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62页中介绍多普勒效应时,以波源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为匀速运动为例说到“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有时不能够清晰理解教材所表达的含义,往往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波源静止,观察者匀速靠近波源时,观察者听到的频率越来越高;当观察者静止,波源匀速靠近观察者时,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也是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
列车进站时,我们听到汽笛声不仅越来越大,而且音调变高;列车离去时,汽笛声不仅越来越小,而且音调变低.反之,若声源未动而观察者运动,或者声源和观察者同时在相对运动,也会发生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一致的现象.由于波源或观察者的运动而出现观测频率与波  相似文献   

3.
分类阐述了多普勒效应的几种具体情况时接收频率的简单推导,并以例题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它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4.
超声速多普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普勒效应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当声源相对观察者以低于声速的速度运动时,听到的声频变高或变低.这是人们所熟知的.  相似文献   

5.
 因波源和观测者有相对运动而出现的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相等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的发现者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蒂安·多普勒(ChristianDoppler,1803~1853)。多普勒和他的科学贡献1803年11月29日,多普勒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其家族在萨尔茨堡经营石刻,生意兴隆,父母期望他能按照传统子承父业,可是他自幼体弱多病。多普勒在萨尔茨堡上完小学后进入林茨中学,1822年,他的父母接受一位数学教授的建议,让多普勒到维也纳理工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6.
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或观察者的运动而出现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同的现象。由澳大利亚物理学家J.Doppler1842年发现的。  相似文献   

7.
雷裕波 《物理通报》2011,40(7):31-34
当波源与观测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观测者观测到的频率与波源发射波的频率不同,这种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引起多普勒效应的根本原因在于波源与观测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在低速传播的机  相似文献   

8.
用差频方法演示可闻声多普勒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闻声多普勒效应的传统演示方法,是让观察者直接听运动声源发出的声音,从而鉴别音调或频率的变化。我们感到这种演示方法存在如下两个问题:第一、要让现察者能听到音调有明显的变化,就要求声源的运动速度较高,而在通常实验条件下,这一要求并不容易达到。当运动速度不高时,多普勒频移量很小,一般人耳要分辨微小的频移是比较困难的,因而演示效果不明显;第二,当声源运动发生多普勒频移的同时,观察者所听到的声强也在发生变化,这对鉴别多普勒频移效应又增加了困难。为了克服上述困难,我们采用了差频方  相似文献   

9.
多普勒效应测试仪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宁 《物理实验》2002,22(9):18-21
为了解决电磁波多普勒效应在实验室演示的困难,采用单片机和一系列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了一种演示电磁波多普勒效应的测试仪器,分析了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原理,给出了该仪器的组成结构,介绍了该仪器铁特点。  相似文献   

10.
1.多普勒效应的概念多普勒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于1842年首先提出的。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2.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当声源与接收器  相似文献   

11.
运用发散性思维解题的几种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九铸 《物理通报》2001,(11):18-19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以探求不同答案和不同解决方法的思维,是一种求异的思维.具体到物理解题上,笔者认为,这种"求异"或多样性就是"灵活的选择",即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参照系、物理规律、物理模型、数学工具等,以下通过实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12.
1 引言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波源和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所接收到的频率不等于波源振动频率的现象.这一现象是1842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Christian Doppler)首先在声学上发现的.1930年左右开始将这一规律运用到电磁波范围,1950年左右研制出了第一代多普勒雷达.下面简要介绍多普勒效应及其在雷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陶汉斌 《物理通报》2005,(10):39-41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索物理规律,同时还要渗透物理实验思想与物理实验方法以及实验误差分析的教育.在设计实验方案、安排实验、进行实验测量时,都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或措施来减小测量中的误差.本文就谈谈在物理实验中所涉及的误差问题以及减小测量误差的几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怎样理解速度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粗浅含混的理解 理解速度的合成,先要理解位移的合成.对一个质点同时进行两个运动时的位移的合成,常借助类似下述例子来理解.一辆平板车在平直马路上行进(图1).车上有一小球,初始位置为车上A0'.经过一段时间△t后,小球滚到了车上B'点.  相似文献   

15.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Physics - The ejection of particles from the free surface of metal liners accelerated to velocities of 4–5 km/s using explosive energy has been...  相似文献   

16.
Doppler effect, as currently formulated. uses numerical phase invariance and any linear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s with identity transformations of nonzero spatial coordinates transverse to a rectilinear uniform relative motion; this is shown to subtly deny presumed motion, angular aberration effects, and Doppler effect. A critical review of past Doppler effect experiments confirms (10−3 to 10−7) a classical Doppler effect formulation that does not involve an ether concept, numerical phase invariance, or the use of any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s.  相似文献   

17.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Physics - An Erratum to this paper has been published: https://doi.org/10.1134/S106377612230001X  相似文献   

18.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对高一物理(人教版新教材)的万有引力定律中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提出的教学要求是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教学中,学生反映同步轨道人造卫星的公转方向、自转方向及公转周期、自转周期的相关知识较难理解.这部分知识之所以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地理教学的相关内容讲述较少,其次是学生不能把物理知识和地理相关知识熟练地融合在一起.教学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9.
The experiments of the Ives-Stilwell type, on second-order Doppler effect, are examined and shown to be inconclusive.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llustrates how a deterministic approximation of a stochastic process can be usefully applied to analyse the dynamics of many simple simulation models. To demonstrate the type of results that can be obtained using this approximation, we present two illustrative examples which are meant to serve as methodological references for researchers exploring this area. Finally, we prove some convergence results for simulations of a family of evolutionary games, namely, intra-population imitation models in n-player games with arbitrary payof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