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扫描电子显微镜通过电子束轰击样品产生的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等实现对样品表面形貌的观测,通过对样品横断面的观测来获得薄膜厚度信息,但难以实现对薄膜表面形貌和厚度的同时观测。通过能谱仪研究各种厚度的薄膜同其激发的特征X射线计数率之间的关系,实现了通过特征X射线计数率来测量薄膜厚度的方法。对于激光吹气系统所需的钨薄膜而言,结果表明,计数率随薄膜厚度的增加先线性增加后趋于稳定,利用该曲线的直线部分作为刻度曲线,可实现对5~19μm范围内钨薄膜表面形貌和厚度的同时测量,精度约为10%,通过增加电子能量可实现对更厚样品的测量。该方法可推广到其他种类的薄膜研究,有助于推动薄膜物理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电子能谱法,是用单色光源或电子束等去照射样品,使其原子或电子受激而发射出来,测量这些电子的能量分布,从而获得所需的信息。因此,根据激发样品的能源不同,就可分为: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光电子能谱(UPS)以及俄歇电子能谱(AES)。这是一门新近发展起来的技术。过去,在金属腐蚀与防腐蚀领域中的研究方法,大都是采用模拟  相似文献   

3.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晶粉末. 结合光声和表面光伏技术对样品表面态性质和光诱导电荷输运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纳米晶TiO2样品在波长为380 nm 处出现的表面光伏响应与锐钛矿型TiO2的表面电子结构有关, 属于带鄄带电荷转移跃迁;随着样品粒径的减小, 在2.38 eV 能级处形成一个具有明显受体特征的表面电子态; 依据样品光声效应和表面光伏效应之间的能量互补关系发现, 尽管随着样品平均粒径的减小无辐射跃迁产生的光声信号增强, 但是适当提高样品中金红石的相对含量, 可以显著减少样品表面无辐射跃迁的成分, 提高光量子效率.  相似文献   

4.
马剑琪 《无机化学学报》2012,28(8):1717-1723
利用亚锡离子还原银离子生成的金属银沉积在合成的梨形氧化锌表面作为晶种,进一步生长银纳米粒子,制备了梨形的、核壳结构的、单分散的氧化锌/银亚微米球。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谱、紫外可见吸收谱及光致发光谱对所制备样品的形貌、微观结构、组成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样品是由梨形亚微米氧化锌核和银纳米颗粒壳组成;(2)在氧化锌表面的银纳米粒子作为光激发产生的电子捕获剂提高了光产生的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在能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减少了紫外发射光的强度,淬灭了可见发射光。  相似文献   

5.
XPS分析中使用样品磁透镜引起的谱峰位移和峰形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现当使用Mg/Al双阳极和样品磁透镜进行非导电样品(或与样品托绝缘的导电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时,谱峰出现异常大的位移和谱形出现畸变;在同时使用电子中和枪时谱峰位移变小,当导电样品与样品托有良好的电接触时谱峰位移消失;作者提出这种异常大的位移来自样品荷电效应,后者是由于样品磁透镜的磁场与来自X射线枪A1窗的低能杂散电子发生了相互作用并使这些杂散电子不能到达样品表面起中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6.
 以天然丝光沸石和偏钨酸铵为原料制备了沸石负载的碳化钨复合材料. 先用稀盐酸水热处理沸石原料,真空干燥后再用偏钨酸铵水溶液浸泡,干燥后置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进行还原和碳化即得. 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量分散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样品主要由碳化钨和沸石等组成,碳化钨颗粒主要位于沸石外表面. 在样品表面,W元素的分布与C元素的分布呈正相关,Si元素的分布与O元素的分布也呈正相关,W和C的分布与Si的分布呈负相关. 采用粉末微电极对样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对碱性溶液中的对硝基苯酚还原反应具有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是材料表面元素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尤其是元素化学态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的分析腔连接质谱仪进行分析,可有效获得样品表面元素变化及气体产物,实现原位同步分析. 基于炸药CL-20在光作用下存在着明显的分解现象,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气体质谱同步分析方法(XPS-MS)获得CL-20在电子束作用下的表面元素及气体产物的变化.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辐照时间增加,N、O元素峰峰强迅速下降,同时质谱仪可以有效获得气态产物峰,证实XPS-MS同步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固态光降解反应的原位同步追踪.  相似文献   

8.
化学-X射线荧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 射线荧光分析是材料组成控制分析的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其特别值得重视的优点是:可测定的元素数目及其含量范围广;测定的重现性好、快速,同时可以不破坏固体和液体样品;分析信号与待测元素含量间的定量关系较简单;这种方法可被用于生产部门的自动分析控制系统。X 射线荧光分析法的缺点有:元素的检出限(c_(min.p)≥10~(-3)%)高;检出限与相对标准偏差(Sr)和基体效应关系密切;计算分析样品的均匀性对分析信号的影响,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任务;难以制备出多组分的标准样品或参比样品。为了改善(降低)其检出限,在提高有效信号与背景比值的基础上,曾提出过若干新的 X 射线荧光分  相似文献   

9.
掺杂Cs元素的微孔晶体材料C12A7的表征及负离子发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浸渍CsI的方法在微孔晶体材料12CaO·7Al2O3 (C12A7)表面掺杂Cs元素并对其进行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以及电子顺磁共振的表征. 场发射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果均证实CsI沉积在C12A7的表面; X射线衍射证明C12A7的结构并没有被破坏; 电子顺磁共振谱说明了浸渍后C12A7中的O-和O2-浓度也无明显变化. 将浸渍后的同原始的C12A7进行比较发现, 掺杂样品在结构和存储特性上均无明显变化. 此外, 对该材料的发射性能与温度和引出场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结果表明: 浸渍CsI至C12A7表面不仅降低了氧负离子的发射温度, 还大幅增强了发射强度; 氧负离子发射增强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浸渍CsI后其表观活化能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用于金、银、铂饰品检测的 X- 90荧光光谱仪 ,具有检测方法简便、快捷、准确、成本低、无损伤等优点 ,也可利用此仪器的特点 ,扩展测定范围。1 理论依据每一种物质都有其特定的原子结构。样品被某种激发源 (本机为2 4 1Am放射性同位素 )所发射的初级射线激发而自发地发射出其所含元素特征的荧光X射线。每个元素的特征荧光 X射线都具有特定的能量 ,探测这些特征荧光 X射线并识别其能量 ,就能识别出该被测样品中含有哪些主要元素。2 操作步骤按操作规程 ,打开仪器 ,以银、铜块校准峰位 (即谱峰尖顶所对应横座标的位置 ) ;将被测物放入…  相似文献   

11.
以六亚甲基亚胺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硅含量的磷酸硅铝分子筛SAPO-35,并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镜、固体核磁、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硅含量的SAPO-35分子筛在甲醇转化制烯烃反应中的催化行为,同时对比分析了具有相近硅含量的SAPO-35和SAPO-34分子筛在甲醇转化反应过程中积炭物种随反应时间的演变特征,尝试将分子筛结构和其积炭失活行为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环氧树脂电子束辐射固化的物理特征 ,电子束辐射固化过程受活性中心扩散控制 ,整个固化区域由片层状结构组成 .与电子能量沉积分布相对应 ,环氧树脂辐射固化度的最高值是在一定深度而不是在辐射表面出现 .对电子束辐射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过程进行了模型解释 ,固化区域大小主要由电子的能量传递范围和浓度决定 ,反应活性中心的扩散作用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3.
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与俄歇电子能谱等表面分析手段研究了石墨炉中石墨探针表面钐样品的原子化过程。发现在石墨炉升温过程中,钐样品先转化为Sm2O3,再由Sm2O3热分解为SmO,原子化起源于SmO的热分解;在Sm2O3与探针接触的表面有碳化物生成,碳化物是造成记忆效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简单介绍了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成像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利用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成像结合X-射线能谱来研究样品的微区成分变化,从而快速的了解样品的组成和结构特征,为物相的鉴别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5.
花伟杰  高斌  罗毅 《化学进展》2012,(6):964-980
软X射线光谱是通过核激发或去激发以探测分子、表面及各种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化学结构的有效的测量技术。本文对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描述X射线吸收、发射的各种不同过程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际操作和具体应用。提供了K边X射线光电子能谱、吸收和发射光谱详细的模拟细节以及一些代表性体系的算例(包括分子、富勒烯、碳纳米管、单层石墨和DNA链)。  相似文献   

16.
ESCA法的进展     
自从六十年代末电子能谱法进入实用阶段以来,无论在理论、实验技术和应用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电子能谱的奠基人——瑞典Uppsala大学的Siegbahn教授于1981年获得了诺贝尔奖金。电子能谱法的基本测量过程是用一种激发源(光子或电子)照射样品后测量从样品发射出来的电子的能量分布,从中得到有关的信息。根据激发源的不同,电子能谱法可分为紫外光电子能谱(UP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俄歇电子能谱(AES)等分支。由于XPS法对化学分析最有用,又称为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Analysis),缩写为ESCA。有关电子能谱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技术和各种应用,国内已有  相似文献   

17.
以石墨烯氧化物和硝酸铋为前驱物、甘油为溶剂,200℃下反应1 h,采用溶剂热方法"一锅煮"合成还原石墨烯氧化物/磷酸铋复合纳米材料.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所合成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作为降解模型分子,考察了复合纳米材料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活性优于磷酸铋.在2 h内,还原石墨烯氧化物/磷酸铋对罗丹明B降解率为87.5%;而同样条件下,磷酸铋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仅为45.7%.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的提高主要归因于石墨烯纳米片高效的电子受体和传输特性能有效促进电子-空穴对的分离,进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8.
杜燕荣  焦桓  何地平 《化学学报》2011,69(21):2550-2554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AgGd0.9Eu0.1(WO4)2 红色发光材料, 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透射电镜(TEM)及荧光光谱(PL)对不同条件下制备样品的物相、形貌和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 探讨了初始溶液的pH值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对产物形貌和颗粒尺寸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本文所述条件下所得样品均属于单斜晶系|初始溶液的pH值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对产物的形貌起关键作用. 通过调整初始溶液的pH值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球形、棒状和空心球形颗粒|AgGd0.9Eu0.1(WO4)2的发射光谱表现为Eu3+离子的特征发射, 样品颗粒的形貌以及颗粒尺寸对发射光谱的强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掺杂的ZrO2样品,并采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紫外漫反射光谱、扫描电镜-电子能谱、氨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原位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Fe进入ZrO2晶格中有效稳定了其晶相结构为单一的四方相。这些样品可很好地催化苯酚气相甲基化反应,其催化活性取决于Fe含量,并与样品中L酸有关。  相似文献   

20.
引言在X射线荧光分析中,基本参数法是校正元素间吸收增强效应的一种数学方法。它是根据样品受激发射荧光X射线的原理在测定了样品中各元素的特征X射线强度以后,利用已知的物理参数,如质量吸收系数,荧光产额,X射线特征谱线的相对强度,入射辐射能谱,几何因子,探测效率等,在给定的初值条件下通过理论计算,用迭代逐步逼近法直接求得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