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洵 《数学通讯》2023,(21):52-57+66
三次函数的对称中心及其应用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在一轮复习中需要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炼研究方法,渗透数学思想,笔者以三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为主题,设计了一节让学生深度学习的一轮复习课,旨在加深学生对三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正>在一次说课展示活动中,笔者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标”)提出的“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理念有幸展示了“图形的旋转(1)”的说课设计,受到了与会教师和评委的一致好评,下面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征、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设计,不当之处,敬请指正.1 教材内容1.1 地位作用关于“图形的旋转”  相似文献   

3.
微学习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微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共识.微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和价值,应引起重视与关注.笔者结合指导教师制作微课的实践展开论述. 一、微课设计促进教师教研能力发展 微课制作离不开教学设计,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资源选择能力,包括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手段选择等.内容选择要符合微课特点,针对学科的一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易错点)而展开,对一名初次学习制作微课的教师而言不能不说是巨大挑战.笔者以高三复习微课“函数y=Asin(ωx+φ)中的ω问题”的三次教学设计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面对个性不同、学习水平各异的学生,在同样教材内容的背景下,如何能让学生都有进步?尊重学生差异,制定教学策略是关键.笔者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进行策略跟踪.通过课前理性分析现状,把脉学生,细化教学目标;课上关注学生生长点,精心设计检测练习;课后巧用分层作业,发挥小组协同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异步生长.  相似文献   

5.
单元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资源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后,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并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的教学.本文中从“角”这个单元整体视角出发,对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这一课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章节题目.高中代数学(东北译本)笫六章Ⅲ。关于无理指数的概念.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无理指数的意义.2.使学生由无理指数的意义进一步休会函数的对应关系及极限的概念.三.教材内容及教学方法.1.组织教学.查点缺席人数,安定课堂秩序.(2′)2.复习旧课.(8′)  相似文献   

7.
胡敏洁 《数学之友》2022,(12):45-47
单元视角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单元复习课,是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理清知识框架.还能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设计意图,揭示各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教师应以整体性的知识单元为载体,从知识的联系性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并开展教学活动,本文以《统计复习课》为例,阐述了如何设计一节有效的单元复习课.  相似文献   

8.
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该角的其它三角函数值,教材(全国统编高中《代数》甲种本第一册)上分三种情况讲述:一是函数值已知且角所在象限被指定;二是函数值已知但角所在象限没定;三是函数值用字母给出而没定角所在象限.这些内容是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的一个重要应用,学生应牢固掌握,迅速求其值。但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仍一律如此求值,有时就显得烦琐笨拙了.哪么能否有简捷快速求法?怎样求?下面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具体做法,供同行评说。一、预备知识。  相似文献   

9.
构建“一线三直角”模型是解决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题的一种常用又好用的方法,笔者以一节初三复习课为例,让学生经历“一线三直角”模型的提炼、构建以及应用的过程,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引导学生识别模型、建立模型、应用模型,从而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并指出以数学模型建构与应用为主线的复习教学中应抓住模型特征,渗透模型思想;关注知识生长,构建整体结构;重视归纳总结,增进复习实效.  相似文献   

10.
在最近一期的南通市课改现场会上,笔者有机会开设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展示课,在经历反复试教"同课复构"的过程中收获颇多.所谓"同课复构",就是同一个教师对所教同一个内容进行多次教学设计,后一轮教学设计是对前一轮设计在实施中发现问题的自我否定,是在前一轮基础上的再改进、再完善,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的每一次自我否定,每一次重新调整,都是对自身教学设计水平的再提升.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因此,笔者回顾三次改课、磨课的历程,梳理成文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1.
崔宜兰 《大学数学》2004,20(5):103-105
这是一堂普通的概念课教学 ,但是在这节课暴露的问题中 ,提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即教师该如何应用高效教学策略 .如何在课堂有限时间内 ,做到既能完成教学任务 ,又能根据学生认知水平 ,启发学生 ?是完成教学任务重要 ,还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重要 ?  相似文献   

12.
李庾南  刘东升 《数学通报》2015,(2):40-42,57
初中阶段变量与函数起始课的教学,一直是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但是既往课例总是在大量实际案例中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和归纳出函数概念,再安排一些例习题进行巩固训练,这样的教学程序对学生理解变量函数当然是有利的,突出体现了函数来源于、抽象于现实生活的特点;然而,如果从数学史上考察函数的演变,数学内部生长应该也是函数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之一.基于上述认识,我们重新构思了八年级"函数(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先记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次七年级期末复习研讨活动中,笔者开设了一节“线段和角”的复习课,得到参与研讨的同行的好评.下面呈现该课的前后两次设计,并给出各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提供研讨.一、“线段和角”的两种教学设计第一种教学设计如下所示.活动1:一颗“种子”.如图1:A l图1请你用几何语言描述这幅图.设计意图:复习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为下面的问题作准备.活动2:种子在“孕育”.(1)如图2,在直线l上再取一点B,图中有几条线段?  相似文献   

14.
在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三角形内角和”是七年级第二学期“三角形”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课标要求:经历操作、归纳和说理论证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并会进行计算和实际应用.课堂上一般是将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撕下来拼一拼.但这一操作方法与后面的说理方法的关联较弱,即所添辅助线是如何想到的?对照数学教学的三重境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何以知其所以然”,显然最后一重境界是缺失的.实际上,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也是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缺点.18世纪法国数学家克莱罗在《几何基础》中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补足了第三重境界,创用了今天所说的“橡皮筋设计法”.  相似文献   

15.
<正>三角恒等变换中涉及很多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诱导公式"、"和、差、倍角公式"等.这些公式之间一般都存在三种差异,即角的差异、函数的差异和结构的差异.下面结合例题聚焦如何消除差异,进行三角恒等变换.1通过角的变换消除角的差异可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半、互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呈现"一题一课"理念下的三节同题异构课,对探究型问题设计提出三点教学感想:研透问题是探究课设计的前提,要厘清解决问题的知识线与思想方法线,设计探究型问题要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吕国袆 《数学通报》2007,46(9):16-18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集合与函数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第一,集合与函数是学生进入高中数学的门户,是初、高中数学的衔接点.通过对集合与函数的教学,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初中代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为今后学习高中数学打下基础.第二,从整个数学体系来看,集合与函数是它的基石,每个数学分支都渗透着集合与函数的思想和应用.第三,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在集合与函数的教学中,最能体现新课改理念中的三个维度的教学思想,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端正态度,激发兴趣大家知道,在数学教学中也存在一…  相似文献   

18.
等边三角形新授课教学时往往第1课时研究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然后配以少量的练习,巩固新知;随后第2课时常常研究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由于新学内容不多,这节课多上成习题课.最近,笔者有机会在教研组内开设"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研究课,对该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本文整理该课的教学设计,并给出教学立意的阐释,供分享和研讨.  相似文献   

19.
当下课堂教学研究,比较流行同课异构.因为对教材的理解不同,教学观念和教学风格的差异,所以相同的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法,这样就能在比较中激发观课者的思考,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同样的,如果教师对某一内容的教学处理举旗不定时,也可以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获得教学灵感.笔者就曾在《数学归纳法》一课的教学时,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案,并进行了教学实施.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不同表现,引发了笔者的许多思考.下面从比较的角度出发,对"一课两构"谈谈自己的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高中学生在分析三角函数问题时,往往因对三角变换的目标不明确、找不到解题方向而丢分.实际上,三角变换包括三个方面:①变换角,即化异角为同角;②变换函数名,也就是化异名函数为同名函数;③变换结构,主要是将高次式降幂为一次式,将低次式升幂为一次式.即将目标三角函数化为y=A sin(ωx+φ)+k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