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0.1 mol·L-1乙酸缓冲溶液中(pH=5.69), 用电化学方法和吸收光谱法研究了Eu3+-芦丁配合物和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 发现Eu3+-芦丁配合物与DNA通过静电吸引和沟槽键合模式键合. 在玻碳电极上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差示脉冲法得到了键合常数(K=1.42×104 mol·L-1)和键合位点数(n=2).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Eu3+和芦丁的相互作用, 以及Eu3+-芦丁配合物与DNA 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溶液法合成了二(去甲基斑蝥酸根)合钴(Ⅱ)酸二(2-氨基吡啶鎓)配合物(Hapy)2[Co(DCA)2].6H2O(DCA=去甲基斑蝥酸根,C8H8O5;Hapy=2-氨基吡啶鎓,C5H7N2)。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空间群,中心离子配位数为6。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对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模式与DNA键合,猝灭常数Ksq为0.18。同时,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配合物能与BSA发生较强的键合作用,键合常数Ka=3.88×106L.mol-1。体外抗增值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人胃癌细胞(MGC80-3)的抑制活性均强于去甲基斑蝥酸钠。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2个结构类似的喹啉类单核锰和钴配合物[ML(H_2O)3]·H_2O,其中M为Mn(1)、Co(2),Na2L为8-(羧基钠甲氧基)喹啉-2-甲酸钠。运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其结构。利用电子吸收和发射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及BSA的键合作用及配合物对DNA的切割作用。晶体解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为同构结构,配合物中心均为七配位的畸变五角双锥结构。钴配合物2与CT-DNA的键合能力强于锰配合物1,两者与BSA的作用机理为静态淬灭机理,而键合常数值大小为12。在以H_2O2作为诱导剂时,在同等条件下,2切割DNA的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加入自由基捕获剂证明了配合物对DNA的切割机理为氧化切割机理,其中活性氧为OH·。  相似文献   

4.
桑色素及其配合物与DNA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流芳  宋玉民  冯亚非  张歧  王印月 《化学学报》2004,62(22):2277-2281
采用光度法、粘度法和电化学方法考察了桑色素及其配合物和DNA的作用.并对桑色素合铜(Ⅱ)、桑色素合锌(Ⅱ)、桑色素合钴(Ⅱ)、桑色素与DNA作用的方式进行了比较.Cu(Ⅱ), Zn(Ⅱ), Co(Ⅱ)桑色素配合物与DNA作用时的荧光光谱性质类似,不同于配体.钴(Ⅱ)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与铜(Ⅱ)配合物相似,不同于锌(Ⅱ)配合物.三种配合物的存在,都可引起DNA的粘度增加.但钴(Ⅱ)配合物对EB-DNA复合物的荧光光谱影响很小,而铜(Ⅱ)、锌(Ⅱ)配合物对EB-DNA复合物的荧光光谱影响较大.实验结果表明,与DNA之间的作用,钴(Ⅱ)配合物弱于铜(Ⅱ)、锌(Ⅱ)配合物.这可能是钴(Ⅱ)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低于与DNA嵌入结合的铜(Ⅱ)、锌(Ⅱ)配合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钴(Ⅲ)配合物与DNA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了考察金属配合物中配体分子平面大小对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模式的影响 ,用荧光法和光度法对乙二胺合钴 (Ⅲ ) ([Co(en)3]3 )、联吡啶合钴 (Ⅲ ) ([Co(bpy)3]3 )和邻菲咯啉合钴 (Ⅲ ) ([Co(phen)3]3 )与DNA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phen)3]3 与DNA作用时除存在静电作用模式外 ,还存在插入作用 ,而[Co(en)3]3 和[Co(bpy)3]3 主要以静电作用与DNA结合。插入作用的强弱与配合物中配体分子平面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两种新型三齿多吡啶钴(Ⅲ) [Co(PhTPY)(H2Bzimpy)]3+(A)和钌(Ⅱ) [Ru(PhTPY)(Bzimpy)](B)混配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和1H NM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定了配合物B的晶体结构. 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以及配合物对pBR322DNA的断裂作用. 结果表明, 两种配合物均是通过静电作用与DNA结合的. 凝胶电泳实验结果表明, 配合物A经波长310 nm光辐射15 min, 配合物B经450 nm光辐射4 min, 可使超螺旋pBR322DNA断裂为开环缺口型和线型DNA.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三元配合物 [Pd(biqu) (mal) ]·H2 O (biqu为 2 ,2′ 联喹啉 ,mal2 -为丙二酸根 ) .测定了配合物对肺腺癌细胞AGZY 83a的抑制活性 ,IC50 值为 2 1 9μg/mL .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和圆二色谱测定了配合物与鱼精DNA的作用规律 .求出配合物与DNA的键合常数KM 为 2 0 3× 10 8.测定了配合物与pBR3 2 2质粒DNA作用的凝胶电泳图谱 .多种实验结果表明 ,配合物主要以插入方式与DNA发生键合作用 .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新的钴配合物[CoL(CH3CH2OH)Cl]Cl,L为N1,N8-二(1-甲基-4-硝基吡咯-2-酰基)三乙基四胺,并用质谱、核磁、红外、摩尔电导、元素分析等多种手段分析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紫外、荧光和粘度等方法分析了钴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发现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可能为部分插入和静电混合作用模式;电泳法研究了配合物与超螺旋pBR322DNA的作用,发现反应温度为50℃时,配合物能将超螺旋DNA完全切割为缺刻产物。  相似文献   

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真空和溶液中对两个钴多吡啶配合物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溶液中优化的几何结构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以在溶液中优化的几何结构为基础,运用对接软件Dock 6.0,把这两个钴(Ⅲ)多吡啶配合物对接到DNA碱基对中,从总体模型上,研究钴(Ⅲ)多吡啶配合物与DNA碱基对作用的部位,并详细解释了配合物1与DNA键合常数大于配合物2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吡啶配体Ptpy设计合成了4个新的单核多吡啶过渡金属配合物Ni(Ptpy)_2(NO_3)_2(1)、Ni(Ptpy)_2Cl_2·(10H_2O)(2)、Cd(Ptpy)_2(NO_3)_2·2H_2O(3)和Fe(Ptpy)2(NO_3)_2(4),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CT 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结合常数分别为7.64×10~3,3.22×10~4,4.13×10~3,7.42×10~3L·mol~(-1)。同时配合物也能较大程度淬灭EB-DNA复合物的荧光,表观键合常数均在105mol~(-1)左右,略小于经典键合常数107mol~(-1)。淬灭机理除配合物3为静态淬灭外,均为动态淬灭机理。CD谱的结果显示配合物的嵌入使DNA碱基的堆积和双螺旋结构变得松散,从而减弱了DNA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两种新型三齿多吡啶钴(Ⅱ)和钌(Ⅱ)的混配配合物[Co(TolylTPy)(H2Bzimpy)]Cl2[TolylTPy=4'-对甲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H2Bzimpy=2,6-二(苯并咪唑-2)吡啶](A)和Ru(TolylTPy)(Bzimpy)(B).用元素分析,IR,1HNMR等对它们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B的晶体结构,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及其对pBR322DNA的断裂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A和B与CTDNA的作用属静电结合,凝胶电泳实验说明配合物A在310nm光辐射15min,可使超螺旋pBR322DNA断裂为开环缺口型和线型DNA.  相似文献   

12.
田俐  陈琳  张馨  艾怡春  涂峰 《化学研究》2006,17(3):13-15
合成了邻苯二甲酸.邻菲咯啉合钴的配合物[Co(C8H4O4)(C12H8N2)(H2O)3].H2O,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0.757 1(2)nm,b=1.373 7(3)nm,c=2.001 5(4)nm,β=95.56(1)°,V=2.071 9(8)nm3,Mr=475.31,Dc=1.524g/cm-3,Z=4,F(000)=980,μ(MoKα)=0.879 mm-1,R1=0.034 8,wR2=0.071 1.在配合物中钴的配位数为6,具有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晶体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一维的无限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芳环堆积作用构成二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13.
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稳态荧光猝灭以及盐效应实验研究了噻吩基钌配合物[Ru(bpy)2(Htip)]Cl2(1)、[Ru(Htip)2(dppz)]Cl2(2)、[Ru(Htip)3]Cl2(3)和[Ru2(bpy)4(H2bipt)]Cl4(4){bpy=2,2'-联吡啶;Htip=2-噻吩咪唑[4,5-f][1,10]邻菲咯啉;H2bipt=2,5-二(2-咪唑[4,5-f][1,10]邻菲咯啉)噻吩;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与酵母RNA(yeast-RNA)的相互作用,并比较了该类配合物与yeast-RNA和小牛胸腺DNA(ct-DNA)的键合性质。结果表明,该类噻吩基钌配合物是较强的RNA嵌入试剂,其中配合物2和3的RNA键合强度大于其DNA键合强度;此系列配合物在低盐和高盐浓度时均能与RNA较强地结合,即使在100 mmol/L Na Cl条件下仍具有较大的RNA键合常数;配合物1与RNA键合时荧光强度下降,配合物2在水溶液中以及与RNA键合时几乎无荧光,而它们与DNA作用时荧光强度明显增大,显示出良好的区分RNA和DNA的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两种三齿多吡啶钴(Ⅱ)配合物[Co(DMPhTPY)2]2+(ClO-4)2(A)和[Co(H2Bzimpy)2]Cl2(B),用元素分析、IR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A的晶体结构.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及凝胶电泳实验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A和B与小牛胸腺(CTDNA)的作用属部分插入和静电结合,凝胶电泳实验表明配合物A在310nm光辐射15min,可使超螺旋pBR322DNA断裂为开环缺口型和线型DNA.  相似文献   

15.
咔咯钴(Ⅲ)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10-(4-羟基苯基)-5,15-二(五氟苯基)咔咯钴(Ⅲ)配合物(1-Co)和10-(4-吩噻嗪苯基)-5,15-二(五氟苯基)咔咯钴(Ⅲ)配合物(2-Co),并采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黏度测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研究了配合物1-Co和2-Co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1-Co和2-Co与DNA之间的作用模式为外部结合,且在光照下均能引发DNA断裂.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1-Co和2-Co具有很低的暗细胞毒性,但在光照条件下均能有效抑制H460,He La,A549等肿瘤细胞株增殖,表明配合物1-Co和2-Co在光动力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细胞核染色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配合物2-Co可能是通过氧化损伤线粒体的途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设计合成了6种新型氨·环己胺·羧酸根合铂!类配合物[Pt(NH3)(NH2)X2](a ̄f){其中,X=CH3COO-(乙酸根),CH2ClCOO-(氯乙酸根),C6H5-COO-(苯甲酸根),p-CH3O-C6H4-COO-(对甲氧基苯甲酸根),p-CH3-C6H4-COO-(对甲基苯甲酸根),p-NO2-C6H4-COO-(对硝基苯甲酸根)}。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MTT法研究了配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以及等离子体质谱研究了配合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与细胞DNA的键合量;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表明,配合物(c ̄f)对EJ和HL-602种肿瘤细胞表现出好的活性,而且配合物(c),(d)和(e)对EJ和HL-602种肿瘤细胞的活性高于临床用药顺铂;配合物(a ̄f)对MCF-7、HCT-8和BGC-8233种肿瘤细胞的活性低于顺铂;它们能阻止HL-60和EJ细胞G2 M→G1期的进行;配合物(a ̄f)与HL-60和EJ细胞的DNA键合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d>e>cisplatin>f>a>b。  相似文献   

17.
以羟基乙酸(GA)和1,10-邻菲咯啉(phen)作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元单核钴(II)配合物,Co(GA)2(phen)·2H2O。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法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8.122(3)nm,b=24.214(7)nm,c=9.085(3)nm,α=105.290(14)°,β=109.843(5)°,γ=90.00°,晶胞体积:V=680.7(9)nm3,晶胞内结构分子数Z=4,最终的偏差因子:R1,wR2分别为0.0463,0.1294[I2σ(I)]。中心钴离子分别与两个羟基乙酸及一个邻菲咯啉配体配位,形成一个畸变的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等分析方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通过经典的嵌插方式与DNA结合,二者的结合常数Kb为3.8×104L·mol-1。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进一步表明,在过氧化氢(H2O2)的存在条件下,配合物能对质粒体超螺旋DNA产生切割作用,具有化学核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3种铕(Ⅲ)与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配合物[(Eu(Tsal)L(NO3)] ·2H2O(Tsal :席夫碱配体,L1:1,10-邻菲咯啉,L2:2-氨基吡啶,L3:2,2′-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模式.实验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对DNA均有不同强度的插入作用,其插入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与配合物的浓度正相关,且与配合物分子适宜的平面性有关,3种配合物对DNA插入能力顺序为:[Eu(Tsal)L1(NO3)]·2H2O>[Eu (Tsal)L3(NO3)]·2H2O>[Eu(Tsal)L2(NO3)]·2H2O.  相似文献   

19.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吡啶-3-甲醛缩氨基硫脲(HL)合镍(Ⅱ)、锌(Ⅱ)配合物.在配合物[NiL2(1)中,镍(Ⅱ)离子与来自2个脱氢配体的2个氮原子和2个硫原子配位.形成四配位的平面正方形构型.在配合物[Zn(HL)2(C2H5OH)2(H2O)2](NO3)2(2)中,锌(Ⅱ)离子与2个中性配体、2个乙醇分子和2个水分子配位,配位原子在锌(Ⅱ)离子周围形成畸变的八面体构型.通过荧光吸收法研究了配合物1、2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这2个配合物均以插入形式进入DNA的碱基对.此外,还研究了配体及2个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炭疽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配体及配合物1对上述测试菌种无抑制作用.配合物2对前面3种有弱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三种铕(III)与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配合物 [(Eu(TSal)L(NO3)) •2H2O,TSal :席夫碱配体,L1:1,10-邻菲咯啉,L2:2- 氨基吡啶,L3:2,2’-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模式。实验结果表明三种配合物对DNA均有不同强度的插入作用,其插入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与配合物的浓度正相关,且与配合物分子适宜的平面性有关,三种配合物对DNA插入能力顺序为:[Eu(TSal)L1(NO3)]•2H2O>[Eu (TSal)L3(NO3)] •2H2O>[Eu(TSal) L2(NO3)]• 2H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