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温室效应模拟实验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阳光照射下二氧化碳和空气的温度变化不同"的思路来模拟温室效应的实验设计是不科学的,因为不同气体在阳光下温度变化不同是由于不同气体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通过做实验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模拟实验中发生的是热传递现象而不是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2.
范·海尔蒙特是比利时化学家,因"柳树实验"闻名于世,创建了定量分析的化学研究方法,发现二氧化碳并提出化学术语"气体",是气体化学研究的奠基人。通过回顾海尔蒙特的研究生涯,感受他淡泊名利、坚持不懈、默默无闻的研究精神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李德前  周梅华 《化学教育》2015,36(23):68-70
借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扩散性,选用澄清石灰水、石蕊试纸、燃着的木条、二氧化碳(或氧气)数字传感器等检验物品,设计出多个"探究微粒运动性"的实验,并达到了现象明显、绿色环保、新颖有趣、真实可信等效果。  相似文献   

4.
戚万友 《化学教育》2010,31(9):73-73
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选用了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部分氯化氢气体,导致部分性质实验难以完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利用微型气体实验仪设计的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的微型化一体实验和二氧化碳溶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喷泉实验,具有节约药品,实验容易控制,成功率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少等优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滤光相关比对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空气中二氧化碳标准气体的气体滤光相关分析方法及其分析条件,对气体滤光相关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线性度进行了考察,该法对空气中二氧化碳标准气体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2%(n=7),线性度在±0.1%FS之内.将气体滤光相关分析方法用于CCQM K5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国际比对中,取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比对结果的相对误差为0.07%(n=8).  相似文献   

7.
罗鹏  谢巧兵 《化学教育》2018,39(3):55-56
设计了一个关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定量实验。实验装置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常数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宋立美  高妮  滕杨 《化学教育》2012,33(1):69+80
用浓度为0.5%、5%的中性高锰酸钾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氧化乙炔气体,并设计实验对氧化产物进行了验证,结合实验现象及相关理论,得出氧化产物主要是甲酸钾或甲酸钾和二氧化碳气体.  相似文献   

9.
谭文生 《化学教育》2007,28(8):47-47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17页关于"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中谈到: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教学时,由于此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亲眼目睹"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升高,从而树立环保理念,笔者设计了温室效应模拟实验演示器,经使用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孙公望 《化学教育》1980,1(1):44-44
利用医用注射器,可以半定量地测定二氧化碳等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见下图。  相似文献   

11.
张向东 《化学教育》1994,15(11):29-31
初中化学里,要求掌握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3种气体的制取原理,并根据原理确定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是化学实验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围绕中学化学教材中二氧化碳熄灭阶梯蜡烛的实验设计,从实验原理入手,自制了简便“阶梯蜡烛”,改进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倾倒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在大小一定的反应容器中,实验成功率与蜡烛间距以及储气瓶口径大小有关。研究了影响实验的可能因素,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教科书上"二氧化碳灭火"实验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的不足之处,并将这2个实验结合在一起进行了设计.新设计的实验成功率高、效果明显、趣味性强.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碳中一氧化氮气体标准物质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二氧化碳中一氧化氮气体标准物质。以高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气体标准物质为原料,采用称量法制备二氧化碳中一氧化氮气体标准物质,用气体分析仪对制备的标准物质浓度进行检测,并对该标准物质定值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研制的二氧化碳中一氧化氮气体标准物质中一氧化氮的浓度为5,25,50 μmol/mol,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3.0% (k=2)。该气体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可用于食品级二氧化碳分析方法的确认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利用传感器数字化技术,分析室温下碳酸氢钠稀溶液直接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气体的行为、pH及其变化趋势,设计数字化实验,为碳酸氢钠溶液在生物上作为二氧化碳缓冲液的行为提供化学实验验证。进行热力学计算,为其缓冲原理提供化学理论支撑。实验证明,碳酸氢钠稀溶液是构建二氧化碳缓冲液的充要条件,其作用原理是通过自偶电离建立碳酸氢钠碳酸钠缓冲对,从而与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建立溶解平衡,其总方程式为:2HCO-3(aq)CO2-3(aq)+H2O(l)+CO2(g)。  相似文献   

16.
利用Vc泡腾片与水反应创设情境,引发一系列学生想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分析问题,用实验的方法逐一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通过对核心问题“Vc泡腾片溶于水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解决,学生在主动探究中重新认识了氧气、二氧化碳和酸的性质,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能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感受到生活因化学而精彩。  相似文献   

17.
<正>申请公布号:CN104198327A申请公布日:2014.12.10申请人: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摘要本发明是一种测定硫铁矿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属于化学分析测定领域,主要步骤:将试样与含有3%硫酸铜的磷酸溶液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稀酸溶液的驱排,将气体聚集在量气管中,在吸收器中,用40%氢氧化钾溶液吸收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测量吸收前后的气体体积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开发出一种新技术系统,该技术可同时自动检测出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3种温室气体。利用这台仪器在现有的气相色谱仪装置基础上,组合高精度碳分子筛等复合系统,可在10mi n检测出单位毫升中3种气体的含量。该装置对检测土壤中发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有重要作用,同时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地球大气圈内的温室效应气体中,二氧化碳占60%,甲烷占20%。但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而一氧化二氮的温室效应约是二氧化碳的100倍。由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难以分离,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台仪器能同时检测这3种气体的技术。调查地球温室效应,必须正确测量和把握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不仅仅是随着产业化和社会活动而发生,土壤也是温室气体的一个发生源,如土壤施用氮肥产生的一氧化二氮是温室气体的一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化工仪器网)日本以气相色谱仪为基础开发新型气体检测装置  相似文献   

19.
董家骧 《化学教育》1986,7(4):45-45
我们利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直接制取"干冰"("干冰雪")。制作手续比较简单,在一般学校里,都可以办到。同时还可以利用"干冰"做几个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0.
方诣  刘广祥 《化学教育》2020,41(7):78-80
利用威尼尔(Vernier)传感器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对比分析、证据推理可以验证除二氧化碳外水蒸气也是一种温室气体。通过威尼尔传感器实时采集不同气体样品在太阳灯模拟日光照射下的升温数据,让数据变化趋势清晰直观地呈现在眼前,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平时无法可视化的温室效应现象。本实验是对中学教材温室效应有关内容的很好补充,既贴近生活与自然,又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