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年多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和协作单位成都科技大学超硬材料中心,利用国产DS-029B型六面顶压机,通过对金刚石粒度、粘结剂成分及合成工艺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和研究,采用20μm以细的微粒人造金刚石作主原料,并采用氢化钛型粘结剂,研制成功了TH-S型人造金刚石多晶体。为获得优质烧结型金刚石多晶体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途径。这种技术制  相似文献   

2.
发射光谱法因具有多元素同时测定,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检出限低,使用方便的特点,被用于地质样品中银及其他痕量元素的测定。随着我国地质勘查事业的发展和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力度的加大,对覆盖区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样品的测试及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分析方法和测试技术有了新的进展。基于蒸馏原理的电弧光谱测试技术也有了多方面的进展。本论文归纳总结了国内主要刊物上所发表的电弧蒸馏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银及其他痕量元素的研究和应用情况,重点就固体缓冲剂的组成成分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今后样品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和协作单位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中间厂,经过多年研究,已提出一种制造中粒度、高产量、高品级人造金刚石合成新工艺。该工艺采用增加金刚石生长面积的方法,并应用压力与温度的分级调节程序来控制金刚石生长速度及粒度分布,是国内合成金刚石单晶工艺中的新进展。用这种工艺在DS-029B型压机上得到的60~#—80~#高品级中粒度金刚石单  相似文献   

4.
光谱分析中微痕量元素的预富集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概论近几年来,地质、生物、环保、农业和工业样品中经常要求测定ppm,ppb甚或ppt级的微痕量元素。常用的原子吸收光谱(AAS)、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仪器测量技术,虽然有很高的灵敏度,然而要直接用这些仪器来测量这样低的微痕量元素,往往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先进行化学分离和富集,因此化学富集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激光共振电离光谱技术是一种利用一路或多路激光将待测原子选择性共振激发与电离,通过测量离子信号来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光谱技术。研建了一套激光共振电离光谱装置,用于原子高激发态能级结构参数的测量。分别从该装置的总体结构、关键技术和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该套装置主要包括高调谐精度的染料激光器系统、高效的激光离子源系统和高分辨率的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染料激光器系统包括3台多纵模可调谐染料激光器和1台单纵模可调谐染料激光器,均为脉冲工作方式,重复频率为10 kHz,泵浦源均为532 nm的Nd∶YAG固体激光器。激光离子源系统包括原子化源、激光与原子相互作用区和离子光学透镜组三部分组成,样品在原子化源中被电加热实现原子化,喷射出的原子被激光选择性激发、电离,产生的离子被离子传输透镜整形成能量分散小、束窄的离子束。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采用了反射式结构设计、脉冲垂直推斥技术和偏转板调节技术。利用此装置,实验测定了U原子的自电离态光谱,获得了U原子一条较佳的三色三光子共振电离路径,对应激光的波长分别为591.7,565.0和632.4 nm。此系统还可用于测量同位素位移和原子超精细结构等参数。另外,由于此系统中联用了质量分析器,因此可用于样品多元素分析、痕量元素分析、同位素丰度分析。  相似文献   

6.
国内第一家生产的双道原子荧光分析仪于11月30日在合肥通过技术鉴定。双道原子荧光分析仪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痕量元素分析方法,它具有分析灵敏度高,干扰少,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目前已开始广泛应用于地质、冶金、环境保护、生物、医学领域。对一些易挥发元素如砷、锑、铋、汞、硒、碲等元素的灵敏度比原子吸收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要高。该仪器双道同时测定基线稳定性小于满量程的正负千分  相似文献   

7.
《岩矿测试》1982年创刊,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坚持地质实验技术创新、面向应用、服务基层的方针和基本定位,以发表优秀的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成果为核心目标,报道国内外地质科学、环境保护、石油化工、冶金及相关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成果,推动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本刊主要栏目有:进展与评述、岩石矿物分析、生态环境研究、矿产资源研究等。征稿领域包括:元素分析,岩石矿物分析与鉴定,同位素,勘查地球化学,矿床地质,矿产综合利用与评价,海洋地质(海洋油气与固体矿产地质、海洋环境与灾害地质、古海洋地质),环境地质学,农业地质学等。本刊注重学术参考价值,追求技术方法实用,研究思路和写作内涵能够给读者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质成矿理论研究工作的发展,单矿物分析要求测定主量、次量、痕量各项元素,特别是痕量元素。本项研究工作采用等离子光量计同时测定黄铁矿单矿物中的多项元素。取样量为100mg,经硝酸分解,过滤,溶液通过阳离子树脂,分离出大部分属于易挥发元素的11个痕量元素,进行测定。留在树脂上的其他约17个元素被全部洗脱。与受逆王水溶解或碱熔的残渣合并,在另一分析程序中进行测定。采取阳离子树脂分离方案是因为样品中铁的含量太大,严重干扰痕量元素的测定。痕量元素的测定限为ppm级,其变动系数为4~13%,残渣被酸溶或碱溶:前者可测定黄铁矿单物中各元素,后者可测定除前者各元素外,还可测定特殊需要的Al、Ti、Sn等元素的余量。本法分析黄铁矿的取样量比化学方法的取样量相比减少3/4,分析时间缩短3/4,测定元素多达28个。  相似文献   

9.
ICP-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光谱分辨率和分析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引言在过去的十年中,感耦等离子体(ICP)作为液体样品发射光谱分析(AES)的有力工具日趋成熟与普及。ICP-AES能够分析多种样品中的大量、少量和痕量组分,但是,对发射多谱线光谱的组分的样品的痕量分析仍是一个问题。大多数过渡元素、希土元素、铂系金属、铀和钍属于此范畴。这些元素的存在使痕量组分的检出限与纯水溶液的相比要大大变差,并危及分析的准确度。原因是背景增强和分析线被共存物  相似文献   

10.
原子光谱学进展的综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综述了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原子发射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原子光谱分析的进样及预富集系统,元素成分分析及其形态分析,过程分析化学以及用于无机元素分析的传感器。  相似文献   

11.
激光诱导击穿火焰等离子体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PI-MAX-II型增强型电荷耦合器件, 用Nd:YAG纳秒脉冲激光器输出的1064 nm强光束击穿在一个大气压的空气中燃烧的酒精灯火焰, 对激光诱导击穿酒精灯火焰产生的等离子体光谱进行了初步研究.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原子发射谱线数据库, 对等离子体中的主要元素的特征谱线进行了标识和归属. 通过激光诱导击穿空气等离子体光谱、激光诱导击穿酒精灯火焰等离子体光谱、激光诱导酒精喷灯火焰等离子体光谱的对比分析, 发现不同燃烧状况下的光谱中各原子谱线的相对强度是不同的. 这些结果对于使用激光诱导击穿技术分析和研究碳氢燃料在空气中的燃烧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同时也为将该技术应用于燃烧诊断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溶液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是一种新颖的快速、高效、实时在线的元素分析方法,它可用于水体金属元素的检测。为了实现对水体中Mn元素准确和稳定的测量,采用溶液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耦合三台不同入射狭缝和分辨率的便携光谱仪(Maya 2000 Pro)对溶液中的Mn离子进行了检测。实验研究了光谱仪的入射狭缝和分辨率对光谱检测的影响,发现光谱仪的入射狭缝越宽光谱强度越大,光谱仪的分辨率越高得到光谱强度与背景强度的比值越高。实验考察了溶液流速和放电电流对Mn发射光谱的影响,在溶液流速为1.86 mL·min-1和放电电流为65 mA时获得较高信背比。实验测试了在溶液流速为1.86 mL·min-1和放电电流为65 mA的优化实验条件下Mn的光谱检测稳定性,三台便携式光谱仪测量Mn在连续一段时间内光谱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59%,0.61%,0.80%,检测的稳定性较好。同时探讨了Mn元素的分析性能参数,获得了较低的背景标准偏差,检出限分别为42.8,65.1,33.8 μg·L-1。实验对标定物质中的Mn元素进行定量分析测量,测量误差在0.02%~2.08%之间,精密度为0.63%~1.54%,加标回收率为97%~99%,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度和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溶液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耦合便携式光谱仪可用于水体中痕量重金属元素Mn的精确检测。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XRF-ICP-AES)联用技术测定土壤、水系沉积物和岩石中21种主、次和痕量元素的方法.采用复合熔剂熔融制样法,X射线荧光谱法测定其中的主量元素Al、Ca、Fe、Mg、K、Na、Si.熔融玻璃样片经(ψ)=10%(体积分数,下同)的HNO3超声波振荡提取,电感耦...  相似文献   

14.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实时快速、 多元素同时分析和样品预处理简单等特点,从一出现便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但分析灵敏度差一直是限制该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共振激发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将原子荧光光谱技术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结合,对目标元素进行选择性激发,可以大幅提高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分析灵敏度,极大地拓展了LIBS技术在痕量元素检测领域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基于共振激发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中荧光光谱的产生过程以及基于共振激发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基本类型和基础原理,详细分析了烧蚀激光能量、 共振激发激光能量和波长、 烧蚀激光和共振激发激光之间的延时以及光谱采集门宽对光谱增强效果的影响,阐述了其在冶金、 环境监测、 同位素检测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创建于1959年6月,原名北京第三研究所,隶属于原核工业部,现隶属于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现任院长赵凤民。该院是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地质研究中心。地址是北京安定门外小关东里十号(邮政编码为100029),现有职工700人,其中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30人,高级工程师180人,工程师190人。有区域地质、矿床、矿物、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航测遥感地质、环境地质评价、物化探、分析测试、科技信息、电子仪器专业,并设置相应的10个研究室,2个科研辅助车间,另外,有11个行政职能处。  相似文献   

16.
ICP-AES是痕量稀土元素分析十分有效的方法,它在地质和冶金样品分析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在高纯稀土氧化物中痕量稀土测定方面,也有许多报导。高纯稀土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元素检出限多在1~10μg/g之间(溶液检出限则为10—100ng/ml之间),并随谱线性质、仪器设备条件及操作参数和基本性质而异。  相似文献   

17.
徐翠锋  许金  郭庆 《应用声学》2015,23(1):8-10, 15
为了对海水痕量营养盐与重金属进行测定,基于FCS的设计思想,采用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研制了具有自适应外界设备、快速组建多种仪器及全数字化通信等特点的软硬件一体化的通用测定平台。平台以ARM(S3C2416)处理器为核心,Linux为操作系统,LCD作为人机交互显示,触摸屏或者USB鼠标完成输入控制,构成完整的嵌入式工控机系统;采用CAN总线并制定CAN应用层协议管理设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及抗干扰能力。实际测试和应用证明,该平台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重用性及可扩展性均较强,可组建成亚硝氮、硝氮、氨氮、活性磷、铁等多种痕量元素的实验室、船载和原位分析系统,检测限为nmol/L级别。平台对样品的测试准确度与商品专用仪器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ICP-AES测定饮用水中5种重金属元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直接测定饮用水中砷、镉、铬、汞和铅5种痕量重金属元素。为了降低光谱分析检出限,在水样品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有机添加剂,以提高光谱的信背比。实验结果发现,当加入6%的正丙醇以后,光谱信背比增加幅度是最大的,元素砷、镉、铬、汞和铅的光谱信背比比无添加剂时分别提高了177.4%、45.2%、38.9%、354.7%和83.8%。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5%—8.0%之间,回收率为96.7%—107.1%。  相似文献   

19.
由于痕量元素在煤中的含量低微、检测困难,加之其原子量一般较大,可能的反应途径多,使得相关的反应机理研究难度极大。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痕量元素化学动力学机理的建立;相关的典型实验、计算模拟及其实验验证、动力学机理模型的简化;痕量元素反应动力学机理的完善和发展,包括采用简单碰撞理论、活化络合物理论(亦称过渡态理论,或绝对反应速率理论)对痕量元素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的修正;最后指出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动力学研究的若干方向是: (1)痕量元素反应动力学模型数据库的建立;(2)煤燃烧过程中,主量元素和次量元素的动力学机理的完善; (3)各痕量元素之间动力学研究的开展; (4)实际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动力学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杂多酸(蓝)分光光度法在测定痕量元素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多酸能被还原为有颜色的杂多蓝,结合分光光度法,可对痕量元素进行准确的分析。目前,杂多酸分光光度法作为一种分析技术,具有精度高、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在痕量分析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文章综述了杂多酸在测定痕量元素P, As, Si和V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方法主要包括钼蓝法、杂多酸-碱性染料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激光热透镜分光光度法等,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