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u(phen)2+2和Cu(bpy)2+2与6-巯基嘌呤、腺嘌呤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pH为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电化学及紫外光谱电化学等方法研究了铜配合物与6-巯基嘌呤、腺嘌呤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phen)2+2和Cu(bpy)2+2与6-巯基嘌呤、腺嘌呤发生了相互作用,但作用程度不同.根据荧光光谱实验数据计算出Cu(phen)2+2和Cu(bpy)2+2与6-巯基嘌呤、腺嘌呤的配位比均为1∶1;它们与6-巯基嘌呤作用的配位常数分别为2.23×104L/mol和6.11×104L/mol;与腺嘌呤作用的配位常数分别为1.95×104L/mol和5.12×104L/mol.电化学实验也获得了相近的结果.这为解释Cu(phen)2+2和Cu(bpy)2+2与DNA的作用机理及作用部位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Cu(phen)22+与6-巯基嘌呤及DNA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Tris-NaCl(pH=7.2)缓冲溶液中,应用伏安法、电子吸收光谱分析、溴化乙锭荧光分析、粘度测量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研究了Cu(phen)2^2+(phen=1,10-邻菲咯啉)与6-巯基嘌呤(6-MP)及DNA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phen)2^2+与6-MP发生了明显的相互作用,其作用产物不仅与小牛胸腺DNA具有更强的相互作用,并且在H2O2和抗坏血酸存在下对质粒pBR322 DNA具有更强的断裂能力,与DNA的作用模式可能为部分插入模式。  相似文献   

3.
用微量热法对菲洛合铜[Cu(phen)2]2^2 和联吡合铜[Cu(bpy)2]^2 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依据McGhee-Von Hippel邻近排斥方程确定了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结合位点距离n及热力学参数 △rHm,△rGm和△rSm。结果表明这两种铜的配合物与DNA之间均可 形成稳定的三元配合物,且反应为熵驱动过程,DNA与这些配合物的刍合过程中同时存在插入和静电作用两种模式,插入作用的强弱与金属配合物中配体的平面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4.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 篱子(M^2+=Cu^2+,Co^2+,Ni^2=,Zn^2+,Cd^2+)与核酸碱基(P=腺嘌呤,胞嘧啶)形成的二夫配合物以及与腺甘-5'-三酸(ATP)形成的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三元配合物相对于二元酚物的稳定性用平衡常数ΔlgKM大,这可能与三元混配配合物分子内存在配体间的芳环堆积、氢键作用以及πA-πB协同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在Tris-NaC1*(pH=7.2)缓冲溶液中,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旋转圆盘电极实验、交流阻抗法及其数据模拟等技术研究了Cu(phen)2 25(phcn=1.10-邻菲咯啉)与6-巯基嘌呤(6-MP)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Cu(phen)2 2MP与6-MP无论在扩散控制过程或电化学控制过程都发生了相互作用.Cu(phen)2 2及其与6-MP的作用产物于铂电极上均呈现一对氧化还原峰,但后者呈现的氧化还原峰负移.峰电流减小.交流阻抗结果显示,无论6-MP存在与否,Cu(phen)2 2在交流阻抗谱上均呈现两个清晰的电容弧,但当6-MP存在时,电化学反应电阻和电化学吸脱附电阻均增大.Cu(phen)2 2在不同转速下的阻抗拟合结果显示.随转速增大.电化学反应电阻和电化学吸脱附电阻均减小.双电层电容呈增大趋势,而吸脱附电容呈减小趋势:当6-MP存在时.仍然呈现此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旋转铂盘电极上Cu(phen)22+与6-巯基嘌呤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Tris-NaCl(pH=7.2)缓冲溶液中,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 旋转圆盘电极实验、交流阻抗法及其数据模拟等技术研究了Cu(phen)22+(phen=1,10-邻菲咯啉)与6-巯基嘌呤(6-MP)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 Cu(phen)22+与6-MP无论在扩散控制过程或电化学控制过程都发生了相互作用. Cu(phen)22+及其与6-MP的作用产物于铂电极上均呈现一对氧化还原峰,但后者呈现的氧化还原峰负移,峰电流减小,交流阻抗结果显示,无论6-MP存在与否, Cu(phen)22+在交流阻抗谱上均呈现两个清晰的电容弧,但当6-MP存在时,电化学反应电阻和电化学吸脱附电阻均增大. Cu(phen)22+在不同转速下的阻抗拟合结果显示,随转速增大,电化学反应电阻和电化学吸脱附电阻均减小,双电层电容呈增大趋势,而吸脱附电容呈减小趋势;当6-MP存在时,仍然呈现此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8.
合成了以4,4-bpy为中继基,Gly,GlyO为螯环的新型双核铜配合物。经X射线单昌结构分析确定该配合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CCH2CONHCH2COO)Cu(OH)Cu(OH)(C10H8N20Cu(OH)-(H2NCH2CONHHCH2OO).」10H2O。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采用ab initioHF和密度泛函B3LYP方法对[Ti(CO)6(MPEt3)]^配合物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理论计算,并对Ti-Au金属-金属相互作用能运用完全均衡校正法对基函数重叠误差(BSSE)进行较正。理论优化的结构与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实验基本相符,Ti-Au相互作用能为10.8575eV(B3LYP/BSSE)。进一步探讨Cu族元素为中心的同系配合物离子[Ti(CO)6(MPEt3)]^-(M=Cu,Ag,R=Me,H)的电子性质及结合能规律,结果表明:Cu族化合物中,Au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化合物,表现出金属-金属相互作用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根据配合物H2C(P(Ph)2AuX)2(X=I,Cl)和HC(P(Ph)2AuX)3(X=I,Cl)的晶体结构对它们进行了从头算研究,在MP2近似水平下得到绕C-P旋转所产生构象的势能曲线,从而揭示Au(I)-Au(I)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四个配合物中均存在Au(I)-Au(I)相互作用,该作用较弱,约为10.0~16.5kJ/mol,与Schmibaur的实验估计值和Pyykko  相似文献   

15.
16.
用ESR方法研究了[Cu(IO5OH)2]^5-离子配合物中^127I核的超超精细相互作用,旨在证实在碘离子上存在未成对电子自旋和找到一种解释Cu^2+离子中电子离域的机制,根据ESR的参数的计算指出碘离子上自旋密度为0.77%。  相似文献   

17.
本文合成了2-二甲胺基6-羟基-4-基嘧啶与铜(Ⅱ),锌(Ⅱ)的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和摩尔电导等方法对产的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铜与苯基羧酸根「PCA^-=苯甲酸根(Bz^-),2-苯乙酸根(PAc^-),3-苯丙酸根(PPr^-),4-苯丁酸根「PBu^-)」和2,2’-联吡啶衍生物(dpx:2,2‘联吡啶胺dpa,2,2’-叩头 吡啶酮dpk,2,2‘-联吡啶甲烷dpm)三大系列12种新的三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1  相似文献   

19.
1 INTRODUCTIONThecoordinationchemistryofmulti substitutedoxamidesisofimportancetoawidevarietyofchemical[1 ] ,biological[1 ] andappliedsystems[2 ,3] .Themagnetic[4,5]andspectroscopic[6 ,7] propertiesoftheoxamidecomplexesareveryinteresting .Alotofmononuclearandbimetall…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