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HDEHP在惰性稀释剂中由于分子间氢键作用易形成二聚体[1 ] ,其二聚常数已有报道[2 ] ,但很不一致。由于萃取动力学、液—液界面性质都与萃取剂在有机相中的存在状态密切相关 ,本文研究了不同稀释剂中 HDEHP的聚合性质 ,并实现了二聚常数与稀释剂物理常数间的定量关联。实 验 部 分一 .试剂和仪器HDEHP,工业品 ,经提纯纯度大于 99% ;氯仿、苯、甲苯、环己烷、四氯化碳、甲基异丁基酮 ,均为分析纯 ;正辛烷 ,化学纯。TOA p H计 ,日本岛津 ;KS恒温振荡器 ,山东大学化学院金工室改装 ;FTS 16 5红外光谱仪 ,美国 Bio- Rad公司。二 .…  相似文献   

2.
用上升液滴法测定二(2-乙基己基)磷酸(HDEHP)从硫酸盐介质中萃取Co^2^+的速率。研究体系中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剂所引起萃取速率的不同改变: 三辛基氧化膦(TOPO)因与HDEHP形成可萃取的Co^2^+活性分子缔合物, 降低了萃取过程活化能而使反应加速;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因占据发生萃取反应的界面区, 减小了HDEHP与Co^2^+反应的机会而使反应减速; SDS还因其在界面形成较强的负电场(层), 造成Co^2^+的附加势能而使萃取速率有更大幅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萃取动力学是较新的研究课题[1],因缺乏检测中间产物的手段,同一个速率方程可导出多种合理的动力学机理,故需要与体系相关的信息补充验证.我们曾用添加剂对革取速率的影响间接验证了二(2-乙基已基)磷酸(HDEHP)萃取Co(Ⅱ)的界面反应特征[2].本文考察了HDEHP从...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浓碱皂化的D2EHPA-正庚烷体系萃取-系列稀土离子(La^3+-Lu^3+)放射性的Pm除外)过程中有机相的FTIR光谱变化规律,结果说明,D2EHPA萃取稀土离子后,P-O基团5的红外吸收频率降低,吸收强度升高,说明P-O基团与稀土离子发生配位;红外光谱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稀土离子与P-O配位能力有差别,从La^3+-Sm^3+sgn wug celtwye uqw fulje s  相似文献   

5.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亮氨酸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世语  杨红  汤波 《应用化学》2001,18(3):212-0
萃取平衡;二乙基己基磷酸;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亮氨酸平衡研究  相似文献   

6.
二(2—乙基己基)磷酸对氨基酸的萃取平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
不同稀释剂中HDEHP的界面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滴体积法研究了HDEHP在不同稀释剂-0.05mol.dm^-^3(N2, Na2)SO4(pH=2.40)体系中的界面性质, 认为吸附于液-液界面的是单体HDEHP分子, 得到了各体系中HDEHP的Cmin, Tmax, Ai以及△Gad等界面吸附参数。HDEHP在不同稀释剂体系中的界面活性顺序为: 脂肪烃>芳香烃>氯仿>甲基异丁基酮, 这种变化主要是在体相中和界面上稀释剂与萃取剂、界面上的萃取剂及稀释剂与界面层水之间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讨论了HDEHP在不同稀释剂中的萃取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8.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L-精氨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乙基己基)磷酸;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L-精氨酸  相似文献   

9.
二烷基磷(膦)酸萃取剂钠盐微乳液的热力学函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傅洵  辛惠蓁  胡正水  刘志祥 《化学学报》1993,51(12):1151-1156
测定了二烷基磷(膦)酸钠盐(NaDEHP,NaEHEHP和NaDTMPP)-醇-有机溶剂-水(或盐溶液)皂化萃取体系微乳液的ΔG~0~→~1(醇从油相转移到界面相的标准自由能变),探讨了萃取剂类型,有机溶剂类型,烷烃碳链长度,醇碳链长度,温度及水相金属离子浓度对热力学函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螯合-酸性磷协同萃取体系─1-苯基-3-甲基-4-(2'-氯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CBP)与磷酸二(2-乙基己基)酯(HDEHP)和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EHP)的氯仿溶液从硫酸介质中对铀(VI)的萃取。实验发现均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存在。采用斜率法测定了协萃配合物的组成为UO2HA2X和UO2HA2HXX'的混合物, 计算了它们的萃取平衡常数, 讨论了协萃机理。  相似文献   

11.
HDEHP和HEHEHP界面性质及添加剂对界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HDEHP、HEHEHP、TOPO、TBP、SDS和CTMAB的煤油溶液与硫酸盐水溶液所构成的液-液体系的界面张力,考察了水相pH对界面张力的影响,求得这些化合物的界面吸附常数,计算出饱和吸附时界面吸附分子的截面积,提出了用Cmin计算活性剂分配比的方法,研究了向HDEHP或HEHEHP体系中添加TOPO(或TBP)、SDS、CTMAB时界面张力的变化及其对萃取速率的影响。界面化学反应控制的萃取金属阳离子过程的速率将因添加剂占据界面和(或)形成界面负电层而降低,因添加剂与萃取剂形成界面活性较强的分子缔合物对金属的萃取而提高。  相似文献   

12.
稀释剂对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镧(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二(2-乙基己基)磷酸从硝酸介质中对La(Ⅲ)的萃取对不同稀释剂其平衡常数为;正己烷>环己烷>四氯化碳>甲苯>氯仿>甲异丁酮,萃取平衡常数与稀释剂的极性参数S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硒,作为一种新的氧化-还原响应位点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对这种新型氧化-还原响应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其界面性能的智能调控。本文以含硒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苄基十一烷基磺基甜菜碱(BSeUSB)为对象,研究了其分子结构、Krafft温度、表/界面张力及发泡和乳化性能的氧化-还原刺激响应行为。发现在极微量的H_2O_2(≤体系总质量的0.056%)氧化下,BSeUSB分子中疏水的―Se―C―键转变成了具有一定亲水能力的Se=O键,表面活性剂从单头单尾的还原态变成了类Bola型的氧化态,导致表面活性剂的Krafft温度由(23.5±0.5)°C下降至0°C以下,5.00 mmol?L~(-1)时的表/界面张力分别从45.15、5.52 mN·m~(-1)升高至61.63、18.38 m N·m~(-1)。宏观上,还原态具有良好的发泡和乳化性能,而氧化态的发泡和乳化能力几乎消失。再次加入极少量还原剂Na_2SO_3(≤体系总质量的0.060%)后,分子的微观结构和溶液性能又可恢复到初始状态。总之,通过极微量H_2O_2和Na_2SO_3的交替加入,我们实现了该表面活性剂界面性能的智能调控。  相似文献   

14.
用两相充分混合法,在298±1K下研究了HEH[EHP]-正庚烷-1.0mpL·L-1(Na,H)NO3体系中萃取Fe(Ⅲ)的动力学过程。认为界面慢反应为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5.
皂化萃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P507钾(钠)/仲辛醇/正庚烷体系在不同含水量时的密度、折光率、粘度和电导等性质,并从微乳液的形成、结构和相转变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赵宗彦  田凡 《物理化学学报》2016,32(10):2511-2517
构建同质异相或异质结构是提高光催化材料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是对于CdS这类具有光腐蚀的材料,这种方法还能起到提高光催化材料稳定性的作用。因此目前制备CdS基复合光催化材料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目前对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关键因素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释。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对CdS/FeP复合光催化材料中异质结构的界面微观结构和性质进行深入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在界面上部分悬挂键被饱和,界面模型呈现出与体相或表面模型不同的电子结构特征,并且有界面态的存在。在CdS/FeP异质结构的界面处,CdS和FeP的能带都相对向下移动,而且FeP的能带(费米能级)插入到CdS的导带下方;同时在界面达到平衡态之后,异质结构的内建电场由FeP层指向CdS层,因而能够实现光生电子-空穴对在CdS/FeP界面处的空间有效分离,这对于光催化性能的增强极其有利。此外,构建CdS/FeP异质结构也能够进一步增强CdS在可见光区的光吸收。本文研究结果为构建具有异质结构的高效复合光催化材料提供了机理解释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采用旋转滴方法, 对2-丙基-4,5-二庚烷基苯磺酸钠(DHPBS)在癸烷-水界面上的扩张流变性质进行了研究,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SVT20N视频旋转滴张力仪的装置和实验方法, 考察了油滴注入体积、基础转速及振荡振幅等实验条件对扩张模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旋转滴方法是一种研究扩张流变性质的新型手段, 在涉及低界面张力现象的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Novel preconcetration method involving porous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 filter tube impregnated bis(2-ethylhexyl) hydrogen phosphate (HDEHP) as a sorbent was studied to establish it as a practical preconcentration method for ultra trace analysis with ICP-MS. A 1 ng portion of In(III) in 1000 ml of matrix free solution or 700 ml of synthetic seawater was quantitatively complexated with HDEHP adsorbed onto porous PTFE filter tube by passing the solution through the micro pore of the filter tube. Preconcentrated In(III) was then quantitatively recovered provided that the elution, which consists of a cyclical filtering 0.1 ml of 8 mol dm−3 hydrochloric acid through the filter tube for 1 min; therefore, up to 10000- and 7000-fold of enrichment was attained for matrix free solution and synthetic seawater, respectively. To introduce a 0.1 ml of the eluted solution to ICP-MS, flow injection method with air segmented discrete sample introduction (ASDI) was also studied by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imple valve system. By using ASDI, good linearity of calibration curve (r = 0.99997) was observed from 0.01 to 5.0 ng ml−1 of In(III). Good reproducibility was also shown in measurements of 0.1 ml of 5 ng ml−1 of In(III) (R.S.D. = 1.9%, n = 5). The average recovery and R.S.D. of the results for the five duplicates determination of 0.1 ng of In(III) spiked to 200 ml of synthetic seawater were 99 and 2.4%, respectively.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In(III) in coastal seawater sampled at north east of Hachijyo Island, Japan; using 200 ml of sample, 2000-fold preconcentration of In(III) was performed within 30 min for five samples. The analytical detection limit and the blank were 9.8 and 21 pg l−1,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was determined to be 96 pg l−1, and R.S.D. of the results was 3.7% (n =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