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虹  李聪  马岚  刘绣华  汪汉卿 《化学研究》2000,11(1):26-28,40
利用电子顺磁自旋共振技术 (ESR)对竹红菌乙素 (HB)与二苯胺体系光敏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 .并用流式细胞术考察了HB光动力学对Hce_8693盲肠癌细胞增殖周期及诱导凋亡的影响 ,阐明了HB的光敏活性。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研究了竹红菌乙素在醇类溶剂中光敏氧化咖啡因的反应及反应机制,分离并鉴定了产物,其主要产物为8位烷氧基取代咖啡因,同时通过氘代实验,叠氮化钠猝灭实验,不同氧分压实验及其它一些证据,证明这个反应是通过单重态氧机制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Triton X-100非离子型胶束增溶竹红菌乙素(HB)及其两种溴代物(5-Br-HB,5,8-diBr-H8),发现该胶束对HB的基态和激发态都有保护作用:(1)HB基态的ρKa值升高;(2)荧光量子产率增大。这使其光敏反应产生的活性中间体1O2和·OH的产额增加,从而增强了其光敏活性,实验还发现,这种胶束对HB的两种溴代物的激发态亦有保护作用,且强于HB,这导致它们O2和·OH的产额显著高于HB.1O2和·OH产额的提高,在光敏损伤作用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竹红菌乙素与巯基乙酸、正辛硫醇的反应。在室温下,在含氨水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乙素同巯基乙酸或正辛硫醇迅速反应,主要产物为乙素母核上5位或/和8位氢被巯基化合物取代的衍生物。有氧参加反应时,还得到乙素母核氢被羟基取代的产物。这些取代产物的吸收光谱都比乙素本身明显地红移。乙素和巯基乙酸的反应产物有较好的水溶性,且保持了乙素所具有的光化学活性。文中还用UV和ESR谱,猝灭实验探讨了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研究了化合物13-SO3Na-DDHA在不同pH的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行为。实验证明:化合物中羰基的还原电位与pH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直线的斜率为60mV/pH.并证明了此过程为一步两电子、两质子还原过程:Q+2H++2e=QH2.DMF作为非质子溶剂,具有很好的稳定自由基的作用。向缓冲溶液中加入DMF后,化合物13-SO3Na-DDHA为两步单电子还原过程,相应溶液中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吸收光谱证实了以上电化学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竹红菌乙素与BNAH及AcrH_2的光化学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NAH与AcrH2 同为二氢吡啶类衍生物 ,但由于结构和电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造成了它们与竹红菌素的光化学反应历程上的差异 ,HB与BNAH的光化学反应是以电子转移为反应的初始步骤 ,吸收光谱及ESR谱均能检测到竹红菌素自由基负离子中间体HB-·.AcrH2 能以动态和静态两种方式猝灭HB的荧光 ,而在AcrH2 与HB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中未能检测到竹红菌素自由基负离子中间体HB-·,1HCID NP研究表明反应的初始步骤为激发单线态1HB 夺取AcrH2 上氢原子而形成中性自由基对中间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人红细胞膜蛋白内源荧光(主要指色氨酸),经加入不同的竹红菌乙素之后,引起了荧光猝灭现象,根据荧光猝灭原理分别从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稳态变温实验和瞬态荧光等技术分析了上述的猝灭过程,实验证明:该猝灭是以动态碰撞过程为主要作用机理,据此作者提出了乙素可以用于生物膜体系的蛋白质荧光猝灭剂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本文设计合成了金刚烷修饰的竹红菌乙素衍生物,利用环糊精聚合物与金刚烷基团间的包结作用制备了基于竹红菌乙素的水溶性光敏体系,并通过顺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该光敏体系的活性氧产生能力.  相似文献   

10.
脂质体不但可以作为药物传输体系, 而且还作为一种模拟生物膜的简单模型. 近期报道竹红菌素的荧光性质决定于其分子内质子转移, 而分子内质子转移环境敏感特性决定其分子的环境敏感荧光性质. 文中以脂质体为模拟生物膜研究竹红菌乙素(HB)在膜上微环境敏感的荧光性质, 包括生理范围pH值变动(6.0~8.0)、胆固醇浓度和离子强度的变化对竹红菌素荧光的影响. 发现HB的荧光强度对微环境敏感且可被调控. 保持磷酸缓冲液(PBS)中胆固醇和离子强度的浓度不变, 发现脂质体中HB的荧光强度在pH7.4时有一极大值而在缓冲溶液中pH7.0时HB的荧光强度有一极小值. 保持pH值7.2不变, HB脂质体的荧光强度分别在离子强度为0.12 mol/kg和胆固醇浓度为6 × 10-4mol/L达到峰值. 对于HB的PBS溶液来说, 它的荧光强度与离子强度成反比. 这种环境敏感的荧光特性可能用于探测生物组织或生物大分子微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1.
竹红菌乙素与醇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红菌是在我国首次发现,并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光敏色素,可作为光动力治疗药物,对于许多皮肤病有显著疗效。最近还发现,竹红菌能选择性地富集于某些肿瘤细胞,并有效地抑制其生长。竹红菌素含有两种主要成份:竹红菌甲(HA)和竹红菌乙素(HB),它们都是茈醌类衍生物。本文对HB 和乙醇胺反应后得到的三种主要产物的光敏氧化蒽的相对速度和自敏光氧化相对速度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在半胱氨酸和抗坏血酸的存在下光诱导的竹红菌甲素和乙素的单电子还原.通过ESR和电子吸收谱,并证实了光还原生成的甲素和乙素的半醌负离子自由基及它的质子化与歧化.通过热化学合成和电子吸收谱的对比,推断了竹红菌素经净的两电子还原所形成的亚稳态产物为3,4,9,10-四羟基(艹北)衍生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自旋捕捆—ESR方法探讨了苯甲醇在超细微粒二氧化钛胶体表面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和光化学行为。结果明确地显示出,在不同pH条件下,笨甲醇在二氧化钛胶体表面的光化学行为有显著差别。在很低pH条件下,体系中检出明显的单重态氧加合物的信号,在pH=3.0左右,则以超氧负离子基为主;pH在4—6范围内时,产生较大量的苄氧基,且认pH=6时为最多;在pH为7左右时,除苄氧基外,同时还有一定量的羟甲基(·CH2OH)和苯基自由基产生。本文对于不同pH条件下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和光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竹红菌乙素(HB)能与Mg2+和Zn2+形成重复单元数为5-20的配位聚合物(Mg2+-HB,Zn2+-HB),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其进行了表征.Mg2+-HB和Zn2+-HB的单重态氧量子产率分别为HB的1.2倍和0.42倍.瞬态吸收实验表明:氧气能够猝灭Mg2+-HB和Zn2+-HB的三重态,其效率可超过96%.系间窜越效率(φT)和将能量传递给氧气并能产生单重态氧的三重态光敏剂的比例(fT△)对HB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单重态氧量子产率有较大影响.电子自旋共振(EPR)实验结果表明:Mg2+-HB和Zn2+-HB产生半醌负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较弱,进而降低了Mg2+-HB和Zn2+-HB光敏产生超氧负离子自由基的能力.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 DNA)熔链温度实验表明:Mg2+-HB和Zn2+-HB可通过静电作用与DNA结合.有氧条件下,Mg2+-HB,HB和Zn2+-HB对小牛胸腺DNA的光敏损伤效率分别为32%,25%和22%.活性氧猝灭实验表明Mg2+-HB主要通过单重态氧光敏损伤DNA.  相似文献   

15.
用ESR研究了几种新型卟啉蒽醌化合物低温下光诱导产生分子内电子转移产物P^+·-AQ^-·自由基对。对比研究了不同卟啉配体、金属卟啉、有机碱轴向配位和溶剂对电子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稀土离子对竹红菌甲素激发态的猝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稀土离子对竹红菌甲素(HA)荧光的猝灭过程。证明稀土离子可有效地猝灭HA的瞬发荧光,却不影响瞬发荧光的寿命,在吸收光谱中检测到基态配合物的生成,故具有静态猝灭的特性;稀土离子猝灭HA的延迟荧光也很有效,并表现出动态猝灭的性质;胶束的隔离化作用明显减少了稀土离子对HA荧光的猝灭,表现出胶束对HA激发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闪光光解研究了竹红菌甲素和色氨酸的相互作用.通过猝灭实验、氘代效应和溶剂效应探讨了竹红菌甲素敏化的色氨酸光氧化机制, 证明该反应是以单重态氧过程为主, 并辅以电子转移的机制. 另外, 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发现底物浓度、溶解氧浓度、溶剂的性质和溶液的PH值均对反应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竹红菌甲素荧光光谱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红菌甲素(简称HA)是从竹红菌中提取的一种光敏色素,属于苝醌的衍生物,它对许多皮肤病都有显著的光疗作用。最近发现HA能杀死肿瘤细胞并富集在肿瘤组织处(傅乃武未发表的结果),虽然刘景瑤等管对它的荧光光谱作过研究,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本文详细研究了环境对HA荧光光谱的影响,这有助于了解不同环境中激发态HA的性质,进而弄清竹红菌的光疗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闪光光解研究了竹红菌甲素和色氨酸的相互作用.通过猝灭实验、氘代效应和溶剂效应探讨了竹红菌甲素敏化的色氨酸光氧化机制, 证明该反应是以单重态氧过程为主, 并辅以电子转移的机制. 另外, 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发现底物浓度、溶解氧浓度、溶剂的性质和溶液的PH值均对反应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均相有机体系和非均相胶束体系中用ESR、自旋捕捉、消自旋等技术研究了竹红菌甲素(HA)和尾孢素(CP)的光敏特征;测量了其光动力作用过程中1O2、负离子自由基和O2·-的相对产率,发现均相体系中HA的光敏活性略高于CP。这表明侧环对醌类光敏剂的光敏活性影响不大。在非均相体系中由于胶束对HA激发态较强的保护作用,HA的光敏活性显著地强于C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