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核物理实验和γ剂量探测中,γ射线探测器,如 Ge(Li),HpGe,Nal(T1)和 BGO等都需要刻度能量线性和相对效率.在兆电子伏能区,在加速器上可以利用不同的核反应获得不同能量γ射线.但在没有加速器的地方则无法进行.我们利用一个~105中子/s的Am-Be中子源制成了高能量γ射线刻度源装置.实验装置见图1.这个装置简单、方便.对于没有加速器的地方尤为实用. 一个原子核俘获一个热中子后,由于中子结合能,复合核将处在较高的激发态,它在退激时放出特征的单色γ射线,其能量由激发态的能级决定.一般来说,俘获γ射线谱是多线结构的,但是在高能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成立于1987年.该加速器上配有双等源、电荷交换源、溅射源、强流溅射源和正在研制的极化源,已为核物理实验工作提供了20多种元素的离子束.该加速器上建有11条束流线,分布在三个实验厅中,主要的终端实验  相似文献   

3.
中国核物理学会于1984年11月11—18日在武汉召开了第六次全国核物理会议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王肖明教授和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彭仁杰博士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会议共有特邀报告15篇,论文292篇,其中140篇在会上作了报告. 这次会议反映了近两年来我国核物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成果和进展. 我国为核物理研究服务的较大型加速器的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引进的HI-13串列加速器即将出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分离扇型重离子加速器正在按计划进行工作.这些设备将为提高我国核物理研究水平创造物质…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核物理教学实验安全难题,设计了虚实结合的核物理教学实验仪器.采用先进的虚拟放射源、可重构理念和技术,通过虚实结合开发了放射源模拟器、教学通用型的多功能数字多道和实验控制系统,可对放射源及探测分析系统仪器及参量进行灵活的重构配置,拓宽传统核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利用该系统可开设放射性测量的统计规律、闪烁体探测器与γ射线吸收、康普顿散射等10余个实验项目,学生可以重构实验系统,研究射线(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利用核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开展了γ能谱测量实验,标定了γ谱的能量刻度.实验测量了~(137)Cs和~(60)Co的背散射峰能量,实现了对未知射线能谱的测定,验证了能量与峰位道址的线性关系.基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核物理实验,灵活多变,操作性强,学生可自主设计实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利用康普顿背散射(BCS)产生γ射线的原理,并以SsRF储存环电子运行参数为例,给出了利用BCS方法产生MeV量级γ射线束的计算结果,预期该光子束具有高强度、高极化度、单色性、方向性好等优点。同时对国际上已运行和拟建的高能和低能γ束线站的装置和性能作了简要介绍,并分别探讨了高能和低能准单色极化γ射线在核物理和核天体物理研究中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对基于正对以及离轴几何条件下,采用直线加速器加速的电子同短脉冲强激光发生Compton/Thomson散射的激光同步辐射源作了初步探讨,这一方法为我们构建超短脉冲的高亮度、准单色、可调谐的X-γ射线源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和模拟计算研究了无损检测用15MeV电子直线加速器X射线主束内的中子剂量. 加速器采用了铜复合靶和钨加含硼聚乙烯的屏蔽结构, 能够有效地减少光中子的产生, 中子产额在1/1000n/γ以下. 但由于主束内光子剂量很大, 中子的绝对强度也不容忽视. 针对加速器周围强X射线脉冲辐射场的特点, 采用了被 动型的中子剂量测量方法, 加速器正常工作情况下, 使用CR-39片和双电离室测量了等中心处中子对X射线的剂量当量比率, 分别为0.19mSv/Gy X-ray和0.060mSv/Gy X-ray. 利用MCNP5模拟计算了实验相应点的中子对X射线的剂量当量比率, 为0.092mSv/Gy X-ray, 与实验测量结果在数量级上一致. 加速器主射束上Dn/Dγ<1/1000,小于辐射防护标准对中子泄漏剂量的规定值, 从而验证了屏蔽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前言在束γ实验可以测量核反应生成的γ发射体发射的γ射线。显然这种γ射线带有核结构和产生发射核的反应机制两者的信息。这类实验最初由单个NaI 探测器测量,后来用高分辨锗γ探测器。今天已经有三个多探测器列阵开始工作。它能测量γ发射体的全部性质。本文将叙述这些列阵探测器的发展方向和在核物理实验中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利用康普顿背散射 (BCS)产生γ射线的原理 ,并以SSRF储存环电子运行参数为例 ,给出了利用BCS方法产生MeV量级γ射线束的计算结果 ,预期该光子束具有高强度、高极化度、单色性、方向性好等优点。同时对国际上已运行和拟建的高能和低能γ束线站的装置和性能作了简要介绍 ,并分别探讨了高能和低能准单色极化γ射线在核物理和核天体物理研究中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对基于正对以及离轴几何条件下 ,采用直线加速器加速的电子同短脉冲强激光发生Compton/Thomson散射的激光同步辐射源作了初步探讨 ,这一方法为我们构建超短脉冲的高亮度、准单色、可调谐的X γ射线源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沃尔夫冈·保罗生于1913年.他于1939年在柏林高等技术学院Kopferman教授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以后一段时间内从事原子核磁矩的测量工作。他设计了一种新的原子束仪并用它研究了铍和其它元素的超精细结构、斯塔克效应、振子强度等参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的工作不得不暂时中断了一个时期.以后他在哥丁根大学用传统的磁质谱仪从事质谱和同位素分析的工作.1947年在他主持下建成了一台6MeV的电子回旋加速器,并用它开始了一系列有关核物理的实验,如氘核的光裂变,核的电子散射等实验.同时他继续了他有关原子束的实验.  相似文献   

11.
40多年来,加速器的唯一目的似乎就是提供束流以进行核物理或其他各种实验,对加速器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分析能力则一直未被发现和利用。即使在1938年,Alvarez 和Cornoy 将美国贝克莱劳仑兹实验室的回旋加速器用作一台质谱计鉴定了~3He 核素之后,仍然未引起公众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赵忠尧老师是中国核物理的开拓者,也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先驱者之一。1929年,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研究工作,观察到硬r射线在铅中引起的一种特殊辐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创建于1959年8月,是我国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四个核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所之一.研究领域主要为理论核物理实验核物理和核科学技术及其在材料、生物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放射性药物、标记化合物、辐射工艺和辐射研究),核电子仪器和同位素仪表,核能源和核电站堆的试验及各类加速器技术等.本所目前有职工1200名,其中科技人员760名(高级科技人员180名,中级科技人员400余名);科学仪器设备有1.44m等时性可变能量回旋加速器、1.5MeV电子静电加速器、4MV质子静电加速器、200kV电子发生器,钴-60辐射源、零功率反应堆和6MV串列静电加速器等大型实验设备和其它大型精密仪器设备160台件.三十年来已取得各类科研成果600多项,其中重大科技成果200多项.获国家级奖8项,院、市级奖93项.  相似文献   

14.
赵忠尧对正、负电子对研究的开创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物理学家赵忠尧曾发现硬γ射线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现象,他的工作对正电子的发现及正电子的研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赵忠尧生于 1902年。浙江省诸暨县人.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1927年,他得到“中国文化教育促进基金会”(The China Founda- tion,for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andCulture)资助,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在密立根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早在二十年代,密立根就猜想宇苗中的质子和电子有可能结合并生成各种原子核,同时放出γ射线、为了证实这一猜想,他曾指导许多学生从事与此有关的研究.那时克莱因和…  相似文献   

15.
通告     
《Chinese Physics C》主要发表粒子物理、核物理与重离子物理、粒子与核天体物理和宇宙学、探测器与实验方法、加速器及同步辐射等学科在理论、实验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16.
 胡济民先生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为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和核物理学的发展所作的贡献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心中.特别是他为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加速器工程建设和核物理研究工作的持续发展所给的支持和贡献令我们永远难忘.他是近物所的客座研究员,后来又担任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原子核理论中心的科学顾问.多年来,他经常关心和参加有关近物所的各类学术活动,并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年轻的德国物理学家穆斯保尔1958年在哥丁根发现了核物理中的一种新效应。这种效应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它能保证高度精确地测量γ射线的频率,因此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不仅对核物理,而且对其它许多物理领域:广义相对论、固体物理等都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粒子加速器问世以前,科学家就利用天然放射性和宇宙红进行核物理的研究。1919年卢瑟福用放射性物质产生的α射红轰击原子核,首次实现了人工核反应。天然放射性粒子来之不难,但能量较低、强度很弱;宇宙红能量最高可达1022eV,却是"靠天吃饭",难以开展精确的实验。粒子加速器在20世纪30年代初发明后,很快成为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角。然而,随着粒子物理向高能量前沿的推进,加速器的规模成越来越大,位于瑞士和法国边境质心系1  相似文献   

19.
低能实验核物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介绍了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和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年来在低能实验核物理及其应用方面的部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26Al是一个在多个学科都非常有意义的放射性核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在利用加速器质谱技术测量26Al时所开展的各种测量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和测量灵敏度,并介绍了目前利用^26Al在地球科学、生物医学、核物理以及天体物理等诸多方面的应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