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配合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介绍使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香兰素的基础知识,供一线教师在“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及“化学与技术”模块课程的教学中选用.  相似文献   

2.
周力  单旭峰 《化学教育》2015,36(11):41-43
有机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重要的一部分。在实施新课程以来, 高考逐渐重视对学生有机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通过分析新课程高考中有机化学实验题的考查内容、考查重点和考试结果, 分析总结考生在中学阶段对化学知识尤其是有机实验知识掌握的程度, 对今后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素养以及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玉娴  张欣 《化学教育》2015,36(7):12-15
高中化学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2个模块,这与大学的化学课程之间构成了一种逐步加深的递进关系.而不同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否具有良好的衔接性,正是影响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高中化学和大学无机化学在讲解电化学部分内容时使用的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找出电化学主题下高中化学与大学无机化学之间的衔接点,提出一些促进不同阶段化学课程衔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有效催化醇氧化成醛或酮反应的新型催化剂(TEMPO/CuCl),涉及醇的氧化、配位、电负性等高中化学知识,供一线教师用于新课标高中“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5.
杨梓生 《化学教育》2009,30(2):34-36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上与传统课程比较有所变化.这些变化,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实验版考试大纲·化学>(下面简称<实验区考试大纲>)中得到体现,在2007、2008年实验区高考化学试题中也得到较好的落实.下面结合<实验区考试大纲>和实验区高考化学试题剖析课改实验区高考化学科考试要求的特点与变化.  相似文献   

6.
高中化学课程模块设置的反思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宝剑  任雪明 《化学教育》2009,30(10):15-17,39
结合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模块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现行化学学科模块教学体系中知识体系松散、实验教学弱化以及教科书繁多等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必修模块重学科基础及知识体系、选修模块重个人爱好和专业发展等改进和优化高中化学学科模块体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化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无机化学起到了奠定师范生化学理论基础的重要作用。在衔接高中化学知识的前提下,开展大学无机化学教学有助于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教学体系、调动师范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高中到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学习的顺利过渡。笔者在教学实践、教育实习指导及调研的基础上,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北师大版《无机化学》教材内容为例,从教与学的角度探讨了高中化学和大学无机化学教材知识点的衔接情况,形成了部分经验积累和教学建议,为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益 《化学教育》2009,30(1):38
试题分“必考”和“选考”,是新课程高考化学试卷结构有别于传统高考的一个特征,是课程选择性的必然体现。力求不同选考模块试题的等值,是保证受试者选择均等、得分公平的前提。以2008年实验区高考化学试卷为样例,从试题长度、难度和效度3个维度的等值性,探讨了新课程高考化学选考模块试题命制问题,为落实课程选择性和体现高考公平提供了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程国清 《化学教育》2009,30(9):32-34,80
新课程高考大纲明确了化学学习能力考查的3方面要求,结合新课程实验区高考试题的典型题例,分析了新课程高考能力考查的特色以及对新课程教学活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张雷 《化学教育》2019,40(15):16-22
以中英2国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有机化学模块为切入点,对英国CIE A-level化学教材与人教版高中《化学2(必修)》及《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在该模块中的课程标准、结构体系、内容选取及组织呈现、栏目设计、典型知识点的编排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英国CIE A-level化学教材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1.
彭蜀晋 《化学教育》2019,40(15):82-86
2018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新修订的、拟于2022年正式施行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新修订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充实了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形成了促进获得知识与技能,注重培养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培养科学探究的态度等为核心的新目标体系,并调整了“化学基础”和“化学”2门课程的部分学习内容及学习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王芳馨 《化学教育》2022,43(11):27-30
有机化学模块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有利于从微观角度探析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目前国内各版本高中化学教材对烯烃与溴加成反应的描述过于简洁。参考了英国高中化学教材和我国的《基础有机化学》,综合分析不同教材的特点,以期更合理地讲解加成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3.
杨辉祥  张建新  董啸 《化学教育》2009,30(10):40-42
2009年新课改下的高考在10个省区进行,化学课程除了以单科或理综的形式考试外,山东、广东、浙江还分别在“基本能力测试”“理科基础”“自选模块测试”中进行了考查。由于后者考查的是很基础的化学知识或化学素养,化学题目没有太大的难度,所以本文不作过多的探究。本文结合2009年高考,  相似文献   

14.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中,有机化学一直是竞赛内容的重要部分,其难度较大。因此,结合近年来全国高中化学竞赛试题阐述了基础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和有机化学反应历程3个模块的学习方法;总结了归纳法、逆推法、综合分析法等解答有机试题的技巧,从而帮助学生短时间内提高竞赛成绩。  相似文献   

15.
基础化学是医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仍然认为基础化学仅仅是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没有真正建立起基础化学课程与医学各专业课程的联系,因此对所学的内容兴趣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本文提出了“模块化–主题”教学策略,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反馈、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介绍“模块化–主题”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实践经验。教学内容划分为溶液、胶体、热力学及动力学、电化学、物质结构与作用力、配位化合物和紫外光谱分析等七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依据知识点提出若干个实用的“主题”,并且结合不同的“主题”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TBL (Team-based learning)或CBL(Case-based learning)。设计教学调查问卷跟踪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从理解、应用、延展和联系四个教学评价指标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并且为具有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自我进一步学习的思路和方向。“模块化–主题”教学策略加深了基础化学课程和医学专业课程的衔接与融合,使基础化学教学能够适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更好地...  相似文献   

16.
陆军 《化学教育》2010,31(9):42
在对2010年新课程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中4个不同化学课程模块选考题难度预测和实测结果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合理搭配选考模块”和“综合平衡试题难度”等解决选考题难度等值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陈颖 《化学教育》2005,26(Z1):167-170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颁布以后《, 有机化学基础》作为高中化学科目的一个选修模块单独设置,保证了学生学习该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而为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化学教育》2008,29(1):49-50
第三届“全国实验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比及交流活动”将于2008年3月在福建厦门举行,成果提交截止日期为2008年2月28日。会议由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化学教育》编辑部主办,福建省教科院、厦门市教研室、厦门一中承办。会议时间为2008年3月20~23日,共4天,报到时间为2008年3月20日全天,报到地点为厦门白鹭宾馆。会议主要内容:(1)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专家报告;(2)如何开展不同课程模块相同教学内容主题的有效教学;(3)如何开展新课程高考下的复习教学;(4)高中化学新课程16节示范课观摩及专家现场评课;…  相似文献   

19.
刘继和  代续宝 《化学教育》2007,28(12):14-16
德国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开设的各科课程与大学入学资格考试紧密相关,因为学生各科学习成绩与大学入学资格考试成绩的总和决定其能否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化学课程在平时学习和大学入学资格考试中都十分重要。这里首先分别对德国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化学课程和大学入学资格考试化学考试标准进行了概述和梳理,然后着眼我国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就其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林海斌 《化学教育》2010,31(3):39-41
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的要求进行分析,认为这2份文件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要求是“简约而不简单”。通过对现行的3套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整理分析,认为现行高中化学课程并没有降低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要求,而是采取“化整为零”的教材组织策略,提出将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化学学习的对象、目标和工具的设想,并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