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原  肖绪瑞 《化学学报》1994,52(10):960-965
本文研究了单取代二茂铁酯和双取代亚麻酸二茂铁酯LB膜修饰Pt电极的循环伏安法性能,用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计算了在转移压力分别为20,30,40mN·m^-^1下LB膜修饰Pt电极的覆盖度,并分析和讨论了不同转移压力下修饰的二茂铁LB膜的电荷转移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林原  肖绪瑞 《应用化学》1991,8(3):80-82
用外层单电子快速转移的氧化还原剂二茂铁及其衍生物修饰电极,在电极/溶液界面作为电子传递的中介物,可使电极上进行的慢反应得到加速、起中介催化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共价键合和高分子膜的修饰,其他方式的修饰报道不多。用能实现分子有序化排列的L-B膜技术进行氧化还原电活性分子的修饰电极还未见报道。我们用L-B膜技术在SnO_2电极上修饰了二茂铁的衍生物-硬脂酸二茂铁酯(FcOCOC_(17)H_(35))双亲化合物,曾研究了修饰膜的电化学可逆行为和稳定性。本文研究硬脂酸二茂铁酯L-B膜修饰的SnO_2电极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二茂铁衍生物——硬脂酸二茂铁酯(FcOCOC17H35)L-B膜技术修饰SnO2电极的循环伏安性能.实验结果用电极表面吸附(修饰)分子的表面活度理论进行计算机拟合和此较,实验数据与理论符合较好.进一步求得修饰分子的标准电极电势和修饰量。结果表明硬脂酸二茂铁酯L-B膜电化学性能稳定,可逆性较好,可以作为快速电荷转移的修饰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4.
用电活性分子——硬脂酸二茂铁酯L-B膜修饰了薄膜CdSe电极,在单色光650nm光照下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修饰的薄膜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指出经多层L-B膜修饰后,薄膜CdSe电极的,I-V性能和光稳定性都有明显改善。用界面能级关系讨论了硬脂酸二茂铁酯L-B膜在光照的CdSe薄膜/Fe(CN)64-溶液界面起传递电荷的中介作用,加速了界面的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5.
利用配对试剂将二茂铁酰胺键合在L-半胱氨酸自组装单层膜(SAM)表面, 制成稳定的二茂铁/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 该电极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有一对很好的氧化还原峰.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谱详细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测得电子转移系数为0.66, 表观电极反应速率常数为6.86 s-1. 该修饰电极对肾上腺素有很好的催化作用, 峰电流与肾上腺素浓度在2.0×10-7~1.0×10-5 mol·dm-3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二茂铁不同取代基对其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二茂铁不同取代基的氧化还原性,利用玻碳电极研究二茂铁及其醇类、醛类、羧酸类的电化学性质。通过循环伏安法探讨了取代基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二茂铁电化学性质的影响,并用计时安培法测定了上述8种化合物的扩散系数,探讨了取代基与参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血红素与脑磷脂混合Y型LB(Langmuir-Blodgett)膜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血红素LB膜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在0.1mol/L KCl溶液中有一对氧化还原峰(-0.42V/-0.30V);将血红素LB膜转移到玻碳电极表面得到的血红素LB膜修饰电极(heme LB-GC)对溶液中溶解氧的电化学还原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其催化还原过程具有不可逆电荷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纳米银粒子修饰金电极,并运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谱探讨了该电极的电化学特性.研究了高氯酸二茂铁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高氯酸二茂铁在该修饰电极上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用示差脉冲法测定高氯酸二茂铁,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4.0×10-6~5.0×10-4 mol/L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μA)=0.0236c(μmol/L)-0.0975,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2,检出限为2.3×10-7 mol/L(信噪比为3).  相似文献   

9.
一种结构新颖的二茂铁硫醇自组装膜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校刚  史彦莉  力虎林 《电化学》2003,9(2):235-239
合成二茂铁乙烯基吡啶硫醇(FcC2′PyC4SH,I)及其还原产物二茂铁乙烷基吡啶硫醇(FcC2′PyC4SH,Ⅱ).再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金电极表面形成二茂铁乙烯基吡啶硫醇单分子膜,通过循环伏安法探讨了这种自组装膜与结构相关的电化学响应.  相似文献   

10.
对或间二茂铁苯胺与对-乙酰硫基苯甲醛反应得到两个席夫碱,硼氢化钠还原席夫碱碳氮双键的同时对乙酰硫基脱保护,合成了两个二硫键桥联双二茂铁芳胺类化合物,p-(Fc-Ph-NH-CH2-Ph-S)2和m-(Fc-Ph-NHCH2-Ph-S)2。将化合物自组装到电沉积纳米金的玻碳电极上,制得稳定的修饰电极,此电极在LiClO4的乙腈溶液中有一对氧化还原峰,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谱法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化合物m-(Fc-PhNH-CH2-Ph-S)2修饰纳米金/玻碳电极对芦丁有催化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p、m-二茂铁苯胺和p-乙酰硫基苯甲醛反应,合成了两个含p-乙酰硫苯基的二茂铁席夫碱化合物,硼氢化钠还原碳氮双键的同时对乙酰硫基脱保护,得到了两个二硫键桥联双二茂铁芳胺化合物。用熔点,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对相关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电化学循环伏安研究表明,p、m-二茂铁苯胺所形成的席夫碱及其还原脱保护产物的循环伏安性质略有差异,其中仲氨基和二茂铁处于对位的二硫键桥联双二茂铁芳胺容易失去电子。电化学研究表明,通过二硫键的均裂和Au-S键可将含刚性芳香环的二茂铁分子通过自组装的方法修饰在金电极表面,可作为潜在的生物化学传感器。  相似文献   

12.
陈灿辉  李红  朱伟  张全新 《物理化学学报》2005,21(10):1067-1072
在Tris-NaCl(pH=7.2)缓冲溶液中, 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旋转圆盘电极实验、电化学阻抗谱等技术研究了二茂铁在旋转碳纳米管(CNT)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二茂铁及其与双链DNA的电活性产物在静止的CNT修饰电极上均呈现一对基本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在旋转电极上呈现出明显的极限扩散电流, 电化学阻抗谱呈现一个压扁的半圆. 二茂铁与DNA的作用在扩散控制过程中表现为峰电流和极限扩散电流随DNA浓度增大而减小;电化学控制过程则表现为电化学反应电阻随DNA浓度增大而增大, 条件电位下的速度常数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13.
PVC-碳糊修饰电极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制了二茂铁修饰PVC-碳糊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在pH7.4 K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和该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和邻苯二酚的电催化作用,测定结果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线性关系。研制了α-安息香肟修饰PVC-碳糊电极,研究了该电极对铜(Ⅱ)的特殊选择性。同时初步探讨了电极与铜(Ⅱ)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二茂铁衍生物——硬脂酸二茂铁酯L-B膜修饰SnO2电极在Fe(CN)63-/4-溶液中的阻抗性能,用单纯形法求出了等效电路中的元件参数值,计算了电极反应速度常数Ks。从分析SnO2电极修饰不同层的硬脂酸二茂铁酯L-B膜的界面阻抗和电极反应的动力学性能,表明与在固相中研究的硬脂酸二茂铁酯L-B膜的阻抗性能明显不同,在Fe(CN)63-/4-溶液中表现了电活性分子修饰电极的界面阻抗行为,进一步证实了修饰在SnO2电极上的硬脂酸二茂铁酯L-B膜在Fe(CN)63-/4-的氧化还原电极反应过程中,起电荷传递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田承云  陈静 《电化学》1998,4(4):418-422
于铂电极上修饰一层N-(3-二茂铁乙酰胺基)丙基吡咯聚合物膜,应用循环伏安法对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发现了N-位取代吡咯聚合物的电活性大大降低,聚合物中 二茂铁基团氧化还原性能稳定,制成酶电极后,在+0.2V以葡萄糖有一明显的催化峰,而对抗坏血酸,尿酸则几乎没有呼应,该葡萄糖电极性能稳定,连续工作十天,响应值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6.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新的非两亲性共轭桥联双二茂铁衍生物,该化合物在空气/水界面上易形成较稳定的单分子膜,与花生酸形成的混合膜易组装成LB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LB上膜分子中发生了聚集,扫描电镜观察了混合单层LB膜的表面形貌及膜的相分离。循环伏安研究表明:混合单层LB膜修饰电极对Fe(CN)/Fe(CN)离子对的电化学反应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效应,对抗坏血酸电化学氧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将自行合成的己硫醇二茂铁自组装于金纳米粒子表面,获得己硫醇二茂铁复合金纳米粒子(Au@S(CH2)6Fc)。采用滴涂法将制备的复合纳米粒子固定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Au@S(CH2)6Fc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对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考察。将制备的修饰电极用于对神经递质多巴胺(DA)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DA具有显著的催化氧化作用,线性范围为1.0×10^-6-2.6×10^-3mol/L,检出限为3.0×10^-7mol/L。  相似文献   

18.
以室温离子液体N-辛基吡啶六氟磷酸盐为粘合剂与二茂铁和石墨粉相混合制备了一种新型二茂铁-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以该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计时安培法研究了多巴胺(DA)在该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在pH 5.0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外加电压0.8 V条件下,灵敏度最高。电流增量与DA浓度在1.0×10-5~1.0×10-3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6 mol/L(S/N=3)。  相似文献   

19.
陈灿辉  李红  周剑章 《化学通报》2006,69(8):582-585,590
在研究碳纳米管电极上二茂铁电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应用二茂铁修饰电极和DNA修饰电极研究了二茂铁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修饰电极上的二茂铁都呈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二茂铁修饰电极与DNA的作用表现为氧化还原峰电流减小,与溶液中的两者作用情况类似,而DNA修饰电极与二茂铁的作用则表现为氧化还原峰电流增大。扫描电镜结果也证实了两种修饰电极上的二茂铁与DNA间的作用。此外,还讨论了二茂铁与DNA间的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二茂铁-Nafion修饰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鹰  邓家祺 《分析化学》1994,22(12):1282-1282
1 引言 第二代电流式酶传感器采用非生理的氧化还原介体如二茂铁及其衍生物、铁氰化钾、四硫富瓦烯、醌及其衍生物、钉化合物及麦尔多蓝等代替氧,起着酶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作用,克服了第一代电流式酶传感器背景电流大,响应特性差,易受环境中氧浓度的影响,干扰大等缺点。但目前第二代电流式酶电极还存在着介体流失,电极污染及一些电活性物质干扰等问题。商品化的Nafion甲醇溶液不易溶解酶且能使部分酶失活,本文把Nafion甲醇溶液制成Nafion水溶液,将葡萄糖氧化酶溶解在Nafion水溶液,然后把它修饰在修饰有二茂铁的玻碳电极的表面,最后再修饰一层Nafion膜,成功地制备了二茂铁-Nafion修饰葡萄糖传感器,Nafion膜不仅能把抗坏血酸、尿酸等电活性物质阻挡在电极外,防止其干扰,同时具有防污性能,而且能防止二茂铁的流失,提高电极的稳定性。该传感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响应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