烷、卤代乙酸、卤代乙腈、亚硝胺、卤代对苯醌、卤酸盐(氯酸盐、次氯酸盐和溴酸盐等)6类DBPs的前处理技术与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介绍了DBPs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检测饮用水中新生致突变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二乙酰胺(DCAcAm)和三乙酰胺(TCAcAm)的分析方法.考察了GC/MS和GC/ECD两种检测仪器及不同样品前处理技术对氯代乙酰胺(CAcAms)的检测效果.对比发现,酸催化水解+GC/ECD的分析方法容易受其它消毒副产物(DBPs)的影响,直接液液萃取(LLE)+GC/MS更适合CAcAms的分析;乙酸乙酯(ETAC)的萃取效果优于DBPs分析常用萃取剂甲基叔丁基醚(MTBE).在选定条件下,DAcAm和TAcAm在10~1000 μ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 方法回收率在82.0%~111.9%之间;RSD小于10%;检出限(MDL)和测定限(RQL)均低于1 μg/L.  相似文献   

4.
中水氯消毒过程中,溴代副产物(Br-DBPs)在总消毒副产物(DBPs)中的比例受到有效氯投加量、氯化时间、pH、氨氮(NH3-N)以及预臭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溴代三卤甲烷(THMs)较溴代卤乙酸(HAAs)更易生成.溴对DBPs的贡献随有效氯投加量增加而降低.在氯化时间低于5h时,溴对THMs的取代能力呈增加趋势而对HAAs的取代能力急剧降低,5h后延长氯化时间又会降低溴代THMs的生成比例.而且,溴代DBPs的比例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相对较低.NH3-N浓度增加导致DBPs总量减少但同时提高了溴对DBPs的贡献.另外进行短时间的预臭氧化会促进溴的取代能力;延长臭氧化时间则会降低溴代DBPs的生成比例.  相似文献   

5.
正饮用水消毒是最有效的公共健康措施之一,但使用消毒剂消毒的同时容易产生多种消毒副产物,潜在威胁人体健康[1];与饮用水相比,生活污水需要投加更高剂量的消毒剂以达到排放和回收标准,这将导致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及种类均高于饮用水,会对再生水及地表水的安全利用造成潜在的危险[2];如果消毒剂使用不当,废水中也会存在消毒副产物,进而加重水体的污染。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消毒剂有液氯、二氧化氯、次  相似文献   

6.
饮用水氯化消毒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天然水体中矿物质的普遍存在以及微量重金属污染的经常发生,开展金属离子对消毒副产物形成的影响规律研究,对于实际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控制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目前研究较多的一些典型金属离子和金属氧化物(如铜离子、铁离子、二氧化锰和二氧化铅等...  相似文献   

7.
水处理工艺中的消毒环节可有效预防介水疾病的传播,但消毒处理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负面影响.由于水体中消毒副产物种类多、性质差异大、浓度水平跨度大,需综合考虑暴露剂量和毒性效应,筛选高风险消毒副产物并予以控制.目前多数研究的重点在未知消毒副产物的识别上,对高风险消毒副产物的识别效率较低,且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本综述对消毒副产物的分子结构识别和毒性测试方法进行了简要总结,并介绍了毒性效应引导的消毒副产物识别方法的特点和流程,为消毒后水体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氯消毒是水处理领域最成熟的消毒措施,具有持续时间长、价格低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自1974年Rook博士首次报道氯消毒的自来水中检出了具有"三致"效应的三氯甲烷[1],氯消毒及其副产物所致的健康风险备受关注。随着饮用水和水环境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及高新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氯消毒副产物被检出。目前,我国生活饮用水和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把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列为常规监测项目,限值分别为60,2μg·L-1[2-3],常用检  相似文献   

9.
N-亚硝基二甲胺(NDMA)是一种强致痛物质,普遍存在于食品、工业制品和污染大气之中.作为一种新发现的饮用水消毒副产物,NDMA已逐渐成为水环境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介绍了饮用水消毒副产物NDMA的相关背景,重点评述了NDMA在水中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亚硝化和非对称二甲肼氧化两种途径,强调NDMA的前体物还有待进一步确认.对水中NDMA的去除方法进行了总结,包括物理方法、光解作用、生物降解和高级氧化技术.最后提出了饮用水含氮消毒副产物NDMA的若干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2-氯-4-(二氯甲基)-5-羟基-2(H)-呋喃酮(MX)是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强致突变性的消毒副产物(DBPs),在对MX的前驱物模拟氯化过程中,发现在MX峰的附近有一峰,有时干扰MX的测定;作者对该未知峰的质谱图进行了解析,初步推断其结构可能为2-氯-5-酮-3-烯-己二酰氯(2-chloro-5-oxo-3-hexene diacyl chloride,COH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