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红椒粉中的苏丹红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苏丹红Ⅰ为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MAA)、4-乙烯基吡啶(4-VPy)为功能单体,制备了两种模板聚合物(MAA-MIP和4-VPy-MIP)。对4-VPy-MIP进行了Scatchard方程分析。分别以这两种模板聚合物为固相萃取材料来填充固相萃取柱,从掺有苏丹红Ⅰ的红椒粉中萃取苏丹红Ⅰ。本文优化了固相萃取条件。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表明,在合适的萃取条件下,采用填充4-VPy-MIP的固相萃取柱可以有效地从红椒粉中分离富集苏丹红Ⅰ。 相似文献
2.
以苏丹红Ⅰ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氯仿中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聚合物的平衡结合试验表明: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4:16时所得的印迹聚合物对苏丹红Ⅰ吸附量最大;合成时溶剂和引发剂用量对聚合物吸附量有很大影响;印迹和非印迹聚合物对苏丹红Ⅰ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49.17μmol·g-1和22.6μmol·g-1,选择性结合试验中印迹聚合物对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Ⅲ的吸附量分别为26.8μmol·g-1和5.26μmol·g-1,说明印迹聚合物对苏丹红Ⅰ具有特异性吸附;Scatchard分析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具有两类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3.
以苏丹红Ⅰ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合成了苏丹红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用于食品中苏丹红Ⅰ、Ⅱ、Ⅲ、Ⅳ的测定。样品经乙腈提取,所得提取液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然后用乙醇-正己烷(1+1)溶液作洗脱剂将苏丹红洗下,收集洗出液供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具有很好的亲和性和特异选择性。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15 mg·L-1,检出限(3S/N)为4μg·kg-1。以辣椒粉和辣椒酱为基体,在3个浓度水平下做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70.3%~85.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低于6.0%。 相似文献
4.
5.
在线分子印迹-化学发光法对食品中苏丹红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丹红Ⅰ作模板分子,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出微米级苏丹红Ⅰ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将其做成微固相萃取柱,直接安装在流动注射系统的八通阀上,对样品溶液中的苏丹红Ⅰ进行在线分离和富集;经甲醇和甲酸混合洗脱液(体积比2:1)在线洗脱后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化学发光反应。据此建立了在线分子印迹微固相萃取,高锰酸钾氧化苏丹红化学发光测定食品中苏丹红Ⅰ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测定的苏丹红Ⅰ线性范围为1.0×10^-6~7.0×10^-4g/L,方法检出限(3仃)为3×10^-7g/L,11次平行测定1×10^-5g/L苏丹红Ⅰ溶液的化学发光强度相对标准偏差为2.0%。 相似文献
6.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具有与模板分子形状、大小及官能团完全匹配的特异识别位点的高分子聚合物,能选择性识别、有效富集目标分析物(模板分子)并去除干扰物,已广泛应用于样品前处理、化学/生物传感、药物输送等领域.然而,在合成过程中,仍存在模板分子洗脱困难、有效识别位点少、结合容量低、传质速率慢等问题.核-壳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即在核层颗粒表面进行分子印迹,即表面印迹,印迹位点仅存在于壳层结构中,利于模板分子洗脱及扩散,能够增加有效识别位点并提高印迹容量.依据核层材料的不同,本文详细介绍了以磁性材料及非磁性材料为核的核-壳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探讨了中空核-壳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发展,并对核-壳印迹聚合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以表面修饰乙烯基团的SiO2微球为基体,白藜芦醇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印迹技术制备核-壳型白藜芦醇印迹微球。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该分子印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2表面成功接枝一层厚度为200nm的印迹聚合物,该印迹微球颗粒分散均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印迹微球的吸附性进行研究表明,此印迹微球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利用Scatchard模型分析得出印迹微球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Qmax1=9.087mg/g和Qmax2=13.80mg/g。此印迹微球成功用于分离虎杖提取液中白藜芦醇。 相似文献
8.
苏丹红Ⅰ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分离分析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的Fe3O4为磁性组分,苏丹红Ⅰ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磁强计对其进行表征。Scatchard分析表明,该磁性印迹聚合物有两类结合位点,最大表观结合量分别为84.59、210.49μmol/g;磁性印迹聚合物对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Ⅰ/苏丹红Ⅲ的相对选择系数分别为2.47和2.24,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苏丹红Ⅰ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吸附性。将该磁性印迹聚合物应用于辣椒粉提取液中苏丹红Ⅰ的分离富集,用磁铁将其与溶液快速分离,经高效液相色谱测得其检出限为0.50μg/g,样品回收率为78%~103%,相对标准偏差为2.8%~5.8%。 相似文献
9.
10.
分子印迹技术是综合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聚合物具有吸附选择性好、色谱效率高、便于功能设计等优点,在色谱分离、固相萃取、传感器、药物控释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磁性聚合物微球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分离、药物控释、疾病诊断等领域。在磁性粒子表面进行分子印迹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核壳微球,兼有良好的超顺磁性和高选择吸附性两大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综述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核壳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化学分析、生物分离和药物控释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该领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13.
微波辅助核-壳型Cr(Ⅲ)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在尿液中的分离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离子配体,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借助微波辅助加热,在二氧化硅表面快速制备Cr(Ⅲ)离子印迹聚合物,聚合时间比常规时间缩短了5倍.利用扫描电镜对印迹聚合物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粒径分布均匀,Cr(Ⅲ)离子成功地包覆在厚度约为40nm的印迹壳层内.详细地探讨了该印迹材料的吸附性能,并利用该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填充料,成功地用于尿样中Cr(Ⅲ)的固相萃取.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原位聚合法在经修饰的不锈钢丝表面键合甲基丙烯酸丁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BMAEDMA)材料,制作了不锈钢丝固相微萃取(SPME)纤维,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测定了豆腐乳中的苏丹红Ⅰ,Ⅱ,Ⅲ。系统考察了萃取时间、解吸时间、盐浓度等实验条件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建立了测定豆腐乳中苏丹红的SPME/HPLC方法。实验结果表明,3种苏丹红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50~1 000μg/L,线性相关系数(r2)不低于0.923 2,检出限为0.303~1.808μg/L。方法的柱内(n=3)和柱间(n=6)精密度(RSD)分别不大于9.2%和16.5%,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79.5%~86.4%。所制备的不锈钢丝萃取头机械强度高、操作简便、稳定性好、成本低;方法快速、灵敏,适用于豆腐乳中苏丹红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双功能单体的磁性双酚A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氧化硅包覆的四氧化三铁为载体,双酚A(BPA)为模板分子,β-环糊精和4-乙烯基吡啶为二元功能单体,采用热聚合方法制备了对双酚A具有特异吸附性能的磁性印迹复合材料(mag-MIP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该印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结合磁固相萃取(M-SPE)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研究了其对双酚A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该印迹复合材料对双酚A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能力.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该磁性印迹复合材料可用于环境水样中双酚A的快速分离富集,回收率为90.51%~98.21%. 相似文献
16.
以包覆Si O2的Fe3O4为载体,吡嘧磺隆(PS)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通过表面印迹法制备了磁性PS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吸附实验对其性能进行研究,并以MIP为固相萃取填料,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结果表明,MIP对PS的饱和吸附量为68.94mg/g,印迹因子为2.49。将本方法应用于大米中PS残留分析,回收率在87.73%~99.57%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低于5.51%。所制备的MIP对样品中PS的富集、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ZrO2/SiO2核壳型材料吸附磷脂的分析方法。首先利用NH3/H2O内部水解法制备了含不同比例ZrO2包覆的ZrO2/SiO2核壳型颗粒,并通过电镜和紫外吸收漫反射图谱对其进行了表征,证明在SiO2表面包覆有ZrO2材料。采用RP-HPLC-ELSD(Reversed phase-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以甲醇-水(含醋酸铵)为流动相,优化并建立了5种磷脂的分析方法。在以上基础上将ZrO2/SiO2核壳型材料制成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小柱,以5种磷脂标准品为研究对象,用RPLC-ELSD方法评价了SPE小柱吸附磷脂的效率。发现包覆有3.5%和7%ZrO2的ZrO2/SiO2核壳型材料吸附磷脂的能力均强于单纯的ZrO2材料,且3.5%的ZrO2/SiO2核壳型材料吸附效果最好,并将其初步应用于血清中磷脂的选择性吸附,结果表明,通过SPE富集后,能检测到更多的磷脂类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8.
以苏丹红I印迹的凝胶膜对模板分子的响应收缩为基础,利用表面引发聚合技术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芯片上制备了苏丹红I印迹SPR传感器,利用电化学和溶胀测量技术对传感器进行表征,建立了对苏丹红I的SPR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10~1.0×10-8 mol/L(R2=0.9987)。 方法用于样品红辣椒粉和腌制品中苏丹红I的检测,其检出限分别为3.4×10-10和2.5×10-10 mol/L。 红辣椒粉中两个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8%和2.10%,腌制品试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3%。 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19.
以合成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1为基底,氯霉素(CAP)为模板分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核壳型CAP分子印迹聚合物(MIL-101@MIP)。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MIL-101与MIL-101@MIP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MIL-101为规整八面体结构,在其表面覆盖了有序、多孔的印迹聚合物壳层。测试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静态、动态和选择性吸附性能。MIL-101@MIP对CAP的最大吸附量为66.56 mg/g,22.5 min达到吸附平衡,且对CAP有较高的特异识别能力。将其作为固相萃取填料,结合HPLC法,对水产品中的CAP进行分析,加标回收率为75.0%~103.7%,相对标准偏差为1.2%~3.9%(n=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