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古代矿物美容的文献纪录、现代化妆品原料的演变和当代泥土美容的功效特点3个方面阐述了纯天然矿物美容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并详细解析了29种泥、土、玉、石的物理特征、化学组成和养颜功用。章节如下:1.内外兼修的中国古代矿物美容术,包括:文献记述,用法举例,炮制与解毒,元素与美容。2.返朴归真的现代泥石美容术,包括:现代化妆品的发展趋势,第五代化妆品的特征。3.泥疗美容,包括:火山泥(海南火山矿泥、绿迪矿泥、五大连池矿泥、天行山土乳矿泥),运城死海泥,秀山滩涂海泥,青海圣湖黑泥,海藻泥。4.土疗美容,包括:绿泥土壤,红泥土壤,膨润土,海泡石黏土,伊利石黏土,高岭土,凹凸棒土,硅藻土,赤石脂。5.玉疗美容,包括:翡翠,软玉,琥珀,珍珠,黑曜石,寿山石。6.石疗美容,包括:麦饭石,累托石,蒙脱石,滑石,玄武石,砭石。附录:历代主要本草矿物药发展概况。本文第1—3章已刊于上期,本期刊出第4章。  相似文献   

2.
从古代矿物美容的文献记录,现代化妆品原料的演变和当代泥土美容的功效特点3个方面阐述了纯天然矿物美容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并详细解析了29种泥、土、玉、石的物理特征、化学组成和养颜功用。章节如下:1.内外兼修的中国古代矿物美容术,包括:文献记述,用法举例,炮制与解毒,元素与美容。2.返朴归真的现代泥石美容术,包括:现代化妆品的发展趋势,第五代化妆品的特征。3.泥疗美容,包括:火山泥(海南火山矿泥、绿迪矿泥、五大连池矿泥、天行山土乳矿泥),运城死海泥,秀山滩涂海泥,青海圣湖黑泥,海藻泥。4.土疗美容,包括:绿泥土壤,红泥土壤,膨润土,海泡石黏土,伊利石黏土,高岭土,凹凸棒土,硅藻土,赤石脂。5.玉疗美容,包括:翡翠,软玉,琥珀,珍珠,黑曜石,寿山石。6.石疗美容,包括:麦饭石,累托石,蒙脱石,滑石,玄武石,砭石。本文第1~4章已分别刊于第4、5期,本期刊出第5章。  相似文献   

3.
从古代矿物美容的文献纪录、现代化妆品原料的演变和当代泥土美容的功效特点3个方面阐述了纯天然矿物美容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并详细解析了29种泥、土、玉、石的物理特征、化学组成和养颜功用.章节如下:1.内外兼修的中国古代矿物美容术,包括:文献记述,用法举例,炮制与解毒,元素与美容.2.返朴归真的现代泥石美容术,包括:现代化妆品的发展趋势,第五代化妆品的特征.3.泥疗美容,包括:火山泥(海南火山矿泥、绿迪矿泥、五大连池矿泥、天行山土乳矿泥),运城死海泥,秀山滩涂海泥,青海圣湖黑泥,海藻泥.4.土疗美容,包括:绿泥土壤,红泥土壤,膨润土,海泡石黏土,伊利石黏土,高岭土,凹凸棒土,硅藻土,赤石脂.5.玉疗美容,包括:翡翠,软玉,琥珀,珍珠,黑曜石,寿山石.6.石疗美容,包括:麦饭石,累托石,蒙脱石,滑石,玄武石,砭石.附录:历代主要本草矿物药发展概况.本文第1-3章已刊于上期,本期刊出第4章.  相似文献   

4.
从古代矿物美容的文献纪录、现代化妆品原料的演变和当代泥土美容的功效特点3个方面阐述了纯天然矿物美容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并详细解析了29种泥、土、玉、石的物理特征、化学组成和养颜功用.章节如下:1.内外兼修的中国古代矿物美容术,包括:文献记述,用法举例,炮制与解毒,元素与美容.2.返朴归真的现代泥石美容术,包括:现代化妆品的发展趋势,第五代化妆品的特征.3.泥疗美容,包括:火山泥(海南火山矿泥、绿迪矿泥、五大连池矿泥、天行山土乳矿泥),运城死海泥,秀山滩涂海泥,青海圣湖黑泥,海藻泥.4.土疗美容,包括:绿泥土壤,红泥土壤,膨润土,海泡石黏土,伊利石黏土,高岭土,凹凸棒土,硅藻土,赤石脂.5.玉疗美容,包括:翡翠,软玉,琥珀,珍珠,黑曜石,寿山石.6.石疗美容,包括:麦饭石,累托石,蒙脱石,滑石,玄武石,砭石.附录:历代主要本草矿物药发展概况.本文篇幅较长,将分期刊出.  相似文献   

5.
从古代矿物美容的文献纪录、现代化妆品原料的演变和当代泥土美容的功效特点3个方面阐述了纯天然矿物美容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并详细解析了29种泥、土、玉、石的物理特征、化学组成和养颜功用。章节如下:  相似文献   

6.
《化学分析计量》2012,(6):90-90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甲基绿光度法测定电镀废水中洗涤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2.5g/L的甲基绿水溶液、缓冲溶液、三氯甲烷、振荡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液漏斗和容量瓶;(2)利用三氯甲烷进行一次萃取;(3)利用三氯甲烷进行二次萃取;(4)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洗涤剂含量。本发明通过利用甲基绿水溶液来进行电镀废水中洗涤剂含量的测定,使得测定的偏差小于6%,样液加标回收率在92.9%至103%之间,且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并评价了会宁县高一学生机体钙、铁、锌、铜、镁、磷6种矿物元素营养状况,包括: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研究对象;24h回顾法结合称质量法、记账法,收集被调查者连续7d的食物摄入情况;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测血清磷含量以及指端末梢血测钙、铁、锌、铜、镁含量,同步测量体格发育状况(包括身高、体质量和胸围)和智力相关指标(联合瑞文IQ值)。结果表明,调查对象血液中6种矿物元素含量在性别间的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全血锌和全血铁含量低于参考值低限的百分比女生多于男生,其余男生多于女生;32.25%的男生和13.89%的女生全血钙含量低于参考值;不足1%的全血镁含量低于参考值低限;血清磷含量均在参考值低限之上;全血铜含量城乡分布存在差异(P〈0.05)。调查对象膳食铁、钙和锌摄入量在性别间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调查对象膳食摄入量99%以上钙未达到适宜摄入量,20%左右锌、铜、镁未达到适宜摄人量。调查对象瑞文IQ值性别间差异不明显。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锌、磷、镁含量的多寡对该地区学生智力发育有较大的影响,而磷、镁、钙对体格发育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膳食供给中80%的钙、90%的铁、85%的锌、90%的磷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可见调查对象6种矿物元素血中营养水平未达到参考值的人数和膳食摄入量未达推荐摄入量的人数均较多。膳食矿物元素供给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少,建议因地制宜,合理地调控食物供应,增加动物性食物的供给,同时对当地人群进行营养教育,以便于进一步提高当地学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第四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将在广西桂林举行 第四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会议将于2001年10月23~26日在广西桂林举行,本次会议由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和广西师范大学主办,并得到中国化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指导和资助。 会议将出论文摘要集,征文范围包括: (1) 功能配位化学; (2) 生物无机化学; (3) 超分子化学(包括包合物) , (4) 原子簇配位化学; (5) 介面配位化学; (6) 金属有机配位化学; (7) 溶液配位化学; (8) 结构和理论配位化学; (9) 配位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 (10) 其他配位化学有关的领域。 会议组委会联系地址:江苏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郑丽敏,邮编210093。 E-mail: lmzheng@netra.nju.edu.cn。请注明“会议征文”字样。 联系电话:025-3594596,传真:025-3314502。 截稿日期:2001年6月30日。 第七届全国MOCVD学术会议将在苏州召开 MOCVD技术领域是目前化合物半导体领域十分活跃并已经步入产业化重要研究和应用领域。 MOCVD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光电子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我国光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化合物半导体及其相关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决定举办第七届全国MOCVD学术会议。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南京大学和国家863计划新材料MO源研究开发中心协办,将于2001年10月中旬在苏州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交流我国在MOCVD技术领域方面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探讨MOCVD技术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动向。具体内容涉及: 1. 源材料 (MO源、衬底等)与生长系统; 2. 生长机理和反应动力学; 3. 各种薄膜材料的生长:Ⅲ-Ⅴ族化合物、Ⅱ-Ⅵ族化合物、超导体与其他氧化物; 4. 材料品质及分析; 5. 器件制备与应用; 6. 其他相关技术。 会议联系通讯地址: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邮政编码: 210093 联系人:虞磊,陈化冰 电话: (025) 3593153;传真: (025) 3309123 E-mail: molab@nju.edu.cn 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 中国科协将于2001年9月13~16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2001年学术年会。此次年会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会主会场将邀请中央领导同志或著名科学家作主题报告,同时,将邀请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和著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大会将设10个分会场,主要专题如下: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纳米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制备技术;地球科学与观测技术;资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工程技术与重大项目;农学和农业产业化;现代药学和健康。年会期间,将设立由全国性学会和吉林省、长春市科协自定专题的分会场,另外,还将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发布和科普展览等活动。 本届年会将于会前编印论文摘要文集,每位与会代表限报1篇。文集只刊载2000年1月1日至2001年4月30日之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综述文章的摘要(如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需注明刊名、期号)。欢迎和鼓励在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上首次公布自己未曾发表过的学术成果和学术见解。 联系地址:北京复兴路3号中国科协学会部 (100083) 报名联系人:巩寒雪、欧鲁平 (010) 68518822-21809 征文联系人:李慧政、鲁颖怀 (010) 68518822-21814 传真: (010) 68571884 电子信箱: castxsnh@sina.com.cn 2001年全国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研讨会征文通知 由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大学物理无机化学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燃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的 '2001全国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研讨会将于2001年8月15日至17日在西北大学召开,热忱欢迎全国各地、各单位的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工作者踊跃投稿并参加会议。 征文范围: 1. 热分析动力学及其应用。2. 热动力学及其应用。3. 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教育。 征文要求: 1.应征论文应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可以是全文或详细摘要。2. 打印要求:Word文本,A4纸激光打印;版心15cm×24cm;标题黑体4号,单位名称和作者姓名宋体小5号,正文和参考文献宋体5号;1.5倍行间距。3.应征论文可用中文或英文,会议要求提交打印件1份和软盘1张。寄至西安市西北大学化学系(邮编:710069)尹述侠收。软盘可用电子邮件的word文本附贴代替,地址为: hwws@nwu.edu.cn。4.征文截止时间:2001年5月(以邮戳为准)。5.来稿请注明联系人姓名、单位、地址、邮编、电子信箱和电话号码。经审稿后,将于6月1日前通知论文是否被录用。投寄前请作者自留底稿,论文不论录用与否,原稿和软盘均不退还。6.初步计划论文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书名暂定为《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研究进展》。 展览与展示:会议欢迎各单位(厂商或公司)或个人进行仪器展览或展示和联系书中插入仪器广告事宜。有意者请与西北大学化学系杨秉勤副主任(电话:029-8303798)或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燃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袁潮副主任(电话: 029-8291663; Email:npecc@xaonline.com)联系。 中国稀土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计划 第四届国际稀土学术会议 时间: 2001年6月15~20日 地点:北京 联系人:牛京考陈占恒 新世纪稀土产业发展论坛 时间: 2001年5~6月 地点:江西或四川 联系人:张宏江李振宏 稀土企业座谈会 (企业家联谊会) 时间:待定 地点:待定 联系人:张宏江李振宏 稀土新材料专题研讨会 时间: 2001年8月 地点:待定 联系人:赵见高唐宁 稀土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时间:待定 地点:待定 联系人:赵见高唐宁 全国稀土农用工作和技术研讨会 时间: 2001年秋季 地点:待定 联系人:王树茂 稀土农用技术培训班 时间:待定 地点:待定 联系人:王树茂 第九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 时间: 2001年秋季 地点:武汉 联系人:江祖成 全国稀土催化技术交流年会 时间: 2001年10月或11月 地点:上海 联系人:翁端 第七届稀土在钢中应用技术研讨会 时间: 2001年10月 地点:四川雅安 联系人:王云盛 中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时间: 2001年10月 地点:四川雅安 联系人:侯宗林刘道荣 稀土在钢中应用专题学术讲座与交流会 时间:待定 地点:待定 联系人:王云盛 全国稀土玻璃陶瓷四届三次年会 时间: 2001年9月 地点:新疆 联系人:邱关明 稀土发光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时间: 2001年7月或8月 地点:大连 联系人:刘行仁 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 时间: 2001年9月 地点:北京 联系人:刘行仁 中国稀土学会团体会员大会 时间:待定 地点:待定 联系人:张莉祝捷 上海国际熔盐会议 时间: 2001年10月8日 地点:上海 联系人:乔芝郁  相似文献   

9.
清骨散为第一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的第69方,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非感染性发热。但目前关于清骨散基准样品及其量值传递的研究较少,制约了其复方制剂的研发与上市,因此亟须建立一种全面、准确的质量控制方法,阐明关键质量属性。通过制备15批清骨散基准样品,明确干膏率范围,建立基准样品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技术对特征峰进行指认与归属,结合指标成分龙胆苦苷、芒果苷、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Ⅰ和甘草酸的含量范围及转移率范围进行量值传递分析。结果表明,15批清骨散基准样品的干膏率为24.10%~26.88%,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5,对12个共有峰进行指认,包括6个环烯醚萜类、2个黄酮类、1个生物碱类、1个三萜皂苷类以及2个其他类,其中5个成分来源于胡黄连,3个成分来源于秦艽,2个成分来源于知母,1个成分来源于银柴胡,1个成分来源于甘草;15批基准样品中指标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龙胆苦苷17.92~27.55 mg/g、芒果苷1.83~4.42 mg/g、胡黄连苷Ⅱ 23.08~36.44 mg/g、胡黄连苷Ⅰ 8.43~15.04 mg/g、甘草酸0.94~2.39 mg/g,从饮片到基准样品的转移率分别为龙胆苦苷47.91%~63.95%、芒果苷22.96%~59.39%、胡黄连苷Ⅱ 60.82%~77.82%、胡黄连苷Ⅰ 64.25%~99.53%、甘草酸15.30%~39.30%。该研究通过清骨散基准样品定量指纹图谱与质谱定性技术相结合,基本明确其化学组成,进行量值传递研究,阐明关键质量属性,为清骨散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前言     
王夔 《化学进展》2009,21(5):801-802
这一期金属药物专刊内容丰富多样。不仅反映了各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展示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而且从所涉及的内容可以感觉出多种新意,也涉及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 主要是研究思路上的创新。 上世纪70年代铂类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带来金属药物的复兴。至今研究的兴趣有增无减。尽管如此, 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问题。起始阶段金属药物的研究思路和模式受当时药物化学的学术思想影响很深。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思路是上世纪中期研究有机化学治疗剂的活性与结构的关系总结出来的。当时 “一种药物一种靶”的药物化学概念和合成-筛选的研究模式占化学治疗剂研究的主导地位。 以DNA为靶分子的有机抗癌药研究是当时的热点,因此在抗癌金属药物研究中,也认定DNA为靶分子,认定与DNA结合为抗癌活性的分子基础,因此研究策略着重在设计和合成预期能够与DNA选择性结合的各种过渡金属配合物,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试验筛选有效配合物。而且,还依据药物化学的基本原则,以药物与靶分子(或受体)的亲合力大小为预估活性的指标,使得我们在设计候选化合物时把药物小分子与靶分子加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当作最重要的依据。尽管化学家在设计化合物时尽量寻求分子的多样性,但是由于对靶分子的亲和力的高低不能反映药理活性,绝大多数化合物没有可药用的效果。不仅抗癌药物,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我们不得不考虑传统思路和方法上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第一,从构-效关系出发基于改变分子结构以设计药物的化学途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FDA批准碳酸镧作为晚期肾衰患者的高磷酸血症用药是最对我们研究稀土药用多年的人感到遗憾和困惑,但也是一个启发。为什么我们就没想到利用磷酸镧难溶这个最初级的化学知识把肠内的磷酸盐沉淀、排出体外。减少吸收呢?现在看来,在药物创新研究中,从病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出发研究如何用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去纠正或干预是一条值得注意的途径。这条途径是:依据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病理环节可以设计干预某一环节的药理作用,在从潜在的药理作用去寻找或设计药物。第二个问题是过度拘泥于对特定靶分子的结合。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把结合特定的靶分子当作核心设计思想是不合适的,至少对于金属药物是不全面的。现在,即使在研究有机分子的药理作用时,对靶分子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在某些场合靶分子已经被淡化了。实际上,有太多的药理作用没有特定的靶分子;有很多药理作用不能用传统的靶分子概念去解释。对于金属药物来说更是如此。而且,金属离子及其配合物不可能有选择地只跟一种受体或者一种靶分子作用。Fricker 以Metal based drugs: from serendipity to design为题写了一篇非常重要的综述[1]。他提出不能只看DNA一种靶分子,还有很多能够与金属物种作用的生物分子;而且也还有很多可以参与但是没有特定靶分子的反应。例如,通过用金属干预活性氧/活性氮物种的形成、转化以及用金属与蛋白质的邻二巯基的结合来改变细胞内/外氧化还原状态。 其次,思路的创新表现在视野的开阔上。回想当年金属药物的研究有几个无形的框框限制了它的发展。从顺铂引发金属抗癌药物研究热,也推动了金属药物研究的迅速升温。但是追随这一思路的药物研究大都是利用重金属对癌细胞或对细菌和病毒的杀伤力。现在,突破了这个框框,研究对象扩大了。各种金属(也包括配体)干预细胞生命过程,干预人体代谢功能、干预神经传导等等药理活性的发现和利用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在心血管病、糖尿病、脑神经退行性病变等慢性病方面更体现干预策略的重要性。另外一个突破是由中药矿物药研究引起的。雄黄和砒石的抗癌作用研究结果不仅提出了一个新的抗癌作用机制,而且从雄黄研究看出强毒金属的极难溶解的矿物可能成为维持有效的极低浓度,同时控制毒性的方法。这一原则在朱砂等矿物药中也看到类似的结果。思路的拓宽还与近年来生物医学的一个发展趋势有关。这就是人们慢慢认识到疾病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通过代谢网络和信号网络所联系。为什么“治一经,损一经”?几种疾病并发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能否在掌握这个关系的基础上发现多种效果的药物?人们突破了对一个患者同时发生的几种疾病“分而治之”的框框,力图找到疾病之间的联系,采取“重点突出,多向干预”的策略。在这方面,有时金属化合物有其独到之处。钒化合物就是一类同时具有降糖、抗癌、保护心脏和神经细胞等作用的化合物。它们的“多重作用”很可能是由于干预一两个共同的病理环节所造成的。本来从人的整体病理学看,糖尿病、心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病变以至恶性肿瘤之间存在有共同环节。因此,干预这些共同环节发挥“多重作用”是可能的。 第三,如果达到上述目标,就要引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和方法来研究金属化合物对于细胞网络的干预和影响。显然这已经成为金属药物研究的重要研究模式,也已经得到许多重要成果,例如三氧化二砷和雄黄之所以能够被现代临床医学接受就是因为能够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和方法来解释其药理作用。同样对于钒化合物的降糖作用,对碳酸锂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都是如此。不过现有的研究方法仍有局限性。我们只能研究干预细胞网络(包括决定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分子转换网络和决定细胞增殖、分化、存活和凋亡的信号转导网络)中的一条途径或一两个环节,而全细胞网络则是由多条途径组成的。途径之间相互沟通和制约,牵一发动全身。即便是只与两三种靶分子作用,它也会牵动其它途径,而影响全局。针对这一问题,Jakupec 等以Antitumour metal compounds: more than theme and variations,为题发表了他们的看法[2]。但是在研究方法上仍然是一难题。目前把希望寄托在金属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等等组学方法结合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处理上。不过,要想预测和解释细胞系统和人体系统对金属化合物的整体反应还为时尚早。 最后,金属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出和毒性(所谓ADME/Tox)的行为不容忽视。我们应该看到,吸收、分布、代谢、排出这几个性质决定药物的药效和毒性。从Gd核磁成像剂引起的严重副作用可以看出几个过去没有重视的问题: 1 药物是给患者使用的。它在某些病理条件下的吸收、分布、代谢、排出会与正常人不同,因此毒性和活性都可能不同。 2 金属化合物的代谢及在体内的转化与有机化合物不同,作为活性载体的金属是不变的,所有转化仅仅是配体交换和氧化还原等化学转化。不过转化决定了吸收、分布、排出的途径和量,也就决定毒性。 3 金属药物的设计仅仅依据结构与药效的关系是不够的,必须全面考虑ADME/Tox的性质。 这期专刊的稿件各有特色,很难概括大家的成果和问题。因此,在这篇前言里,只是发表几点读后感。虽然难以求全,但是只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引起不同意见间的讨论,就达到目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