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自然循环加热段内对流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常压去离子水为工质,对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内单相水的对流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内工质的物性变化及由浮升力引起的自由流动对对流传热特性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提出了计算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内单相水的对流换热系数的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竖直纵向翅片管自然对流传热特性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自然对流条件下竖直放置的纵向翅片管的传热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了基管恒壁温下基管高度、翅片长度、翅片夹角及其交互作用分别对散热量和单位质量散热量的影响次序,并获得了计算范围内的竖直纵向翅片管的最优结构.在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又对竖直纵向翅片管在闭式小室内在基管近似恒壁温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对比试验和数值计算得到的竖直纵向翅片管散热量和单位质量散热量,平均偏差为3.3%.数值计算采用的具体方法可靠,获得的结论可信.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的管内对流换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自然工质CO2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系统中气体冷却器的换热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高的换热效率是提高系统COP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阐明了超临界流体换热研究的处理原则和分类方法,并重新定义了CO2临界区范围.利用修改的 BWR方程计算得出了 CO2临界区的物性变化规律,并分析了获得超临界换热关联式的理论求解方法.最后,建立了超临界CO2管内冷却过程的数学模型,为求解其换热规律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熔盐为传热工质,对考虑熔盐自然对流情况下横纹管内的流动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同一Re数,横纹管内下侧Nu数大于上侧Nu数,随着Re数的增加,管内下侧Nu数与上侧Nu数的差值逐渐减小。考虑自然对流影响的横纹管内平均Nu数与不考虑自然对流影响的横纹管内平均Nu数基本相等。强制对流的Re数越低,自然对流对横纹管单侧传热影响越明显。横纹管槽宽越小,槽深越深,自然对流对单侧传热影响相对越小。通过非线性拟合,分别得出横纹管内下侧传热Nudown/Nuave-b、上侧传热Nuup/Nuave-b与浮升力参数Bo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一种能够体现流体物性变化的格子Boltzmann模型。首先,通过模拟常压下空腔内的自然对流,检验了模型的可靠性。其次,模拟了超临界压力下CO2的自然对流,讨论了伪临界温度附近急剧的物性变化对流动及传热的影响。模型的提出为深入探讨CO2的流动和传热特性提供了有力工具。本文结果为有效利用超临界CO2提高换热系统的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颗粒动理学理论建立了流化床中的欧拉双流体模型,采用了单气泡沿壁面运动物理模型,从颗粒分布特性、温度分布特性和瞬时传热特性三个方面对超临界水流化床和气固流化床的床层与壁面间传热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相对于气固流化床,超临界水流化床中气泡的直径和上升速度都较小;超临界水流化床中床层与壁面间的传热系数与颗粒浓度呈反相关关系,而对于气固流化床则是正相关关系;并且不同于气固流化床,超临界水流化床床层与壁面间传热系数在颗粒浓度较低处对表观速度变化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8.
曳力和湍流对超临界水流化床传热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基于颗粒动力学的欧拉双流体模型,对比研究了曳力和湍流对超临界水流化床传热特性的影响,选取了Gidaspow、Syamlal-O'Brien和Wen-Yu三种曳力模型以及标准κ-ε、RNGκ-ε、Realizableκ-ε湍流模型三种高Re数湍流模型及低Re数κ-ε湍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曳力模型中,Gidaspow曳力模型在超临界水流化床中更为适用;对于所采用的四种κ-ε湍流模型,利用三种高雷诺数湍流模型模拟所得床层与壁面间传热系数基本一致且大于采用低雷诺数模型模拟所得传热系数,而综合考虑,RNGκ-ε湍流模型更适于超临水流化床传热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修正的Darcy定律,数值模拟了上端开口,从底部等温加热的多孔介质中黏弹性流体的自然对流与传热,其中使用了特征松弛时间λ和迟滞时间ε来表征黏弹性流体的性质。我们选择了三组不同的λ和ε.发现与牛顿流体中对应的情况相比,黏弹性流体的传热特性有很大不同。另外,上端开口多孔介质中的黏弹性流体比上端闭口多孔介质中黏弹性流体的自然对流与传热也有很大不同.在不同的Ra数范围,传热规律服从不同的标度律。  相似文献   

10.
赵勇  刘庄 《计算物理》1988,5(4):420-429
论文中以流函数、涡度和温度为基本变量,建立了铸件凝固时的传热和自然对流的数学模型。控制方程采用半隐式有限差分在固定网格上求解。在模型建立过程中,着重讨论了潜热的处理和固液相区(界面)速度条件。对于潜热处理,采用了基于合金平衡相图的比热焓法;对于固液相区(界面)速度条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固相率进行修正的处理方法。另外还探讨了将本文提出的解法应用于复杂几何条件的可能性。最后,通过对一个典型例子进行计算,对自然对流对铸件凝固的影响作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硅油MM具有较低的临界点和较高的热稳定性,更适合应用于高温位热源的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超临界压力流体热物性会在拟临界点附近发生剧烈变化,导致流体管内对流传热出现传热强化或恶化等异常现象。本文通过实验获得了超临界压力硅油MM竖直管内向上流动的对流传热特性,分析了热流密度和压力等边界条件对传热特性的影响,并结合浮升力作用和热加速效应探讨了传热恶化的机理,为超临界ORC系统中加热部件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小尺寸传热面对磁性液体的强化自然对流换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磁性液体(MagneticFlu问是将超细的纳米级铁磁微粒稳定弥散于水、煤油、氟里昂等不同基液中而制成的胶体溶液.不同材料的超微粒子有着广泛的技术应用,如军用飞行器的隐身材料、固体火箭的高能添加剂、新型高效催化剂和高性能磁性材料等等.而用其制成的磁液在工业上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因而日、美、俄、英等国均已投入巨资,在这一领域进行竞争,其成果已经投入工业应用。根据1992年的统计,有关磁液的公开技术报告和论文已达到5000余篇,专利超过2100项l‘,‘],有关产业的年产值已超过一亿美元K‘]磁液的应用非常广泛,归纳…  相似文献   

13.
李光正 《计算物理》1998,15(1):19-28
非牛顿幂次流体沿竖直平板层流自然对流为非线性两点边值问题,其速度场与温度场需耦合求解。采用几种数值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计算,研究了各种普朗特数(Pr)及不同幂次流体对沿壁面平均努赛尔数(Nu)的影响变化,并与有关文献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流动分岔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平面对称突扩管中进行强迫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热流密度在流体发生流动分岔现象后流动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临界雷诺数和转换雷诺数减小,流动稳定性遭到削弱;对应于相同的雷诺数,由于流动分岔引起的不对称压力分布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对应于突扩管上、下半部有不同变化规律,这使得对应回流区的大小分别减小和增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含有金属腐蚀物杂质的亚临界与超临界压力水在竖直加热圆管内的受迫对流与混合对流传热与传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变物性、浮升力以及压力等因素对管内对流传热与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浮升力使自下而上流过竖直加热圆管的对流传热和传质增强;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超临界压力水的热物性对传热传质的影响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6.
单个颗粒的传热过程对于燃煤流化床锅炉中煤的着火和随后的燃烧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Euler-Lagrange方法的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了数值研究。该模型对流体相的运动和传热规律以Euler。方法描述,对固体颗粒相则以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离散单元方法(DEM)在颗粒层次上进行描述。研究结果表明颗粒与床层之间有很高的传热系数。另外,对单个颗粒温度变化过程的模拟研究表明,颗粒经过较短的时间便能接近床层的温度,且不同颗粒具有类似的温度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17.
封闭圆内开缝圆自然对流的非线性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数值计算对封闭圆内开缝圆自然对流的非线性特性进行了研究。数值计算以整个流场为计算区域,采用非稳态数学模型和具有QUICK差分格式的SIMPLE算法。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参数下流动和换热存在稳态定常解、周期性振荡解、拟周期性振荡解和非周期性振荡解。稳态定常解的相图是一个点;周期性振荡解的相图是一个极限环,对应功率谱含一个基频及其谐波;拟周期性振荡解的相图为环面,对应功率谱含两个不相关的频率及它们的线性组合频率;非周期性振荡解的功率谱为无规则的宽带连续谱。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压力23~27 MPa,温度360~420℃的参数范围内,研究了固定床与流化床的流动阻力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的计算固定床压降的Ergun公式在超临界水条件下仍可适用,实验值与Ergun公式计算值的平均误差为13.3%。基于固定床及流化床流动阻力特性实验结果拟合了一个适用于超临界水条件下计算流化床最小流化速度的...  相似文献   

19.
黑腔冷冻靶传热与自然对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鑫  彭述明  周晓松  余铭铭  尹剑  温成伟 《物理学报》2015,64(21):215201-215201
惯性约束聚变的设计要求在靶丸内形成均匀光滑的氘氚冰层, 靶丸周围的热环境对冰层的质量特别是低阶粗糙度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对自主研发的黑腔冷冻靶实验装置中的热物理问题展开了数值模拟, 重点考察了黑腔冷冻靶的传热和流体力学特性. 通过参数分析得到了自然对流对靶丸温度均匀性产生影响的临界条件. 比较了黑腔不同布置朝向时的流场和温度分布, 结果显示黑腔水平布置时自然对流更加强烈, 造成的靶丸温度不均匀性也更大. 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消除自然对流影响的可能性, 结果发现仅当黑腔垂直布置时利用黑腔分区方法能够消除对流效应对靶丸温度不均匀性的影响而黑腔水平布置时不能消除. 研究结论对于实验中冷冻靶结构的设计、改进和实验的开展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无扰动、随机式扰动以及正弦式扰动下,通过对竖直恒温面处状态Ra为1.328×10^9、Pr为6.24的自然对流进行模拟,探索了热边界层的不稳定性和共振强化自然对流换热。结果表明:(1)竖直自然对流边界层上游位置的随机式扰动对热边界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稳定阶段;(2)该状态下的竖直自然对流边界层的特征频率为15 067,且相比于无扰动状态,频率为15 067的正弦式扰动能在竖直恒温面处提高5.15%的换热量;(3)在竖直自然对流边界层上游位置加入特征频率的正弦式扰动,竖直恒温面处的局部努塞尔数Nu均出现明显波动,且波动随着边界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