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碰撞诱导解离技术研究了苯胺离子-分子反应产物m/z187、186和185离子及其子离子m/z170和169的碎裂反应特性,由质子化联苯胺和质子化对-氨基联苯及质子化二苯胺的碰撞诱导解离谱,发现由m/z187离子生成的m/z170离子具有联苯的结构;由m/z186离子生成的m/z169离子也具有联苯的结构;m/z187、186和185离子不具有联苯胺的结构,在碎裂反应中具有络合物结构。  相似文献   

2.
在D2O化学反应气条件下环丙烷衍生物的H/D交换反应特性,发现了三种新的产物离子(M+1)^+、(M+2)^+和(M+3)^+。应用碰撞诱导碎裂(CID)技术研究了这些离子的碎裂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新的产物离子是由反应物与试剂离子间发生H/D交换反应生成的。并获得了环丙烷衍生物结构中活泼氢位置及其数量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魏杰  方黎 《光学学报》1998,18(1):8-32
报道了乙胺分子在440-475nm波长范围内多光子电离(MPI)质谱(MS)研究结果。碎片离子主要由母体离子碎裂模式产生。母体离子CH3CH2NH2由经3s里德堡态的(2+2)共振多光子电离产生后,大部分发生β键断裂,形成CH2=N+H2离离子,还有一部分再吸收一个光子,通过C-H(CH2)键的断裂产生了CH3CH-NH2离子。CH3CH=NH2和CH2=NH2离子最容易发生的碎裂过程是脱去氢分子  相似文献   

4.
在外部重原子微拢剂溴代环己烷存在下,β-CD/碘代乙基联苯体系可发射一定强度的室温磷光信号,若丁醇作为第四组分存在,则能显著提高体系的室温磷光发射强度。研究了该体系室温磷光发射的适宜条件和多种醇、不同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影响。认为β-CD/碘代乙基联苯/溴代环乙烷/丁醇体系属于一种超分子组合的发光体系,醇的作用属典型的分子调控作用。β-CD/碘代乙基联苯/溴代环乙烷形成主、客三元包结物,可醇则利用其  相似文献   

5.
用飞秒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了吡啶分子团簇在 4 0 0nm波长下的多光子光电离 ,实验观测到一系列的质子化和非质子化团簇离子 .结果表明 ,质子转移也能发生在弱氢键结合的分子间 .通过分析离子峰宽和离子信号强度随气源压力的变化 ,得到质子化团簇离子来源于大团簇离子的碎裂 ,而非质子化团簇离子是中性团簇直接电离的结果 .从头计算结果表明 ,吡啶团簇是通过弱氢键C -H…N结合在一起的 ,并且团簇离子离解倾向于生成质子化产物  相似文献   

6.
在外部重原子微拢剂溴代环己烷存在下,β-CD/碘代乙基联苯体系可发射一定强度的室温磷光信号,若丁醇作为第四组分存在,则能显著提高体系的室温磷光发射强度。研究了该体系室温磷光发射的适宜条件和多种醇、不同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影响。认为β-CD/碘代乙基联苯/溴代环己烷/丁醇体系属于一种超分子组合的发光体系,醇的作用属典型的分子调控作用。β-CD/碘代乙基联苯/溴代环己烷形成主、客三元包结物,而醇则利用其羟基与CD端口羟基形成氢键,其烷基键借助于疏水相互作用力,覆盖在CD上、下端口,对外部氧向CD腔内的扩散起着隔离作用,减少了三线态氧对发光体激发三线态的猝灭,从而显著提高了体系室温磷光发射强度  相似文献   

7.
乙胺分子的多光子电离过程质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乙胺分子在440~475nm波长范围内多光子电离(MPI)质谱(MS)研究结果。碎片离子主要由母体离子碎裂模式产生。母体离子CH3CH2N+·H2由经3s里德堡态的(2+2)共振多光子电离产生后,大部分发生β键断裂,形成CH2=N+H2离子,还有一部分再吸收一个光子,通过C-H(CH2)键的断裂产生了CH3CH=N+H2离子。CH3CH=N+H2和CH2=N+H2离子最容易发生的碎裂过程是脱去氢分子,分别产生C2H4N+(分子式)离子和CH≡N+H离子。  相似文献   

8.
在自行研制的离子迁移谱仪器上,制备了反应离子质子化水团蔟离子[H+(H2O)n],并研究了甲基异戊酮的迁移谱。甲基异戊酮的产物离子峰的个数由浓度决定,当浓度在0.004μg/L时出现一个产物离子峰,当浓度达到0.1μg/L时出现两个产物离子峰,当浓度达到1μg/L时出现一个产物离子峰。甲基异戊酮与反应离子发生反应,生成单体团簇离子和二聚体团簇离子。实验测量了各种离子的约化迁移率。  相似文献   

9.
高温下CF4在H2中解离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单脉冲激波管研究了有少量CF3Cl参予下的CF4与H2的混合在高温下的反应动力学,发现主要产物为C2F4和CF3H。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反应过程为一个双中心链反应。始发反应为CF3Cl的C-Cl键的断裂,继之以由H2和CF4为媒介的双中心链传递,最后测得温度由1000至1080K,压力为0.1MPa下的CF4表观分解速率常数为keff=10^13.7exp(-55000/RT)l^1/2mol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280nm脉冲激光光解被Ar和Xe基体隔离的Fe(CO)5以产生配位不饱和的Fe(CO)3。用傅里衰变换红外光谱仪实时监察光解停止后Fe(CO)3和CD的复合,并以Smoluchowski扩散控制反应动力学理论模型求得Fe(CO)3与CO的反应半径为4.0×10^-10m,CO在10K的Ar和Xe基体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2.2×10^-23m^2/s和4.5×±∩^-23m^2/s。  相似文献   

11.
用TDS和AES考察了CO在多晶Ni上的Sm膜和Sm/Ni表面合金上的吸附与反应。化学吸附的氧和CO解离生成的表面碳之间的反应,使热脱附谱中600-800K的中间温度区出现新的OC脱附峰。  相似文献   

12.
氨和甲醇团簇中的质子转移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激光多光子电离质谱和分子束技术研究和氨和甲醇二元团簇,实现观测到两个系列质子化的团簇离子:(CH3OH)nH^+和(CH3OH)nNH4^+(1≤n≤14),其产生是经过二元团族内的质子转移反应。同时也研究了氘代甲醇CH3OD和氨混合团簇,结果表明OD原子团中的D转移概率比CH3原子团中的质子转移概率大几倍。在HF/STO-3G和MP2/6-31G**水平上对氨和甲醇二元团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与CH3相比OH中的质子转移更加容易,因为CH3中的质子转移过程中要克服高度约120kJ/mol的能垒。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四氯四铜酸苯铵盐(C6H5NH3)2CuCl4单晶,Mr=187.26,由四园衍射数据确定了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a,a=0.7184(1),b=0.7448(2),c=1.5070(4)nm,β=100.67(2)°,V=0.7924nm^3,Z=2,Dx=1.650gcm^-3,(Mo,Ka)=0.071069nm,μ=4.056mm^-1,F(000)=389,R=0  相似文献   

14.
利用束箔技术研究能量为110keV的C+离子与厚度为8.5μg/cm2的碳箔相互作用激发放出的辐射光,这些光经鉴定主要来自CⅠ-CⅢ离子的激发辐射光。测量顺着箔后的激发辐射光的衰变曲线,得到几条较强谱线的能级寿命  相似文献   

15.
在355、532nm激光波长下用TOF质谱研究了C4H5N-(H2O)n氢键团簇体系的多光子电离。二波长下均得到一系列C4H5N-(H2O)n^+及质子化产物C4H5N-(H2O)nH^+。355nm下可能存在双光子共振电离过程,使得该波长下吡咯母体及团簇离子信号较532nm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测定豆类试样及其粗蛋白质中色氨酸含量的分光光度法,讨论最佳试验条件及试剂用量,反应产物在410nm处具有最大吸收波长ε=1.103×10~4L/mol·cm。回收率93.50%-110.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61%。  相似文献   

17.
激光驱动的光阴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激光驱动的光阴极实验研究。包括直流高压真空试验系统,测试装置和实验结果及其分析讨论。LaB6、纯金属铜(Cu)和钐(Sm)以及半导体碲化铯(Cs2Te)三类有代表性光阴极的量子效率分别是6×10-4、3.8×10-4、11.6×10-4和(2~6)×10-2。利用KrF激光,18kV极间电压下饱和电流密度分别为70A/cm2、50A/cm2、102A/cm2和57A/cm2。用多孔板法测得的归一化发射度约10πmm·mrad。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4,4′-二(2,6-二溴-4-硝基苯基重氮氨基)联苯与Hg(Ⅱ)的显色反应,在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的存在下,于pH8.8的Na2B4O7-HCl缓冲溶液中,试剂与Hg(Ⅱ)形成2∶2橙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49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62×104L·mol-1·cm-1。Hg(Ⅱ)量在0-12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废水中微量Hg(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动态可见—红外图象转换器件及转换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霆  夏孟华 《光学学报》1994,14(3):23-326
本文介绍已建立的一套动态可见-红外图象转换系统,采用CdS-CdSe光导薄膜型液晶光阀作为关键转换器件,实现了由可见图象到红外(8~12μm)图象的视频转换,其对比度达9:1,响应时间为40ms,极限分辨率为10lp/mm。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已建立的一套动态可见-红外图象转换系统,采用CdS-CdSe光导薄膜型液晶光阀作为关键转换器件,实现了由可见图象到红外(8~12μm)图象的视频转换,其对比度达∶1,响应时间为40ms,极限分辨率为10lp/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