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面涂覆CeO2对Co—40Cr合金氧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表面涂覆CeO2对Co-40Cr合金在1000℃、空气中恒温氧化和循环氧化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XS)、电子探针(EPMA)、高分辩率显微镜(HREM)等测试手段对氧化膜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观察了监测。结果表明,涂覆CeO2后极大地提高了合金的抗循环氧化性能。研究表明,涂覆的CeO2主要以细小颗粒 蒿度弥散存在于氧化膜的外表面,并且主要分布于氧化物晶界上,其中C  相似文献   

2.
非晶态Ni(Co)—B合金作催化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化学法制备了非晶态合金催化剂Ni-B和Ni-Co-B。ICP方法测得其组成分别为Ni93B7和Ni72Co20B8。经XD、DSC及TEM鉴定所制合金为非晶态。通过考察氧化处理温度对CO加氢反应的活性及反应稳定性的影响后发现,NiB的活性及稳定 均高于NiCoB。在高真空程度升温脱附及反应装置上研究了H2作CO的反应,认为其反应机理可能为:吸附的CO解离为表面反应的控制步骤,解离态的C和原子氧分  相似文献   

3.
钇对Fe-Cr-Al合金氧化膜粘附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重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合金中弥散分布的Y,Y2O3及离子注入Y^+对Fe-23Cr-5Al合金1100℃恒温氧化行为的影响。不含Y的Fe23Cr5Al合金氧化膜起皱,长时间氧化后冷却过程中膜发生开裂剥落。合金离子注入1*10^17Y^+/cm^2后氧化膜粘附性得到了改善。合金中加入弥散的Y或Y2O3改变了氧化膜形貌,膜平坦致密,不开裂剥落,不含Y的Fe23Cr5Al合金氧化膜皱褶形貌的形成及膜发生剥落的原因与氧化膜生长机制及合金中S的界面偏聚有关,Y提高Fe-Cr-Al合金氧化膜粘附性的原因主要在Y易与S形成稳定的硫化物,从而阻止了S在膜/合金界面偏聚。Y提高Al2O3膜粘附性的原因还在于改变了Al2O3膜的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4.
触头用银合金粉末的氧化性能和氧化后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热重实验和扫描电子显微等方法,研究了4种触头用银合金粉末的氧化性能及氧化后的组织结构。发现Ag-Sn-RE合金粉末氧化以后,在粉末表层形成一层纯银层,其组织结构理想;它的氧化性能最好,适于制备触头材料。Ag-Sn-RE合金粉末的优良氧化性能与其氧化后理想的组织结构有关。稀土元素可以降低合金粉末的氧化温度,其它影响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微量Gd对Ag-Cu基合金再结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硬度测量、示差扫描量热(DSC)、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研究了富Ag的Ag~Cu合金和含微量Gd的Ag-Cu-Gd合金的再结晶。并根据Ag-Cu-Gd三元系相图及合金显微结构分析,讨论了微量Gd对Ag-Cu合金再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g-Cu合金中,微量Gd的添加,使其再结晶温度大幅度提高,再结晶激活能增加。  相似文献   

6.
由Ni-Cr合金制成的燃烧室壁,在烃燃料燃烧的气氛中产生金属外逸型坑点状破坏,严重时可烧穿。作者利用几种现代手段和试验方法,对这一燃烧破坏现象进行了系统地模拟研究,发现这是CO和低分子烃在高温下对合金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步CO作用使合金表层发生氧化和碳化,造成裂隙;第二步低分子烃扩散进裂隙并在Ni-Cr2O3微粒的催化下,裂解生在石墨炭并包复在Ni-Cr2O3微粒周围,体积增大。两种作用交替进行,造成金属外逸。基于此,作者提出了“石墨炭顶举金属微粒”的高温催化破坏作用机理。在燃烧室和本生焰条件下,合金表层温度的不均匀性是此种破坏成坑点状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铈对铁基合金热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化学极化电阻技术研究了铈对316不锈钢和表面涂覆CeO2预氧化处理对HK40合金耐热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金中添加少量铈可以改善316不锈钢的耐蚀性能,特别是抑制沿晶界的内硫化;表面涂覆CeO2可以明显HK40合金的耐蚀性能,促进Cr2O3氧化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三元合金生成热的一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将半经验模型计算二元合金生成熟的方法,推广至三元合金,计算了La-Fe-Al,Fe-Al,Fe-Ni-V,Cu-Pd-Si等三元合金体系生成热,并与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很好,这种计算方法可预测三元合金生成热及固溶区的范围,并可最终产物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铂—稀土合金的高温氧化与挥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铂和铂-稀土合金在700-1400℃相对静止空气中的氧化与挥发,其动力学曲线不仅符合Fick定律,而且与J-MA方程吻合较好,在1100℃以上Pt的挥发很大,添加 土元素后大大改善了Pt的抗氧化能力,Pt的挥发主要取决于表面扩散,而Pt-RE合金的氧化受控于晶界扩散。  相似文献   

10.
陈声培  夏盛清 《电化学》1998,4(2):130-134
运用电化学方法,研制了三种表面合金(Pb-Sb-Pt/GC,Sb-Pt/GC,Pb-Pt/GC)电催化剂,发现在草酸还原生成乙醛酸的电有机合成中这些表面合金电催化有较高的活性,其起始还原电位分别比在Pb阴极上(-1.1V)提前了0.48~0.70V,这三种表面合金电催化剂的活性次序为:Pb-Sb-Pt/GC〉Sb-Pt/GC〉Pb-Pt/GC。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在这些表面合金电极上草酸还原产物主要  相似文献   

11.
用化学法制备了非晶态合金催化剂Ni-B和Ni-Co-B。ICP方法测得其组成分别为Ni_(93)B_7和Ni_(72)Co_(20)B_8。经XRD、DSC及TEM鉴定所制合金为非晶态。通过考察氧化处理温度对CO加氢反应的活性及反应稳定性的影响后发现,NiB的活性及稳定性均高于NiCoB。在高真空程序升温脱附及反应装置上研究了H_2和CO的反应,认为其反应机理可能为:吸附的CO解离为表面反应的控制步骤,解离态的C和原子氧分别与CO、H_2等反应生成产物CO_2、CH_4和H_2O。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表面涂覆CeO2对Co40Cr合金在1000℃、空气中恒温氧化和循环氧化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XS)、电子探针(EPMA)、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EM)等测试手段对氧化膜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观察分析。此外,还用声发射(AE)方法对氧化膜在热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开裂和剥落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涂覆CeO2后极大地提高了合金的抗恒温氧化和抗循环氧化性能。研究表明,涂覆的CeO2主要以细小颗粒的形式高度弥散存在于氧化膜的外表面,并且主要分布于氧化物晶界上,其中部分CeO2以更加细小(10~20nm)的形式存在于Cr2O3晶粒内部。这些弥散分布的CeO2颗粒改变了Cr2O3氧化膜的生长机制,通过阻碍Cr3+阳离子向外扩散,降低了氧化膜的生长速率,细化了氧化膜的晶粒并提高了膜的高温塑性,使氧化膜在基体上有较好的粘附性  相似文献   

13.
用离子束混合注入的方法,在Ni20Cr高温合金表面分别注入2×10 ̄(16)Ce ̄+/cm ̄2及1×10 ̄(17)Ce ̄+/cm ̄2后,合金在1000℃恒温氧化时的增重速率显著降低。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观测结果表明,氧化过程中,Ce通过促进保护性Cr_2i_3层的快速形成.阻止阳离子沿晶界扩散,改善合金的氧化膜质量而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钨—镍—铁系重合金中粘结相的定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常绅  韩丽华 《分析化学》1994,22(10):1044-1047
通过对93W-Ni-Fe-Co(Mn)合金中粘结相和钨颗粒化学及电化学性质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定量提取W-Ni-Fe系重合金中粘结相的电解液,建立了定量测定其粘结相和钨颗粒组成及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La,Ce,Nd和Pr对RE(NiCoMnTi)5贮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研究了稀土(RE=La1-x-y-zCexNdyPrz)对贮氢合金RE(NiCoMnTi)5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Ce、Nd和Pr比例对合金性能有显著影响,RE=La0.4Ce0.1Nd0.2Pr0.3时,对应合金具有最高放电容量,为290mAh/g,并有较好的循环寿命。从原子结构和性质角度分析了La,Ce,Nd和Pr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化学镀Ni-P合金在CO2溶液中的腐蚀磨损行为。结果表明,CO2浓度增大,载荷增加,滑动速度增加,化学镀Ni-P合金的腐蚀磨损速率增大、自腐蚀电位负移;CO2浓度增大,载荷减小,滑动速度降低,化学镀Ni-P合金的摩擦系数增大。同样条件下,化学镀Ni-P合金比G105钢具有更高的耐腐蚀磨损性。  相似文献   

17.
电解制备铒钴中间合金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后的电位-时间曲线等方法,研究了KCl-ErCl3熔体中Er^3+在钴电极上的电极过程。结果表明,Er^3+在钴电极上还原,首先上成铒钴合金,然后才析出纯金属铒,研究了以钴作自耗阴极制取铒钴合金的工艺条件,得到含铒高达92wt%的铒钴中间合金,其组成是Er3Co和Er,铒的回收率>90%,电流效率80%。  相似文献   

18.
Ni(Co)-B非晶态合金的热稳定性及对CO加氢活性影响张菊,郑小明,吴念慈(杭州大学催化研究所,杭州310028)关键词非晶态合金,热稳定性,CO加氢1.前言非晶态合金作为一类新型催化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对这类催化剂的研究不断深入,适...  相似文献   

19.
在贮氢合金MmNi3.8Co0.5Mn0.4Al0.3(Mm为混合希土)粉末表面分别进行化学镀Cu,Co,Ni,Ni-Co,Ni-Sn,Ni-W。结果表明不同化学镀对合金贮氢性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钇对Fe-Cr-Al合金循环氧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热重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合金中弥散分布的Y、弥散分布的Y2O3及离子注入Y^+对Fe-23Cr-5Al合金1100℃循环氧化行为的影响,不含Y的合金比100h循环氧化后氧化膜发生了开裂和剥落,露出合金基体;加入弥散的Y或Y2O3的合金经100h循环化后氧化膜平坦致密,不剥落,离子注入1*10^17Y^+/cm^2后合金氧化膜主要发生层间剥落。Y提高Fe-Cr-Al合金氧化膜粘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