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_3自由基和O(~3P)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来才  邓萍  李德华  田安民 《化学学报》2002,60(7):1186-1191
用分子轨道从头计算MP2(full)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 研究了CH_3自由基和三线态O原子反应的微观机理,优化得到了反应途径上的反应 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的几何构型,通过振动分析对过渡态和中间体构型进行 了确认,在G3不平上计算了能量,同时用经典过渡态理论对该反应的绝对速率常数 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CH_3自由基与O(~3P)反应有四条不同的放热反 应通道,主反应通道为IM1→TS1→CH_2O + H,同时反应可彻底裂解生成CO, H_2 及H。  相似文献   

2.
形成全氟烷基与碳氢烷基的相对难易度的直接比较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但至今未获解决。我们用改进的方法成功地合成了新的次氯酸醋CF_3C(CH_3)_2OCl和CCl_3C(CH_3)_2OCl;又参照Kinillov方法,合成了新的二烷基过二碳酸酯(CF_3C(CH_3)_2OCO_2?_2,并对上述化合物在CCl_4溶液中的热分解反应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测定相应的烷氧自由基的β-断裂产物的方法,第一次可靠地给出了在烷氧自由基的β-断裂中,·CH_3与·CF_3,·CCl_3与·CH_3形成的相对难易度。  相似文献   

3.
关于过渡金属乙腈配合物的合成和催化性能的研究在文献中已有很多报道。但是,含稀土元素的这类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的研究直到1986年才见报道。Thomas利用金属Eu和NOBF_4在乙腈中的反应制得了配合物[Eu(CH_3CN)_3(BF_4)_3]_x。本文报道了新乙睛稀土配合物[Sm(CH_3CN)_9]·(AlCl_4)_3·CH_3CN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与分子结构。 (一) 实验 所有操作都在氩气保护下进行。无水SmCl_3用NH_4Cl法制得。AlCl_3经升华后使用。CH_3CN经P_2O_5干燥蒸馏。IR用Perkin-Elmer FTS-20红外光谱仪测定。  相似文献   

4.
F原子与瞬态自由基CH_2SH反应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正发  冯霞  王振亚  周士康 《化学学报》2002,60(10):1760-1767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DFT)对F原子与自由基CH_2SH在势能面上 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在B3LYP/6-311G水平上计算出了各物种的优化构型、振动频率 和零点振动能(ZPVE);各物种的总能量由B3LYP/6-311 + G(2df, pd)//B3LYP/6- 311G计算,另外对反应物和产物还计算了其G3能量。结果表明:首先F通过与C或S 结合的两种途径与CH_2SH相配位,再通过H(4)原子转移形成甲基,然后甲基再旋 转,甲基中H(4)原子最终与F结合,反应产物为HF和CH_2S。反应为放热反应,分 别为ΔH_r = -370.7 kJ/mol (DFT)和-396.94 kJ/mol (G3)。此外依据计算出的反 应热,可得自由基·CH_2SH的生成热Δ_fH°_(298.15) = 146.44 kJ/mol (DFT), 而Δ_fH°_0 = 167.36 kJ/mol (G3)。它们与以前的实验和理论值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CH_2CH(~2A')自由基与臭氧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来才  田安民  徐明厚 《化学学报》2003,61(8):1256-1260
用量子化学MP2(full)方法,在6-311+ +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_2CH (~2A~')自由基与臭氧反应的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过 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在QCISD(T,full)/6-311+ +G~(**)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 能量,并对它们进行了振动分析,以确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研究结果表明 :CH_2CH(~2A~')自由基与臭氧反应有两条可行的反应通道,分别为:CH_2CH (~2A~')+O_3→TS1→M1→TS2→O_2+OCH_2CH→TS4+O_2→O_2(~3∑_g)+CH_2CHO (~2A~")和CH_2CH(~2A~')+O_3→M2→TS3→O_2(~3∑_g)+CHO(~2A~"),后一个反 应通道较容易发生,而且反应活化能小(2.97kJ/mol),说明CH_2CH(~2A~')自由 基与臭氧之间的反应活性很强。  相似文献   

6.
用量子化学MP2(full)方法,在6-311+ +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_2CH (~2A~')自由基与臭氧反应的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过 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在QCISD(T,full)/6-311+ +G~(**)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 能量,并对它们进行了振动分析,以确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研究结果表明 :CH_2CH(~2A~')自由基与臭氧反应有两条可行的反应通道,分别为:CH_2CH (~2A~')+O_3→TS1→M1→TS2→O_2+OCH_2CH→TS4+O_2→O_2(~3∑_g)+CH_2CHO (~2A~")和CH_2CH(~2A~')+O_3→M2→TS3→O_2(~3∑_g)+CHO(~2A~"),后一个反 应通道较容易发生,而且反应活化能小(2.97kJ/mol),说明CH_2CH(~2A~')自由 基与臭氧之间的反应活性很强。  相似文献   

7.
等人在LaCl_3-CH_3CONH_2-H_2O三元体系30℃时的研究中得到了一个三元复合物(前文文献[2]),我们对同一体系作了较为仔细的研究之后发现,该复合物的组成并非该作者报导的LaCl_3·5CH_3CONH_2·5H_2O,而是LaCl_3·4CH_3CONH_2·5H_2O。我们还对该复合物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了密度,拍摄了显微照片和X-光粉末衍射图,并计算了d/n值(见前文)。本文作为前文工作的继续,对LaCl_3·4CH_3CONH_2·5H_2O-H_2O二元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CH_4与NO_2反应的微观机理及动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了CH_4+NO_2反应直接氢抽提反应通道的机理和速率常数.该反应有3条反应通道分别生成CH_3+HNO_2,CH_3+trans-HONO和CH_3+cis-HONO.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变分过渡态理论加小曲率隧道效应校正计算得到反应速率常数和已有的实验值很吻合.在整个研究温度区间,O原子提取H原子生成CH_3+cis-HONO是反应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9.
CH_3SGN与O_2气相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G3(MP2)水平上,通过对CH_3S与O_2rcyi2rvylce dm (PES)上关键驻点的能 量计算,共找到4种中间体,9个过渡态,6种产物通道,并对这些气相反应机理进 行了讨论,同时应用TST-RRKM理论对主要反应的速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CH_3S 与O_2反应在低温下以生成CH_3SOO为主,并与实验结果吻合;在中高温下以消去和 抽提反应为主,分别生成CH_3 + SO_2和CH_2S + HO_2,其它产物较少。  相似文献   

10.
在G3(MP2)水平上,通过对CH_3S与O_2rcyi2rvylce dm (PES)上关键驻点的能 量计算,共找到4种中间体,9个过渡态,6种产物通道,并对这些气相反应机理进 行了讨论,同时应用TST-RRKM理论对主要反应的速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CH_3S 与O_2反应在低温下以生成CH_3SOO为主,并与实验结果吻合;在中高温下以消去和 抽提反应为主,分别生成CH_3 + SO_2和CH_2S + HO_2,其它产物较少。  相似文献   

11.
在B3LYP//6-311++G(2df,2p)水平完成了对CH_3CH_2O与HO_2反应各驻点物种的几何构型优化,并在相同水平上对相关物种进行了频率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为得到较准确的单点能信息,同时采用CCSD(T)/cc-pVTZ方法对反应途径中各驻点进行单点能校正.标题反应的单、三重态势能剖面图揭示,反应在单、三重态势能面上均有3条抽氢通道.其中单重态通道分别生成1CH3CHO+H_2O_2(R1),CH_3CH_2OH+1 O_2(R2)和1CH_2CH_2O+H_2O_2(R3),三重态通道分别生成3CH3CHO+H_2O_2(R4),CH_3CH_2OH+3O_2(R5)和3CH_2CH_2O+H_2O_2(R6);势垒高度揭示三重态在动力学和热力学上比单重态更具优势.200K~1 200K区间内标题反应速率常数计算结果表明,除通道R5的速率常数几乎不随温度变化外,所有其他通道的速率常数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即速率呈现正温度系数效应),同时发现抽氢通道R5的分支比始终大于94%,因而是绝对优势通道.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计算了温度范围在300-1500K, CH4→CH3.+H.的分角反应中, 过渡态CH3...H的平均键长、频率因子、活化能及反应速率常数, 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计算了温度范围在300-1500K, CH4→CH3.+H.的分角反应中, 过渡态CH3...H的平均键长、频率因子、活化能及反应速率常数, 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4.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对氟原子与羟亚甲基CH_2OH在势能面上的反应进行了研究.采用G2(MP2,SVP)理论计算出了势能面上各驻点物种的构型参数、振动频率和能量.结果表明:F与CH_2OH反应首先通过H转移形成甲基,然后甲基旋转,再通过甲基中一个H与F结合,最后产生HF和CH_2O.计算出反应热为455.9kJ·mol~(-1),与实验值439kJ·mol~(-1)符合较好.另外对前人红外吸收光谱研究中没有观测到CHOH提出了可能解释.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一类新型的离子型稀土乙腈配合物,Ln(CH_3CN)_9(AICl_4)_3·CH_3CN,催化苯乙烯阳离子聚合的结果。研究了聚合溶剂,单体浓度,反应温度以及配合物中稀土离子性质对催化活性和所得聚苯乙烯分子量的影响。发现稀土元素对聚合活性的影响顺序是La>Tb~Ho>Pr~Gd>Nd>Sm~Yb>Eu。聚合物的分子量明显地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探讨了这类聚合反应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在醇溶剂中,用金属或金属合金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多氯化物RCCl_3和含吸电 子基的末端烯烃CH_2=CHR~1反应一步生成RCCl_2CH_2CH_2R~1。在此反应中,加成 反应和脱氯反应一步完成。  相似文献   

17.
采用CCSD(T)//B3LYP/6-311+G(d,p)方法研究了Criegee中间体CH_3CHOO与OH自由基反应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上述反应存在抽氢、加成-分解和氧化3类反应通道,其中,syn-CH3CHOO+OH以抽β-H为优势通道,表观活化能为-4.88 k J/mol;anti-CH_3CHOO+OH则以加成-分解反应为优势通道,表观活化能为-13.25 k J/mol.在加成-分解和氧化反应通道中,anti-构象的能垒均低于syn-构象,而抽氢反应则是syn-(β-H)的能垒低于anti-构象.速率常数计算表明,anti-构象的加成-分解反应通道具有显著的负温度效应;syn-和anti-构象的氧化通道具有显著的正温度效应.3类反应具有显著不同的温度效应,说明通过改变温度可显著调节3类反应的相对速率.  相似文献   

18.
用量化学UMP2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_2X(X=H,FCI)与臭氧反 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内何构型,在 UQCISD(T)/6-311++G**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能量,并对它们进行了振动分析,以 确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直实性。从CH_2X(X=H,FCI)与O_3的反应机理的研究结果看 ,它们与O_3反应的活性都比较强,相对而言,活性大小顺序为CH_2F>CH_3> CH_2CI,也就是说,CH_2F自由基与臭氧间的反应活性最强,对大气臭氧的损耗将 是最大的。同时研究还发现CH_2X(X=H,FCI)系列自由基与O_3的反应都是强放热反 应。  相似文献   

19.
李来才  邹勤  田安民 《化学学报》2003,61(10):1524-1527
用量化学UMP2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_2X(X=H,FCI)与臭氧反 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内何构型,在 UQCISD(T)/6-311++G**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能量,并对它们进行了振动分析,以 确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直实性。从CH_2X(X=H,FCI)与O_3的反应机理的研究结果看 ,它们与O_3反应的活性都比较强,相对而言,活性大小顺序为CH_2F>CH_3> CH_2CI,也就是说,CH_2F自由基与臭氧间的反应活性最强,对大气臭氧的损耗将 是最大的。同时研究还发现CH_2X(X=H,FCI)系列自由基与O_3的反应都是强放热反 应。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三苯基氯化锡和对苯二甲酸二钠、哌嗪荒酸二钠在甲醇中反应,合成了双 核有机锡(IV)配合物[Ph_3Sn(CH_3OH)O_2CC_6H_4CO_2(CH_3OH)SnPh_3]· 2CH_3OH和[Ph_3SnS_2CN(CH_2CH_2)_2NCS_2SnPh_3]·2CH_3OH(2)。通过元素分 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测定了这两个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质1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n,a = 1.5199(5) nm, b = 0.9000(3) nm,c = 1.8206(6) nm,β=113.970(5)°,Z = 2,V = 2.2755 (13) nm~3,D_c = 1.413 g/cm~3,μ = 1.146 mm~(-1),F(000) = 980,R_1 = 0.0353,wR_2 = 0.0606。化合物2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a = 1.5066(5) nm,b = 1.0875(4) nm,c = 1.3542(5) nm,β=91.614(5)°,Z = 2,V = 2. 2178(14) nm~3,D_c = 1.498 g/cm~3,μ=1.351 mm~(-1),F(000) = 1008,R_1 = 0.0401,wR_2 = 0.1148。在1和2的晶体中,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配合物1由未配位的甲醇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