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对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提供参考,本文探讨了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数据分类研究。研究从国际自闭症专业数据库(ABIDE)中获取了306名ASD和350名正常受试者(typically developing,TD)的rs-fMRI数据。通过对预处理之后的rs-fMRI数据提取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相关矩阵,再利用堆栈自编码(Stacked autoencoder,SAE)进行训练,最后对ASD和TD进行了分类,得到了准确率高达95.27%的识别。本文的结果表明,基于相关矩阵和SAE的ASD分类系统已经达到了较高性能,可以为计算机辅助诊断AS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异质性生境中,种内功能性状变异有助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进而影响种群更新、群落构建和生态系统过程。探讨了种内叶经济性状的变异及受生境异质性的塑造情况。以千岛湖片段化生境中的常见种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的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00株檵木幼苗个体水平的7个叶经济性状(比叶面积SLA、叶全碳量C、叶全氮量N等)及其对应的生境因子(郁闭度、土壤全碳量、土壤全氮量等),采用相关性检验、主成分分析和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等方法探讨片段化森林中檵木幼苗的种内叶经济性状变异及生境异质性对该变异的驱动作用。结果显示:(1) 在7个叶经济性状所构成的21对相关性分析中,有12对显著相关。经主成分分析降维后,主成分1(PC1)占性状总变异的43.02%,主要与比叶面积、叶绿素浓度、叶全氮量呈正相关,与叶干物质质量分数和叶碳氮比呈负相关,体现了檵木的种内叶经济谱,可反映叶片的最大光合效率。(2)片段化对生境条件和叶经济性状均有影响。岛屿森林群落的郁闭度显著低于大陆。相对于大陆,岛屿中的檵木幼苗趋向于更小的PC1值(缓慢投资-收益策略);大岛边缘较大岛内部偏向于更小的PC1值。(3)生境因子中,郁闭度对PC1具有显著正效应。研究表明,片段化生境中的檵木在幼苗阶段存在叶经济谱,生境片段化可通过影响生境条件进而改变檵木幼苗的叶经济性状。随着生境片段化程度的加剧,檵木幼苗的叶经济性状逐渐向缓慢投资-收益策略靠拢。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宗教发展历史悠久,宗教旅游资源丰富,宗教场所的空间分布特征对青海省区域旅游格局有重要影响.对青海省宗教场所旅游资源进行了统计,分别从空间分布模式、差异性、密度等方面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洛伦茨曲线、核密度方法对其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利用空间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其分布与海拔、坡度、交通、水系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省宗教场所旅游资源呈"东多西少"的集聚分布态势,空间差异显著,旅游资源集中在青海省11%地区;空间分布密度呈由东向西辐射(型)的分布趋势;空间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的地区宗教场所旅游资源较丰富.  相似文献   

4.
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的耦合发展对区域旅游市场开发与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西北5省1995~2014年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的相关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GIS分析法,对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间演变特征与空间格局进行了历时态与共时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曲线呈现由低向高演进的态势,总体标准差均值分别为0.251和0.294,且区域内部差距逐渐凸显;(2)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的耦合协调度演变曲线呈现历时性波动上升且趋同发展态势,总体标准差均值为0.173,且区域内部差距逐渐扩大;(3)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耦合协调度类型实现了由严重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转变,耦合协调度由低层次趋同向高层次趋异演变,并最终演变成"哑铃型"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为描述对象的局部外观和形状,方向梯度直方图首先将图像划分成小区域(被称为cell),然后在其上累加像素梯度方向的一维直方图.在被称为block的较大区域(由数个相邻的cell组成)上连接cell的直方图,经归一化处理形成特征向量.为减弱由block引起的区域量化走样,在计算检测窗口的特征时,采取部分重叠block的措施,从而大大增加了特征维度以及目标检测时的计算量.通过扩大参与相邻cell之间像素梯度插值的面积,并设置适当的高斯平滑核尺度,可消除block重叠,从而将64×128尺寸的窗口的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维度由3 780降低为1 152.INRIA的行人数据集实验表明,该方法也可减弱区域量化走样,且其性能与原方向梯度直方图几乎相当,而检测速度却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高精度的空间化降水信息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治理、作物适宜性评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浙江省72个气象站点1971-2008年38年的年平均降水量资料,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结合了坡度、坡向、到海岸线距离、周围10 km范围内的平均海拔高度和周围10 km范围内的最高海拔高度等地形地理因素,采用回归逆距离权重插值法、回归克里金插值法、回归样条插值法和回归趋势面插值法等多种插值方法对研究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插值研究,通过10个检验站点的插值误差来分析不同插值方法,并对模拟的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回归逆距离权重插值法误差最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独角兽企业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是衡量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指标, 但当前其发展存在空间分布失衡的问题. 借助空间计量模型, 分析2014~2018年中国独角兽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 并采用Logit面板回归模型对独角兽企业空间分布的驱动要素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1)中国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由沿海向内陆独角兽企业数量逐渐递减; (2)中国独角兽企业在空间分布上不断向外扩张, 影响范围逐渐扩大, 总体上呈向“南”发展的趋势; (3)城市经济变量和城市社会化变量对独角兽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最大,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影响全国独角兽企业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要素; (4)不同城市群独角兽企业的驱动要素存在差异, 人才资源和教育水平是各城市群独角兽企业发展的共同驱动要素.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了解舟山群岛近岸海域鱼类资源状况及其群落结构特征,基于2015年秋季(11月)、2016年春季(5月)在舟山群岛近岸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拖网调查数据,以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鱼类优势度,将主要鱼类(IRI>100)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摄食习性进行功能群划分,并用Shannon指数和Pianka指数对主要鱼类的生态位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研究海域主要鱼类春季11种,秋季7种,其中优势种(IRI>1 000)春季3种,秋季1种。(2)根据食性可划分为浮游生物食性、浮游生物/游泳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4个功能群。生物量最多的功能群春季为底栖动物食性功能群,秋季为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功能群。(3)春秋季主要鱼类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1.26~3.58和0.20~3.45,生态位宽度值季节差异明显。广生态位种(Bi ≥2.0)春季有中华小公鱼(Stolephorus chinensis)、银鲳(Pampus argente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等8种,秋季有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凤鲚(Coilia mystus)和棘头梅童鱼3种。中生态位种(2.0 >Bi ≥1.0)春季有龙头鱼、小带鱼(Eupleurogrammus muticus)和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3种,秋季有中华小沙丁鱼(Stolephorus chinensis)和鮸(Miichthys miiuy)2种,而窄生态位种(1.0>Bi >0)仅秋季的银鲳和黄鲫(Setipinna taty)2种。(4)春季龙头鱼与蓝圆鲹、秋季黄鲫与银鲳的生态位重叠值最高,表明鱼类在资源序列上的同域性最强,物种对空间资源的利用趋于一致。春秋季主要鱼类生态位重叠有意义(Qik >0.3)的种对所占比例均较低,总体上该海域主要鱼类潜在的竞争关系较弱,生态位空间分化明显。结合冗余分析(RDA)结果,可进一步解释主要鱼类的功能群及生态位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以沪浙闽案例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基于乡村振兴发展理念与“人—地—业”协调发展观,构建评价指标,对沪浙闽耕地利用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度、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2005—2020年沪浙闽耕地利用指数,探索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分布及转移路径。结果表明:(1) 2005—2020年研究区各耕地利用转型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且耕地利用差异性不断减小。(2)研究区耕地利用空间转型与功能转型耦合度稳定在0.8~0.9,呈现完美协调,但耕地利用空间转型主要集中在北部且研究区耕地利用空间转型减弱,表明耕地数量和结构特征不断变化且渐趋协调。(3)研究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主要集中在南部且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呈减弱趋势,表明耕地功能不断变化且渐趋协调。(4)耕地利用空间转型和功能转型在地理空间上较集聚。在空间转型方面,数量特征集聚性强于结构特征。在功能转型方面,生活功能集聚性最强,生态功能集聚性不明显。(5)综合转型重心先向南后向北移动,空间转型重心一直向北移动,功能转型重心先南移后北上。功能转型覆盖区主要集中在南部,空间转型主要集中在北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测度模型, 并借助GIS空间表达工具, 研究了2000~2013年河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化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1)河南省人口相对于综合承载力长期处于超载状态, 自然与经济两种资源承载力协调性较差, 自然资源承载力大于经济资源承载力. (2)各地市间资源承载力差异显著, 郑州、黄淮及南阳地区自然资源承载力强; 郑州、南阳、洛阳及豫中、黄淮地区人口大市经济资源承载力、综合承载力强; 仅有郑州综合承载力长期处于盈余状态, 南阳及黄淮4市人口严重超载.  相似文献   

11.
陕甘宁革命老区是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上游的重点生态治理区,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其生态治理意义重大。以陕甘宁革命老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当量因子法,利用地理探测器及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分析1995—2018年各县ESV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各主导因素作用强度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 1995—2018年,陕甘宁革命老区ESV呈先下降后上升的特征,整体呈上升趋势,草地与林地对该区域ESV的贡献较大;(2) ESV空间等级转化呈现较显著的两极变化趋势,其中低级、高级ESV区域面积显著扩张,较高级ESV区域面积明显缩减;(3)地被覆盖度、人口密度、垦殖系数是ESV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平均空间解释力超过0.378 0,自然、社会、经济因素间的交互协同增强了其对陕甘宁革命老区ESV的影响程度;(4)各主导因素对ESV的影响程度表现出空间异质性,其中地被覆盖度及垦殖系数的影响程度由东向西递减,人均GDP和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则由西向东递减。  相似文献   

12.
以国家和有关部委的资助项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2014-2016年“一带一路”的相关基金立项,运用文献计量和空间分析的方法从项目的负责人、科研单位、所属地域、学科、研究内容等多个角度进行解析,旨在揭示 “一带一路”研究的格局与态势.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相关基金立项数目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速平缓,国家社科基金主体地位明显.(2)项目所属单位、省份在空间上呈现集中分布趋势,体现了一定的区位优势、空间关联与地理邻近效应.(3)单个负责人的立项数目差异不大,分布较为平均.(4)“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目前学者主要的研究对象和议题.(5)各类基金高频词汇基本保持同步,五类基金研究的热门领域大体趋于一致,包括经济学、国际问题研究、民族问题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等.最后,从研究数据、时间、空间及学科与合作前景上,对未来的研究趋势做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