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The crystal CaCO3 with specific shapes was prepared by the biomimetic synthesis , using BSA as the matrix.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FTIR spectroscopy and TG. The results show that BSA have the effect on the shapes of CaCO3 in the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The probable mechanism of the effect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通过荧光猝灭光谱研究了15℃和37℃下水溶液中加替沙星(HG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由Stern-Volmer曲线计算出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分别为:Kq=9.28×1012L·mol1·s1(15)Kq=8.51×1012L·mol-1·s-1 (37 )。结果显示,HGA对BSA的荧光猝灭机理是一种静态猝灭过程。本文获得的热力学参数表明HGA主要以静电引力与BSA结合。HGA的浓度与BSA的荧光强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HGA与BSA按1 :1摩尔比结合,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0= 6.80×104 L·mol1。另外,通过Förster原理计算了HGA与BSA的结合距离及能量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3.
牛血清白蛋白与甲基橙结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与甲基登在酸性溶液中的结合反应,认为两者通过非共价键结合,研究了溶液吸光 度与组分浓度的关系,对Scatchard模型用于自理蛋白质染色反应时存在的总是作了讨论,提出了表观结合常数的概念,推导了求算表观结合常数和最大结合数的线性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4.
牛血清白蛋白与酸性品红的结合反应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俞英  程晓伟 《分析化学》2000,28(5):583-586
研究了在酸性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与酸性品红的结合反应,认为两者主要是通过静电引力而结合,结合反应符合Plsavento提出的相分配模型,并探讨了实验条件对结合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Kc、结合数n、Sandell灵敏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牛血清白蛋白与Indo-1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与荧光探针Indo-1为蛋白质和配体模型, 基于Indo-1的荧光强度与BSA的分析浓度间的关系, 建立了计算二者相互作用位点数的方法, 并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及各种荧光技术对Indo-1和B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Indo-1在BSA中有3个作用位点, 这3个作用位点与BSA中的212位色氨酸(Trp 212)间的距离分别为2.93, 2.57和2.40 nm; Indo-1通过疏水性作用进入到BSA的3个疏水性空腔. 在荧光猝灭实验中, 通过Microlab 500 系列进样器和PTI荧光仪的联用实现了荧光强度的自动和实时记录.  相似文献   

6.
以光谱技术与微量热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水溶液中金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结合作用的热力学性质.荧光猝灭法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K=2.09×105L/mol,结合位点数n=1.75,微量法测得反应的焓变△rHm= -17.50 kJ/mol; 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得到授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1=1.67 nm, r2=1.46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1=0.41, E2=0.66). 金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且结合力以疏水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7.
车前草分布遍及全国,为车前科车前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草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常被用来进行清热利尿通淋、祛痰和解毒。但关于车前草提取物与牛血清白蛋白和金属离子的研究鲜有报道。该研究对车前草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分别进行了荧光性质和吸收光谱的研究,研究了其与牛血清白蛋白和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车前草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都使牛血清白蛋白自身荧光减弱,并与金属离子产生了不同的相互作用,其吸收光谱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车前草在疾病治疗中发挥药效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牛血清白蛋白与光谱探针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酸性条件下研究了考马斯亮蓝光谱探针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物的光学性质,探讨了考马斯亮蓝染料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染料考马斯亮蓝的疏水作用和亲水作用的协调作用以及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具有相反电荷的静电作用,是光谱探针与生物大分子形成大分子聚集体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不同pH值对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茜素红(ARS)键合作用的影响。pH值为4.0的酸性环境引起BSA天然紧缩构象逐渐发生去折叠,BSA的ⅡA区疏水空腔的展开降低了其与ARS的相互作用,键合常数Kb仅为3.39×104L·mol-1。而pH值大于等电点(pI 4.8)或呈现中性时,两者的键合作用增强,Kb增至3.16×106L·mol-1(pH 7.0)。而且,由于氢键和范德华力的键合作用力较强,BSA和ARS的相互作用受表面电荷影响较小,与理论模拟对接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牛血清白蛋白与保泰松和布洛芬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保泰松和布洛芬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了分子间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利用已有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使计算结果更合理.通过与常见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所建立的方法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同时考察了常见金属离子对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海藻酸钙-壳聚糖微胶囊组成对BSA通透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楠  田丰  刘圣军  杨健  陈世谦  赵永亮 《化学学报》2007,65(24):2952-2958
对海藻酸钙-壳聚糖微胶囊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双向通透性能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初步研究, 并初步考察了微胶囊的组成成分及海藻酸钠、壳聚糖的溶液浓度对BSA通透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海藻酸钙-壳聚糖微胶囊在pH 1.5~2.0时通透性减弱, pH 6.8时通透性增强, 且海藻酸钙微胶囊通透性大于海藻酸钙-壳聚糖微胶囊; 海藻酸钙-壳聚糖微胶囊中壳聚糖浓度越小, 通透性越好; 海藻酸钠浓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氨基酸体系中碳酸钙模拟生物矿化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选取壳聚糖与氨基酸作为碳酸钙模拟生物矿化的有机基质,研究并比较了侧链带不同电荷的氨基酸对碳酸钙生物矿化的调制作用,发现侧链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能改变壳聚糖体系中原有的晶种模板,使能量比较高的球霰石型碳酸钙得以生成,而单纯的壳聚糖体系中只能得到方解石型碳酸钙;在形貌上则改变了球霰石型碳酸钙原有的球状堆积,出现了两头小、中间大椭球状的特殊形貌。  相似文献   

13.
β-环糊精与碳酸钙结晶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依据生物矿化的基本原理,以β-环糊精(β-CD)作为有机基质,采用仿生 的方法合成了具有独特形貌的文石型碳酸, 其中含有少量的β-环糊精。用X射线 粉末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 IR)和电导率测定等手段对所得复合碳酸钙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CaCO3结晶过程 中,β-环糊精与CaCO3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讨论了这种作用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4.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L-半胱氨酸(L-Cy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一定离子强度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发现随着L-Cys浓度的增大,BSA的DSC热转变曲线峰形变宽变平,变性温度(tm)和变性焓(△Hm)降低,说明L-Cys的加入使BSA分子的高级结构发生了变化,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Cheng‐Li YAO 《中国化学》2008,26(6):1075-1078
The biliary protein (BP) was isolated from pig bile by gel filtra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a2+ and protein was measur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a.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trong coordination between biliary protein and Ca2+. The CaCO3 crystals obtained in systems with and without BP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graphy and powder X‐ray diffractometry. The possibl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aCO3 in biliary protein solution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碳酸岩矿化菌诱导碳酸钙晶体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成亮  钱春香  王瑞兴  王剑云 《化学学报》2007,65(19):2133-2138
选用碳酸盐矿化菌(芽孢杆菌系), 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细菌液、细菌体及其分泌物对碳酸钙晶体形成的影响. 研究表明, 细菌液浓度越高, 控制碳酸钙晶体形貌作用越显著; 细菌体为碳酸钙结晶提供异相成核点而对形貌并没有实质影响; 细菌分泌物可诱导出球形、纺锤形等多种形态亚稳态球霰石; 在微生物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形成有机-无机复合碳酸钙硬质膜. 通过对电导率测定结果和碳酸钙红外图谱分析得出, 生物有机质分子链的极性基团(COOH, C=O等)与Ca2+产生静电、配位等一系列作用, 调控晶体的生长. 本研究对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的工程性应用, 如混凝土微裂缝修复、古建筑表面防护处理、微纳米碳酸钙颗粒制备等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牛血清蛋白单层膜诱导形成网状结构的羟基磷灰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0引言近来利用生物矿化的方法来合成具有特殊结构的晶体材料成为材料合成的一个热点[1.2]。羟基磷灰石(HAP)作为一种生物材料,广泛地存在于人和动物的骨骼和牙齿中,是生物矿化的产物。在骨骼的修复、替代和仿生抗菌陶瓷薄膜中有重要的应用[3]。因此,利用生物矿化的方法合成具有  相似文献   

18.
以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为手段,研究了阳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制备了接枝微粒SiO2-g-PDAC,探索研究了接枝大分子PDAC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单体DAC与BSA之间可产生强静电相互作用,凭借此强次价键力,单体DAC与BSA可形成主-客体复合物,且在中性溶液中,单体DAC与BSA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最强。接枝大分子PDAC与BSA之间也具有强静电相互作用,接枝微粒SiO2-g-PDAC对BSA可产生强吸附作用。当介质的pH在BSA的等电点(4.7)附近时,接枝微粒对BSA的吸附容量最大;升高温度不利于主-客体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接枝微粒对BSA的吸附容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the interactions of ESIPT fluorescent lipophile-based benzazoles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ere studied and their binding affinity was evaluated. In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PBS) solution these compounds produce absorption maxima in the UV region and a main fluorescence emission with a large Stokes shift in the blue–green regions due to a proton transfer process in the excited state.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benzazoles with BSA were studied using UV-Vis absorption and steady-state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he observed spectral quenching of BSA indicates that these compounds could bind to BSA through a strong binding affinity afforded by a static quenching mechanism (Kq~1012 L·mol−1·s−1). The docking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compounds 13 and 16 bind closely to Trp134 in domain I, adopting similar binding poses and interactions. On the other hand, compounds 12, 14, 15, and 17 were bound between domains I and III and did not directly interact with Trp1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