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革 《数学通讯》2010,(1):63-64,F0003
有一则关于两个哲学家讨论外星生命的故事颇为有趣:一个哲学家说:“如果外星人存在,那么他们的智力水平就有可能超过我们人类,因此我们可以预期并相信,他们已经在悄悄间访问了地球——可是,他们有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呢?”另一个哲学家俯身过来对他耳语道:“嘘!在这里我们把他们称为匈牙利人.”“哦,我知道了,你指是他呀!”两人神秘地笑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故事中所指的匈牙利人是保罗·厄多斯,一位数学天才,人们确信外星人定会欣赏厄多斯超凡脱俗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说:"数学真好玩!"熟练掌握内地三十三种方言、精通七、八种外语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的赵元任先生,他女儿问他:"您为什么那么痴迷于语言学的研究?"他笑道:"好玩儿!"古今中外论述学习兴趣的名言不胜枚举,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3.
华罗庚先生说:“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这里所说的“退”,其含义很丰富,笔者是这样理解的,这里的“退”包含从一般退到特殊和从特殊退到一般.所谓从一般退到特殊,指的是运用特例法对问题的一般情形做出判断;所谓从特殊退到一般,指的是把问题放在一个一般的背景中去思考.  相似文献   

4.
他,年少成名,25岁让中国人在“哥德巴赫猜想”领域第一次跃居世界领先地位;他与华罗庚共同开创用于高维数值积分近似计算的“华王方法”被国际数学界沿用至今。有人说,他是我国当代数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块铺路石;  相似文献   

5.
很早就读过张景中先生的文章和书,尤其是他以“井中”为笔名写的文字。但第一次认识张先生是在1989年,当时应四川省数学会之邀到峨眉山为数学奥林匹克教师培训班授课。空余时间听了张先生的一节课,他给小学教师讲“鸡兔同笼”,印象很深,确有“啊哈,灵机一动!”之感,处理方法通俗、绝妙。  相似文献   

6.
很早就读过张景中先生的文章和书,尤其是他以“井中”为笔名写的文字.但第一次认识张先生是在1989年,当时应四川省数学会之邀到峨眉山为数学奥林匹克教师培训班授课.空余时间听了张先生的一节课,他给小学教师讲“鸡兔同笼”,印象很深,确有“啊哈,灵机一动!”之感,处理方法通俗、绝妙。  相似文献   

7.
郑毓信先生的“数学教育改革十五诫”[1]诫条之三:数学教学不应只讲“合作学习”,但却完全不提个人的独立思考,也不关心所说的“合作学习”究竟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张奠宙先生认为: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进行逻辑化、符号化、数量化,其过程必定经历独立的、个性化的思考,因此,在“合作”之前必须先“独立”。陈省身先生认为: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首先要能够思考起来,用自己的见解和别人的见解交换,会有很好的效果。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弄清楚什么是好的“合作学习”所应满足的基本要求,进而,数学教学在这一方面又具有哪些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很早就读过张景中先生的文章和书,尤其是他以“井中”为笔名写的文字.但第一次认识张先生是在1989年,当时应四川省数学会之邀到峨眉山为数学奥林匹克教练员培训班授课.空余时间听了张先生的一节课,他给小学教师讲“鸡兔同笼”,印象很深,确有“啊哈,灵机一动!”之感,处理方法通俗、绝妙. 张先生的经历很不简单,他曾经做过多年的中学数学教师,也许正是他深厚的数学功底加上这份经历,使他成为最了解、最关心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国内知名数学家之一.张先生现在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他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写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这次我们从他的作品中选录了一些形成这样一个系列讲座.第一,感谢张先生对我们的支持;第二,希望老师们和同学们读后有所收益.  相似文献   

9.
噩耗传来,举校皆惊。陈先生走的太突然了!就在半个月前的11月20日,我们在天津市数学会学术年会的开幕式上,还亲耳聆听陈先生谈他的老师埃利.嘉当,亲耳聆听陈先生谈20世纪的数学。他高屋建瓴的讲话,思维清晰,语言简练,又精辟入里,一讲就是半小时,一百多听众惊奇:这竟是一位93岁老人的谈吐。就在一个月前的11月4日,我带“数学试点班”四年级的学生黄岸去见陈先生。陈先生跟他亲切交谈;后来又约见过黄岸一次,谈了一个半小时,还说要把自己最近写的一篇重要文章《6 维球上不存在复结构》给黄岸看。这充分体现了陈先生对年轻人的关心,体现了陈先生…  相似文献   

10.
退中求进     
华罗庚先生曾经指出: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又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这里他所说的就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退中求进。  相似文献   

11.
林革 《数学通讯》2009,(9):48-48,F0003
20世纪下半叶,有三位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卡尔·萨根和马丁·加德纳,他们在美国科普界叱咤风云数十年.时至今日,前面两位大师均已逝世,唯有加德纳先生依然健在并且老当益壮,在数学传播领域继续发挥着他无可替代的作用.人们赞誉他为“数学的传教士”和“数学游戏大王”,并且认为他在当代数学界“占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天才之家     
《数学大王》2009,(10):14-14
保罗一家都可谓是数学天才,他五个子女中三个提前被哈佛大学数学系录取,一个拿了世界奥数一等奖,他的小女儿也是数学的好手。他本人则荣获美国科学院颁发的“数学杰出贡献奖”。这一家,真了不得!  相似文献   

13.
波利亚说:“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这就是说善于解题,不仅善于解一些标准的题,而且善于解一些要求独立思考,思路合理,见解独到和有发现创造的题.”他认为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的训练”,使“解题”成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才能和学会思考的一种手段和途径.他指出:解题的价值不是答案的本身,而在于弄清“是怎样想到这个解法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先生指出:“数学问题的机械化,就要求在运算或证明过程中,每前进一步之后,都有一个确定的,必须选择的下一步,这样沿着一条有规律的、刻板的道路,一直达到结论.”“我国古代数学的精髓是一种机械化的思想和机械化的方法,正好符合现时代的要求和状况.因此,我觉得对中国古代数学要特别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华罗庚先生在1958年《谈谈中学数学教材问题》中指出:“我们必须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能算善想’的习惯.”并解释道:“所说的善想,也许不仅限于善想数学难题,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把客观事物想象成数学问题.”善于把客观事物想象成数学问题,就是现今所说的数学建模...  相似文献   

16.
陈省身先生访谈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4年12月3日,一代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逝世.陈省身先生的丰硕研究成果,特别是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对整个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公认为“20世纪伟大的几何学家”,曾获沃尔夫奖等多项荣誉.陈省身先生长期从事数学教育,曾先后主持、创办了三个颇有影响的数学研究所,直到九旬高龄仍活跃于讲台,培养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对于中国的基础教育陈省身先生也十分关心  相似文献   

17.
齐民友 《数学通报》2007,46(4):1-6,14
本刊将连载齐民友先生谈中学数学课程中向量、三角函数和复数的文章。齐先生是武汉大学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曾在偏微分方程等研究领域内做出过重要贡献。齐先生为培养数学人才倾注了毕生精力,他给本科生上课,指导研究生,编写偏微分方程等方面的教材,甚至在担任武汉大学校长,行政事物繁忙的四年多时间里,他仍然坚持上课,参加讨论班。他认为培养年轻人,"共同治学,一乐事也"。近年来,齐民友先生对数学教育特别关注,经常到湖北省和武汉市的中学教研室、师院、师专、教育学院等地讲学,从“集合论的基本知识”,“向量”,“中学老师进修的几个问题”,“国内外数学教育比较”到“世纪之交话数学”,题目广泛、观点明晰、思想深刻,有独到见解。(见中国现代数学家传,第四卷)目前,世界上不少数学家参与到中小学教育中来,比如日本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小平邦彦,日本学士院院士弥永昌吉,日本数学教育学会会长藤田宏等都编写过日本中学教科书,齐民友先生也参加了我国的中小学教材编写,本刊发表的文章,就是齐先生在教材编写中的思考,相信会对老师们和数学教育工作者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珠算》2009,(10):30-31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八月流金”的夏秋之际,由新理财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CFO年会”正式拉开了帷幕。在此,我代表年会组委会,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孙永涛 《高等数学研究》2004,7(5):i026-i026
对于数学的热爱,与生俱来!到了大学,看到它,我的眼睛一亮,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同时一种“一见钟情”的暖流传遍全身,无形中一种“痴心”的意念扎根躯体!它就是《高等数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神奇的预言     
曾洪根 《数学大王》2017,(10):14-15
数学活动课上,麦斯要给大家表演一个有趣的数学魔术.他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自豪地说:“我有预言能力,大家信不信?” “麦斯,你现在吹牛都不打草稿了啊?哈哈!” “就是,你要有预言能力,我还能飞呢!” …… 对麦斯的预言能力,大部分同学都持怀疑态度,大家在底下嘀嘀咕咕地议论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