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认为,积极的心智活动是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我们在教学中创设时机,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探究问题解决的途径,有效促进了学生心智活动,切实培养了数学能力.今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供参考.1让学生探究新知识引领学生参与新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究,可以优化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2.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的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解题后的反思是解题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本文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解题反思能力谈几点看法.1挖掘教材例题本身价值,重视“三基”教学,培养解题反思能力首先,教材中素材的选取,反映了相应数学内容的本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课程内容的呈现,反映了数学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的认识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思维品质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效率的重要决定因素,反思能力是众多思维能力中重要的一种,它是学生对自身认知活动过程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事物的分析、评价的一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中很重要但又是相对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在提倡教师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成为一个研究型学者的今天,教师作为反思的主体,通过教学反思,使自身得到了提高.那么,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否也应该积极反思,成为反思型学习者呢?笔者曾被这样的问题困扰过: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强调过N次了,可还是有不少学生出错,或者听学生诉苦:"老师,你课堂上讲的我都听懂了,作业也会做,怎么考试时就不会了呢?"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反思,原因可能是:(1)学生没有反思意识或不知道如何反思,以致很多学生到了高中甚至大学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没有时间反思;(3)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忽视了学生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数学绵延几千年,都是以解决现实中提出的各色各样需要计算和计量的问题为已任的,“经世致用”是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的典型特点之一,从《九章算术》到《数书九章》都一再表现出这种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中学数学教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灵活运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诸多能力中,普遍认为思维能力是形成各种能力的核心.下面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数学解题能力的强弱上.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广大中学师生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学生中真正善于解题者为数甚少,多数学生处于模仿性的解题层次,一旦遇上较难或新颖的问题,常常优柔寡断,思维混乱,无所适从.平时学生缺少解题决策能力的培养,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9.
众所周知,几何证明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特色素材,一直在课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正在实施的几种初中数学实验课程又无一例外地把削弱和淡化几何证明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意向之一.应当承认,几何证明虽然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等主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其系统、严密的演绎特点也确实给数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继续在中小学数学中独占一大块地盘显然已不合时宜.问题在于,几何证明弱化后,究竟该如何应对才不致使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尤其是逻辑推理能力降低到不应当的地步?这是摆在一线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研究课… 相似文献
10.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应该教给学生有用的数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经济和科技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理论、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元认知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J·Flayell)于1976年提出的,元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简言之是“认知的认知,反思的反思”.元认知概念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的实质在于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解题者在执行解题策略时,均会接受元认知的指示和指导:通过元认知体验,在元认知知识的基础上检验、回顾解题方法,调控解题策略,最终逼近问题目标状态.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自觉性,能让学生实现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发现欲和创造欲.从而使他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振奋起来,促进思维发展,在教学中将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正如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造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基于创新的形势和要求,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如何立足于教学实际,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呢?以下是笔者所作的一点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是高中数学新课程提出的重要理念.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1 问题的提出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 ,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为体现素质教育的导向 ,逐渐淡化了对知识点的覆盖 ,力避学生普遍熟悉的“解题套路” ,却加强了对数学素养和数学智能的考察 ,试题中年年都会出现一两道初中生 ,甚至小学生都能解的问题 .为比较初、高中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反映 ,现将这类题目编篡几道 ,分别在一个初一班 (该班基础较好 ,40人 ,受过几年奥数训练 )做练习和在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班进行测验 (要求尽量写过程 ,即时 1 5分 ) .两类受试群体条件不一 ,大有“关公战秦琼”之嫌 ,有人说初一奥数班 ,每周接受一次奥数训练有… 相似文献
17.
1问题的背影本人多年同时任教一个理科实验班,一个普通班.理科实验班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较强,多数为数学尖子生(有各级数学竞赛获奖经历).普通班的学生多数为数学中等生.经过多年的观察与研究,我们发现,在数学解题活动中,中等生与尖子生和目标意识差异十分明显,对解题 相似文献
18.
1 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许多应用问题都与日常生活、生产、社会、自然有密切的联系,都有一定的实际背景,例如2000年春季高考(上海)第19题是一个商品销售问题,同年秋季高考第6题是与GDP和人口增长率有关的问题,而第20题是给机器人下指令问题,2001年春季高考(上海)第11题是存款利息问题,第19题是钢锭浇铸容器问题,同年秋季高考(上海)第7题是土地沙化面积问题,第21题是清洗蔬菜上残留农药问题,它们都有各自的实际背景。 相似文献
19.
解题教学的目的集中于学生获得较高的数学分数上,教学中则是通过大量习题的重复训练获得优异的成绩,就解题而论解题,亦或功利性的针对应试中的解题技巧的研究,缺少对数学概念、方法和思想的反思和理解,更缺乏思维的针对性培养和训练,教师对解题的思维教育功能也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索,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能力分为多种,包括阅读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只有将这些能力充分运用起来才能把握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笔者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中,经常听到抱怨,“数学成绩不理想,不是不努力,而是不仔细把题目看错了,太粗心造成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