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80年代是我国高能物理事业的一个转折点.BEPC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为我国高能物理实验研究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也表明我国的加速器事业已在世界高技术领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BEPC的成就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早在1957年,在王淦昌教授的领导下。选派了一批年青的科学家,赴苏学习高能加速器的设计及建造.一年后,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进行1—2GeV电子同步加速器的设计,这一设计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被认为是保守落后的,而把方案改成15GeV的质子同步加速器.但当时苏联正在建造的加速器最高能量为7GeV,所以这一建议受到了苏联专家的“冷遇”,回答是:如果中方要建造,唯  相似文献   

2.
方守贤先生是我国著名加速器专家,我国高能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20世纪80年代,他参与领导了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的设计与建造工作,其性能(对撞亮度)超过国际同能区最好水平—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PEAR—个量级,开启了中国基于加速器的高能物理实验研究,为我国在r-粲能区粒子物理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改造工程是将原来的单环升级为高亮度的双环对撞机(BEPCⅡ),即在现存的BEPC隧道里增加一个新的储存环.使得BEPC Ⅱ能够提供从1.0GeV到2.1GeV能量范围的高亮度对撞束流供高能物理实验用,同时外环还要兼容2.5GeV能量250mA流强的同步辐射专用模式运行,实际上相当于有3个储存环运行.由于受到BEPC储存环隧道空间的局限,物理上的高亮度要求,以及BEPCⅡ真空盒设计采用带前室(Antechamber)结构,因此给各种磁铁设计与制造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着重介绍BEPCⅡ储存环和对撞区中几种主要常规磁铁的设计、制造概况,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磁场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4.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改造工程是将原来的单环升级为高亮度的双环对撞机(BEPCⅡ), 即在现存的BEPC隧道里增加一个新的储存环. 使得BEPCⅡ能够提供从1.0GeV到2.1GeV能量范围的高亮度对撞束流供高能物理实验用, 同时外环还要兼容2.5GeV能量250mA流强的同步辐射专用模式运行, 实际上相当于有3个储存环运行. 由于受到BEPC储存环隧道空间的局限, 物理上的高亮度要求, 以及BEPCⅡ真空盒设计采用带前室(Antechamber)结构, 因此给各种磁铁设计与制造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着重介绍BEPCⅡ储存环和对撞区中几种主要常规磁铁的设计、制造概况, 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磁场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5.
历时5年、耗资6.4亿元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于2009年5月19日圆满完成。改造后的电子对撞机在1.89GeV能量下,对撞亮度超过3×10^32cm^-2·s^-1,最高达到3.21×10^32cm^-2·s^-1,性能提高30多倍,每秒钟可实现碰撞1亿多次,对撞亮度在一定能量区域里,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加速器CESR曾创下的世界纪录的4倍以上。建成于1988年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世界八大高能加速器中心之一,中国科学家利用这一装置在世界高能物理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2003年,在SARS病毒防治战役中,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北京谱仪(BES)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基于加速器的高能物理实验装置。BEPC/BES始建于1984年,至1988年建成并实现正负电子对撞,1989年开始正式实验运行,视为第一代(BEPCI/BESI)。经过1993年至1997年的升级改造,加速器仍视为第一  相似文献   

7.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及其重大改造工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闯 《物理》2005,34(4):262-269
作为探索微观世界工具,对撞机在粒子物理近三十年激动人心的进展中崭露头角,已成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瞄准τ-粲能区的物理窗口,自1988年建成投入运行以来,在高能物理实验和同步辐射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成果,已成为在其工作能区性能国际领先的高能加速器.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继续保持在τ-粲物理领域的领先地位,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计划(BEPCⅡ),于2003年底得到国家批准.和BEPC一样,BEPCⅡ“一机两用”,用于高能物理和同步辐射研究,作为对撞机的主要指标的亮度将比BEPC高100倍,同步辐射的性能也将大幅度提高.文章简要介绍了BEPC运行成果和BEPCⅡ的建设进展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从《高能物理》和《现代物理知识》杂志上我们已经熟悉了许多高能加速器的名字.譬如说,固定靶质子加速器AGS、SPS、TEVATRON;质子-反质子对撞机S(?)PS;正负电子对撞机SPEAR、DORIS、CESPPEP、PETRA、TRISTAN,最近我国建成了一台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西欧CERN建成了能量更高的正负电子对撞机LEP.为什么世界上要建立如此多的种类不同的高能加速器?世界上已经有了能量高的加速器为什么又还在建造能量低的加速器?等等.一般说来,不同类型和不同能量的高能加速器服务于不同目的的粒子物理实验.根据物理实验的物理目标,选用不同的加速器作实验,选用固定靶加速器或者对撞机;选择质子加速器或者电子加速器;选择能量低的或者能量高的,等等.  相似文献   

9.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北京谱仪(BES)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基于加速器的高能物理实验装置。BEPC/BES始建于1984年,至1988年建成并实现正负电子对撞, 1989年开始正式实验运行,视为第一代(BEPCI/BESI)。经过1993年至1997年的升级改造,加速器仍视为第一代,谱仪则称为第二代(BES Ⅱ),于1998年恢复运行。  相似文献   

10.
 谢家麟院士是我国高能物理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造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今年2 月1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出席大会。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1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获得2011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1.
《现代物理知识》2007,19(3):53-53
今年5月10~12日,第五次BEPCⅡ(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Ⅱ期)国际加速器顾问委员会(IMAC)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来自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日本高能物理国家实验室(KEK)、德国电子同步辐射加速器中心(DESY)、瑞士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6位国外加速器专家和北京大学的陈佳洱院士、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赵振堂副所长,以及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方守贤院士、陈森玉院士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第25届国际高能物理会议于1990年8月1-9日在新加坡召开.这是历年来高能物理方面一次规模巨大的盛会,也是我国代表在国际高能会议上首次获得热烈欢迎的一次盛会.因为自1988年以来,我国建成了一台其亮度是超纪录的,能域适用于粲物理研究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为此,大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郑志鹏教授作了关于粲物理的大会邀请报告,同时又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方守贤教授在加速器的分组会议上作有关BEPC的报告.世界各国大实验室的负责人和知名学者,都以浓厚的兴趣关注着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 本届会议报道的一个重要结果,是…  相似文献   

13.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于1988年10月建成,这是我国高科技领域里的一项新成就。它不但标志着我国高能物理事业有了自己的实验基地.也表明我国的工业技术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电子对撞机是多种高技术产品的综合性大型科研装置,庞大而又精细。它的建造,不仅依赖于强有力的工业技术力量,而且也促进工业水平的提高。在国际上如此,在我国也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14.
本文原文发表于1984年第3期的《高能物理》杂志,文章有五个部分,我们摘选了其中与基于粒子加速器的高能物理实验相关的部分,来回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建造前我国高能物理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KEK的12GeV质子同步加速器上, 用动量为0.2GeV/c至2.0GeV/c的电子和π介子束流对BES桶部簇射计数器模型进行了测试, 本文报告数据分析的初步结果. 测试了四种混合气体下模型的性能, 测试结果表明, 用自猝灭流光管作为取样型电磁簇射计数器的取样方式, 在BEPC对撞机的能量范围内是可行的. 文章同时还报告了基于取样保持电路和BADC的120路在线数据获取系统在连续两个月束流测试中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主加速器初步物理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C-ADS)计划采用一个平均流强为10 mA的连续波质子加速器作为次临界堆的驱动器,驱动加速器的束流功率为15 MW,最终能量1.5 GeV,其中主加速器是驱动加速器的一个重要部分,完成束流能量从10 MeV到1.5 GeV的加速,所有加速腔均采用超导结构。为了避免频繁束流中断对反应堆的损坏,设计要求驱动加速器在运行过程中束流可以中断的次数非常有限,因此加速器在设计过程植入了容错机制,尝试了各种可能的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满足C-ADS加速器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介绍了C-ADS主加速器的基本设计: 总长度306.4 m, 束流的归一化RMS发射度增长控制在5%以内。总结了各个重要参数选择过程中的考虑以及整个加速段多粒子跟踪模拟的束流动力学结果。  相似文献   

17.
1974年11月,丁肇中和里克特几乎同时宣布,他们的实验组各自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质子同步加速器AGS和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正负电子对撞机SPEAR上,发现了一个能量约为31亿电子伏特的新粒子,并分别命名为J粒子和Ψ粒子,后来统一称为J/Ψ粒子。这一被誉为“十一月革命”的发现,使高能物理的研究迈进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单束设计亮度为1.1—2.8GeV。在2.8GeV时,最大设计亮度为1.7×10~(31)cm~(-2)S~(-1)。其设备90%以上是我国自行研制的。1984年10月7日动工,1988年10月16日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这是我国在高能加速器研制领域中的重大技术性突破。工程的建设速度、质量、投资及整机性能均属国际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从BEPC到CEPC     
正1988年10月16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ijing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BEPC)首次实现了正负电子对撞,宣告建成。至今,已经整整30年。这30年,是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30年,特别是基础科学有了长足进步,一些领域已经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一些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已大大缩小。以BEPC建设为起点,高能加速器、高能物理领域这30年走过的道路,正是我国科学技术30年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0.
 为了将BEPCⅡ直线加速器的正电子注入速率提高到单脉冲运行时的两倍左右, 提出了双脉冲产生和加速的方案。对BEPCⅡ直线加速器双脉冲加速的束流动力学进行了模拟, 首次给出了双脉冲的模拟方法。此外, 还在BEPCⅡ直线加速器上进行了双脉冲加速的初步实验研究, 为以后BEPCⅡ直线加速器的进一步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