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过剩通勤与职住平衡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过剩通勤入手探讨通勤交通与职住平衡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基于理论最小通勤的最优增长分布模型.以绵阳市为例,量化评估了职住平衡程度与通勤交通效率,在对比国内外城市后发现绵阳职住平衡与通勤效率较好.利用最优增长分布模型计算得到,在新增劳动力(岗位)增加77 500个(占总劳动力(总岗位)的14%)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最优职住平衡状态.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未来绵阳新增劳动力和岗位的分布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在实地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选择西安市"统计性弱势群体"和"实际性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Ucinet社会网络分析软件,从城市空间重构的角度审视西安市弱势群体职住分离的空间结构特征和职住分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西安市弱势群体单程通勤时间为36 min,其中通勤时间小于30 min的人群比例为69%,可见西安市弱势群体存在轻微的职住分离;(2)西安市弱势群体直线通勤距离的中值为4.1km,说明西安市弱势群体总体通勤距离相对较长,存在职住分离现象;(3)对弱势群体的通勤流向分析表明,西安市存在明显的居住和就业中心地,市中心还是主体通勤方向,部分区域存在一定比例的逆向通勤;(4)从居住-就业地空间匹配角度分析发现,西安市存在明显的居住和就业集聚区,且两者职住较为平衡,只有部分区域存在职住分离.运用Logitech模型分析西安市弱势群体职住分离的影响因素发现,弱势群体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职业类型和交通工具等因素对其职住分离存在影响.整个研究表明西安市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弱势群体职住分离的空间结构特征正在由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逐渐演变. 相似文献
4.
对于应急选址问题,考虑在满足应急时间急迫性的前提下,使系统操作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数学模型。本文通过对此模型的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最优解的求解方法,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该应急系统模型求解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掌握城市通勤联系的特点,构建便捷有序的职住联系格局,利用广州市联通用户的手机信令大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广州市的城市职住联系结构及其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城市通勤联系格局及其基本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1)广州市中心城区形成了8个具有“社区内节点之间联系紧密,而不同社区的节点之间联系相对稀疏”基本特征的职住联系分区,分区之间的空间邻近性特征明显,并大体呈同心圆和扇形分布格局. (2)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主要通勤流方向为核心区向白云区南部的“南北向”和核心区向天河区中部的“东西向”,主要通勤流方向与地铁线高度重叠,圈层内近距离通勤比重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2011年和2014年各两周的上海移动手机信令数据,通过跟踪分析识别出居住地、就业地发生变迁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数据可视化、描述性统计、定量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同一批变迁居民的通勤行为进行跟踪研究,以此对其中存在的“自平衡”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该变化特征与城市空间之间所存在的联系。研究表明:总体层面,从平均通勤距离变化以及过剩通勤率变化方面来看,居民在进行居住地、就业地变迁时均存在通勤“自平衡”的特征与趋势;个体层面,原通勤距离越远,通过居住地、就业地变迁以改善自身通勤关系追求通勤“自平衡”的效果越明显;就业地变迁居民的通勤“自平衡”特征相较于居住地变迁来说更加显著;空间集合层面,职住关系较差的居住区、就业区,存在总体的“自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7.
以职住比作为测度指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生成的浮动单元进行空间范围-平衡度分析,进而通过累积统计指标变化曲线和数值分布的可视化,得到超大城市的就业中心、居住区和一般建设区的职住平衡空间尺度.采用上海岗位、人口、路网等基础数据,以80%、85%、95%等不同收敛值的路网距离阈值筛选结果,研究表明,就业中心的职住平衡空间尺度最大,按85%的收敛值,其浦西部分为15~25 km,浦东部分为20~28 km;就业次中心为4~10 km.其他区域的平衡尺度由就业中心决定,随着与中心的距离增大而扩大、由3 km向外扩展到8~17 km,邻近就业次中心的区域平衡尺度因叠加效应而缩小.该方法亦能用于职住空间结构和就业、居住可达性等分析,通过与岗位、居民通勤距离进行对比,有助于解释职住空间错位与长距离通勤交通现象的关联和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8.
从出行链的角度,构建了不同职住空间下,通勤出行链与家庭环境、个体活动时空间约束以及多样性约束的结构方程模型. 以昆明市为例分析了不同职住空间下居民通勤出行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共性与差异. 共性方面,不论职住区域交通环境如何,居民在考虑通勤出行决策时,更关注出行时间而非出行距离,而家庭环境和活动多样性的影响则趋于稳定;差异方面,相比较职住市区的居民,职住跨区受活动时空约束的影响更为强烈,这是由职住两端可达性不平衡所引起. 居民必须同时考虑职住空间可达性与通勤活动时空制约,才能做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出行. 相似文献
9.
"职住平衡"倡导通过实现区域尺度上就业与居住数量上的平衡,旨在从源头上治理大城市交通拥堵、长距离通勤等城市病。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2015年人口1%抽样调查、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以及2014年11月中国移动用户的手机信令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北京市分街道乡镇的职住比进行定量测度与可视化分析,并从名义职住比和实际职住比两方面对北京市职住平衡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市存在显著的职住不平衡问题,就业岗位向心集聚而人口向外围分布,集中体现在市中心就业主导的职住不平衡和外围居住主导的职住不平衡;同时六环内外绝大部分区域在街道乡镇尺度上的实际职住比普遍较低,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职住不匹配。 相似文献
10.
张焕镇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0(3):1-4
本文对已有一个供应商存在的前提下,新增供应商为获取最大利润如何进行有效选址的决策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结果是建立了一个选址决策模型,把求解的问题归结为无约束的连续型非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迭代算法. 相似文献
11.
滕明岩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56-63
基于双色子反近邻的查询在空间数据库领域很有应用价值.在实际中,设施会要受到自身服务能力的限制.当需求快速增长时,那些处于服务密集区域的设施很可能不堪重负.研究了一种与双色子反近邻集合相关的查询,旨在找到最具潜力的候选位置来最大程度的提高整个区域的服务质量.使用剪枝技术和空间索引技术,提出了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算法快速有效的完成这种查询.为了评价算法的效率,我们在真实数据集和合成数据集上做了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算法十分优于基本算法. 相似文献
12.
考虑居民收入差异的城市过剩通勤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确定收入影响过剩通勤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居民收入差异的城市过剩通勤模型,并利用最优增长分布模型模拟城市劳动人口与就业岗位增长.以绵阳市为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在新增14%劳动力(岗位)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最优职住平衡状态,并提出了未来绵阳市的各个收入阶层新增劳动人口与就业岗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物流园区的选址是农产品物流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主要介绍了农产品物流园区选址的特点和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非线性规划的农产品物流园区选址模型,并且运用LINGO编程求出了该模型的最优解,并进行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4.
基于百度热力图的职住平衡度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重庆都市区的职住关系,采用了数据挖掘技术和GIS技术,构建了基于百度热力图数据的职住关系指数的度量方法,以北京作为对比,来分析重庆都市区的职住关系和空间特征.研究表明,与北京严重职住分离现象不同,重庆都市区的职住关系总体较好,多数组团处于平衡区间,只有部分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就业或者居住集中. 相似文献
15.
结合Huff重力模型,考虑了市场存在一个或多个竞争对手情形下的新设施竞争选址模型.假设顾客访问设施的概率与设施吸引力成正比,与设施同需求点的距离成反比.企业通过确定新设施的选址位置和设施的吸引力水平来追求利润最大化.建立了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并设计算法进行求解.并通过随机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大规模无分流换热网络最优综合问题的严格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超结构模型,该模型建立在新的超结构基础上,可包含更多可行的换热网的结构,并成功地解决了“组合爆炸”问题。同时针对该模型提出了改进的遗传算法。文中给出了大规模换热网络综合的一个工业实例;乙烯装置的换热网络改造。 相似文献
17.
空间同位模式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频繁发生并且位置相邻的事件集合,对于研究不同空间要素之间交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中职住要素的研究是很典型的同位模式.基于Ripley's K函数基础上变形的双变量K(r)函数和双变量g(r)函数,对获取到的北京市五环内职住要素和交通要素进行空间同位模式分析,最终得出:1)住宅区和写字楼之间的同位模式较为复杂,低价位住宅区与写字楼之间不存在同位模式;中等价位住宅区和高价位住宅区与写字楼存在同位模式,但尺度范围不同;2)不同价位住宅区与地铁站之间都在0~2 km范围上具有空间同位模式,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加,住宅区与地铁站的空间同位模式强度在不断减弱;3)写字楼与地铁站点同样在中距离范围内具有空间同位模式,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加,空间同位模式的强度均在减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个实用的无功补偿最优规划综合模型。该模型的目标函数计及了无功补偿费用和网络损耗费用,对电力系统在正常和故障时的调压要求、无功补偿点的优化选择以及不同年份要求不同补偿容量等均作了考虑。模型主要包括无功补偿优化和事故情况下调压措施优化两个非线性子模型,采用简约梯度法求解。应用本模型对电力系统作了计算,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20.
给出了一种全局最优化问题的全局最优值估计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求一个非线性方程的根使目标函数值逐步减小,因此该方法具有下降算法特征。算法的数值实验结果也同时给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