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寡核苷酸为连接分子成功制备了生物素修饰的纳米银探针, 并建立了纳米银催化同种金属离子的特异性还原显色反应. 实验采用蛋白质芯片为分析工具, 以微量人IgG为蛋白分析模式研究了纳米银探针/氢醌/硝酸银体系的显色分析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上述检测体系可对160 fg~100 pg含量范围内的微量蛋白显示可视化结果, 蛋白点的灰度值与其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最小蛋白检测量可达160 fg. 同时还开展了与商品化链亲和素纳米金/银增强试剂显色方法的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 本法制备的探针对蛋白的检出限降低了约40倍, 且具有存储稳定、反应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将微孔板生物芯片制备技术与银增强显色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高通量蛋白免疫分析新方法。研究采用夹心法反应原理,将人IgG捕获抗体以微阵列形式点样于96孔板底部制备成蛋白微阵列,并依次与人IgG、生物素标记二抗及链亲和素胶体金反应,最后用银增强法显色。采用平板式扫描仪对微孔板显色结果进行快速扫描成像,图像采用luxscan 3.0软件处理。结果表明:微孔板蛋白芯片的最低检测量可达0.6 ng/mL,线性范围10 ng/mL~100μg/mL,相关系数为0.98,重复性较好(CV10%)。  相似文献   

3.
可视化蛋白芯片检测牛奶中庆大霉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间接竞争免疫法,研究了可视化蛋白芯片快速检测牛奶中庆大霉素的方法。在固定有庆大霉素人工抗原的醛基修饰芯片的反应区内,加入庆大霉素单克隆抗体和游离的庆大霉素或牛奶样品混合物,待抗原抗体反应完全后依次加入纳米银标记的二抗(羊抗鼠)及银增强显色剂进行可视化检测,结果采用可视化生物芯片检测系统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设计制备内标点及建立的内标曲线,可在同一孔内定量检测游离的庆大霉素。该法庆大霉素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1~200ng/mL,检测限为0.1ng/m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5%~112%。  相似文献   

4.
水溶性量子点荧光探针用于胃癌细胞相关抗原CA242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量子点荧光探针对胃癌细胞相关抗原CA242进行了检测。首先在水溶液中直接合成性能优良的量子点荧光纳米颗粒,并在其表面成功修饰了羊抗小鼠IgG和聚乙二醇,制得功能化的水溶性量子点荧光探针,并利用探针对胃癌细胞相关抗原CA242进行检测,进一步与传统的基于荧光染料标记的免疫荧光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功能化的探针能够有效地识别胃癌细胞相关抗原CA242,并且在光稳定性和灵敏度方面都较传统的基于荧光染料标记的免疫荧光分析方法有明显的改善,从而为CA242的相关检测以及胃癌的诊断与愈后判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将罗丹明B分子通过共价结合的方式成功地包裹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中,制备的纳米粒子荧光强度和罗丹明B分子相比提高了1000倍.对此硅纳米荧光粒子进一步进行了链亲和素修饰,成功制备了可特异性结合生物素修饰蛋白的纳米荧光检测探针.以反相蛋白质芯片检测为模式,研究了此探针对微量蛋白的检测性能.实验中将不同微量浓度的人IgG固定于醛基修饰玻璃片表面,并加入生物素标记的抗人IgG,结果显示在800fg~100pg含量的微量蛋白检测中此纳米荧光探针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小蛋白检测量可达100fg.与商品化亲和素偶联cy3荧光探针对比分析发现,本方法制备的荧光探针对蛋白的检测灵敏度可提高8倍,且具有成本低,生物修饰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王通  吕亮  卫潇 《化学通报》2019,82(10):893-898,892
量子点(QDs)是一种纳米发光粒子,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在太阳能利用、荧光检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QDs与另一荧光团复合可构建比率荧光探针,实现可视化检测目标物并且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本文主要对QDs比率荧光探针的种类、构建方法和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中的不足进行分析,以期为研发具有优异性能的比率荧光探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量子点标记链霉亲和素荧光免疫分析测定雌三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生物素化羊抗兔免疫球蛋白和量子点标记链霉亲和素为荧光探针,采用竞争免疫分析模式,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检测雌三醇的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对几种测量参数如温育时间和温度、缓冲溶液pH、试剂浓度等进行了优化;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1000ng/mL,检出限0.0029 ng/mL,血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1%~117%之间.  相似文献   

8.
量子点荧光探针检测抗坏血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水相合成了高荧光CdTe量子点. 向量子点溶液中加入Mn2+,由于量子点表面状态发生改变而使其荧光淬灭,加入抗坏血酸后量子点荧光又得以恢复,且荧光恢复程度与抗坏血酸的浓度线性相关,从而建立了基于量子点的荧光“开关”探针检测抗坏血酸的新方法. 当CdTe量子点的浓度为1.67 uM(量子点的尺寸为1.91nm),加入的Mn2+浓度为0.25 mM时,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检测抗坏血酸的线性范围为0.25~16 uM,检出限为36 nM. 相对标准偏差为2.5%(10 uM, n=11). 该探针可用于维生素C药片和人血浆中抗坏血酸的快速、灵敏和选择性检测.  相似文献   

9.
石星波  温超  符招弟  邓放明  郑舒  刘秋云 《化学进展》2014,26(11):1781-1792
量子点(QDs)是一种具有诸多优良光学特性的荧光纳米颗粒,已在化学分析、生物传感、分子影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单个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研究有望发现一些宏观方法不能发现的实验现象,可以为改善其光学性能提供思路,有助于更好的应用于各领域.本文评述了单个量子点的检测与判定方法,单个量子点的荧光增强、漂白、眨眼(blinking)、蓝移等光学性质及其在单分子示踪、生物化学传感、超分辨定位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总结了目前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未来量子点将朝着合成能同时满足尺寸小、量子产率高、 "non-blinking"、蓝移幅度大、无生物毒性的量子点及能同时为成像/检测提供荧光探针与散射探针的等离子体量子点等研究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一种基于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噻虫嗪快速测定免疫层析试纸条。该试纸条以偶联噻虫嗪单克隆抗体的量子点微球为荧光探针,噻虫嗪完全抗原(TMX-BSA)为T线,山羊抗小鼠IgG为C线。结果表明,抗体在探针合成中的最佳添加量为16μg、缓冲液pH 6.0、 N-(3-二甲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浓度为0.1 mg/mL。试纸条对噻虫嗪检测在1~200 n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标准曲线方程为y=-0.42x+0.99 (R2=0.989),检出限为1.64 ng/mL。将构建的试纸条应用于粮食样品中噻虫嗪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79.5%~1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8%~12%,表明其可以满足粮食样品中残留的噻虫嗪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